APP下载

浅谈对道德与法治课的几点认识

2022-03-29林丰硕

中学生学习报·教研周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精神道德情感

林丰硕

摘要:道德与法治课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道德教育和纪律教育的重要任务。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在教学中应重视提高学生的是非辨别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良好的道德情感。

关键词:是非辨别能力 爱国主义精神 道德情感

道德与法治课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道德教育和纪律教育的重要任务。但因为这门课本身不是主要学习课程,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重视程度不高。为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打好基础,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更好地指导学生的生活,使其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因此,在教学中加入生活中的案例,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回归社会,不断贴近学生的生活,其主观学习意识才能够加强。

一、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提高学生辨别是非能力

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已不像一二年级那样绝对服从教师,已经要求更多地体现自我。他们对生活已完全熟悉,知识面也逐渐扩大,处事上从别人要我怎么做变为我要怎么做。但是,他们在寻求独立的过程中,往往分不清是非,甚至会做错事。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呢?如教学《主动拒绝烟酒与毒品》一课,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不良诱惑,根据不同的诱惑进行小组讨论:

(一)这些诱惑有什么特点?

(二)如果不抵制会产生什么严重的后果?

(三)面对这些诱惑,我们应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抵制?

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有序,使教学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注重新课程理论联系实际。

二、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教育是我国思品教学的核心,因此,在教学中,为了能够更好地促使学生从小培养爱国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就必须重视对学生的政治理论知识的传授。让学生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明白爱国精神的重要性。如教学五年级《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推翻帝制 民族觉醒》《中国有了共产党》时,应用查找资料,观看相关视频片段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知道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暴行等史实,了解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和危害,让学生知道落后国家受欺凌的根源,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学完本课中的理论知识,可以让学生收集反抗外来侵略者的故事。通过榜样的示范,体会中华民族顽强的抗争精神,充分用正能量进行教育宣传,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感。

三、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感

情感陶冶是指创设有意义的情境和组织有意义的活动,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的方法。情感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条件,是思想品德结构中的重要因素。在小学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中,激起学生的情感与明白道理是相互交融在一起的。

我们每天都生活在社会中,离不开与他人打交道,我们在家、在学校、在公共场所,与他人相处并不总是和谐的,总会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为了让我们生活更和谐,就要懂得设身处地替对方着想和顾及他人的感受,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如教学《學会和谐相处》一课时,可抓住教材中的两个案例,让学生进行比较,弄清做法不对的原因。进而,让学生认识到不有意强迫别人服从自己,不能只顾自己的意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意愿和想法,都希望别人尊重自己的存在和选择。结合案例,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讲讲自己不愉快的经历,着重谈自己的感受和看法。这样紧扣生活实际,让学生明白只有与人和谐相处,才会更加快乐的道理。

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由于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行为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因此,在教学道德与法治课时,教师应充分运用插图、电教手段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在愉悦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教育,以便提高认知和是非辨别能力,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实际生活,成为一个正直的人。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精神道德情感
刍议初中英语教学活动中的“立德树人”
试论新形势下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
语文教学中的思想道德教育探讨
关于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道德情感的培养分析
组织中代际管理系统的构建
康德道德情感思想对当代高校生态德育的启示
思想品德课中的导行教育研究
浅谈博物馆爱国主义素质教育的开展
柳树人将军评传
爱国主义精神发展中儒家忠德思想的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