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碳硅空间维度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条件评价研究
2022-03-28蔡锋铭陆大卫叶俏汝
■蔡锋铭,陆大卫,叶俏汝
(1.杭州智拓土地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14;2.平湖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浙江 嘉兴 314200;3.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浙江 杭州 310030)
根据自然资源部、浙江省自然资源厅相关政策文件,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以一个或若干功能分区为单元,对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进行全域优化布局,对“田水路林村”等进行全要素综合整治,对农田进行连片提质建设,对存量建设用地进行集中盘活,对美丽乡村和产业融合发展用地进行集约精准配置,对农村人居环境进行修复治理,逐步构建农田集中连片、建设用地集中集聚、空间形态高效节约的土地利用新格局[1]。较以往整治方式,其整治内容和目标从潜力导向向需求导向转变;项目组织及运作模式从单要素向区域全要素转变;项目运作机制从政府主导向市场化、多元化转变。相应地,整治条件的评价方式也更应体现全面性、综合性、多样性,评价因素的选择也应从物质层面(碳基)向整治需求层面(硅基)转变,以指导项目区域、整治实施时序的合理选择。
一、研究区域概况
(一)总体情况
浙江省平湖市地处杭嘉湖水网平原地区,农业生产条件优越,包括当湖街道、钟埭街道、曹桥街道、新埭镇、新仓镇、独山港镇、广陈镇、林埭镇和乍浦镇等9个镇(街道)。2020年,全市户籍总户数166302户,户籍总人口508023人;全年实现生产总值779亿元,在2020年的全国百强县中排名第49。
(二)实践进展
2018年以来,平湖市率先在广陈镇龙萌村开展平湖市首个,也是浙江省首批100个、嘉兴市10个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示范样板项目;2019年继续开展林埭镇陈匠村、曹桥街道孔家堰村等2个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前者围绕《爸爸去哪儿》电视节目的创意,后者则突出“堰上人家”文化底蕴,深度挖掘各类用地的自然、经济、文化属性;2020年又相继上报新埭镇姚浜村等5村5个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覆盖除当湖街道外所有镇、街道;其中,新埭镇姚浜村等5村项目还成功申报国家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通过“全域规划、全域设计、全域整治”,实现整治要素全覆盖,算好环境、生态、保护、民生、经济“五本账”,对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用地空间进行全域统筹规划、统筹整治,有力推动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促进了美丽乡村建设[2]。
二、整治条件评价思路
(一)现有政策管控要求
根据现有各级政策文件,一般具备如下因素的,整治条件相对较优:一是整治民意相对较强。村集体领导班子团结、有战斗力,且村民有较高的整治意愿,具备推动工程实施的组织能力和群众基础。二是自然资源本底丰富。一方面有较大的整治潜力及强烈建房需求,能产生较大规模增减挂钩节余指标等,有利于实现项目区资金、要素等各类平衡,另一方面各类整治要素相对齐全,能较好诠释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内涵;三是整治需求相对强烈。如结合田园综合体建设等,有明确的规划定位目标,迫切需要通过整治改善项目区内不合理要素布局,或者存在永久基本农田、建设用地等整治优化需求,需要国家、省政府的相关政策支持释放红利。
(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要求
根据各地实际探索,当前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做法主要包括:与现代农业相集合、推进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相结合、促进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结合、推动土地集约利用,与环境整治相结合、推进生态保护修复等[3]。基于上述做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目标及要求已从对不合理利用及损毁土地整治修复向优化城乡。间格局、资源高效配置、城乡要素融合(人、财、物),支撑乡村振兴、破除乡村振兴“人、地、钱”要素制约转变;相应的,从实现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目标及要求角度出发,具备上述整治要素的项目区整治条件也应更优。
(三)碳硅空间视角下评价设想
何为“碳硅空间”?列斐伏尔提出了“空间生产”及其三种活动模型,即物质性空间生产活动(经历)、空间的标识(感知)和标识性空间(想象);哈维则增加了三方面内容(“可接近性和距离”“空间的分配和使用”以及“空间的统治和控制”)[4];周榕则将自然科学领域的“碳硅”研究独创性地引入到建筑学、社会学领域,并深入剖析了“碳硅空间”(实体碳基空间和虚拟硅基空间)的共生共赢问题[5];叶俏汝则利用“碳硅空间”视域,从实体区域建设(碳基)和网络公关现状(硅基)对我国大陆地区博物馆发展现状进行了研究[6]。
综上,基于“碳硅空间”视角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条件评价,在区域自身本底基础(碳基)之外,更应关注外在发展需求优势(硅基)。具体而言,从碳基、硅基维度各选取相应因素,采用多因素加权平均法、空间聚类法、指标分级组合法以及主导因素法,按照“建立评价因素因子体系→单因子评价→多因子综合评价确定各因素分类→K均值聚类分析多因素→主导因素类别综合划分”的技术步骤,以行政村为评价单元,将各评价单元整治条件予以评价,划分为较好、一般、较差。结合实际,“碳基”层面选取区位条件、地形地貌、基础设施现状、经济发展水平等4个因素;“硅基”层面选取政策管控约束、空间格局优化需求、整治潜力释放需求、其他规划管控定位等4个因素。并在各因素下细化评价因子,最终共计选取22个评价因子(见附表1)。
附表1 评价因素选取一览表
三、整治条件评价结论
(一)自身本底基础(碳基)
1.区位条件。一般而言,区位条件越优,越有利于实施后相关产业配套,其整治条件也相对更优。根据分析,研究区域外围区域因对外联系较强,在区位方面整治条件相对较优。
2.地形地貌条件。地形地貌相对较差,从工程实施推进角度而言,整治条件也相对较差;研究区域总体处于江南水乡平原地区,该因素条件下差异不大,北部、西部和南部相对较优。
3.基础设施现状。基础设施现状对整治条件的影响方向总体与区位条件一致。根据分析,研究区域内中部区域基础设施现状的整治条件总体优于外围评价单元。
4.经济发展水平。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内生驱动力上看,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越高,工程实施资金保障相对更充足,更有利于工程的开展,即整治条件更优。根据分析,研究区域内北部、东部区域相对整治条件更优。
自身本底基础(碳基)评价如图1所示。
图1 自身本底基础(碳基)评价
(二)外在发展需求优势(硅基)
1.政策管控约束。如前文所述,政策管控约束相对较强的区域,其更迫切需要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以释放政策红利,即其整治条件也相对更优。根据分析,该项因素条件下整治条件更优区域主要集中在研究区域南部。
2.空间格局优化需求。现状空间格局越凌乱,其空间格局优化需求也更强烈,相应整治条件也更优。根据分析,研究区域西部、中部在该因素下整治条件相对更优。
3.整治潜力释放需求。一般而言,整治潜力越大,今后要素保障、资金平衡能力相对越强,即整治条件也越优。根据分析,其整治条件优劣分布基本与空间格局优化需要一致,也说明整治潜力释放需求强烈的区域,其空间格局优化需求亦相对更强,即整治条件更优。
4.其他规划管控定位。各类规划管控越明确,今后整治需求导向也越明晰。如对于A级景区村,其今后在围绕景区村庄打造方面更有清晰目标和定位,其整治条件理应相对更优。
外在发展需求优势评价如图2所示。
图2 外在发展需求优势(硅基)评价图
(三)综合评价结论
结合区域自身本底基础(碳基)、外在发展需求优势(硅基)两个维度,采用空间聚类法、指标分级组合法以及主导因素法等,综合评价平湖市各行政村整治条件,共划分为较好、一般、较差。根据分级评价结果,整治条件较好区域主要集中在市域中北部广陈镇、新仓镇、林埭镇以及曹桥街道;整治条件相对较差区域则为当湖街道、钟埭街道以及乍浦镇、独山港镇区域。总体而言,分级评价结果与平湖市实际整治状况相符,当湖街道至今未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2018年、2019年先期启动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均位于整治条件较好的区域(广陈镇、林埭镇、曹桥街道)。综合评价如图3所示。
图3 综合评价
四、成果应用建议
(一)为空间格局优化和整治单元划分提供借鉴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重构乡村空间格局、激活乡村资源要素、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平台,一般以行政村或功能分区为单元组织实施推进,考虑实施推进的便利性,整治单元划分一般要求土地整治条件、乡村振兴发展导向、空间格局优化方向等相对一致。而基于碳硅空间维度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条件评价,在因素设定上兼顾资源禀赋实际及未来需求发展引导两方面,与整治单元划分原则要求高度契合。一方面整治条件较优的区域,更有利于空间格局优化,也应成为空间格局优化的重点区域;另一方面结合整治条件的分级,可实施差异化整治并组合划分不同的整治单元。
(二)为整治模式选择及时序安排提供参考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实施,最主要的着眼点在于其促进了要素资源流动,而不同整治条件下,其要素资源流动的潜力、释放时序也不尽相同。结合整治条件评价结果,一方面有助于明确区域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优、劣势,以便于具体工作开展中扬长避短;并结合发现的优势,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整治模式,如产业生态融合型、城郊低效建设用地整治型、现代农业引领型、乡村旅游带动型、特色村庄改造修复型、农田整治保护型等[7];另一方面有利于整治时序的安排,同等条件下,应优先选择整治条件相对较优的区域率先开展工作。
(三)为整治潜力测算修正提供依据
较以往传统整治,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在项目组织及运作模式上改变了单要素的形式,而从全域全要素的角度组织实施。理论而言,在所有整治条件均处于最优状态下,按全域全要素要求重构项目区空间格局过程中,所有要素的理论潜力将全部释放。但现实条件下,因整治条件各因素总存在或多或少的不足,这就需要根据整治条件评价结论,一方面补足短板,以最大程度释放理论潜力,实现整治需求目标;另一方面评估整治条件较差因素的影响程度,适当修正潜力测算过程,以得到相对客观的整治潜力测算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