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经管类专业实践课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路径研究
——以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为例

2022-03-28蔡昌艳阿一鲁体沙马呷莫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思政预测大学生

蔡昌艳,阿一鲁体,沙马呷莫

(西昌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四川 西昌 615013)

一、引言

2020 年,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课程思政建设有利于高校更好地指导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使他们思想上时刻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保持高度一致,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教育改革的新时代背景下,高校经管类专业也应加强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建设,实现专业课的知识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近2 年,国内学者对高校经管类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建设开展了相关研究,主要是针对财务管理、经济学、管理学、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等理论课程的思政教学改革进行设计,而针对实训课程进行思政改革的还比较少[1-5]。因此,本文将以市场调查与预测实践课程为例,对经管类专业实践课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路径进行简要剖析。

二、高等院校“课程思政”概述

(一)高等院校“课程思政”的概念

2017 年12 月,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正式提出了“课程思政”这一概念,指出:“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修订专业教材,完善教学设计,加强教学管理,梳理各门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培育选树一批‘学科育人示范课程’,建立一批‘课程思政研究中心’。”[6]2019 年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重申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及“课程思政”改革建设的重要性。2019 年3 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大对学生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要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7]2020 年5 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表明“课程思政”开始“由理念走向实践,从雏形走向体系,从试点走向全面。”[8]2021 年11 月24 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在高校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培训班上强调,“课程思政”事关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事关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责任重大,意义深远。

(二)高等院校“课程思政”的要求

我国高等院校“课程思政”应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明确政治导向,寓德于课,人文立课,对新时代大学生进行价值引领。政治导向规定了中国高等院校“课程思政”的方向性问题,育人的方向问题是根本问题,只有把握住社会主义这一根本方向,才能统一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与行动,才能确保“课程思政”的本质不变质。“思政课程”在对大学生立德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立德并不是游离于课程之外,而是课程的应有之义,“课程思政所要实现的正是寓德于课,从而为国家、社会和人民培养德才兼备之人。”人文精神教育对于大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课程思政”改革进一步加深了课程原有的这种人文精神[9]。“课程思政”建设通过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实现对大学生的价值引领,中国高等院校“课程思政”建设是以价值引领为核心。

(三)高等院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看似只是两个名词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但是实际上,“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有很大的不同,前者是对后者的进一步深化,是让显性的思政课程内容在其他课程中得到隐性的渗透和深刻的感知。“思政课程”对“课程思政”进行政治方向、思想价值和教学方法的引领,“课程思政”在师资力量、课程载体及课程资源上拓展了“思政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0]在同向同行过程中,需要某种力量占据主导方面,而这种主导力量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

(四)高等院校“课程思政”与“三全育人”同向同行

高等院校“三全育人”与“课程思政”的理念和目标同向同行,二者都要求要把立德树人融入各环节、各领域、各方面,最大限度地挖掘现有及潜在的德育教育资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地锻造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高等院校通过二者有机结合,可以形成“三全育人”体系下课程思政育人合力,有助于挖掘“课程思政”改革的新思路、新途径和新方式,实现高等院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三、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思政元素融入

(一)政治教育元素

把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当今中国和世界面临的形势与挑战一起融入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中。可以通过引入领导人语录、时事热点、政治案例等,教会学生用正确的立场观点认识并分析问题,引导他们深刻认识自身所面临的时代际遇和历史责任,呼吁大学生勇于担当历史赋予的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比如在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中让学生收集近十年来我国GDP、国民经济收入及支出结构等经济情况的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引导学生增加对中国经济发展状况的认识,增强学生对改革开放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的深刻认识,增强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

(二)价值观元素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教学过程中,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正确理想信念和诚信意识,同时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与家国情怀,引导大学生坚定不移地走中国道路。例如,在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中,让学生设计关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学生生活方式的问卷,以及对消费者购买手机影响行为分析时引入美国对华为的打压和近期中美贸易摩擦事件,帮助学生树立与祖国同命运、与社会同发展的家国情怀,强化其爱国情怀。又如,在分析年龄、收入和消费指数之间有的相关关系时可以针对当今大学生“炫耀晒图”“只追潮流、不顾收入差异”等消费现象,帮助他们认识到炫耀型、攀比性消费不仅会导致个人价值观扭曲甚至会腐化堕落,从而能够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费和为父母着想,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在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念的同时也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引导顾客合理消费。

(三)中华优秀文化元素

把中华优秀文化元素融入课程教学中,包括优秀的传统文化、五千年的历史演变、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事迹等等都可以引入课堂。爱国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在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中导入中美贸易战等事件时可以引入爱国情怀。也可以把勤俭节约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引入到消费指数的讲解中,让大学生得到中华优秀文化的熏陶,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四)职业素养与规划元素

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入职业素养与规划相关内容,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准备,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和胜任工作的能力,让大学生认清自我价值与未来方向。如在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中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数据分析,可以引导学生梳理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自主选择未来的就业方向,以成就自己的事业抱负,使得学生主动承担起自己人生前景的责任。也可以通过分小组团队完成市场调研,撰写调查报告,培养学生爱岗敬业、严谨负责、团结互助的职业精神,一丝不苟、认真负责、诚实守信等职业素养。

(五)法律法规元素

把法律法规元素融入课堂教学,提高大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知识水平。在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教学中可以通过导入案例“塔吉特公司比父亲更早知道女儿怀孕”,让学生讨论大数据时代数据管理、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介绍我国针对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内容。在设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学生生活方式调查”问卷的过程中,也可以引入我国针对疫情调查中漏报、瞒报、迟报等追究责任。

(六)创新思维元素

创新思维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我们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敢于质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与寻找对策,在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教学时,根据热点问题让学生设计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的问卷、引入案例“大数据时代市场调查的变革”、分析中美贸易战等都是一种创新思维的体现,让学习内容源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结合当下最新时事进行授课。

四、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思政改革设计

(一)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市场调查与预测是经管类相关专业的专业实践课之一,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掌握市场调查与预测实践中常用的重要方法和技术,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技术解决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具备收集整理、分析、处理市场信息或数据的能力。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思政内容围绕“立德树人、传授理论知识、培养实践能力”三大教学目标,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以及学生的实践应用,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各项目教学的知识讲授中。

第一,落实“立德树人”任务。课程思政立足于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这三大基本问题。紧抓课程改革核心环节,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将“课程思政”作为融合德育与智育的融合主渠道,是逐步实现“立德树人”的综合教育理念的前进方向。通过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思政对学生进行价值观引领,将“立德树人”内化到系统的课程学习过程中。

第二,传授相关理论知识。课程思政建设要寓思政元素于相关理论知识传授中。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以理论为引导,将案例分析和市场调查分析作为重点,将思政元素有机地融入各个章节的知识讲授中,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市场调查与预测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能。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学生生活方式调查中树立与祖国同命运、与社会同发展的家国情怀,在中国近10 年经济发展调研中激发民族自豪感与忧患意识,在撰写调查报告过程中形成一丝不苟、认真负责、诚实守信的职业素养。

第三,培养实践应用能力。课程思政建设的落脚点是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实践课着力于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能力和综合实践的能力,以解决民族地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乡村振兴等热难点问题。

(二)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思政改革思路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提出,课程思政建设中,教师队伍是“主力军”,课程建设是“主战场”,课堂教学是“主渠道”。教师要聚焦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教学宗旨,结合本专业实践课程特征,在市场调研、市场分析和预测等实践环节挖掘课程思政内容,根据现实条件不断探讨与修订教学改革内容,从而制定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思政改革的基本思路。

第一,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深刻理解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2016 年12 月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培养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三大基本问题关系到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高校要想解决好这个问题就必须秉承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在课堂上把思想政治教育充分融入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的教学全过程,形成协同效应,帮助高校教育达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学目标。

第二,以师资队伍为抓手,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通过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发言,明确教师是高校办好课程思政的核心关节,教师是思想政治教学质量的第一负责人,要注重提升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任课教师的综合素质。还可通过吸纳专门从事课程思政教学的辅导员等加入教学团队,为课程的思政教育保驾护航。

第三,以课程建设为战场,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设计。以课程建设为主战场,深入挖掘与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相关的思政元素,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目标设定、教学大纲修订、教材选用、课件制作、教案编写等课程建设的方方面面,着力解决好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基因式”融合的问题,将思政的元素“润物细无声”地有机融入课程。

第四,以课堂教学为渠道,不断创新课程教学内容方法。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不断加强改进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挖掘实践教学内容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不断提升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和亲和力,打造教师教学与学生共生的发展体系。

(三)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设计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设

将相关的思政元素融入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中,如表1 所示:

表1 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思政相关案例

五、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思政教学成效提升路径

(一)“全员”参与课程思政

首先,高校要建立课程思政的保障和激励机制。制度建设上,出台课程思政建设相关规定,形成物资兼备的保障机制;队伍建设上,校领导干部要带头推动“课程思政”建设,为广大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创造良好的政治氛围和思想条件;经费保障上,要设立专门的“课程思政”建设专项资助保障经费,建设出一批高质量、影响力大、有代表性的“课程思政”项目[11]。

其次,教师要提高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打铁还需自身硬,课程思政课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只有教师对思政理论有系统掌握的情况下,才能将思政元素自然地融入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中。一是通过邀请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对专业实践课教师进行培训等方式,全面提升课程思政教师的整体素质和能力,增强专业实践课教师对思政元素的敏感性。二是通过对专业实践课教师开展有针对性的课程思政教学培训与指导,比如开展课程思政集中培训、专题讲座、教学研讨、集体备课等活动,分享教学心得和经验,探讨课程思政理念和教学方法,进一步推动专业实践课教师树立课程思政理念、掌握课程思政方法、提升课程思政能力。

(二)“全过程”融入课程思政

“全过程”融入是根据学生不同的阶段、角度、层面和特征,有针对性地设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与措施,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贯穿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融入教学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专业实践课课程思政教学应综合运用讨论式教学、翻转课堂等不同教学方式,不断改革课程思政教学方法与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和深入思考,全面提升课程思政育人成效。教师在引入案例和热点问题时,要结合课程思政相关元素,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为学生进行展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帮助学生理解专业知识、感受课程思政理念[11]。

(三)“全方位”渗透课程思政

“全方位”渗透是通过拓展育人维度,以学生的全方位发展为根本,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最终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终极目标。积极拓展专业实践课课程思政实践教学平台,开发更多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紧跟大数据时代的步伐创新“云”课程思政教育,不断推动课程改革创新,开拓网络教学途径,可引入VR 和AR 技术,“雨课堂”“微信”等线上软件辅助课堂教学,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学生班级开展课程思政,提升高校课堂的教学效率[12]。

学校和二级学院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在体制机制、队伍建设、支持保障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为“课程思政”提供“全方位”保障。学校要通过各类奖评手段,提高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热情[6]。可以将“课程思政”作为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精品课程”、教学成果奖等各类教师荣誉与教学奖的重要指标,所获奖项作为教师年度考核、绩效发放、职称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并用专项经费予以奖励[13]。

六、结语

立德树人,教育为本。课程思政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现实需要,高校要在领导机制、队伍建设、项目经费和评价机制方面采取有效激励措施,激发教师对课程思政建设的热情,积极主动地投入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中,提高教师的政治觉悟和对思政知识的融会贯通,探索有针对性和成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对经管类专业实践课程而言,在讲授过程中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近十年来我国GDP 经济发展现状、中美贸易摩擦、新冠疫情下大学生生活方式、职业生涯规划、家国情怀等时事思想政治元素,思政元素通过案例引入、数据分析得出结论等形式,实现润物细无声,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吸收了思政内容,避免了生搬硬套。通过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合,避免了只教书不育人的现象,实现了对学生的消费观、职业观、价值观的引导、家国情怀的自豪感、发展中国强大中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正确引导。

课程思政课堂教学全过程围绕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目标,对于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效果很难进行定量的评价,因此,如何设计相关的效果评价体系,对课程思政改革效果评价等相关内容进行后续的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思政预测大学生
无可预测
选修2-2期中考试预测卷(A卷)
选修2-2期中考试预测卷(B卷)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不必预测未来,只需把握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