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地区民族预科生学习动机的现状与提升策略实证研究

2022-03-28陈奕桦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预科声誉学习动机

宋 芸 ,陈奕桦

(1.阿坝师范学院预科教育学院,四川 汶川 623002;2.曲阜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大数据研究院,山东 曲阜 273165)

一、引言

民族地区办预科旨在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缩小地区差异,培养专门人才服务地方,在提供民族地区高素质的人力资源的同时,真正实现教育公平。它是国家对少数民族实行优惠政策的表现,深受少数民族学生欢迎,因其能够消除“事实上的不平等”,因此成为民族院校一直沿用的办学模式[1]。2021 年3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谈教育公平时指出:“我们应该通过提升中西部教育水平来促进中西部经济社会发展,通过解决教育不平衡带动解决其他方面的不平衡。”[2]少数民族预科教育于1951 年开始创办,在不断发展和改革中,民族预科教育已不仅仅局限于最初的功能。在1950 年以后,更是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特殊格局相呼应,成为加强民族团结和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的战略需要[3]。四川的预科教育为民族地区教育以及西部地区的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当下我国中西部地区教育水平参差不齐,边远山区以及民族地区尤甚。虽然民预教育为民族地区提供了一大批干部和专业的技术人才,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由于部分地区对教育的重视不足,教育水平差异仍然很大。预科阶段教育衔接了普通教育和高等教育,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基础薄弱的情况下,预科这个环节显得尤其重要。很多基础薄弱、难以直升的民族学生通过这个平台有了进一步学习深造的机会,通过为期一年的预科培养,达到入学标准。如果没有预科教育的有效衔接,很多少数民族预科学生(以下简称民预生)根本进不了高等学校之门。因此,对于民预生而言,预科阶段的学习相当重要,既是查漏补缺,又是为后续专业发展做好铺垫。从宏观层面而言,这也是实现教育公平,逐步扭转地区差别扩大化的契机。

二、学习动机的意义

教育实践中,学校“教学”既有“教”也有“学”,二者相辅相成,预科层次的教学也是如此。民预生的学习动机的强度对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至关重要,是学业任务高质量完成的保证。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其学习动机加以研究。

在心理学中,动机是指驱动人或动物产生各种行为的原因[4]。Williams[5]提出“把动机看成是认知和情感的激发状态,认为人在这种状态下为达到所设定的目标,自行决定所采取的行动,并维持着心智和身体的努力。”Domnyei[6]认为“动机是解释人们为什么决定做某事,并愿意维持和努力地完成它的内在动力”。Brown[7]认为“动机是指对所追求目标的选择和为之所付出努力的程度。”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提出动机与学习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单向型的关系,而是典型的相辅相成的关系,动机可以通过增强学习行为的方式促进学习,反之学到的知识又可以增强学习动机[8]。因此,学习动机对学习有促进、加强的作用,动机水平高则学业成就高。在心理学中一般把学生的学习动机分为两类:一是内在动机(intrinsic motivation),也称内源性动机,指由个体内在兴趣、好奇心或成就需要等内部原因引起的动机。另一种支持学习的动机是外在动机(extrinsic motivation),也称外源性动机,指由外在的奖惩或害怕考试不及格等活动之外的原因激起的动机。学生努力学习,其满足不在活动过程本身,而在学习活动之外[9]。内在动机强调学习者因个体的兴趣、好奇等内部因素引起的动机;外在动机重视学习活动的结果,一般带有一定的目的性,把学习活动当作实现目的的手段。

众多心理学家也对学习动机有自己的主张,提出各种理论。主要有以斯金纳的强化说、巴甫洛夫的内驱力说为代表的行为主义学习动机理论,认为强化事件、控制内部驱力是激发学习动机的主要手段;奥苏伯尓的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维纳归因论等为代表的认知心理学的动机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和心理测量学家用需要来解释人的行为动机,阿特金森做出理论的系统提炼,马斯洛强调学习动机是人自我实现的需要。温格、雷夫为代表的社会文化取向的理论认为动机的来源是内部需要,重要影响因素是学习共同体集体活动,强调学习者和他人参与社会实践是人的基本需要[10]。关于学习动机的定义,一些现代教育心理学家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Woolfolk[10]指出:“学习动机不只是涉及学生要学或想学,还涉及更多含义,包括计划、目标导向、对所要学习与如何学习的任务的反省认知意识、主动寻求新信息、对反馈的清晰知觉、对成就的自豪与满意和不怕失败。”在学习动机的指引下,学生的学习最终是向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进行,学习动机是极具能动性的内部心理过程,直接推动、强化学习行为,为学生通过外在学习行为实现学习目标提供内部动力,使学习者保持相对稳定的学习兴趣。学者们从各个角度对学习动机的解读都强调其重要性,以及对于学习者本身的激发作用。因此,对于如何激发民族学生的学习动机的研究是具有重要实践意义与理论意义的。

三、文献探讨

民族教育历来受到许多教育工作者关注,并陆续进行研究。如在民族政策实施效果、民族地区教师教学观念及教学策略、少数民族教育发展历程等方面进行的定性研究较多。在学习动机研究方面,首都师范大学编制的中学生学习动机问卷,以社会认知动机理论为基础,以成就目标、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习成败归因、成就动机四个变量作为学习动机的测量指标、从整合视角洞悉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其信度和效度均得到验证[11]。汪玲[12]等认为动机变量对元认知活动具有“供能”作用,其影响有直接发生,如考试导致焦虑;有的则通过中介变量间接发生,如动机强度。就本文的研究主题而言,许多从事预科教育的一线工作者就如何创新预科教育机制,提高学生的创造性、自主性与积极性,形成更有利于学生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做过多方面探讨,也指出了课程设置过于单调、不利于学生开阔视野;缺乏自主学习、个性发展的空间,不利于调动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等问题。宋太成[13]等人就提出当前预科教育发展的目的是要与时俱进,以学生为本,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其知识、能力与素质协调发展,真正做到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如各地区的预科院校,可以实行学年制与学分制相结合,给学生以更多的自主发展空间,使其能够自主决定自己所需的学习内容,按照自身能力与特长,挖掘潜能,激发内在学习动机。在此基础上,实现预科教育的理念创新、机制创新、体系创新、结构创新。严木初[14]指出,预科教学管理中存在的多种问题,如学校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文理科教学不能体现出层次差异、课程设置脱离专业学习,缺乏全面的评价引导、学校管理简单化,对民预生民族身份的重视不够等。

当前国外学者主要就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某一学科的学习动机状况研究较多,但是就民族学生的学习动机状况及提升策略方面研究较少。如Angsu-orn Na Nongkhai[15]研究结果显示,英语语言的工具性或功利性价值在培养泰国学生对英语的积极态度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在学习动机研究方面,Dennis Michael McInerneyArticler[16]的实证研究认为,对比不同种族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两者间无显著差异。努力学习和对学校任务感兴趣比竞争或合作更重要,学生努力学习以及对学习的感兴趣程度往往是高质量学习的先决条件。这与本研究针对不同民族在学习动机上的研究有一定差异。

四川位于中国西南地区,西面紧邻西藏,东有长江三峡,北部是秦岭屏障,因盆地地形故四面山地居多,这部分区域以藏族、羌族、彝族等少数民族聚居为主。川内少数民族大多分布在甘孜、阿坝、凉山山区一带,因此以这三个地区的高校民预生作为调查对象最具代表性。文章拟通过对四川地区民预生学习动机四个维度的均值比较及相关研究的同时,开展深度访谈,深入校园观察收集相关资料,并进行分析和反思,为强化民预生学习动机,有针对性的学习目标的达成提出建议。

四、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四川甘孜、阿坝、凉山地区三所高校的民预生为研究对象,发出500 份问卷,收回440 份问卷,有效问卷424 份,有效率为96.3%。同时,研究者对来自阿坝地区高校的十余名民预生进行了深度访谈,收集大量相关资料,为研究策略的提出提供了借鉴依据。

1.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的量表由田澜和潘伟在2006 年编制,建立在奥苏泊尔的成就动机三成分理论模型之上,涉及求知兴趣、能力追求、声誉获取,利他取向4个维度,共34 个条目[17]。预科是大学的预备阶段,虽然没有专业属性,但民预生从身份上来讲是一个“准大学生”,因此也适用于该量表。

2.调查问卷效度及信度

量表在结构效度方面,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正式样本进行多次探索性因素分析,最终确定提取4 个因子,分别命名为求知兴趣、能力追求、声誉获取和利他取向,共解释了总方差变异的45.152%。其中四个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a 系数)分别为0.838 9、0.823 9、0.776 0 和0.771 9,全量表为0.900 3。相关分析显示,问卷较好地反映了需要测量的内容。求知兴趣和能力追求两维度之和为内部动机分量表的得分;声誉获取和利他取向两维度之和为外部动机分量表的得分[17]。调查问卷较好地反映了被测者学习动机的总体状况,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统计分析、访谈法。问卷中,研究者总共收集到三个民族地区(学校)、性别、民族、科类等个人信息,以及能够反映被测者学习动机的总体状况的四个维度的若干数据,在此基础上展开统计分析。将学生基本信息及量表数据进行整理,通过SPSS Statistics 20 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t 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出研究结论。同时,与阿坝地区十余名民预生基于学校课程设置、学生管理方式、考核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学习效果自评等方面进行了面谈,深入校园观察收集相关资料,并总结归纳出现阶段预科教育可能存在的问题。

学习动机量表中的求知兴趣维度反映学生为了自身发展,获得愉快学习体验的动机;能力追求反映学生对能力的要求;声誉获取反映学生在声誉影响方面的动机。利他取向反映学生为他人而学的动机体现。通过回收问卷的描述统计分析,有效值学生数为424 人。其中,男生154 人,占总人数36.3%。女生270 人,占总人数63.7%。位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的西昌学院民预生共138 人,占总人数32.5%;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阿坝师范学院民预生共196 人,占总人数46.2%;甘孜藏族自治州的四川民族学院民预生共90 人,占总人数21.2%。

(三)相关分析及均值检定

通过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发现,四川三所高校民预生学习动机得分的均值为4.099。这说明从总体上来看,四川地区民预生学习动机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从分量表得分来看,内部动机(¯x=4.302)高于外部动机(¯x=3.842)。具体到各维度,民预生在能力追求方面得分最高(¯x=4.586),在声誉获取上得分最低(¯x=3.563)。男性学生在总体学习动机(¯x=4.159)得分上略高于女性学生(¯x=4.066)。具体结果如表1 所示。

1.性别

表1 四川三所高校民预生学习动机描述总表

研究者将性别作为分组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男生和女生在外部动机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0.05),男生显著高于女生;在内部动机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2)。

不同性别的民预生在能力追求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7.476)=2.529,P<0.05,d=0.286。男性学生能力追求(¯x=4.500 8,s=0.588 3)显著低于女性学生(¯x=4.634 3,s=0.380 8)(表3)。

表2 性别在外部动机上的t 检定

表3 性别在能力追求上的t 检定

表4 性别在声誉上的t 检定

不同性别的民预生在声誉获取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2)=-3.046,P<0.05,d=0.308。男性学生在声誉获取上(=3.761 6,s=1.070 05)显著高于女性学生(¯=3.450 8,s=0.974 82)(表4)。

2.地区

四川省是一个多民族的大省,其中三个自治州分别为中国第二大藏区甘孜州、阿坝州,中国最大彝区凉山州。本研究问卷的调研对象即是以三州内唯一三所民族高校的民预生为主,具有一定代表性,能够有效反映四川省民预生的总体的学习动机。

不同地区(学校)学生在学习动机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21)=16.319,P<0.001,ηp2=0.072(表5)。LSD 事后比较显示:凉山州地区民预生(¯=4.310,s=0.045)显著高于其他地区。阿坝地区民预生(¯=3.993,s=0.038)与甘孜州地区民预生(¯=4.008,s=0.0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时,三个地区在外部动机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在四个维度的具体研究中发现,不同地区(学校)在声誉获取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21)=6.217,P<0.05,ηp2=0.029(表6)。LSD 事后比较显示:在声誉获取方面,凉山州地区民预生(¯=3.811,s=0.086)显著高于其他地区。阿坝地区民预生(¯=3.461,s=0.072)与甘孜州地区民预生(¯=3.410,s=0.1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5 地区(学校)在学习动机上的方差分析

表6 地区(学校)在声誉获取上的方差分析

表7 地区(学校)在利他取向上的方差分析

不同地区(学校)学生在利他取向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21)=8.512,P<0.01,ηp2=0.039(表7)。LSD 事后比较显示:在利他取向方面,凉山州地区民预生(¯=4.274,s=0.058)显著高于其他地区。阿坝地区民预生(¯=3.966,s=0.048)与甘孜州地区民预生(¯=4.049,s=0.0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科类

被试者共424 人。其中,本预文科共204 人,占总人数48.1%;本预理科174 人,占总人数41%;本预一类模式共46 人,占总人数10.8%。研究发现,本预一类模式学生(=4.252,s=0.080)的总体学习动机显著高于本预文科学生(¯=4.030,s=0.038)(表8)。

表8 科类在学习动机上的方差分析

三个类型的学生在外部动机上达到显著,本预文科生(¯=3.719 9,s=0.773 52)显著低于本预一类模式(¯=4.145 4,s=0.791 64)及本预理科生(¯=3.904 2,s=0.732 87)。在内部动机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另外,在四个维度的具体研究中发现,科类在声誉获取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21)=6.189,P<0.05,ηp2=0.029。LSD 事后比较显示:在声誉获取方面,本预理科生(¯=3.647,s=0.076)及一类模式学生(=3.938,s=0.149)显著高于本预文科学生(¯=3.408,s=0.71)(表9)。本预理科生与一类模式学生在声誉获取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时,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科类在利他取向、能力追求、求知兴趣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9 科类在声誉获取上的方差分析

五、研究结果

“预科阶段的任务是:根据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采取特殊措施,着重提高文化基础知识,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在德智体几个方面都得到进一步发展与提高,为在高等院校本、专科进行专业学习打下良好基础。”[18]要实现这一任务,预科教育学院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以及课程设置方面要充分考虑到民族学生自身的特点及影响学生学习成长的重要因素,强化学生在声誉获取、利他取向、求知兴趣、能力追求等方面的学习动机,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本研究在相关分析及均值检定中发现:

(1)不同性别在外部动机上存在显著差异。研究发现男生和女生在能力追求及声誉获取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男性学生在声誉获取上显著高于女性学生,但是在能力追求上显著低于女性学生。求知取兴趣及利他取向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不同地区(学校)学生在学习动机上有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凉山州地区显著高于其他地区,阿坝地区与甘孜州地区没有达到显著差异。同时,三个地区在外部动机上有显著差异,在声誉获取及利他取向维度上,凉山州地区显著高于其他地区。

(3)在外部动机上,本预文科生显著低于本预一类模式及本预理科生。在内部动机上无显著差异。在声誉获取方面,本预理科生及一类模式学生显著高于本预文科学生。同时,单因素ANOVA 检定分析发现,科类在利他取向、能力追求、求知兴趣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同时,通过开展深度访谈,并将访谈内容加以归类,整理发现以下的问题。

(1)学校的教学活动中缺乏老师对学生的成长规划指导,导致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不知道当前学习行为与未来专业学习的关联。

(2)部分教师实践经验不足,不能很好地理论联系实践,不能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部分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方式单一,过于注重知识学习评价,内容较枯燥,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学习动力不足。

(3)自制力缺乏。预科阶段学习主要是以自主学习为主,在缺乏监督与提醒的情况下,不能正确处理学习与生活的关系,学习效果受到严重影响,从而反作用于学习动机。

(4)部分学生学习信心和学习自主性不足,或因自身基础较差未能直升普通高校,只能通过预科一年学习得以升学,因此在平时学习交流中会显得不够自信,遇到学习困难往往更容易放弃。

(5)教学自评及教学反思较少,不能及时将课堂所学知识转化为自身能力,学习获得感不强,导致学习动机缺乏。

六、讨论与建议

总体而言,四川地区民预生学习动机总体上处于一种较积极的状态,为开展相关的教育教学改革,较好地实现培养目标并取得良好学习效果奠定了心理动力基础。但研究发现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预生在预科阶段学习动机方面有显著差异。这些差异,一方面来源于这些民预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目的,以及对学习的认识的差异;一方面也跟性格、生活的地区文化、经济的发展水平差异有密切关系。“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的起点比较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许多少数民族还未建立起现代教育制度,人口中文盲半文盲占较大的比重,有的少数民族还处在原始社会末期或由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阶段。”[19]同时,就教师层面而言,刘晓婷[20]指出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也受各个地域文化经济的差异,学生来源、教师知识水平、教学评价方式等因素影响。因此,本研究针对强化民预生学习动机,取得更好学习效果提出以下建议:

(1)预科学院在课程设置方面应科学定位,通过优化课程设置体系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预科生培养院校应科学定位,把握各民族学生的个性特点,从而优化课程设置体系做到因材施教。如四川阿坝地区预科学院在其人才培养方案中将课程设置体系划分为三大模块,分别为基础模块(核心必修课程)、专业强化模块(专业选修)、素质拓展及教学实践模块(课外第二课堂实践),近年来取得较好的效果。根据文理科学生各自特点,将必修的语文(阅读、写作)及数学、英语(综合、视听说)、计算机、民理等与选修课如化学、生物、国学、历史、普通话等相结合,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在素质拓展方面,通过开展贯穿全年的英语演讲比赛、民族知识竞赛、汉语演讲比赛、趣味数学竞赛、体育比赛等第二课堂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身能力提高的需求,强化其能力动机。

(2)教师应针对不同科类(文、理)、不同层次(一类模式、本预)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增强目标导向对学生的激励作用。

研究结果显示,在外部动机的声誉获取方面,本预文科生显著低于本预一类模式及本预理科生。因此教学及班级管理工作中要针对本预文科生的这一特点,制定相应策略,促使其通过学习来提高自己在班上的地位,扩大自身的影响,在获得外部声誉的同时又对学习动机形成强化。教师在给不同科类及层次的学生制定学业目标时要尽量做到具体而明确,在教学中指出这种学业目标与其他各种知识与智能的关系以及对未来的作用,并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使其确立学业任务导向的目标,为之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3)教师应充分考虑不同民族学生在学习动机方面的显著差异。

出现这一情况的可能原因在于,不同民族的学生对于专业学习的认识视野存在一定差异,对未来自身人生规划尚不成熟。基于这一点,教师应帮助其进行学业规划、人生规划,使其明白为何而学。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对不同民族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关注点予以掌握,进而提升其学习动机水平。

(4)鼓励民预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实现考核方式多样化,通过提升其成就感来强化学生内在学习动机。

民族学生虽然文化基础薄弱,但是仍然有着将来干出一番事业的决心和想法,也希望在自身发展的同时获得愉快的学习体验。而任何学习都离不开活动,因此教师应把课堂从“教师主导”转变为“学生主导”,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辩论、表演、表达、写作活动中尽到自己的“指导”职责,增加学生参与感、成就感,唤起学生在求知方面的好奇心,提高他们的认知内驱力,培养学习兴趣。即将步入大学,学生对专业能力的培养需求更为迫切。高中阶段的考核方式已经不再适用预科阶段的学习考核。单一的考核的方式不仅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减弱其学习成就感,更不利于能力的培养。因此,预科学院应丰富考核的方式,如考查学生的课堂表现及实践操作能力,增加学科知识竞赛等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学习体验。

(5)针对性别上男女生学习动机的显著差异,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因材施教,善于引导。声誉获取对男性学生影响显著,那就增强其荣誉的获得感;女性学生在能力追求上显著那就从能力培养方面着重加以引导,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总而言之,强化民预生的学习动机,有利于提高其学习效果,达成学业目标,缩小预科教育与本专科教育的差距,从而促进高等教育公平,实现民族团结。日常学习生活中,教师应根据民预生的民族特点,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其在将来的学习中具有一定的实际社会工作能力,较强的组织和协调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较强的适应能力。最终,成为一名勇于实践,勇于创新的大学生。

猜你喜欢

预科声誉学习动机
短期与长期声誉风险的不同应对
大学生学习动机功利性倾向调查
Top 5 World
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审计师声誉与企业融资约束
审计师声誉与企业融资约束
跟踪导练(二)(6)
分部积分法在少数民族预科理工类高等数学教学中的探索
声誉树立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