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循经热熨干预改善胃肠癌化疗病人消化道症状和癌因性疲乏的效果研究

2022-03-28马晓蕾

全科护理 2022年9期
关键词:热熨因性恶心

马晓蕾

胃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2018年国际癌症研究中心的调查数据显示,全球胃癌和结直肠癌的发病和死亡人数均位居癌症总发病和死亡人数的前5位[1]。近年来,我国胃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分别位居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第2位、第3位[2],并出现年轻化趋势[3]。手术切除联合术后辅助化疗是胃肠癌的常见治疗方式,能够明显降低病人的病死率,延长病人生存期。然而,病人在化疗期间易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尤以胃肠道反应和癌因性疲乏最为常见,两者的发生率均高达80%以上[4-5]。持续的胃肠道反应不仅会导致病人营养代谢障碍、免疫功能低下,还会影响治疗的效果和进程[6]。癌因性疲乏作为一种与癌症或癌症治疗有关的慢性持续性症状,具有不可预知性,且发生快、持续时间长、程度重、难以通过休息缓解[7],不仅会严重降低病人的生活质量,而且会影响其预后,增加病人的死亡风险。目前,针对化疗后不良反应尚缺乏安全有效的标准化治疗方案,本研究选取胃肠癌化疗病人进行循经热熨,在改善胃肠道症状和癌因性疲乏方面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9年8月—2020年4月在江苏省中医院肿瘤内科化疗的胃肠癌病人75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经明确的病理学检查诊断为胃癌、结直肠癌病人,首次进行化疗,且化疗方案中使用奥沙利铂、伊立替康;②年龄18~79岁;③Piper疲乏修订量表(PFS)评分≥3分;④化疗前未出现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等);⑤具有较好的依从性和理解沟通能力,自愿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①预计生存期少于3个月,极度虚弱以及合并严重的心、脑、肝、肾及其他系统疾病者;②热熨部位皮肤有破溃、发炎等不宜进行治疗者;③对热熨中药过敏者;④存在凝血和感觉功能障碍者;⑤存在除化疗以外其他引起胃肠道反应的因素,如肠梗阻、肿瘤颅内转移等。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7例,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

1.2 研究方法

1.2.1 对照组干预方案 对照组实施肿瘤内科常规化疗护理干预。化疗期间,责任护士遵医嘱应用消化道症状预防药物,注意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给予病人化疗相关饮食、心理照护和疾病知识健康宣教。

1.2.2 观察组干预方案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循经热熨干预。①热熨包制作:将研磨成粉末的吴茱萸和小茴香各150 g混匀后装入无纺布袋中(7 cm×15 cm),使用恒温箱加热至60 ℃,散发出芳香气味,60岁以上老年人、存在感觉障碍者使用热熨包温度不宜超过50 ℃,使用前在病人手背上试温,以其自觉温度合适为宜。②操作方法:病人取俯卧位,暴露背部,操作者涂抹适量的凡士林于病人两侧膀胱经,然后取出备好的热熨包,从上向下沿足太阳膀胱经从肺俞推移热熨至气海俞,推移力度要均匀,开始力量要轻、速度快,随着热熨包温度的下降,逐渐增加推力、减慢速度,适时地来回、旋转推熨,重点刺激五脏俞穴。延长热熨包在这些穴位上的停留时间,增加推熨力度,并适当进行按揉;然后病人取仰卧位,暴露腹部和双下肢,操作者涂抹适量的凡士林于病人腹部和两腿内外侧皮肤,取出热熨包,从肚脐旁天枢穴向下沿足阳明胃经腿部推移热熨至脚趾,再从脚趾沿足太阴脾经向上推移热熨至大腿内侧根部,重点刺激天枢、足三里、三阴交和阴陵泉穴,方法同前。③干预时间和注意事项:每次30 min,每天2次,化疗前后各1次,从化疗第1天开始,干预至化疗第5天。治疗过程中注意观察病人的反应和皮肤情况,询问有无不适,防止烫伤,药熨包温度过低时应及时更换,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1.2.3 评价工具 ①在化疗后第1天、第3天、第5天,由研究者使用中文版MASCC止吐评价工具(MAT量表)评价病人的胃肠道反应,该量表共8个条目,分为2个子量表(各4个条目),可分别评估化疗期间的急性和化疗结束后的迟发性恶心、呕吐症状。本研究采用子表1评价病人化疗期间的胃肠道反应,条目1、条目3使用二分类变量评估有无恶心、呕吐症状的发生,条目2记录呕吐发生的次数,条目4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从轻到重计0~10分)评估恶心程度。中文版MAT量表被证实具有良好的信效度,适用于测定肿瘤病人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情况[8]。②在化疗后第1天和最后1天,研究者使用PFS评价病人的癌因性疲乏程度,该量表共22个条目,可划分为行为、情感、感觉和认知4个维度,每个条目根据症状严重程度(由轻到重计0~10分)进行评分,量表总分/各维度得分=各条目分数之和÷总条目数,分数越高表示疲乏程度越重。0分表示没有,1~3分为轻度,4~6分为中度,7~10分为重度。中文版PFS信度和效度良好,总量表和4个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91、0.89~0.93[9]。

2 结果

表2 两组病人不同时间呕吐发生率和呕吐次数比较

表3 两组病不同时间恶心发生率和恶心程度比较

表4 两组病人干预后PFS得分比较 单位:分

表5 两组病人干预后疲乏程度比较 单位:例(%)

3 讨论

3.1 循经热熨能有效改善胃肠癌病人化疗后胃肠道反应 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循经热熨干预后,观察组病人化疗后的第1天、第3天、第5天的恶心发生率和第3天的呕吐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已出现恶心、呕吐的病人中,观察组病人的呕吐次数少于对照组,恶心程度得分均低于对照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提示循经热熨可明显降低胃肠癌化疗病人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但对已出现胃肠道症状的病人改善作用不明显。奥沙利铂、伊立替康作为治疗胃肠癌的常用化疗药物,其导致病人出现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高达86.67%[10],严重影响病人的生存质量。中医学认为,化疗药物多性寒,易损伤脾阳,药毒积聚,削伐脾胃,受纳运化失职,导致病人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本研究使用中药循经热熨对病人的经络腧穴进行刺激,辅以推、滚、按、揉的手法,融合了热力、药物和经穴的协同作用,从而达到温经通络、调整脏腑、治疗疾病的作用。热熨包中吴茱萸和小茴香均为温里药,归脾胃经,可以温中理气、健脾和胃止呕,现代研究证实两者进行穴位热熨,能调节人体胃肠机能,改善化疗药物导致的脾虚证与免疫功能下降[11-12]。本研究选取足太阳膀胱经、阳明胃经和太阴脾经作为热熨部位,背部膀胱经分布着脏腑背俞穴,能够调节五脏,扶正祛邪,阳明胃经和太阴脾经互为表里,可以主治肠胃病,其上天枢穴,是胃经上下两部经脉气血交汇之处,大肠募穴,刺激此穴能够和胃调肠、理气活血;足三里为胃经要穴,胃气聚集之所在,可以调理脾胃,培元固本;三阴交为足部三条阴经气血交汇之处,阴陵泉为脾经合穴,刺激这两个穴位可以健脾和胃,疏肝补肾。现代研究也证实,刺激天枢、足三里、三阴交和阴陵泉穴可明显缓解化疗后急性胃肠道反应,降低频率,缩短持续时间,升高胃动素水平[13-14]。上述经穴合用,可固本培元,健脾益气、养阴和胃,缓解化疗期间的胃肠道反应。

3.2 循经热熨可有效缓解胃肠癌病人化疗相关性疲乏 中医学认为,癌因性疲乏属于“虚损”的范畴,胃肠癌病人因病邪入侵、手术创伤和化疗等因素,导致其正气不足、脏腑功能亏损,病损涉及五脏,尤以肾精亏、脾气虚为主。本研究发现,干预后观察组病人的PFS总分以及行为、情感、感觉3个维度的疲乏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且两组病人疲乏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循经热熨可有效改善胃肠癌化疗病人的癌因性疲乏。热熨疗法作为中医外治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操作简便、疗效明显的特点,使用吴茱萸和小茴香循经热熨,通过温热药物大范围刺激人体经络穴位,可以更好地达到扶助正气、协调脏腑、通畅气血的作用,广泛应用于虚劳病症的治疗。热熨部位覆盖背部膀胱经、双侧下肢胃经和脾经,膀胱经位于6条阳经之首,其上背俞穴是脏腑经气输注于体表之处,并与人体内脏相互对应联系,熨之可以汇聚阳气,补益脏腑虚损。研究显示,刺激背部膀胱经能够改善亚健康人群血液流变学指标,升高化疗病人的白细胞计数,缓解其气虚、乏力、神疲症状[15-16]。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热熨脾胃经可以补脾健胃,益气养血,加快人体血液循环,改善病人虚弱、疲劳的情况,且有研究证实,重点刺激其上三阴交和足三里,可有效降低癌症化疗病人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的水平,而这些炎性细胞因子在癌因性疲乏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7]。

本研究对胃肠癌病人化疗期间实施循经热熨,结果显示有利于降低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改善癌因性疲乏,从而提高癌症病人的生存质量。其操作简便、经济安全,为胃肠癌化疗病人的症状管理提供了参考。限于本研究样本量偏少,干预时间较短,需要在日后进一步研究完善。

猜你喜欢

热熨因性恶心
林雁健脾益肾针刺法治疗结直肠癌术后癌因性疲乏临证经验
家庭热熨疗法
睡前音乐疗法对乳腺癌放疗患者睡眠质量和癌因性疲乏的影响
八珍汤加味序贯中药包热熨治疗气血两虚型子宫腺肌病性痛经的临床观察
The selection rules of acupoints and meridians of traditional acupuncture for 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a data mining-based literature study
题出的太恶心
九句因理论的形式语义学
热敷温熨消寒止痛
恶心的好东西
砭石热熨背部辅助治疗支气管哮喘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