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学情 善择法 巧引路
——《宇宙的另一边》教学设计及评析
2022-03-28周丹恒设计秦赛萍评析
□周丹恒 设计 秦赛萍 评析
【教材分析】
《宇宙的另一边》是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习作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作者围绕“倒影”,尽情想象了身边的自然现象、生活场景等在宇宙的另一边会是怎样的。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发挥想象写故事,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课后习题直接指向单元语文要素,引导学生先通过复述感受想象的无限魅力,再通过交流,拓宽思维空间,激发想象力。
习作单元精读课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围绕单元阅读要素,体会课文的写法,获得完成单元习作的方法与技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走进作者描绘的想象世界,提取信息,梳理宇宙的另一边的各种秘密,并感受作者神奇的想象和用“倒影”写秘密的方法,从而为学生展开想象提供策略和思路,为学生写想象的世界提供文本示范。
【关键习题】
1.课文中“宇宙的另一边”有哪些秘密?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想象一下:“宇宙的另一边”还会有哪些秘密?和同学交流,看谁想得更奇妙。
【教学目标】
1.能借助导图梳理倒影,并用自己的话说说宇宙的另一边有哪些秘密。
2.能仿照课文“写倒影”的方法想象宇宙的另一边还会有哪些秘密。
3.能学习用提问的方式进行想象,将倒影写得更加奇特。
【任务分析】
1.会找到关键词填写思维导图,为想象构建整体支架。
2.会根据课文提供的句式进行仿写,为写出宇宙的另一边的秘密做准备。
3.会根据要求展开想象,继而学习多元想象、具化想象。
【学习流程】
学习活动一:借助导图,梳理秘密
1.自读课文,展开交流。
(1)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引出课题。
(2)检查预习情况,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理解“汩汩流淌”的意思,观察“秘密”这个词语,正确书写。
(3)说说课文中让人觉得奇特的想象。
2.小组合作,完成导图。
(1)出示《语文作业本》第3题(如图1)。
图1
(2)出示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①读读画画,小组讨论。
②组长填写,完成表格。
③上台交流,说说倒影。
(3)一起讨论交流宇宙的另一边有哪些倒影,并由组长将讨论结果填写在导图中。
(4)上台说一说,其他组学生补充意见。
(5)发现课文中想象内容的类别:人、自然万物、学习生活。
学习活动二:多次朗读,探寻秘密
1.发现写作秘密——问句来想象。
(1)自己读:发现用问句写出想象的秘密。
(2)再次读:发现用上关联词更能体现语气:“当我……是不是……?”“当我……会不会……?”
(3)男女生对读:发现“这一边”和“那一边”对着写,中间用“那么”连接,还用了分号。
2.发现写作秘密——追问写详细。
(1)读读数学课的秘密。
(2)说说第八、九自然段中自己最喜欢的、奇特的想象。
(3)发现写第一节课连续用了两个问句,再用下雪天的生活场景做加法,用诗句做乘法,把数学课写得特别奇特。
(4)结合《语文作业本》第4题,想想减法和除法是怎样的,展开想象,选择一个说一说。
3.发现写作秘密——想象会变身。
(1)读读写作文的秘密。
(2)说说自己喜欢的、奇特的想象。
(3)发现“想象会变身”这个写作秘密。
学习活动三:发散思维,想象秘密
1.再次交流,多元想象。
(1)和同学交流:“我”还会做什么?自然万物在宇宙的另一边还会有哪些倒影?“我”还会上哪些课?
(2)引导学生总结:模仿课文,可以怎么写宇宙的另一边还有哪些秘密?
2.仿照课文,写出秘密。
(1)把想到的秘密用“写倒影”的方式写下来。
(2)出示小贴士。
①用上写倒影的方法想象秘密。
②用连续追问的方式把秘密写得更具体。
③大胆想象,写出特别神奇的秘密。
3.根据要求,交流评改。
(1)教师进行点评。
(2)小组再次交流:说说自己最喜欢同学写的哪些神奇的内容,什么地方还需要修改。
学习活动四:阅读原文,拓展延伸
1.出示文章原文:快速默读,说说读完之后自己喜欢的神奇的内容。
2.了解作者陈诗哥,并推荐阅读相关书籍《宇宙的另一边》《星星小时候》《无疑山》。
【板书设计】
【教学评析】
一、知学情
《宇宙的另一边》课后有两道习题:一是“课文中的‘宇宙的另一边’有哪些秘密?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道题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走进文本的想象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同时也引领学生在复述课文中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二是“想象一下:‘宇宙的另一边’还会有哪些秘密?和同学交流,看谁想得更奇妙”。这道题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想象内容和表达方法进行模仿,明确地指向了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承载的写作任务。这两道习题是本单元语文要素的具化结果,是落实语文要素的载体。本课把这两道题作为关键习题。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阅读这篇文章,真正需要学的是什么呢?周老师借助关键习题对学生进行了前测:朗读课文后想一想,宇宙的另一边还会有哪些秘密?你也来写一写。
分析前测的数据、学生的写话,发现以下问题。
1.88%的学生能用“写倒影”的方式展开想象,并且模仿运用“在宇宙的这一边,……;在宇宙的另一边,……”这样一一对应的语言形式进行表达。
2.学生很喜欢想象,但想象内容比较单一,80%的学生写了自然景物、动物。学生的想象之门没有打开,想象空间需要拓展。
3.大部分学生只会写一两句话,如:“在宇宙的这一边,水是往下流的;在宇宙的另一边,水是往上流的吗?”想象写话不够具体生动,没有画面感。
二、善择法
基于对文本特点、学生需求的解读,周老师锁定关键习题,从内容选材、表达方法等方面引领学生展开学习。
(一)梳理文本内容,寻找想象的方向
鉴于学生想象内容单一,想象空间需要拓展的学情,周老师深入解读文本,结合《语文作业本》,引导学生梳理出作者想象的内容:人、自然万物、学习生活。学生可以循着这些类别再想开去,从而想到宇宙另一边的其他人:同学、老师、妈妈……还想到宇宙另一边的其他事物:上课、下课、周末放假……这样从内容选材上打开学生的思路,使想象有了方向,从“敢想”向“会想”过渡,拓展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二)品鉴文本语言,破译想象的密码
鉴于学生想象不够具体生动,没有画面感,周老师细致地分析了文本的具体语言形式,解构作者表达想象的方法,破译了想象的密码,使学生有“法”可学。
作者的语言表达形式主要有两种:一一对应、不断追问。因为有了前测的数据,周老师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第二种语言形式上。在学生只能提出一两个简单问题的情况下,不断追问,引领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的深度。
如有一个学生写道:“在宇宙的这一边,美术课上画出来的画是不会动的;在宇宙的另一边,美术课画出来的画会不会是活的呢?”周老师追问道:“如果是活的,它会怎样呢?”学生继续往下想象:“如果是活的,那它会不会长出翅膀从画里飞出来呢?我画一个饼干,它会不会飞到我的嘴里呢?”这样一追问,学生就有了一连串的猜测想象,完整地呈现了内心独白,生动而有趣,且充满画面感。
三、巧引路
(一)巧用图表,梳理归纳想象的内容
课堂上,周老师紧扣关键习题,精心安排了两个学习活动:小组合作,借助导图,发现秘密;同学交流,发散思维,创写秘密。在活动中,周老师借助形象的图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搭起学习的支架,让学生在自由的讨论交流中,主动发现宇宙的秘密,感受作者想象的奇特,从而情不自禁地投入想象中。
(二)巧用朗读,学习生动的表达方式
在教学中,周老师很好地运用了朗读:用范读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慢慢地打开学生的想象通道;用引读、对读让学生关注作者想象“倒影”的方式及展开追问的表达方法;用细细的品读,带领学生在欣赏奇妙的想象世界的同时感受语言的魅力。一次次地读,一次次地品,学生积累了文中神奇、幽默、优美的语言,领悟了作者表达的方法,也明白了如何让自己的想象更有趣。
周老师根据单元目标,紧紧锁定关键习题,通过前测了解学生的真正需求,在课堂上引领学生开展扎实有效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朗读中走进文本,感受想象的奇特,学习表达的技法,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为单元习作做好了铺垫和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