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叶圣陶的故事①

2022-03-28孙悦

连环画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叶圣陶童话

孙悦

中学《语文》教科书中有一篇课文,题为《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作者张中行,文章选自《读书》1990年第1期。作者记叙的虽然是叶圣陶生活与工作中的小事,却给予他极高的评价:“叶圣陶先生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作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的叶圣陶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他对于中国的语文教育又做出怎样的贡献?本期开始连载连环画《叶圣陶的故事》,将带读者一同了解这位著名教育家的一生。

1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1894年10月28日出生于苏州吴县悬桥巷一户平民家庭。在这个吴文化发祥之地,人们向来重文重教。叶圣陶刚满三岁,父亲就开始教他识字、描红。到他五六岁的时候,已经认识几千个字了。

2 他的父亲被当地一户地主雇为账房先生,靠微薄的收入养家糊口。虽然日子过得清苦,但他的父母还是想办法将六岁的叶圣陶送入私塾。看到父亲整天为生活奔忙,叶圣陶小小年纪就已经体会到生活的艰难。

3 1906年春,叶圣陶考进了苏州长元吴公立高等小学堂。这是一所新式学堂,教师大多是年轻人,其中还有从日本留学归来的章伯寅、朱遂颖等。他们热心教育,讲课生动有趣,知识面也很广,这让叶圣陶受益匪浅。

4 章老师还带学生去沧浪亭参观五百名贤祠。祠内竖有一百块青石碑,每块碑上刻着五位有名气的鄉贤半身像和传略。章老师找到明末清初杰出思想家顾炎武的像,让学生们牢记他说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

5 叶圣陶在高小读了一年后,又考进新成立的苏州公立第一中学堂,时称草桥中学。他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知识,接触到了一些欧美作家的优秀作品,还与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顾颉刚、王伯祥等组织诗社——放社。

6 草桥中学也是一所新式学堂,叶圣陶了解到不少西方的学说,一些诸如“民权”“宪政”等词语成为学生的口头禅。学校还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养成学生健康的体魄,专门请了武备学堂的毕业生担任教员。

7 1911年,苏州在辛亥革命中光复了。在九声炮响中,都督府大门口挂上了“中华民国军政府江苏都督”的巨型木牌。叶圣陶也请章伯寅先生给自己改字以明志,章伯寅笑了笑说:“你名绍钧,有诗曰‘圣人陶钧万物’,就取‘圣陶’为字吧。”于是,“圣陶”这个笔名就伴随了他一生。

8 转眼到了1912年1月1日,这天,叶圣陶和同学们兴奋地议论着新政府改用阳历的事。他在当天的日记里写道:“我的日记也从今天开始改用阳历了。”又过了几天,叶圣陶亲手帮父亲剪去了伴随他多年的发辫。

9 由于第一个元旦没来得及庆贺,叶圣陶和同学们决定在元宵节那天好好庆祝一番。这天,草桥中学里悬挂着五色国旗和像国旗颜色一样的彩灯,学生们一边欢呼着“民国万岁”的口号,一边憧憬着毕业后的新生活。

10 叶圣陶从草桥中学毕业后,由于家里无力支付他继续求学的费用,十八岁的他到苏州一所初等小学当了一名教员。小学教员的工作并不轻松,每天备课、上课、批改学生作业,有时甚至无暇回家吃饭。

11 就在他感到有些难以适应的时候,他迷上了写文言小说,每天晚上趴在昏暗的煤油灯下写作,这使他很快忘掉了一切。终于,他的小说在《小说丛报》《礼拜六》等刊物上发表了。这也是叶圣陶从事文学创作的开始。

12 1914年,由于受到排挤,叶圣陶离开了学校。他先在家里写了一段时间小说,后因生活所迫,又到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的尚公学校去教国文。在此期间,他还参与了为商务印书馆编写小学国文课本的工作。

13 1916年夏天,叶圣陶和胡墨林在苏州结婚。他们是老式婚姻,结婚这天才见第一面,可是两人都有种一见如故的感觉。婚后,毕业于北京女子师范学校的妻子仍回南通女子师范学校教书,叶圣陶则回到上海。

14 1917年,叶圣陶应聘到吴县第五高等小学任教。在新学校里,他遇到了同在该校任教的中学同学王伯祥。两人高兴地叙起旧来,回忆起组织放社、学写新诗的情景,还谈论起在北京大学哲学系读书的顾颉刚。

15 吴县第五高等小学坐落在甪直古镇上,这里非常幽静,很适合叶圣陶一边教学一边写作。更让他感到满足的是,妻子胡墨林也从南通来到了甪直,和他在同一所学校任教。

16 当时,社会上的白话文书报日渐兴盛,叶圣陶也开始尝试用白话文进行创作。1918年,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在《妇女杂志》上发表;他的第一个孩子叶至善也在这一年的春天出生。

17 这年夏天,他和王伯祥一起邀请顾颉刚等几位朋友来甪直一游。在千年古刹保圣寺里,他们流连忘返;在相传是唐代“塑圣”杨惠之雕塑的十八尊罗汉前,他们为这些精美绝伦的塑像击节赞叹。

18 1919年,在顾颉刚的介绍下,叶圣陶加入了北京大学新潮社,并开始为《新潮》杂志写小说和评论。儿子叶至善也在一天天长大,只要有空,叶圣陶就会观察和揣摩孩子的心理世界,这为他以后进行儿童文学创作打下了基础。

19 1921年,“文学研究会”在北京成立,叶圣陶是十二个发起人之一。这个文学社团是新文学运动中成立较早,影响和贡献非常大的文学社团之一,对中国现代文学和白话诗歌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0 虽然叶圣陶偏居一隅,但他密切关注着文学新动向和新思潮,积极参加研究会设立的“读书会”,以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和创作研究水平。在同年深秋,叶圣陶开始了童话创作。

21 江南小溪两岸的美丽风光在他眼前一一闪过,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向他迎面扑来……童话《小白船》就这样在叶圣陶的心里萌发了。

22 《小白船》是叶圣陶创作的第一篇童话,他在写作的时候,眼前浮现着儿子的小脸蛋和学校里那些纯真善良的孩子们。他一口气写了二十几篇童话,努力为孩子们营造一个理想的世界。

23 其中《稻草人》这篇童话被鲁迅誉为“是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叶圣陶的这些童话连续发表在郑振铎主编的《儿童世界》周刊上,极受青少年读者的欢迎。

24 1923年春天,经朱经农先生介绍,叶圣陶进入商务印书馆国文部任编辑。做编辑是他的夙愿,还在青年的时候他就想去报馆当编辑。自此,他离开工作了五年的学校,携全家迁居上海,开始了新的工作。

25 在国文部,他主要编《新学制国语教科书》相关教材。初当编辑,叶圣陶对这项工作还不是很了解,第一次看校样时他不曾核对原稿,仅把校样读了一遍,结果校样上漏了一大段也没有发现,后来还是被专职校对看出来的。

26 望着专职校对批在稿子上的字,叶圣陶感到很难为情,也深深体会到编辑不好当,编辑工作是丝毫马虎不得的。从此,他虚心向老编辑学习,认认真真地一边干一边学,很快就掌握了各项出版技能。

27 商务印书馆是个知识分子会集的地方,各门学科,无所不包,葉圣陶在这里学到了许多东西。同时,他也更加勤奋地创作,他的短篇小说集《隔膜》就是由商务印书馆在1923年出版发行的。

(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

叶圣陶童话
霜的工作
叶圣陶教育名录
燕子,住下吧
童话镇
午夜童话镇
梦里的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