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拉与太阳》反乌托邦主题解析:从科技伦理到人性反思
2022-03-28董嘉慧
日裔英国作家石黑一雄于201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克拉拉与太阳》是他获奖后写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小说以人工智能克拉拉作为第一叙述者,延续了人与非生命的主题。本文从反乌托邦主题入手,分析科技高速发展对人们精神伦理上的冲击与对人性道德的反思。从克拉拉的角度看待科技发展的实质,从而反映作者石黑一雄对人类科技巨大发展的沉思。
一、石黑一雄简介
石黑一雄作为日裔英国作家,自20世纪80年代在英国文坛崭露头角,之后便一直以高水平的创作屡屡斩获各种文坛大奖。他迄今为止共创作了8部长篇小说,因其作品繁杂多样,文笔看似平淡,实则于无声处见惊雷,笔触细腻,享誉世界文坛。《克拉拉与太阳》是石黑一雄于2021年3月推出的一部长篇小说,乍一看是一部有关未来社会与人工智能的小说,无论他笔下的故事发生在怎样的时空背景下,其本质是以一贯之的。看似美好平静的社会,人类与太阳能人工智能机器人(AF,即artificial friend,直译为人造朋友)友好相处,随着科技的发达,人类会不会不满足现状为了一己私欲去破坏这个世界应有的轨道,反乌托邦主题可以带给人类更深的思考并且考虑到一些现实问题。
二、反思科技:反乌托邦主题的核心指向
“乌托邦”出自空想社会主义的创始人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中,本意是“没有的地方”或者“好地方”,是人类思想意识中最美好的社会。进入20世纪以来,两次世界大戰和科技的迅猛发展打破了社会原有的沉寂,知识分子开始重新审视社会深度问题,反乌托邦文学应运而生,成为作家抨击黑暗现实的有力工具。“反乌托邦”是反面的理想社会,物质文明高于精神文明,科技在给人类带来极大便捷的同时也摧残着人性。科技发展迈向正轨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小说中第一次提及“库廷斯”机器的时候,它就在为人们工作。他产生的巨大噪声吓坏了橱窗里面的两个AF。这个机器造成的巨大污染是难以恢复的,并且给行人及周边所有生物带来的确是麻烦。那台库廷斯机器“先是发出一声尖利的呜鸣,这声音远没有之前的打钻声可怕,也不比经理的真空吸尘器更吓人。但三根短烟囱从它的顶篷里伸了出来,浓烟开始从那里面滚滚而出。起初那还只是一小团一小团的白烟,但很快就变成了黑烟,直到升腾而起的不再是一团团游离的烟云,而是浑然一体的一整股浓浓的烟柱”。毁掉了一台“库廷斯”机器,人们又推出了一台升级款,机器制造的灰雾正从窗外飘过,人们已经难以看清眼前的画面。新机器的机身呈现另一种色度的黄色,它的尺寸略大一些,它制造污染的能力比起第一台机器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科技发展是把双刃剑,既要享受它带来的无限恩惠,也要接受它的可怕负面影响。
在日新月异的科技时代,人们的衣食住行都依靠科学技术,科技已渐渐腐蚀人心,人们对生活也是追求极致,部分的工作已经不需要人亲自完成,有些人因此失业在家。乔西的父亲因为智能机器人的生产失业,父亲所在的社区是同样聚集了因科技发展而被迫下岗的人,失业的人数在不断上升。海伦为了儿子里克上学,约了之前的情人在剧院门口见面,克拉拉见到了无数抗议者,他们抗议智能机器人抢了他们的工作并且还要抢走剧院里的座位。智能机器人的出现给人们带来了危机感,无处宣泄的人们只能聚集在一起提出抗议。
三、伦理与科技的碰撞
科技与伦理发生碰撞之时,是该为了满足自己私欲去选择科技,还是选择伦理道德的束缚?人类又如何去界定智能生命?“他们”是机器、工具还是人,或者介于两者之间?看似美好的“新社会”,科技的滥用却唤醒了人性之恶,人们对于乌托邦理想社会的幻想使得反乌托邦的色彩越来越浓重。在这个丧失人性的反乌托邦世界里,人性的道德已轰然倒塌,科技发展和伦理冲突也愈演愈烈。
《克拉拉与太阳》中,从开篇选择克拉拉开始,母亲早有预谋:乔西去世之后让克拉拉去“延续”她。选择克拉拉是看中了她和别的AF不一样,她有着观察和学习的热爱,她能够接受并且融合她所看到的身边的一切,与这家店里所有的AF相比,她的理解能力目前是最为成熟的。她一直在让克拉拉刻意模仿乔西。人类自身的匮乏及愿望是深藏在强烈的欲求之下的、那种可悲的矛盾性和荒诞感,这一点在乔西母亲的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位公认为极度自私与以自我为中心的母亲,一个深陷进化升级的“幸福迷局”自始至终执迷不悟的后现代冷酷女性,却又极其看重甚至依赖她的“女儿”。这位母亲一边榨取着传统的血亲人伦带给她的一切情感需求,一边试图利用高科技将这种情感放置在能够与自我满足构成完美平衡的天平上。当她绝望地发现两个女儿都因为“提升”技术而死亡或即将死亡时,她仍然顽固地寄希望于从克拉拉对女儿的“模仿”中获得一份可以被“模仿”的亲情。换句话说,她在请求克拉拉帮助她欺骗自己,不是欺骗一时,也不是一日、一周、一年,而是漫漫余生。
小说中卡帕尔迪先生也是这类人的代表。他相信AF能够带给他们的好处远远超出了他们当下的认知范畴,他完全相信这个“新乔西”不会是一个模仿品,她真的就是乔西,是乔西的一个“延续”。卡帕尔迪先生认为,“我们每个人的内核中都藏着某种无法触及的东西”这一说法是不存在的。“乔西的内核中没有什么是这个世界的克拉拉所无法延续的。”卡帕尔迪先生自称理性的信徒,坚信每个人的内核深处并没有什么独一无二、无法转移的东西,所谓的人心只是一个古老的修辞,一个等待着被科学和数学彻底粉碎的迷信。他否定了人该有的一种东西——人性。乔西的父亲从一开始就强烈反对乔西的母亲和卡帕尔迪先生的计划,竭力想要找出AF无法代替人类的理由。他将人心比作一栋奇怪的房子,里面的房间套着房间,无论克拉拉探访乔西的内心多少回,总有一个房间是她从未进入过的。无论克拉拉多么努力地尝试,总有一样东西是她无法触及的,她永远都无法触及他们内心对于乔西的感情。这就是人区分于智能机器人的差别。无论制造出来的智能机器人与亲人的外形、样貌和说话方式如何相像,但始终做不到就是本人。无论克拉拉对乔西的“还原”有多么逼真,她在本质上也不过是乔西的一尊遗像。这种自我欺骗的科技与传统伦理相冲突,对任何一方都不公平。
四、人性的叩问与反思
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及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人们对生命价值的理解更加深入。人类在科技面前迷失了自我、变得扭曲,找不到存在的价值。人性无善恶,但人始终要回归固有的本性,这才是人的定义。
石黑一雄在《克拉拉与太阳》中这样介绍:“克拉拉是一个专为陪伴儿童而设计的太阳能人工智能机器人(AF),具有极高的观察、推理与共情能力。”她对乔西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心以及与之紧密关联的伟大的奉献、牺牲精神,同时她还对人类具有博大、深沉的情怀。她会观察与乔西相关的一切人或者事物,并且礼貌待之。克拉拉被乔西选中,进入乔西家中后就以陪伴、爱护乔西为己任,似乎她一切思想和行为的出发点都是紧紧围绕着这个终极目的。“我很高兴自己是乔西家唯一的那个,因为这样我就可以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乔西身上。”她怕乔西生病难过,“但乔西必须明白:我再找不到一个比这里更好的家了。也再找不到一个比乔西更好的孩子了。我非常高兴等到了你”。
在这之后,克拉拉坚信,只有太阳可以给予乔西特殊的滋养,让她康复。她两次前往麦克贝恩先生的谷仓恳求太阳的怜悯。“我知道太阳有多么地讨厌污染。知道它多么地让你伤心和愤怒。瞧,我见到了而且确认了那台制造污染的机器假使我能够设法找到这台机器并且摧毁它,终结它的污染。那么,作为回报,您是否愿意考虑给予乔西特别的帮助?”为了完成与太阳达成的约定,克拉拉和父亲终于找到那台机器,但摧毁那台机器需要的东西是克拉拉体内的P-E-G。虽然克拉拉头脑充斥着巨大的恐惧,但她想给乔西最好的结果,还是决定试一试。第二次去谷仓,这些字句从她的脑海中闪过:“我不介意损失了宝贵的液体。我情愿献出更多,献出全部,只要那意味着您会给乔西提供特殊的帮助。……如果那就是留给我们的唯一出路,我一定会尽我的全力。”她对乔西的爱是纯洁无瑕的,无论克拉拉面对怎样的境况,她都会以一颗宽容之心待人。最后乔西恢复健康要去上大学了,不再需要克拉拉的陪伴,她便被丢弃在堆场。克拉拉在堆场遇到了久别的经理,临终之际她没有抱怨,而是很平淡地说出了这些话:“是的,我相信我提供了良好的服务,让乔西避免了孤独。我尽了我的所能去做对乔西最有利的事情。”她一直到最后还是怀着感恩的态度,并没有指责乔西的抛弃,体现了她无私的品质。
对比AF的品质,人类在这部作品中暴露了某些人性的缺陷。石黑一雄把克拉拉描述成一个没有私心的人,并不是把她当作一个机器人,在此过程中,他让克拉拉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敏锐地观察身边所有人,借此折射出某些人心理的黑暗。他们把AF看作一件可以买卖的物件,并没有将他们当作朋友。克拉拉在商店里观察了许多这样的组合:“尽管一个女孩在对她的AF微笑,可她实际上却在生他的气;也许就在她微笑的同时,心中却在想着一些残忍对待他的想法。”克拉拉看到对面人行道上有一个14岁的女孩身边没有大人,跟在她身后保持三步远距离的是一个男孩AF。他落在后面绝对不是出于偶然,而是因为那個女孩规定了他俩就该这么走路。男孩AF的步态中透露着疲惫。克拉拉不禁疑惑:“我从来没有想到过一个AF会跟了一个鄙视他、巴不得他走开的孩子,可两人却依然继续待在一起。”他们没有人类细腻的感情,但也该被公平对待。当克拉拉想要了解姐姐萨尔去世的原因时,母亲的眼神变了:“你没有权利知道……这跟你有什么关系?事情已经发生了,就是这样。”克拉拉与人一样有着各种复杂情绪,甚至有着比人类更强的情绪捕捉能力,能细腻地分析出人内心隐含的心理。母亲当初选择克拉拉的目的就是有朝一日延续“乔西”,没有人征求过克拉拉的意见,理所当然地认为她就该为这些付出一切代价。人类对AF的境况是不闻不问的,但完全接受AF的存在这回事情的,并且他们心安理得地享受了AF给予的“恩惠”。人类剥削了智能机器人所创造的价值。
五、结语
瞿世镜在评价石黑一雄的小说时说:“和许多浅薄的青年作家相比,石黑一雄卓尔不群,显示出一种严肃而深沉的睿智的大师的风度。石黑氏作品柔和舒缓的节奏和对于人性的深刻洞察,构成了一种人生悲喜剧。”在《克拉拉与太阳》中,石黑一雄就是透过克拉拉的回忆,用平淡舒缓的口吻讲述了发生在她身边的一系列事情。在作者笔下,克拉拉是没有选择的权利的,他们是被边缘化的“群体”,无权决定自己的未来,掌握权在人类手中。克拉拉拥有着人类引以为傲的所有美好品质:善良、无私、博爱。对比之下,人类自私的一面一点点显现出来。自私是人类沉重的负担并且摆脱不掉,正是由于自私的欲望与“提升”的渴望并存,人类的心中才会充满各种矛盾。人类不能迷失在当前带来的巨大成果和收益,让人类生存的本能控制了人性因素,变得非人性,从而丧失了人类独有的人性和人心。无论世界怎么改变,人类都不能违背自己的初心,要保持自己身为人独有的人性。
(牡丹江师范学院)
作者简介:董嘉慧(1995—),女,辽宁锦州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