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宋词雅化探析

2022-03-28桑婧

牡丹 2022年4期
关键词:雅正词作词人

自唐五代以来,词已经形成了以书写男女柔情为主的题材取向和以秾艳软丽为主的审美倾向,北宋词人普遍继承晚唐五代的花间词风,接受“词为艳科”的词学观念,创作了不少艳情词,这也体现了北宋词人对词美学特征的认知。其间有苏轼对词体的改革“以诗为词”,使词“无事不可入,无意不可言”,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诗词的题材边界,使词可以像诗一样充分表达作者的怀抱与情感(类似于“诗言志”),此时词已经出现了某种程度上的雅化倾向,但这只在北宋词坛上激起了一个小小的涟漪,少有回响。北宋后期也有一些词人在词体雅化上作出尝试,但都仅停留在外在形式上,创作时内容仍偏重于传统的艳情题材。南宋以降,词的雅化倾向日益明显,词人词作内容已自觉趋雅,渐渐脱离了“花前月下,香车宝马”式的艳情叙事模式。发展到南宋时,词与此前的唐五代和北宋已经有了很大区别,在詞人手中不断趋雅的词体经过量变的积累,已然实现真正的

质变。

一、南宋词雅化的原因

历史上的南宋时期指从公元1126年“靖康之变”至公元1279年南宋灭亡,南宋词指在此期间及南宋灭亡不久词人的词作。“靖康之变”后,宋室南渡,偏安江左,建立了南宋朝廷,此时的南宋失去了中原的广阔土地,北方的少数民族又相继进逼,致使百姓生活动荡不安、流离失所。在政治风云波诡云谲的时代,词人的内心受到外界的极大冲击,不得不从温柔富贵乡的美梦中惊醒过来。他们感到忧患和不安,创作视角从温香软玉的旖旎生活转向满目疮痍的现实生活,创作方向也随之而变,渐从艳俗转向高雅,复雅之风渐起。

(一)政治的剧变引发词人关注现实

词发展至南宋发生诸多嬗变,从而异于北宋,其中政治因素是最为重要的原因。北宋的灭亡、民族的危机,亲身经历了这些社会剧变的词人,在民族存亡的时刻被强烈的爱国意识唤醒,他们自觉改变词体观念,沿着苏轼开创的“以诗为词”的道路进行文学创作,从而表达自己面对社会现实内心愤懑不平但又只能“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政治寄托。宋室南渡之后,国破家亡的社会现实使词人从吟花弄月中惊醒过来,失去了把词作为“嘲风月,弄花草”的闲情逸致,自觉把词的创作与“诗言志”联系起来,关注民生现实,在词作中抒发家国之恨,实现词类似于诗的社会功能,掀起了“复雅”的浪潮。此时的雅化是针对传统士大夫一向擅长的“艳词”而言的,这使词转变为表达家国之感的高雅的庙堂文学,实现了词风的雅化。

(二)词乐的改变促进词人创作趋雅

词产生伊始就是一种和乐而歌的文学体裁,先有乐,再填词。宋室南渡后,面对“世积乱离,风衰俗怨”的社会现实,很多词人开始反思,渐渐意识到音乐的重要性,认为是俗乐的兴起导致了词风的浮靡、国家的灭亡。“乐与政通”的理念孔子在《礼记·乐记》中早有阐述:“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哀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这就为后世的文人制定了一套理论规范:社会动乱的根源是“乱世之音”,拯救社会动乱的首要途径就是修礼复典、整理雅乐,强调词乐的雅正可以涤荡人伦、教化人心。所以将词的雅正与音乐的雅正联系起来已经是当时词人的共识,推崇雅乐正声的呼声越来越高,音乐风格趋于清雅,和乐而歌的词作风格自然随之复雅。

(三)理学的繁盛影响词人文学观念

南宋理学日益兴盛并逐渐取得统治思想的正统地位,在耳濡目染的熏陶下,大部分词人普遍接受了一定的理学思想,其创作观念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词人创作时一方面要体现出词之为词且“词婉于诗”的独特艺术韵味,一方面又受“温柔敦厚”诗教观的影响,有意避开充满市井气息的俚俗之语,着力体现属于自己阶层高雅的审美风范,创作时体现出明显的趋雅意识,不断削弱词与生俱来的世俗趣味与市井色彩,也促成了南宋词学批评中的崇雅评论。

外在的词乐雅化与内在的心理雅化双重因素共同作用于南宋词人的创作观念,词风复雅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也势在必行。士大夫词人脱离了原来的艳俗创作范围,在审美情趣上开始有意识地区别于市井大众,努力向雅化靠拢,这样的趋势越来越强,词人争相效仿,渐渐被规范定型,继而形成了南宋的雅化词风。

二、南宋词雅化的具体表现

从具体创作而论,南宋词的雅化不外乎两条途径:一是致力于摆脱“词为艳科”的创作理念,努力扩大词的表现范围,在词中或表达个人志向抱负、或揭露社会的黑暗现实,实现词之于诗的社会功能,这类词人即为以辛弃疾为代表的“辛派词人”,词风雄深雅健,是为“豪放派”,多能刚中有柔,豪放中带有委婉,有雅化之倾向;另一类是致力于词作艺术技巧的雕琢,即以姜夔、吴文英等为代表的精工富丽、婉约幽雅、讲究音律的“婉约派”,他们在题材内容上与之前的词作并无二致,但去掉了艳俗的滤镜,以一种冷静客观的方式来抒情达意,体现出高雅的意韵和脱俗的趣味。

雅正之词首要应有雅正之思想,鲖阳居士在《复雅歌词》中提出明确的“雅正”标准:“吾宋之兴,宗工巨儒,文力妙天下者,犹祖其遗风,荡而不知所止。脱于芒端,而四方传唱,敏若风雨,人人歆艳咀味,尊于朋游樽俎之间,以是为相乐也。其蕴骚雅之趣者,百一二而已。”他在批判北宋“词为艳科”词学观念的同时,也对雅正之词的内容作出了一定的规范——骚雅。“骚”即指《离骚》,“离,犹遭也;骚,忧也。明己遭忧作辞也”,把楚辞中美政理想的精神特质与词作内涵相联系,要求作品立意与国家兴亡、政治教化紧密结合,超越甚至脱离“嘲风月,弄花草”的词作视野,致力于拓宽词作的表现范围。“雅”即指《诗经》中的《大雅》《小雅》两部分,要求作品的艺术表现手法趋俗避雅,远离市井风气,以比兴寄托的手法委婉含蓄表达雅正的思想感情,与理学思想提倡的中正平和之美相合。“骚”“雅”在创作过程中是密不可分的,“骚”是“雅”的内涵,“雅”是“骚”的外在表现形式。

(一)情感表达委婉含蓄,别有寄托

受“温柔敦厚”的儒家诗教观的影响,中正平和之美历来备受文人欣赏,成为大众化的审美倾向,推及词作中,即把词作为一种情与志相结合但又不溺于情的文体。浓烈的情感娓娓道出,深入浅出,点到为止,余味曲包之意需要读者细细品味。

南宋中期词坛,姜夔的词清空骚雅、飘逸清疏的,被看作“骚雅”词的代表词人之一。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姜夔的名篇《扬州慢·淮左名都》极写扬州城被掳掠后“四顾萧条”的破败之景,情感抒发委婉含蓄,不径直言情,把情感隐得很深微。不同于“豪放派”词人情感抒发的喷薄而出、无所压制,这首词“感慨全在虚处,无迹可循”,以“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作结,意趣深远高雅,看似不动声色的语句却蕴含着撼动人心的力量。

《点绛唇·燕雁无心》是姜夔的另一佳作,其结句“今何许?凭阑怀古,残柳参差舞”以景结情,以随风舞动的残柳形象使自己的怀古伤今之情于高潮处戛然而止,看似不言,实则言之,内含韵味需要读者自行体味,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高雅艺术境界。

(二)选词用字精心雕琢,深婉清雅

南宋词学所倡之“雅”,在表达层面强调用字的反复推敲,只有经过反复锤炼修改,才能成就珠圆玉润的雅词。有些句子表面看似不加雕琢,实则是词人精加锤炼的结果。用字不可过于直白,否则失之于直露无隐;也不可太过深奥,否则失之于艰深晦涩,雅词选词用字应达到“圆转如弹丸”的艺术效果。

雅词以表达的含蓄蕴藉为上,不直接说破,贵隐贵曲,忌直露径直,犹如水中着盐。且看史达祖《双双燕·咏燕》一词:

过春社了,度帘幕中间,去年尘冷。差池欲住,试入旧巢相并。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

芳径。芹泥雨润。爱贴地争飞,竞夸轻俊。红楼归晚,看足柳昏花暝。应自栖香正稳,便忘了、天涯芳信。愁损翠黛双蛾,日日画栏独凭。

通篇不出“燕”字,而句句写燕,极妍尽态,神形毕肖,却不觉繁复。“欲”字、“试”字、“还”字、“又”字四个虚字一层又一层把双飞燕的心理情感变化表达得淋漓尽致。又如吴文英《踏莎行·润玉笼绡》:

润玉笼绡,檀樱倚扇。绣圈犹带脂香浅。榴心空叠舞裙红,艾枝应压愁鬟乱。

午梦千山,窗阴一箭。香瘢新褪红丝腕。隔江人在雨声中,晚風菰叶生秋怨。

上片五句,句句写梦,却始终在卖关子不说破是梦,直到下片以“午梦千山,窗阴一箭”一句换头,才点明上片所写不过是南柯一梦罢了。像这样通篇咏物却不直接点明所咏之物,从而获得雅意的写法,已经成为当时的风尚。

(三)使事用典余味曲包,一唱三叹

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诠释“用典”为“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即是用来以古比今,以古证今,借古抒怀,从而丰富而含蓄地表达有关内容和思想。使事用典,檃栝前人的诗句、词句等入词,脱胎换骨、推陈出新,根据创作意图的需要或正用或反用,来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就很擅长用典,代表词作如《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卖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这里用的是汉武帝、陈皇后的故事,其中的“蛾眉”也是有出处的。“蛾眉”最早来自《诗经·卫风·硕人》“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用来形容卫庄公夫人庄姜的美丽,此处用来描摹陈皇后的美貌。再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共用了五个典故,分别是孙权、南朝宋武帝刘裕(小名寄奴)、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元嘉年间北伐、魏太武帝拓跋焘(小名佛狸)和老将廉颇,用典虽多,却天衣无缝,恰到好处,毫无掉书袋之嫌。

三、结语

词自产生之日起一直被视为“娱宾遣兴”的小道,加之自身发展不成熟,始终难登大雅之堂。历经南宋词学的雅化,词进入了雅的范围,人们逐渐接受并认可了这种题材,也改变了对词的态度观念。词人也开始信心十足地有意识根据“骚雅”的标准创作,愈加规范化、体系化。直至清代,两大著名词派——浙西词派与常州词派仍极力标举“骚雅”的创作原则,在词学批评史上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词体定型后,逐渐发展成与诗歌比肩的一种文体。

(哈尔滨师范大学)

作者简介:桑婧(1997—),女,山东临沂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先秦 。

猜你喜欢

雅正词作词人
Estimation of far-field wavefront error of tilt-to-length distortion coupling in space-based gravitational wave detection
论词人择调与审美联想
词人的职业
李开先曲学思想的初探
林逋梅妻鹤子
《牡丹亭》的文本语言分析
更 正
凭词寄意 柔情似水——近代词作名家韦瀚章
论帝王词作与尊体之关系
词人的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