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张艺谋《影》中的古典美学
2022-03-28张景媛
张艺谋是我国知名第五代导演,不管是早期具有时代烙印和人文气息的《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还是2001年开启中国商业大片时代的《英雄》,他一直在突破创新,在紧跟电影市场发展的同时,保持自己的风格。张艺谋的第一部电影《红高粱》斩获第3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自此他的影片总能备受关注。他的影片不仅能够对中国社会进行剖析,展现第五代导演的人文关怀,同时具有极强的东方文化色彩。《影》是对中国电影美学的又一次突破,达到了艺术与商业的新高峰。本文将对张艺谋《影》的画面风格、古典配乐以及影片中出现的中国文化进行分析,从而领略影片中独特的中国意蕴。
一、《影》的水墨画风格
张艺谋非常擅长用颜色来讲述故事,摄影师出身的他对色彩的把握敏感且准确。斯皮尔伯格曾大赞张艺谋的电影《英雄》创造了“用颜色讲故事”的方式。《影》中,他再一次展示了自己对色彩的掌控能力,整部电影基本是黑白灰的水墨画色调。水墨画是中国独有的传统绘画的一种,讲究“气韵生动”“以形写神”。一张纸、一支笔就能将画家心中的意和境展现得淋漓尽致。《影》的色彩、镜头的运用、构图都体现了张艺谋对于把画与电影结合在一起的高深之处。
(一)黑白灰的色彩基调
水墨画因墨的深浅不同,所以颜色主要由黑、白、灰三色构成。影片中不管是人物的服装还是场景布置基本都是由这三种主色调构成。影片中多次出现屏风且和人物的衣着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体现了中国水墨画的诗画美感。黑、白、灰三种颜色属于同一种色调,整体观感是纯粹,再配上烟雨朦胧的孤舟、宫殿等景物,让观众有种无边无际的宽阔之感。影片最触动视觉的非灰白色调是打斗镜头中的鲜血颜色。在水墨色中突然出现一抹猩红,水墨色与猩红的对比将色彩冲突的视觉刺激推向了极致,让观众有凛冽刺骨的疼痛感,感到非常压抑。
(二)固定镜头和慢镜头的应用
影片中的大多数镜头都采用了固定镜头。固定镜头让画面看起来更像一幅幅画作,给人静谧之感,让人不自覺融入影片塑造的环境之中。除了固定镜头之外还有慢镜头的使用。以往的武侠片打斗时多用快切镜头,让观众看到打斗者的近身肉搏,讲究快、准、狠。这部影片打斗镜头多采用慢镜头,更多展示的是武器的碰撞。虽然整体打斗风格比较柔和,但观众可以通过慢镜头清楚地看到打斗时的一招一式,看到武器划过地上水花飞溅和武器在打斗时损坏等非常具有细节性的镜头,增加了打斗的真实感与震慑力。
(三)巧妙的构图
水墨画的构图一般以平视为主,略带俯视,多取横向的全景式布局。本片采用了非常多的平视和俯视的全景镜头。影片中平视镜头居多,且多为对称画面,非常能够表现出中国艺术讲究的对称均衡的美感。比如在朝堂之上,沛王讲话时多采用对称画面,并居于画面中心,不仅有对称美感,也体现了王至高无上的地位。影片中有非常多的俯视全景镜头,练武场第一次出现的八卦图就采用了俯视全景镜头,这也在一开始就给本片的打斗招式以及文化内蕴埋下了基调。影子和杨将军决战前,也有一个两人在船上的俯视全景镜头,这个镜头中的八卦图再一次表明了这场打斗的调性,那就是它的阴对阳、柔对刚。影片全景空境中的细雨、孤舟、蓑衣、远山,不仅有中国水墨画的元素与美感,也体现出一种宏大宽广的意境。
二、《影》的古典音乐分析
音乐对电影起着重要作用,很多电影中的配乐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张艺谋对配乐也非常重视,比如《红高粱》中《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表现了姜文饰演的余占鳌的狂野,《满城尽带黄金甲》中的《菊花台》至今广为传唱。《影》为了契合影片风格,多使用古典乐,融入了琴、箫、瑟等古典乐器,对影片起了非常大的作用,不仅烘托了气氛,而且推动了剧情的发展。
(一)推动剧情的琴瑟之声
自古以来一直用“琴瑟和鸣”一词来形容夫妻情笃和好。本片中琴瑟之音有着重要作用,从沛王口中得知都督和夫人小艾“琴瑟在御,合奏天下无双”,所以观众可以从琴瑟之音中看到都督和夫人之间的情感变化。本片中琴瑟演奏一共三次。
第一段是在开篇,沛王步步紧逼,为了证实影子身份让小艾与影子合奏,因为影子不是都督,所以小艾只能独奏,以免露馅。最后小艾要断指验证誓言时,影子及时拦下并割发代罪。在这里,音乐不仅是沛王的试探,也让夫人和影子两人关系略近一步。
第二段演奏是怕影子身份被揭穿,所以都督让影子学习弹琴,同小艾合奏。这一段合奏促进了两人情感的升温,也为后面两人相爱埋下了伏笔。
第三段则是都督和小艾的合奏。小艾发现了都督在暗中监视自己和影子,都督也知道了夫人和影子的情愫。两人心生间隙,但不能说破,于是决定合奏一曲。这一段合奏非常急促,有一较高下之意,通过琴声可以感受到两人已有隔阂,琴瑟之音表现了两人此刻心境。与此同时,这段在画面上使用了交叉蒙太奇的手法,把琴瑟的比试和在境州两军打斗的画面交替剪辑,造成紧张激烈的气氛,音乐结束的同时杨苍被杀。
可以说三段琴瑟之音是剧情的主要转折点,将剧情串在了一起,观众从中也看到了剧情的发展。
(二)箫声代表的武侠世界
影片中使用的音乐除了琴瑟之音外还有箫声。影子戴着斗笠在竹林中吹箫等待田战的片段非常具有中国武侠电影特点。竹林对中国武侠片来说意义非常大,自从胡金铨的《侠女》开创了新的武侠世界,竹林就变成了中国武侠电影非常重要的元素,比如李安的《卧虎藏龙》和张艺谋的《十面埋伏》,都有非常经典的竹林打戏。箫不仅是中国传统乐器之一,也是武侠电影和小说中侠士的元素之一。影子在竹林中吹着箫,悠扬的箫声配着幽幽细雨和光影交错的竹林,不仅舒缓了观众的紧张情绪,同时也为即将到来的大战奠定基础。
(三)音乐与打斗声的精妙结合
影片中所有的外景都是在雨中拍摄完成的,本片的一个特点就是打斗片段中雨声与古琴声的融合。
第一段的融合出现在影子和都督练武时,打斗的慢动作配上幽寂悲凉的古琴声,产生了一种幽美之感,让观众能够安静下来瞬间融入其中。
第二段是夫人悟出破解杨苍刀法的办法后,影子怀抱夫人练习武功。这段的音乐和第一段的音乐情绪有所不同,缓慢悠扬的音乐配上太极阴阳的哲学、雨滴掉落的音效以及两人武动的身形,既凸显了武功的阴柔之美,又为夫人和影子两人的感情进一步升温做了铺垫。
第三段就是攻破境州,影子与杨平激打之时。急促的音乐配上兵刃相接的声音,在一种极致美感中让观众感受着兵器的冰冷,激烈的剧情配着古乐增加了冲击感,让观众情绪随之起伏。
这三段打斗,武打剧情和音乐节奏一致,音乐声和武器声相接,让观众受到视觉与听觉的双重冲击。
三、《影》的阴阳文化
张艺谋历来喜欢在电影中表现中国文化。《影》中最显而易见的当属太极图形和阴阳文化。太极是中国道家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概念、范畴,就迄今所见文献看,初见于《庄子》:“大道,在太极之上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后见于《易传》:“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阴阳太极图由双鱼构成,左边黑色代表阴,右边白色代表阳,阴极中的白色小圆表示阴中有阳,阳极中黑色的小圆表示阳中有阴。阴阳太极图中的“阳”代表了雄性、刚硬、白昼等方面,而对立的“阴”则代表了雌性、柔弱、黑暗等方面。影片从人物性格、剧情等各方面都体现了阴阳之间的关系,即相互对立与相互转化。
(一)阴阳相互对立
剧中的相互对立首先体现在片中的武侠招式上。杨苍的杨家刀法至阳至刚,都督一直找不到破解之法,最后由小艾悟出破解之法。影子武器为沛伞,雨天使用,属阴;杨苍刀法刚烈为火,火为阳。阴阳相克,所以“以女人的身形入沛伞”,以阴克阳。影子带的一百死士阴柔诡谲,代表阴,他们和境州士兵决战,境州士兵代表阳。最后正是以阴克阳,境州城破。
阴阳对立还体现在人物品性上。剧中,沛王诡谲,表面求和实则利用都督为他夺得境州,表现的也是自己虚假的一面。影子前期为了母亲和夫人一直委曲求全,最后母亲被杀,人物性格发生转变,杀了都督,造成沛王被刺客杀死的假象,争夺权利与地位。都督子虞阴森、凶狠,让人生惧,且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他们三者代表“阴”,是黑暗的一面。剧中和他们形成对比的是大将军杨苍,他心怀坦荡,在影子来找自己决斗之时认为他们是君子之约,没考虑过自己会被算计,而且在和影子对决三个回合并未负伤的情况下承认这算平局。杨苍将军属“阳”,他刚硬、坦荡。
(二)阴阳相互转化相互依存
老子《道德经》中说道“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剧中既然有阴阳的相互对立,那自然有相互依存。剧中有着最明显的阴阳依存关系的就是子虞和影子。子虞认为影子依附自己而存在,本来在这段关系中子虞一直处于强势的地位,但是到后面,子虞在这段关系中逐渐丧失自己的地位。影子和夫人情感逐漸升温,以至于当子虞在暗处观察到影子和夫人的关系时,他只能藏于暗处,没有办法作出改变。而且田战对影子说“你比都督更像都督”,这也意味着在田战和其他人心里影子就是都督,子虞和影子的身份在逐渐转换。直到影片结尾,影子杀了子虞,彻底代替了子虞。子虞一直在强调:没有真身,何来影子?他认为没有他,影子就无法存在,却没想到自己最后被影子杀死代替。而影子也想证明的是:没有真身,也有影子。于是代表了子虞,成为了沛国的天。但是影子忽略了一点,就是在以后注定要活在子虞的躯壳中,无法真正地摆脱子虞。所以影子和子虞一阴一阳,即使最后相互转换,也必须相互依存。
四、结语
张艺谋作为非常有代表性的知名导演,一直在不断探索创新。虽然《影》的评价褒贬不一,但是不得不承认,他又一次向世界传输了中国精巧的古典文化,通过《影》对中国古典美学中深藏意蕴的勾勒,使中国古典美学以影视艺术为载体大放光彩,为中国古典文化的传播与运用开辟了新的形式,为中国古典美学在当代的创新应用带来了启示和深切的思索。
(长安大学)
作者简介:张景媛(1995—),女,陕西西安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影视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