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碳人才培养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2022-03-28张怡焦石尚桐羽徐子渊

银行家 2022年3期
关键词:金融人才课程

张怡 焦石 尚桐羽 徐子渊

目前,我国在双碳人才体系建设中尚存在政策框架不完善、基础教育与市场需求不匹配、双碳人才职业教育缺失、教育资金投入不充分等问题,高质量双碳人才的培养和储备缓慢,不利于我国在全球碳交易市场上争夺定价权。欧美英等发达经济体通过强化双碳人才培养战略部署、夯实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基础教育体系、健全双碳技能职业培训工作机制、加强双碳人才培育资本支撑等措施,大力培养双碳人才并取得明显效果,为我国完善双碳人才培养机制提供了有益借鉴。

我国双碳人才培养现状及不足

近年来,我国已日益认识到双碳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在政府大力引导和资金支持下,迅速构建双碳人才培养体系,推进双碳人才培养机制建设。2021年3月,人社部将碳排放管理员纳入《职业分类大典》,完善行业准入标准,各地碳市场管理部门积极响应并推出碳排放管理员培训课程。2021年7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碳中和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为双碳目标提供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高等院校开设碳中和相关专业、搭建国际交流平台、多校联合共建低碳研究中心,加大人才培养力度。2021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建设碳达峰、碳中和人才体系。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双碳人才培养仍处于探索阶段,高质量双碳人才仍存在缺口,在国际碳交易市场中缺乏竞争力。

双碳人才培养政策有待完善。一是缺乏全过程双碳人才培养顶层设计。目前,我国双碳人才培养总体目标不清晰,各阶段计划不详细,学校和市场教育衔接不到位,难以形成培养双碳人才合力。二是我国部分地区对双碳人才培养重视程度不够,多依赖国家双碳人才培养的原则性指导意见,未深入开展调研、结合实际制订实施方案,导致地方推行双碳人才培养政策针对性不强、力度不足、效果不佳。三是对培养双碳人才政策实施效果缺乏有效的评估与监管。

高校培养和产业需求存在“两张皮”问题。

我国持续推进教育体制改革,着力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但仍存在双碳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不匹配问题。一是通识教育难以满足复合型双碳人才培养需求。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对通识教育重视程度不高,课程内容设置的深度、广度不均衡,不利于公共知识延伸和综合能力培养,以适应各行业向碳中和转型的人才需求。二是专业教育不能适应碳中和市场需要。存在课程设置针对性不强、重理论轻实践、课程更新不及时等问题,与产业发展和就业需求匹配度不足。三是碳中和领域交叉学科发展滞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之间存在鸿沟,部门彼此分割孤立,制约双碳人才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创新突破。

双碳人才缺少关键职业教育培养。我国双碳职业教育由政府主导,企业、社会组织等机构推动实施,受参与主体专业度、渗透性影响,双碳人才职业成长基础薄弱。一是企业缺乏内部培养机制,依赖高校毕业生和引进国外专家扩大人才储备,不利于企业快速抓住碳中和战略转型契机,提升内部职工竞争力。二是社会培训渠道单一,提供碳中和技术、管理等培训的私立机构较少,市场竞争不充分,多元化职业教育格局尚未形成。三是产学研融合不畅通,阻碍不同领域人才通过继续教育向低碳领域转型。高校、企业、研究院所、社会组织机构合作处于浅层次、自发式、松散型状态,课程内容与职业需求、课堂教学与生产实践脱节,难以实现脱产教育目标,导致双碳人才在企业和学校之间流动性差。

资金投入不充分制约双碳人才培养。一是我国教育资金投入主要集中于理工科,对低碳等新兴复合型学科投入不足。在高校双碳人才培养过程中,从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平台构建到科研项目启动均需要大量的资金保障,否则双碳人才的培养、选拔、引进计划不能完全付诸行动,政策落实效果将大打折扣。二是与欧盟相比,我国碳市场发展起步晚,活跃度不高,存在碳配额价格调整机制不成熟、碳金融产品不丰富、金融机构和碳资产管理公司等非控排企业参与较少等问题,削弱了对资本的吸引力。

国际双碳人才培养的经验做法

完善政策引导是构建双碳人才市场的有力支撑。发达经济体不断完善顶层设计,推动双碳人才教育和职业规划高质量发展。一是加强碳中和领域战略部署,引导教育资源倾斜和就业岗位增长。例如,欧盟确立低碳经济为未来发展方向,十年内调整、新增280万个低碳崗位;英国将实现低碳经济作为国家能源战略的首要目标,激励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学科教育)毕业生向低碳行业发展;日本将十年内的发展重点放在“绿色”和“生活”领域,教育部门提出借助物联网和大数据库培育低碳等新兴产业;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从低碳教育、低碳人才培养、低碳研究等方面采取举措支持德国能源研究计划。二是规范执业标准,建立统一的双碳资格认证机制。英国、澳大利亚、印度、南非出台碳中和国家职业教育框架、国家资格认证框架,为教学体系进行第三方评估;美国认证协会颁发国际注册碳交易师、碳审计师、碳资产管理师证书;英国特许银行家协会颁发的绿色可持续金融等资格认证证书获得国际认可,全球通用。三是多措并举提升碳中和行业竞争力,稳固就业保障。英国发布一揽子绿色技能计划,包括创造绿色工作技能学习机会、拓宽获取碳中和有关工作途径、提高双碳职业建议和指导质量,提供未来需要的碳中和技能信息等。

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育体系是培养双碳人才的基础。发达经济体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充分发挥学科交叉融合及课程灵活设置优势,迅速培养一批符合国家战略需要和市场需求的高层次人才,其中的一些经验值得借鉴。一是将STEM作为通识教育培养基础,前瞻性地储备复合型双碳人才。碳中和与能源、环境、工程等领域的技术变革密切相关,而STEM作为基础应用对相关学科的学习至关重要。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英国大学的“综合教育”以及日本大学的“交叉学科教育”将STEM作为本科通识课程,同时注重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为多领域复合型双碳人才培养做好准备。二是以碳中和政策为导向,及时增设相关专业和课程。英国爱丁堡大学在2011年开设世界第一个碳金融专业,并根据本国低碳转型政策需求设置碳金融发展、碳交易实质等理论课程,设置减排项目开发、碳基准线测定研究等实践操作类课程,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专业和实践能力。三是强化交叉学科建设,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双碳人才。碳中和需要综合能源系统、气候变化、经济政策制定等方面知识。美国、欧盟、英国等发达经济体淡化学科边界,聚焦碳中和重点领域,为碳中和培养复合型、创新型领军人才。

健全职业培训工作机制是双碳人才高质量发展助推器。发达经济体已逐步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各类社会组织和培训机构广泛参与的绿色职业培训体系和运行机制。一是多方發力、紧密对接市场需求,支持传统从业人员向双碳方向转型。英国就业与技能委员会(UKCES)指导低碳企业和转型企业评估技能需求,制订全面行动计划,参与地方技能组织,获取线上和线下培训机会;赤道银行聘请环境保护、节能减排领域的专业人员对绿色信贷职员进行培训并考核。二是市场化课程为碳中和职业培训提供多种选择。英国绿色金融协会(GFI)、美国芝加哥气候交易所(CCX)、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为金融从业人员提供绿色金融技能培训和咨询;美国绿色供应链公司、英国Loreus公司有偿培训企业高管多层次碳交易课程。三是产学研深度融合,畅通双碳人才流动渠道。在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发达经济体中,人才可以在学校、企业、政府等机构间流转。在职职工脱产学习碳中和知识,可以获取更好的工作机会,同时,政府低碳公共部门吸纳大学和企业优秀双碳人才,强化对政府官员在碳中和政策制定和管理等方面的指导。

市场发展、资本流动是培养双碳人才重要保障。一是碳市场繁荣发展形成正向“飞轮效应”,刺激私人资本对碳中和技能需求,为双碳人才提供更多的实践岗位。欧盟设立的创新基金和世界银行管理的伞形碳基金都大力支持碳减排项目开展;澳大利亚清洁能源金融公司(CEFC)到2019年承诺投资碳减排项目近62亿澳元;英国基础设施银行(UKIB)到2021年募集私人融资超过400亿英镑,为碳中和提供充足资金。《伦敦低碳市场报告》显示,2007~2017年,伦敦低碳领域从业人员增长了74%,其中碳金融从业人员增长了131%。二是政府、高校、企业及各类组织每年持续投入资金,资助碳中和培养人才和创建团队。英国每年向高等教育资助委员会(HEFCE)助资3.5亿英镑,支持STEM学科建设;为低碳企业提供100万英镑项目资金,加强企业职工碳中和技能培训。以色列“首席科学家办公室”项目为科研机构、个体企业的低碳研发活动提供财政支持。日本完善“低碳型创造就业产业补助金”制度,为低碳产业的职业培训提供费用补贴。

加快推进我国双碳人才培养的对策建议

完善双碳人才保障政策框架。我国双碳人才培养缺乏长远、细致规划,需要从多层面、多领域推动双碳人才体系建设,一是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制订具体行动计划和实施方案,统筹教育资源,支持双碳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就业指导和国际交流。国家级研究机构应加强地方指导,增强地方自主造血功能。二是统一行业评价标准,借鉴国际实践经验,从职业技能认定、执业资格审查、评价考核机制等方面规范管理,建立制度化、系统化的双碳人才评定体系。三是配套就业指导和待遇保障,政府整合资源,搭建专业的就业指导平台,出台法律法规,保护低碳技术知识产权,保障碳市场人才权利,提升职业黏性,促进碳中和行业人才储备发展壮大。

持续推进双碳人才基础教育体制机制改革。

一是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提高STEM的基础教育比重,强化创新思维培养,加大复合型双碳人才培养力度。二是加强双碳课程设置的专业性和合理性。围绕碳金融专业,设立碳排放制度设计、CDM(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开发、碳排放量计量方法等课程,系统教授碳金融基本理论与分析方法,深入讲解碳市场最新政策、交易规则和产品工具,同时将双碳知识延伸至公共基础课程,设立碳经济、碳会计、碳期权等课程,提高其他专业学生对低碳应用的重视和了解。三是丰富教学方式,通过与低碳领域研究所、企业、国际学校合作,以科研活动、调研实习、留学交换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接触到最前沿、最先进的双碳理论和实践。

强化碳金融市场职业培训力度。碳金融是一项专业性强、涉及面广、参与度高的业务,特别是CDM项目,注册时间长,审批程序复杂,对从业人员要求较高。对此,一是金融机构应组织内部碳金融业务骨干,或聘请外部熟悉碳金融法律法规和国际标准的专业人士,从CDM项目设计、立项、注册、监测、核查到CERs(Certified Emission Redutions,经核证的减排量)签发等环节对员工进行培训,不断提升员工业务水平。二是鼓励我国碳排放权交易所等机构面向企业、个人开放碳管理师相关培训课程,提升职业技能。三是高校、企业设立“双导师”制度,将教学与实践相融合,连接课堂培养与产业发展,形成产学研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后备人才的实践能力、前线人员的科研能力,推动高校教育与职业教育协同发展。

开拓双碳人才培养资金来源。政府应通过项目预算、财政补贴等方式,为双碳人才培养注入资金。一是资助高校培养碳金融创新学科带头人,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打造碳金融创新团队,承担或参与国家碳金融科研任务。二是建立碳金融创新专项基金,为企业和研究机构提供碳金融科研经费补贴,奖励为碳金融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转化工作做出显著成绩的企业和个人。三是为提供碳金融培训的机构提供专项补贴,拓展碳金融市场培训途径。同时,资金流入离不开行业本身的发展壮大,我国还处于相对低端的CDM项目交易市场,应以全球最大CDM项目供应国为契机,积极与发达国家金融机构开展合作,充分挖掘潜能,吸引市场资本,为碳金融人才拓宽认知视野、提升业务水平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沈阳分行)

责任编辑:孙 爽

全球视线月度资讯

美国债务规模首次突破30万亿美元

2月1日,美国财政部公布数据,美国联邦政府债务规模首次突破30万亿美元,较美国2021年国内生产总值(GDP)高出7万亿美元。2017年至今已增加约10万亿美元。

英国央行上调基准利率

2月3日,英国中央银行宣布,将基准利率从0.25%上调至0.5%,并将2022年的经济增长预期由之前的5%下调至3.75%。

俄罗斯经济2021年预计增长4.6%

2月9日,俄罗斯经济发展部发布的报告显示,2021年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增长4.6%,2021年的经济增长完全抵消了2020年的负增长。

印度央行维持货币宽松政策

2月10日,印度央行宣布,继续维持宽松货币政策立场不变,把回购利率和逆回购利率维持在现行4%和3.35%的水平。

欧元区通货膨胀率再创新高

2月15日,欧盟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欧元区1月份的通货膨胀率(HICP)再度超过2021年12月份的5.0%,以5.1%的数值刷新自1997年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水平。

2021年全球债务总额突破300万亿美元

2月23日,国际金融协会(IIF)发布《全球债务监测》报告,报告显示,2021年全球债务总额首次突破300万亿美元,达到303万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新西兰央行进一步加息

2月23日,新西兰储备银行,将基准利率上调25个基点至1%,并表示将进一步推出货币刺激政策。这是该央行2021年10月以来连续第三次加息,符合市场预期。

美欧等国联合声明禁止俄罗斯几家主要银行使用SWIFT系统

2月26日,美国和欧盟、英国及加拿大发表联合声明,宣布禁止俄罗斯的几家主要银行使用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国际结算系统,限制俄罗斯央行的国际储备。

猜你喜欢

金融人才课程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毛遂自荐
多元金融Ⅱ个股表现
自行车的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