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烛之武智慧外交之源

2022-03-28黄蓓

中学生报·教育教学研究 2022年5期
关键词:发散性思维逆向思维阅读教学

黄蓓

【摘要】语文阅读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只有转变教学理念,带领学生探究人物的思维特点,才能深度剖析人物形象。笔者认为,有智者善用创造性思维解决问题,分析智者的人物形象之前有必要引导学生解读其思维方式和轨迹。这样,学生才能有深阅读体验,才能获得“阅人”新技能。

【关键词】阅读教学;发散性思维;克弱思维;逆向思维;纵向思维

发散性思维是一个心理学概念,1967年由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在“智力的三维结构”模型理论中提出。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思维是一种沿着不同方向、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求答案的展开性思维方式。”1发散性思维等同于创造性思维,它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个人的智力水平和创造能力。笔者在语文阅读鉴赏中,借助“发散性思维”的三种方式——克弱思维、逆向思维、纵横思维,与学生共同探讨人物言行,深究主人翁处事待人的智慧之源。

本文以《烛之武退秦师》为例,还原烛之武的思维轨迹,解密其绝妙口才背后的最强思维——发散性思维。

第一步:克弱思维探寻人性弱点,精准锁定沟通对象

克弱思维是在人遇到困难时,潜心思考和寻找障碍对象的弱点并有的放矢。找到了弱点就明确了着眼点,攻克了着眼点问题就解决了一半。

在引导学生深度阅读时,我和学生一起寻找问题的切入点:为什么烛之武夜访的是秦穆公,而不是晋文公?选择哪位作“克弱”的对象更有胜算?围绕此问题,师生共同列举出了秦穆公的三个“弱点”:一,他贪婪得很明显。郑的无礼对象是晋,秦掺和毫不掩饰对分享中原利益的渴望:欲“越国以鄙远”。二,他的实力和野心成正比。当时秦国实力强于晋国,晋国如果强大绝不利于秦称霸,正所谓“邻之厚,君之薄也。”三,他对晋主的猜忌和隐怨一直存在。秦穆公多年来对晋国一直付出,未得到相应回报,秦晋联盟本就不稳固。晋惠公曾对秦忘恩负义,落井下石;晋文公虽未恩将仇报,但野心勃勃觊觎中原,迟迟不助秦穆公实现“宏图”。烛之武的三言两语,能成功地将联盟瓦解,证明了秦晋联盟的脆弱。无论是图大业,还是求私心,秦穆公这方突破口和胜算更大。烛之武正是锁定“弱者”秦穆公,而后展开劝说的。

第二步:逆向思维紧扣对方所求,争取达成共识

逆向思维“是从与问题相反的角度对原意提出质疑,即打破传统思维程序,对问题作反方向思考,想别人所未想,言别人所未言。”2从对立的,完全相反的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比如人进我退,人静我动,人柔我刚。简言之,“反其道而行之”。

当郑伯请烛之武出面解困时,多年“怀才不遇”的烛之武没有立刻在郑伯面前感激知遇之恩,立下豪言壮语,而是将一腔报国热血深藏起来,用冷淡地推辞:“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来回应。难道慷慨大义不好吗?非要“发牢骚”。笔者认为这是烛之武的逆向思维在起作用——以退为进自贬来试探郑伯。等郑伯说:“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烛之武判定郑伯有诚意和决心,才冒死行动。毕竟国家面临生死存亡的时刻,君臣立场一致是非常有必要的。

烛之武夜缒而出见秦伯,正向思维是大敌当前,敌强我弱,要么乞求垂怜要么伺机硬抗。但乞怜要有情分可言,硬抗要有后台强硬。这些对于一名老者显然都不适合。这时逆向思维再次启动——“以退为进”“以柔克刚”。烛之武夜见秦伯的第一句话是“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这是放低自己,承认事实,拉近关系。秦穆公听到这句话后,对来者至少失去了一半的敌意。烛之武既保持了自我,又緩和了矛盾。而后又诚恳谦卑地说“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困乏,君亦无所害”,表示郑国的独立,只会给秦带来好处,郑国是诚心诚意对秦效忠的。最后,进行一番暗示和挑拨之后,用晋国可能的强势,激起秦伯的警惕和畏惧,“阙秦以利晋”增他人之势,少自己力量,确实不是秦所“图之”的。

第三步:纵向思维引导对方联想过去,推理现在,假设将来,稳固离间成果

纵向思维是一种有顺序的、可预测的、往程式化的方向进行的思维形式。“即在原材料已知内容基础之上,对原材料作合理的推想和引申,从而得出新意。”3它合乎逻辑,遵循由低到高、由浅到深、由始到终的轨迹。

烛之武在帮秦穆公分析利弊之后,眼看着对方已经动摇,便立刻运用纵向思维巩固成果。循着时间轴阐释过去,现在和未来秦晋的利益关系和因果联系,逻辑性很强:首先,历史上晋国不止一次接受秦国的帮助,但不讲情谊“朝济而夕设版焉”。其实这是一个伪命题,做防御工事的并不是现任晋国国君本人。但既然上任君王有这样的举动,难保现任也会适时仿效。如今秦晋两国围郑,暂时是利益共同体,但晋国“何厌之有?”等将来,晋国灭郑国后,“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再乘胜向东,实现扩张的野心和实力不可估量。烛之武梳理出来的时间轴,巧妙击中了秦伯的战略忧患。再结合“邻之厚,君之薄”的说辞,验证了“晋之厚,秦之薄”的判断。秦穆公终于被说服,“秦伯说,与郑人盟。”烛之武的纵向思维能力很强,对事物的认知入木三分,又有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不知不觉便主导了事态发展的走向。

烛之武在退秦师的外交行为中,表面上靠着三寸不烂之舌击退了秦军,实际上是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靠着发散性思维步步为营,摧毁联盟堡垒,解救自己的国家。此后发生的崤之战,正验证了他的判断——秦晋联盟只是姻亲联盟,在角逐利益的过程中,他们是真正的对手。此次通过细读文本深究人性,探寻其思维发散的过程与方法,让学生深度了解智者的智慧之源,学习他的最强思维及处事智慧,一定能为日后开发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运用发散性思维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谭书麟.J.P 吉耳福特论创造力.外国教育资料》,1988,

[2]顾东权.运用发敬性思维,标新立“意”.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5.

[3]乔晖.创造性思维对语文教师的技能要求.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2(11).

猜你喜欢

发散性思维逆向思维阅读教学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独立思考成就独家新闻
逆向思维在小学数学解题中的作用与培养
加强语言表达训练提升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积极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全面提高英语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