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2022-03-28金风

时代商家 2022年8期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摘要:随着我国行政体制的不断改革,加强财务内部控制已成为行政事业单位高效运营和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阐述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的重要性,分析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建议,推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水平进一步提升,从而使行政事业单位能够发挥其社会职能。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财务管理水平

近些年,行政事业单位为了提高自身管理水平,提升行政效率,增强适应能力,不断强化内部控制建设、完善财务制度、加强风险防控,建立常态化财务监督机制。但是,尽管如此,行政事业单位在管理上尤其是在财务管理上还是存在着一定的盲区,亟需加强财务内部控制。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概述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概念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是指行政事业单位为了提高单位管理效率,保护国有资产的完整和安全,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确保行政事业单位认真贯彻执行相关法律法规,降低和规避各类风险,实现单位管理目标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措施,涉及行政事业單位的控制环境、风险评估、监督决策等方面,是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和控制财务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基础工作。

(二)行政事业单位与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共性与差别

1.行政事业单位与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共性

行政事业单位与企业实施财务内部控制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是为了强化管理,实现预期目标,使本单位获得更好的发展。企业加强财务内部控制能够实现最大经济利益,而行政事业单位实施财务内部控制既可以保证本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还可以预防违规现象,提升公共管理服务效率。

2.行政事业单位与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差别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与企业存在一定的差别。因为行政事业单位不以营利为目的,而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公共利益,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其业务流程比较固定,开展业务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和非税收性收入。因此,其成本管控和财务管理的意识相对较差,内控制度建设的需求不强烈,这与以获得最大利润为目的的企业有着本质的区别。

(三)行政事业单位加强财务内控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1.提高内部管理水平,促进行政事业单位长远发展

从单位内部管理角度来看,财务内控制度包括采购预算、会计核算、资产管理等多项内容,是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管理的基础,所以不断改进财务内控制度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实现更加精细化、规范化管理,促使行政事业单位稳定、长远发展。

2.有效防范风险,保障资金使用效益

财务内控制度是对财务制度的进一步完善,能及时识别和防范行政事业单位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把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而且能够对资金管理和使用权进行制约,从而保障行政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效益,节约行政运行成本,避免浪费。

3.保护国有资产及财政资金安全

通过财务内控制度的约束,可以使财务工作流程更加规范,保证各项财政资金按来源、用途及时准确地下拨,同时国有资产也能得到严格管理,防止流失。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意识薄弱

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通常对财务内部控制没有高度重视,只是单纯地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财政部门的预算控制,致使财务内部控制工作停留于表面,工作人员缺少参与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主动性、自觉性,导致财务内控制度执行力度显著降低。

(二)财务工作人员专业水平有待提高

虽然近年来行政事业单位是通过统一考试、公开竞聘等方式招聘工作人员,但是其财务人员仍存在着专业水平不高、技能不强、经验不足、对新问题无法提出对策等问题,导致其财务工作不严谨、不专业、效率较低。部分单位的财务工作是由非财务专业人员完成的,这给财务内控制度建设带来较大困难。此外,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主要负责审核票据、报销、记账、填报各部门所需呈报的财务报表等,而对于本单位其他业务活动了解甚少,不清楚重大事项的决策、实施及结果,无法有效控制业务部门的财务活动。

(三)内部管理方法传统,不相容职务未分离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方法比较传统,各部门之间缺乏相互沟通、联系,致使业务活动与财务业务相脱节,降低了办事效率,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的社会形象。此外,由于其人员编制和岗位设置容易受到限制,因此常出现一人多岗多责或担任不相容岗位职务的现象,并且不能定期轮岗、换岗,导致各个岗位之间没有起到相互制衡、相互监督的作用,同时也使财务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降低,责任心不强。

(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缺乏有效监督

内部监督是财务内控制度的重要保证,行政事业单位没有相对独立的监督部门,其工作人员、工作程序等容易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不能积极主动地实施监督,使内部监督形同虚设,不能充分发挥其本质作用。此外,行政事业单位也没有独立的、权威的内部审计部门,审计人员均为本单位的财务人员,难以真正发挥审计作用。而行政事业单位的外部监督主要来自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其更关注单位一般经济活动资金的使用是否合理,或是专项资金能否按照专项资金指标文件要求使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五)财务制度体系不健全

1.财务管理制度单一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体系不完善,仅对各项活动制定了单一的管理制度,例如现金管理制度、财务收支制度、采购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等,并且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在实际工作中也容易受到领导干预和政府行为的影响,所以更习惯于凭借以往的惯例和经验进行财务管理,不能充分发挥财务制度的制约作用。尽管行政事业单位严格按照各项规定和财务部门的统一要求进行费用列支,但是在遇到实际问题时,也会因为对文件规定内容理解偏差而出现误判,尤其是差旅费项目,其涉及目的地、交通工具、食宿等方面,如果没有仔细察看出差相关文件、详细询问出差人员情况,就可能出现多付交通补贴和伙食补助等问题,从而发生超标准支出的情况。

2.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不完善

固定资产是行政事业单位运行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其购置实行政府集中采购制度,这虽然有效控制了固定资产的购入,但却忽视了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部分单位购入的固定资产未能及时入账,也未及时制定固定资产卡片,更没有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且使用人亦不确定,导致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没有得到详细记录,也没有进行定期养护,出现了资产减值、使用寿命下降、利用效率低下等问题,并且无法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盘点。

3.预算编制不精细

预算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多数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控制环节薄弱,预算编制缺乏计划性和预测性,通常只是根据上年收支情况进行编报,忽略了本单位实际情况和未来可能引进的新项目,导致预算编制偏离单位实际需求,且内容不够精细、数据不够完整,所以在执行过程中需不断地调整预算,弱化了预算原本的约束力。

(六)缺乏风险意识,缺乏风险评估和防控

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行有赖于政府的支持,追求的是社会效益,风险防范意识不足,对财务活动的风险点不能及时、准确的识别,使得行政事业单位面临的风险范围不断扩大,且不能及时找到应对风险的有效策略,只能对出现的风险进行事后补救,缺乏对财务风险的评估和防控,造成财政资金的浪费和失控。

(七)内控制度的执行缺乏有效的绩效评价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执行缺乏有效的绩效评价标准,不能对内部控制执行全过程进行全面的、合理的评价分析,无法找到财务内控制度建设中的弊端,不能及时进行制度改进,影响了财务内控制度执行的预期效果。

(八)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缓慢

行政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投入资金过少,致使信息化基础设施陈旧,信息化水平不高、覆盖率低、信息传递缓慢,影响了各种活动的开展,降低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三、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的改进建议

(一)增强行政事业单位对财务内部控制的认识

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要强化财务内控制度意识,成立内控制度工作小组专门负责内控制度的落实,定期召开全体人员大会,进行内控制度专项培训,讲解内控制度理论知识,强调内控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根本上增强全体人员的内部控制意识。

(二)加强培训,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

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要鼓励在职财务人员进修专业职称,参加专业知识培训会和财务专题讲座,重视对新政策的学习,坚持每年一度的会计继续教育培训,从而提高财务人员专业化水平,提升自身业务素养,以建设一支高水平专业化的财务队伍,更好地完成财务工作。

此外,行政事业单位应提升财务部门的地位,加强财务管理职能,使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建立联系,积极参与其他部门业务活动,增进协调合作,做到全面了解业务流程,从而有效防控业务部门的资金风险。

(三)提高管理水平,合理设置岗位

行政事业单位应该提高内部管理水平,梳理各个工作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业务活动与财务控制相融合,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按照不相容岗位相分离的原则科学地设置岗位,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权限。例如,规定财务负责人岗位负责整体财务工作规划、与内部各部门之间沟通及向有关领导汇报;会计岗位負责会计核算、报表编制、账簿及凭证装订和保管;出纳岗位负责登记核对财政资金收支、结算各类款项等。这样就有效避免了岗位职能交叉,同时,要实行定期轮岗、换岗等措施,以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各项经济活动的顺利开展。

(四)做好审计监督工作

做好内部监督工作能促进行政事业单位更好的实施财务内部控制。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专门的内部监督小组,明确监督岗位的职责,并保证监督工作全过程不受到任何因素的影响,进一步保证监督工作的真实性、准确性及公平性。

行政事业单位应配备专职审计人员,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内审制度,定期对单位的财务情况和内控情况进行审计,将发现的问题进行统计并提出解决方案,形成书面材料,也可以聘请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进行财务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

行政事业单位应利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加强与财政、审计、银行等部门之间的信息联通,提升监督与制约效果。建立财务内部控制报告制度,并定期在政务网站或公众号上进行公示,以提高单位财务状况的透明度。

(五)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体系

为了保障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贯穿经济业务决策、执行、监督全过程,要建立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包括合同管理制度、建设项目管理制度等,并且在实际工作中认真执行。

1.建立财务收支制度,保证资金安全

行政事业单位应制定财务收支制度,明确收入管理细则,制定支出标准明细,确定支出审核流程与审批程序。同时避免现金支出,涉及现金业务统一使用公务卡,从而保障资金安全合理使用,降低财务风险。

2.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制度,防止资产流失

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严格按照国资部门的规定做好固定资产的采购、保管、处置等各项工作,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措施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首先,要针对本单位对固定资产的实际需求进行预算上报,实行政府集中采购并做好入账工作,及时制定固定资产卡片并录入到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中。再次,谨慎管理固定资产的使用过程,配备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详细记录固定资产的使用、保养及维修情况,并落实到具体使用人,还要做到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盘点。最后,对需要报废、处置的固定资产做好登记,报国资部门审批后,进行账务处理。

3.增强预算意识,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行政事业单位要牢固树立预算支出理念,明确预算管理目标,严格执行预算申报程序,鼓励单位各部门负责人积极参与预算编制工作,与财务人员共同商讨,以单位的财务状况和发展规划为参考,从基础数据出发,运用零基预算方法,结合建设项目管理,科学编制预算内容。预算批复后,必须严格执行,不得随意调整和更改,以进一步加强预算管理力度,逐步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六)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做好风险评估工作

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成立风险评估工作小组,梳理业务流程,运用科学方法对各项业务活动中的风险点进行排查,形成风险点清单,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判断风险的影响程度,制定有效的风险应对策略,规避、降低、分担风险,把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降低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损失。

(七)有效开展绩效评价工作

绩效评价是执行财务内控制度的重要环节。行政事业单位应在财务内控制度执行的过程中开展绩效评价,明确绩效考核标准,制定切实可行的绩效评价方案,对内部控制的整个过程进行科学、准确的综合评价,找到财务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时做出改进,使财务内控制度更加完善。

(八)加快财务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行政事业单位应加大对财务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引入大数据及信息技术,把财务内部控制的标准和要求嵌入到各项工作流程中,利用电子通讯设备进行在线业务处理,实现实时监控与反馈;重视财务数据库建设,加强财务部门和其他部门之间的交流和信息共享,及时收集原始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强化财务分析质量,进而加快财务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进程。

四、结束语

在行政事业单位运转过程中,财务内控制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行政事业单位应增强财务内部控制意识,提高人员专业素质,提升内外部监督力量,建立健全财务制度体系,努力做好风险评估和绩效评价,运用科技网络手段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建设,更好地规范单位的经济活动,保障财政资金安全,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社会服务效率。

参考文献:

[1]李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状及建议[J].投资与合作,2021 (11): 132-133.

[2]歐阳玲.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及其完善对策[J].财会学习,2021 (32): 179-180.

[3]孙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21 (12): 109-111.

[4]梁佩珊.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防范分析[J].财经界,2021 (24): 110-111.

[5]臧俊知.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商讯,2021 (22): 65-67.

猜你喜欢

行政事业单位
浅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海南省行政事业单位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问题浅析
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信息化的探讨
财务管理视域下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途径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物资采购管理的难点及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问题以及解决策略思考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浅谈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建设
浅析行政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
构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