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体系背景下基于GIS的村庄规划数据库建设研究
2022-03-27周瑞吕宾
周瑞 吕宾
摘要: 目前我国正逐步组织开展国土利用空间规划的组织 编制工作,要求生产、生活、生态领域空间规划科学合理布 置,增强国土利用空间规划对其余各项空间规划的组织指导 协调作用。本文从GIS数据库特点切入,通过研究GIS村庄规划数据库的建设工作,讨论数据库内容与规划内容、要点的对应关系和村庄规划数据库成果在规划体系中的作用,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村庄规划数据库的编制与合理运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规划数据库;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建设
1GIS空间分析方法
通过利用GIS等空间数据分析仪的功能,可以直接提取整个研究重点区域内的必要空间信息,或将这些空间数据直接转换为研究所必须符合信息。GIS系统除可以进行管理大量的空间数据外,还可以植入许多空间分析模块用以帮助解决城市与区域规划问题。GIS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空间属性与非空间属性形成统一的状态,能够实现各类非空间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工作,并且还能以最快的速度产生经济指标表格,而对各种类型图的统计之后也可快速形成专题图。
2空间规划及数据库信息平台研究
2.1平台建设重点
空间规划的现实基础,在于邏辑相同但成熟度有别的多种规划[8]。从地理信息角度来看,多规冲突的本质是各个规划的信息难以共享,缺少交互融合的平台。因此,需要智慧型国土空间规划在工作中实现“多规”叠加分析与检测修正,完成打破信息壁垒的任务。此外,当前空间规划的角色发生转变,自传统土地利用蓝图的传递者向多尺度多行业空间政策的承载者和实施平台发展,从而对空间规划的工作过程提出了“先布棋盘、后落棋子”的要求。因此更需要数据库信息平台的辅助,整合提出以“双评价”体系为代表的一系列整合逻辑,为空间规划在资源配置的价值取向和措施方法上提供数字化角度的量化评判。
2.2规划数据库建设指引
数据库信息平台建设的要求,可以概括为目标、坐标、指标、精度、边界的统一,具体执行则需要空间规划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空间规划编制成果数据库、相关业务审批数据库、其他相关资料数据库的相互协同支撑。对于村庄层面规划数据库的建设,则主要体现为对各类用地、各类区域的界线及控制区提出了相对更为精细的空间粒度要求,需要以村庄各细化地类、管制分区等项目为对象,在建设过程中完成边界及要素进一步的体系化、精细化整理,从而对村庄规划数据库的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参考北京市村庄规划GIS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在GIS基础上通过引入J2EE体系架构与ArcIMS技术,来优化视图与增强用户界面的交互性。通过GIS与管理信息系统技术的结合,最终实现空间图形与人口、产业等村庄规划信息的联动查询,整合规划建设各阶段综合信息,有效实现村庄发展过程的动态跟踪。
3 GIS规划数据库建设研究
3.1村庄规划数据库内容分析
建设过程中,基于村庄土地利用现状、建设现状、土地开发潜力等前期现状普查成果,叠加对比各类上级规划进行分析,最终通过规划村庄范围图斑此类管理类数据图层,与建设用地管制区图斑、期末地类图斑、土地用途图斑此类核心规划数据图层记录与处理,最终实现村庄内部要素空间关系的记录、建设指引及可视化表达。
核心规划数据图层中,主要以村庄内农业用地、建设用地与其他用地的各细化地类为处理对象,对其属性进行编辑与分类,从而整理对应基本农田保护、村庄建设管制、历史文化保护等控制性内容。当前,村庄规划数据库建设重难点,主要在于前期村庄数据的获取、数据真实性与空间对位的问题;以及依据当前已出台的入库成果标准,总结完善村庄规划数据库制作流程及优化方向。
前者主要依托于GIS系统与遥感、测量等相关数据获取系统的联系与配合,而后者则需要规划从业者在数据库制作过程中对技术要点进行归纳,总结建设过程中图层数据的使用、分析,针对所遇到的数据冲突、缺失等问题对上层进行反馈。在具体数据图层内容上,则注意消除城规与土规在地块性质认定上的分歧,统一依据使用属性完成现状土地数据的整理,进一步支撑后续村庄规划内容的制作。此外,由于过去规划编制中常使用的CAD等软件精度有限,容易出现各种微小偏差及细碎要素,导致其规划成果文件易存在各种点、线、面的微小偏离,需要在规划数据库建设过程中进行处理修正,提高各点、线、面要素记录的精度。
3.2村庄规划数据库建设研究
3.2.1现状要素整理
在对城规、土规等文件进行整理前,主要通过现场调研等方式,通过实际土地利用现状校对城规、土规数据文件,提高前期数据真实性与时效性。此后,对以往以CAD文件形式保留的城乡规划成果的处理(如图1所示),主要通过将CAD文件转化为SHP(shapefile)文件进行精度提高。在此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需要解决CAD冗余数据影响、转换过程中存在的投影偏差等问题。
在淄博某镇各村村庄规划数据库建设中,通过对原村庄规划成果CAD进行整理,在CAD中通过“填充−重生成边界”的做法使各性质用地重新生产闭合多段线边界,并移动多段线边界重新校核坐标,使其吻合测绘所得空间数据,得到可待转换的CAD文件以处理坐标问题。因此,需要预先了解CAD文件坐标系类型,才能通过移动或在GIS中进行重投影以修正坐标,从而处理规划成果衔接带来的失准问题。此后,在GIS先将待转换的CAD转换为SHP,并在转换过程中删除多余字段映射内容,再使用ARC ToolBox工具中的重点数据管理工具进行要素转面,即可得到可作为村庄GIS数据库使用的规划面要素SHP文件。
GIS建立个人数据集后,将规划面要素SHP文件与期末地类图斑、土地用途分区、建设用地管制区等其他规划衔接内容一同导入个人数据集,即可进行图层整合。整合过程实质是对各图层空间关系的关联与对比,排查各图层存在的边界偏移、要素错位等问题,从而提高规划的准确性。针对此类边界与要素的问题,可以通过拓扑工具辅助检测。通过添加各类拓扑规则,即可对面图层要素进行排查(如图2所示)。
在淄博某村的处理中,选择了“层内要素是否自相交”及“层内要素是否重叠、是否闭合”两个规则,可以有效排查重线、重面及地块独立分离等出现频率高的错误。此后需要核对各规划及现状情况,通过编辑器对错误图斑进行调整,确保各图层正确对应且无多余要素,实现现状要素图斑的简洁准确。
3.2.2规划建设分析
村庄规划数据库对规划内容的记录,主要在现状要素整理的基础上增加其图斑规划属性字段,并根据村庄调研内容,将规划调整内容录入村庄规划数据库中。与现状要素内容对比,规划变更内容,主要体现在期末地类图斑图层的QMDLBM与QMGHFLBM内容、土地用途图层的TDYTFQDM(土地用途分区代码)、建设用地管制区图层的TDKJGZFQDM(土地空间管制分区代码)三类属性中。期末地类图斑图层的QMDLBM与QMGHFLBM内容,主要通过与现状要素整理时记录的DLBM与GHFLBM字段进行对比,直观地体现规划用地较现状是否发生改变。赋属性值后,各用地能够通过地类代码快速检索及确认用地的综合属性,及時校对规划内容。如选中某地块QMGHFLBM为2120(农村居民点用地),其对应管制区地块代码为1030(限制建设区)或1040(禁止建设区),说明地块规划编制存在问题,需要进行调整。对比直观明显且便捷,有利于规划准确性及精度的提升。
5结语
本文基于新时代空间规划背景下数字化“新生态”发展导向,结合空间规划数据库信息平台整体定位、功能与发展基础,以村庄层面视角对信息平台中规划数据库的作用及工作进行研究。GIS村庄规划数据库作为数字化动力的重要组成,需要在各级国土空间规划指导下不断完善,助力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构建与运作。
参考文献:
[1]张鸿辉,洪良,罗伟玲,等.面向“可感知、能学习、善治理、自适应”的智慧国土空间规划理论框架构建与实践探索研究[J].城乡规划,2019(6):18-27.
[2]刘彦随,王介勇.转型发展期“多规合一”理论认知与技术方法[J].地理科学进展,2016,35(5):529-536.
[3]袁小燕,王满,花晓波.基于ArcGIS的乡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建设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7(9):8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