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应用探究
2022-03-27陈晓凤
陈晓凤
摘 要:语文教学是其他科目教学的基础,虽然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为大家所认同,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却经常忽略对其进行探索与创新。中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学习能力不强,文化基础较为薄弱,成绩较差,导致其在学习方面失去信心和动力,难以提高成绩。本文根据新课改的要求,以立德树人为核心,阐述如何创新中职语文教学方式,打造以学生为主的新课堂,运用情感教育学生,通过情感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新课改 中职语文教学 情感教育
在新课改如火如荼推进的大背景下,中职院校顺应新课改潮流,探索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情感教育就是其中的一种。
中职院校学生普遍基础较差,在新课改的要求下,社会与学校对学生文化课成绩的重视,转变为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视。所谓“立德树人,综合发展”,在教學中,从以教师为主体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除了向学生传授知识之外,更要激发学生情感,让学生经过情感与思想的“打磨”,养成积极向上的道德与品格,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欣赏生活中的美好。
一、新课改与情感教育的联系
(一)新课改的内容与意义
20世纪末,我国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列为教育的当务之急,新课改最重要的一个目标,就是在新时代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课程体系。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将“立德树人”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指出,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凸显德育的重要性。
在新课改的内容中,围绕立德树人,一共有六大方面的内容,即转变课程功能、改革课程结构、优化课程内容、改进学习方式、建立考评制度、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这六方面改革的意义就在于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摒除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不科学的做法,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在当前科教兴国的大背景下进一步推动教育的现实作用转化,让学生终身受益,让一线教师充实并提高自己,让学校培养出更多全面发展的新时代技能人才。
(二)情感教育内容与意义
日本学者研究认为,教育问题有必要用脑科学的观点进行新的审视。也就是说,教育的出发点不应当是人的习惯性记忆,而是把握大脑本身的特性。
对于人们来说,情感、智慧、理性是区别于动物的重要特征,在学习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有关研究显示,中职学生在学习中受情感影响较大,因此在语文课这样的感性科目中更加放松,语文课就成了得天独厚的感情盛宴。相关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正是利用了这一点,探究出情感教育的方法,以此区别于传统的应试教育,吸引学生参与互动,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的来说,情感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概念,注重利用学生大脑的发展,重点塑造学生的性格和情感,从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是教育形式的创新之举。情感教育不仅在学生的学习上屡立奇功,也渗透于学生个人的思想成长过程,让学生留意学习之外的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二、在中职语文课堂中进行情感教育的意义
基于情感教育的内容和意义,中职院校的课堂有别于普通院校的课堂,学生更容易受各种影响而产生情感波动。因此,在中职语文课堂中进行情感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实现课堂的多样化
如今新课改正处于关键时期,教师希望找到最优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中职院校一线教师的教学就显得更加“吃力”一些,在这样的情况下必须实施情感教育。
很多教师采用冷暴力的方式或者是威慑学生的方式维持课堂秩序,强迫学生学习,效果差强人意,很多学生甚至由此产生逆反心理。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要真正改变现状,就需要开发多样化课堂,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提高学生的全面素养,其次是重点进行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情感教育实施的意义就在于打破传统语文教学的局限,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对语文学习感兴趣,这样有利于师生关系、家庭关系的重塑。
(二)推动教育方式的改变
情感教育对中职语文课堂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推动了教育方式的改变。语文课堂中的情感教育可以尊重中职生的差异性,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有教无类是教师需要秉持的教育理念,但针对性地开展教学,首先要消除学生的差异,全面培养学生的个性,接着才能做到有教无类,这符合现代教育管理模式的理念,也符合新时代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根据情感教育发现的学生性格特征来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改正缺点,并且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让学生真正地感受到关怀,体会学习的乐趣。中职院校的学生还处于成长期,如果只是一味地对其进行批评,会产生负面影响,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
情感教育是重新联结师生关系的纽带,有助于推动教育方式的转变,促进中职院校教育质量的提高。
三、新课改下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应用策略
在当前新课改的背景下,中职语文教学只有正确应用情感教育方式,才能展现语文课堂的魅力。
根据新课改的核心要求、情感教育的优势、中职院校的学生的特性,笔者总结出如下应用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一)利用教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是学生接触知识的最直观的工具,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与思想共鸣,也是通过教材内容传递的。因此,教师利用教材创设情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也是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最重要的环节。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教师的授课助手,学生被激发出学习兴趣才能更好地学习。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探究情感因素,对教材传递出的情感进行总结和运用,让学生发现自我。
教师可以创设教学情境,通过音乐、视频、文字等方式展现语文的魅力,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思考语文的内涵、丰富情感的同时也提高了语文能力。比如教师在讲授古诗词的时候,可以给古诗词配上古典音乐,或者播放经典影视剧片段,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激发学生兴趣,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提高教师素养,拓展知识内容
教师在进行情感教育时,首先需要提高个人的知识素养,这是新课改的重要内容,也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有研究表明,一位学识渊博且个人修养极高的教师,更加受学生尊重。在调查中,100名学生评价两位参与实验的老师:第一位是高学位、高层次的教师,另一位是达到平均水准的普通教师。调查结束以后,相关数据显示,80%以上的学生更喜欢第一位教师,对另一位教师有一些尊重,但上课时注意力明显没有上第一位教师的课时集中。并且在课堂效果反馈环节,第一位教师讲解的内容,学生理解和吸收得更多。在学生反馈完毕后,调查教师的授课方式,发现第一位教师利用自己的阅历和知识,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产生情感依托,将崇拜与好奇转移到学习上。
而想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必须重视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这样才能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情感引导。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结合当前的时事新闻,挖掘可以利用的素材,提高自身素养,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学生产生共鸣。
(三)朗读写作并重,激发学习情感
朗读和写作是语文课的重点内容,也是辅佐情感教育的最佳环节。
朗读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写作可以承接由情感而来的创作灵感。因此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朗读,多举办情感丰富的文章的朗读活动,这样学生也会受到感染,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和学习。在朗读活动中,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增加了互动,能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获得更多感悟。比如《出师表》和《蜀山行》这一类的文章,都可以作为朗读的素材。除此之外,也可以采用写作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文字记录情感,让自我情感得到升华,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课程内容。
除了朗读和写作,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活动,比如剧本表演或者辩论;还可以让学生掌握合作技巧,增强学生自信心,在课堂上得到更好的情感体验。
四、小结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中职语文教师更应该顺应潮流提高自己的素养,尊重学生的个性;在授课过程中,加强情感教育,利用学生心理特点和脑发育特点进行探索和研究,让语文课堂活起来,通过丰富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自觉性,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兴瑞.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分析[J].科教導刊(下旬刊),2020(21).
[2]赵霞.新课程标准下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中华少年,2016(9).
[3]张晟歌.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语文亲情教育中的应用[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20.
(作者单位:浙江省安吉职业教育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