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腰硬联合麻醉行剖宫产手术的体会
2022-03-27万兵
万兵
关键词:剖宫产;1%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腰硬联合麻醉;麻醉分析
【中图分类号】R71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2)08--01
剖宫产是一种手术分娩方式,经腹部切开子宫将胎儿取出,是现阶段产科应用于难产、高危妊娠的常用分娩方式。剖宫产必然涉及麻醉,鉴于产妇身体的特殊性,对于麻醉效果和安全性的要求非常高。现阶段临床上证实有效的麻醉方式是腰-硬联合麻醉方法,麻醉的药物是1%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其优势是麻醉效果好、麻醉副作用少。关于药物的使用剂量是临床分析的重点内容,在椎管内麻醉时,受产妇身体状态、心理状态和胎儿状态等,均要对麻醉剂量进行严格的把控,避免过多或过少使用麻醉药物对麻醉安全与效果产生影响。在本次分析中,提出低剂量的麻醉方式,探究1%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应用在剖宫产手术中的最佳应用方案,现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2019年5月-2020年3月开展本次分析,所选择的分析对象是88例接受剖宫产术的产妇。在研究中进行均等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单组是44例。入组条件:符合剖宫产指征;单胎足月妊娠;意识清晰,同意参与本次麻醉分析,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条件:凝血功能障碍;心肝肾功能不全;既往精神病史等产妇。
观察组:产妇年龄22~37岁,平均(29.24±1.16)岁;孕周36-39周,平均(38.55±1.44)周。对照组:产妇年龄22~36岁,平均(29.84±1.35)岁;孕周35~39周,平均(38.91±1.22)周。年龄、孕周数据无差异对比。
1.2评价指标
产妇进入手术室后,需要连接心电图,观察产妇的心率和血氧饱和度指标,间隔3min进行一次血压检测,记录平均动脉压数据,常规吸氧。麻醉时产妇的体位是左侧卧位,常规开放静脉通道,消毒铺巾,进行硬膜外穿刺,麻醉穿刺点选择在L3-4 间隙,刺入麻醉针后确定脑脊液外流无误,开始注入麻醉药物。
观察组:选用1.0ml1%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10μg芬太尼,随后保持1.0ml/10s的速度注入蛛网膜下腔。
对照组:采用1.5ml1%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10μg芬太尼,随后的注射方式与对照组相同。
1.3評价效果
评价本次麻醉效果,选用的两项指标:①血流动力学。检测两组产妇麻醉后的心率、血氧饱和度和动脉压指标。②麻醉质量。统计两组产妇麻醉起效、麻醉作用持续和术毕至苏醒时间,用于评价麻醉质量。
1.4统计学方法
在本次分析中,将分析的指标数据纳入SPSS24.0软件内进行分析,数据表示的方式是(x±s),组间比较的方法是t。当检验结果P<0.05时可以认为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麻醉后血流动力学指标
在麻醉后,观察组产妇的心率和血压等指标更加稳定,数据优于对照组,详见表1.
对比表2中的指标数据可知,观察组麻醉起效快,麻醉作用持续时间短,术毕至苏醒短,表示观察组的麻醉质量更好。
剖宫产是现阶段产科应用非常多的分娩方式,主要用于高危妊娠、难产等,可以保证产妇和胎儿的生命安全。但是剖宫产属于手术分娩的方式,必然会涉及麻醉用药,如何提升剖宫产手术中的麻醉质量,确保手术顺利完成是现阶段产科麻醉治疗的重要挑战。现阶段实施在剖宫产麻醉中的有效方式是腰硬联合麻醉,其麻醉优势是阻滞效果良好,麻醉起效快,帮助产妇松弛肌肉,确保分娩的顺利进行和母婴安全。除了麻醉方式的选择,麻醉药物也是非常关键的影响因素,需要选择麻醉效果好、毒副作用少的麻醉药物,保证麻醉安全。1%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是现阶段实施在剖宫产麻醉中的常用麻醉药物,不仅有着良好的麻醉效果,同时也保证了麻醉的安全性,其毒副作用小,不会对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造成影响。
综上所述,1%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是应用在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中的有效麻醉药物,为了保证麻醉的效果与安全,建议采用低剂量的麻醉方式,既可以稳定产妇在麻醉期间的血流动力学,还可以保证麻醉的高质量,麻醉价值高。
参考文献:
[1]彭薇薇.小剂量盐酸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对剖宫产产妇血流动力学及麻醉质量的影响[J].中外医疗,2020,39(29):103-105.
[2]杨远平.小剂量盐酸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对剖腹产产妇麻醉效果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辽宁医学杂志,2016,30(6):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