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针配合拔火罐治疗肩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研究
2022-03-27刘建国彭云青代晓建李银波蒋泽坤张玉芬风菊会
刘建国 彭云青 代晓建 李银波 蒋泽坤 张玉芬 风菊会
关键词:火针;拔火罐;肩背肌筋膜炎
【中图分类号】R245.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2)08--01
肩背肌筋膜炎常因外伤、外感风寒湿、劳损所导致,多发生在有外伤病史、慢性劳损病史等人群中,会阻碍肩部、背部关节活动,一般在中医中被归类到“痹证”范围,可通过毫针配合拔火罐治疗,能疏通经络,减轻局部疼痛感,但部分患者的局部劳损程度会变重[1]。而火针配合拔火罐治疗能温通经络、减压,促进血液循环和体内代谢。因此,在本次研究中,对火针配合拔火罐,改善肩背肌筋膜炎的疗效,展开分析,详见下述。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肩背肌肉筋膜炎患者,从2020年-2021年院内收治的患者中,随机抽取60例,分组方式: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参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参照组男患/女患=18例/12例,年龄41-78岁,均(61.78±5.79)岁。观察组男患/女患=19例/11例,年龄41-78岁,均(61.83±5.69)岁。无资料差异(P>0.05)。
1.2方法
参照组用毫针配合拔火罐治疗:穴位同下组,毫针(0.3mm*0.4mm)直刺入穴位,留针20-30分钟,将针拔除后,再拔火罐,方法同下。观察组用火针配合拔火罐治疗:穴位以阿是穴、夹脊穴、肩髃等为主,配穴用肩井、曲池等穴位。穴位皮肤,需常规消毒,火针需在在酒精灯上烧灼,一直到颜色变为红色,再以最快的速度,刺入相应穴位中,并以最快的速度,出针,穴位上不需保留火针,最后,将酒精棉球,放在针眼上,适当用力、按压。在火针操作后,大概1-3分钟,在针刺位置上,拔火罐(将玻璃火罐中放少量纸,点燃后,快速放在针刺位置处),以针刺处出现少量黄色液体或血液为宜。两组均间隔一日进行一次,7天为1疗程,先连续进行1疗程。
1.3观察指标
将以下指标进行组间对比[2]:(1)針对VAS评分,选择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的数据。用视觉模拟评分,0-10分,分数高则疼。(2)记录两组出现的皮肤红肿、皮疹、病情反复例数,计算出不良情况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SPSS 22.0版本软件进行此研究数据处理,并采用方差同质性检验方法,变量资料以“t”计算用(x±s)示。定性数据用x2核实,以(%)表达。各组数据服从方差相同的正态分布,P<0.05为有显著差异。
2 结果
2.1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VAS评分
根据治疗前的数据,两组VAS评分,均较高,无差异(P>0.05);但两组治疗后的数据中,观察组的VAS评分更低,参照组下降幅度略小,显示差异(P<0.05)。详见表1。
3 讨论
肩背肌筋膜炎与环境湿冷、寒凉、慢性劳损、外伤等因素有关,会降低局部血管、肌肉等功能,并随着病情的发展,局部疼痛感会变得强烈,使患者背部、肩部活动受限[3]。这种疾病又被称作纤维组织炎,或者肌肉风湿病,在中医治疗时,常从“风、寒、湿”方面考量,并重点观察患者肩部、背部有无外伤、劳损程度、风湿热情况等,以便较好的改善斜方肌、肩胛、菱形肌等组织。如,根据证候,中医常将患者分为风寒湿邪型、气血凝滞型、气血亏虚型三类,其中风寒湿邪型主要表现为背痛板滞、后项和肩部在牵拉时疼痛感较强,甚至上臂会在牵引时疼痛,怕冷、怕寒,舌淡、苔白、脉弦紧。气血凝滞型晨起会出现背部板硬刺痛、活动后减轻、舌暗、苔少、脉湿。气血亏虚型会表现为背部隐痛、有时轻或有时重、劳累后疼痛感变重,休息后有所缓解,舌淡、苔少、脉细弱。同时,中医治疗还注重软组织的病理机制调节,恢复肌肉、韧带等位置及相应运动方向,降低疼痛,改善功能障碍。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使用火针配合拔火罐治疗后,患者的疼痛感明显变轻,表明该种治疗的镇痛作用更大,能快速减轻患者的痛苦。如,火针在《灵枢·官针》中,被表述为“焠刺者,刺燔针则取痹也”,凸显出了火针的温通作用,将其刺入阿是穴、夹脊穴等中,能快速提高阿是穴的止痛、疏肝解痉挛,夹脊穴的抗炎、镇痛,肩髃穴的疏通经络、理气化痰等穴位的功效和作用,使该处的气血加速运行。同时,再配合拔火罐,能快速减轻局部压力,降低局部肌肉紧张程度,缓解局部疼痛感。另外,使用火针配合拔火罐治疗,还能防止病情反复,减少皮肤红肿、皮疹等不良情况。
综上所述,用火针配合拔火罐不仅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还能减少患者出现不良情况的概率,值得使用。
参考文献:
[1]王政研,鲜琦琦,张巍,张楠,潘超然. 常规针刺联合远端取穴与局部阿是穴埋线治疗肩背肌筋膜炎的疗效对比观察[J]. 中医药信息,2021,38(8):47-51.
[2]李亚东,郑慧敏,赵臣来. 综合方法治疗肩背肌筋膜炎临床观察[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19,35(10):1261-1262.
[3]安敏. 针刺联合胸椎整复治疗肩背肌筋膜炎的效果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9,17(5):175-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