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混合式学习模式在中职《二维动画设计与制作》课程中的具体设计

2022-03-27胡晓玲

中国新通信 2022年1期
关键词:二维动画混合式学习线上教学

【摘要】    “互聯网+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正在深刻变革着当下职业学校传统的教学模式,而《二维动画设计与制作》这门课程是培养新媒体高技能人才的重要课程。因此,在《二维动画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中,如何使用混合式学习模式,最大限度提升中职学生的学习深度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分析混合式学习的概念,结合我校课程概况及学情分析,提出在《二维动画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中混合学习模式的具体设计,以期促进学生操作能力与创造力的发展。

【关键词】    “互联网+”    二维动画    混合式学习    线上教学

一、“互联网+职业教育”背景下的混合式学习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现代社会飞速发展,互联网与各种行业的不断融合及创新发展,也使得许多新的职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对于中职学校而言,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是当下及未来职业教育的必然趋势。

而混合式学习(Blending Learning)就是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e-Learning)的优势相结合,通过线下教学+线上教学的形式,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在课程教学中,开展混合式学习模式的最终目的是要把“线下+线上”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有效提升绝大部分学生学习的深度与广度,而不是纯粹去追求在线学习平台的使用,也不是单纯的建设数字化的教学资源,更不是一味地去推崇花样翻新的教学活动。

二、《二维动画设计与制作》课程概况及学情分析

(一)中职动画专业学生现状分析

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对象大多是初中毕业生,这部分学生普遍存在文化基础知识薄弱,对于学习缺乏兴趣和主动性的特点。

因此,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中,他们很难集中注意力去听老师讲授大量的内容,对于老师所讲授的知识点通常都一知半解,很难真正理解并掌握。

即使老师在课上进行操作演示,多数学生也只是纯粹按部就班地去操作练习,并没有真正掌握其中的方法和技巧,这会导致学生很难将所学知识灵活地应用到实践之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得不到开发和调动,更谈不上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具体到我们动画专业来看,中职动画专业的学生大多对于动漫都有着浓厚的兴趣,虽然他们可能在文化课程的学习上有所欠缺,但他们也渴望能够通过学习,动手实践,表达自己的思想,完成作品的创作,受到同学与老师的关注与赞扬。这是推动我们进行课程设计改革的极大动力。

那么,在我院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二维动画设计与制作》这门课程其实是针对中职动画专业高年级学生的一门综合性较高的专业课程,因此,这个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对于动画软件和动画制作技巧的学习需求度较高,能够通过教师的引导来提升他们的学习参与度,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在混合式学习模式中做到真正的“在做中学”。

(二)《二维动画设计与制作》课程分析与教学现状

《二维动画设计与制作》这门课程是我校计算机动画与制作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主要致力于培养学生计算机动画制作的应用能力,使学生通过学习,深入学习二维动画设计的基础知识,掌握制作交互式动画的基本技能,并达到能够灵活运用Animate软件(原flash)来进行设计与创作的目的。《二维动画设计与制作》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不仅仅是学会Aniamte软件的操作方法,更能够将动画编剧,动画运动规律,视听语言,故事板开发等课程知识运用到使用Animate进行动画设计与创作的过程之中。

但在实际教学之中,本课程的教学一直以来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课堂教学环节模式化,过分注重软件操作的讲解与练习,限制了学生学习主体积极性的发挥。该课程往往采取的是传统软件课教学中常见的“先理论后操作”的固定的教学模式,学生只是按部就班地根据教师安排的课程内容去完成学习,学生的学习止步于“课堂上的案例”,缺少进一步提升学生操作能力的环节或者渠道,即使课堂上软件操作讲的非常透彻,但离开课堂案例,学生无法做到活学活用,不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

第二,课堂缺乏延伸,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比较淡薄。课前与课后的时间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教师缺乏对于课前预习与课后巩固情况的把控,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不足。

第三,缺少贴合本校教学实际,与教学进度比较吻合的系统的学习资源,缺少促成学生课前及课后学习的平台,学生的碎片化学习条件不足,不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与发展。

三、《二维动画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中混合学习模式的具体设计

《二维动画设计与制作》中混合学习模式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课程理论,实训以及教学资源这三大方面。教学资源是展开一切教学活动的基础,而理论与实训的安排是贯穿于整个课程结构之中的。

笔者认为,可以从课前,课中,课后及总结评四个环节来开展混合式学习模式的具体设计。

(一)依托丰富网络教学资源引导课前学习准备

在课前学习准备环节,最为关键的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根据教师推送的学习资源自主学习,完成课前准备阶段的学习任务。这就要求教师根据课程内容,用心设计好每一节课课前的学习任务,尽可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加对课程学习的热情。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种形式的网络资源进行课前学习的引导,比如中国大学MOOC(慕课),我要自学网,哔哩哔哩等平台,教师根据资源设计课前学习任务单,同时也要考虑到任务难度适中,设置学习悬念,并能够与课堂内容紧密衔接,学生在这一阶段初步感知理论知识的概念,同时也能够对动手操作跃跃欲试。课前学习准备可以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协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开展。

(二)面對面教学与校本教学资源在线学习相结合支撑课中探索

通过课前准备环节,学生对所要学习的知识点有了大致的了解,但往往不够系统完善,学生对于知识的建构还是需要课堂上教师进行面对面讲解与启发。而课堂上对于学习内容的深入学习则需要教师合理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引导并鼓励学生去探索。

在课堂上,教师结合课前学习准备情况,引导学生进入课堂的正式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借助极域电子教室来进行引导学习。

一方面,针对抽象的理论知识,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采用合适的形式进行,比如微视频,简单的实例制作,小组讨论等,启发学生尝试性总结,然后帮助学生梳理,完成对知识点的归纳,夯实理论基础。

另一方面,积极使用校本开发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完成项目型任务探索,使学生能够发挥主体积极性,高效完成课堂内容的探索学习。

首先,由教师提出学习任务,然后,学生根据教师要求通过智慧校园学习平台观看以实训项目为基础的教学微视频。这一环节,学生可以自由观看,也可以小组内自由讨论,教师做好巡回指导,及时解决学生疑惑。

然后在线学习结束后,教师针对学习任务给出简单,适中的挑战三套不同难度的实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接受水平的快慢,动手能力的高低,进行自由选择,慢热的学生可以从较为简单基础的实例做起,上手较快的学生也可以完成比较简单的实力制作后,做较难的实例提升自己。

在整个课堂中,将面对面教学与校本教学资源在线学习相结合,可以极大地提高课堂效率,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在探索中学习。

(三)借助智慧校园学习平台巩固提升课后学习深度

学生的课后时间是碎片化的,因此,即时获得学习尤为重要。借助智慧校园,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学号密码随时登录到学习平台,学习平台上主要为学生提供三个模块:实训项目微视频(课中视频的再学习),配套每章节的理论测验及实例制作素材,课外拓展视频学习。学生登陆的记录可以作为教师平时成绩考勤的重要依据,以此也可以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通过借助智慧校园学习平台,达到学生知识巩固与学习深度提升的效果。

(四)结合多元评价实现课程学习系统化

这一阶段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升华,在学生完成作品后可以通过学生自评、组内互评、教师总评的方式,使学生持续改进学习中的问题,对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有正确的认识,同时,通过教师总结,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实现课程学习的系统化。

由此,整个学习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有序地开展,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的混合式学习方式,可以真正实现学生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为职业院校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结束语

“互联网+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为我们职业院校课程的发展提供了颇多启示。《二维动画设计与制作》作为动画专业的核心课程,对互联网时代新媒体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无论是进行数字化课程资源建设,还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寻求革新,我们都需要一步步地去构想,去探索,力争打造“教师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效的混合式学习模式,使得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有技能,有创造力地前去迎接未来的职业挑战!

作者单位:胡晓玲    常州交通技师学院

参  考  文  献

[1]许欣.基于混合式学习的课程设计与实践[D].宁夏大学,2018.

[2]郭微微.基于慕课教学理念下的混合式学习模式研究[J].科技咨询,2020,(03).

[3]丁慧.中职“二维动画设计与制作”网络课程设计与混合式教学实践[J].教育现代化.2020,7(18).

猜你喜欢

二维动画混合式学习线上教学
“互联网+”背景下中国饮食文化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
线上教学发展状况与虚拟社群维持策略探析
高校室内设计基础课程混合式教学探讨
浅谈三维软件在二维动画渲染中的应用
基于运动数据驱动的二维角色造型设计研究
从圣衣设计变化看经典二维动画造型在三维动画中的延续和发展
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模式的设计与研究
基于Moodle平台的混合式教学设计
开放大学:过去充满传奇但前景依然未卜?
混合式教学法在《现代通信技术》课程中的探索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