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如何去“伪”存“真”
2022-03-27刘丽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管理;伪管理;合作;高效
作者简介:刘丽(1988.12—),女,江苏省泰兴市马甸小学,英语教师。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维持纪律、组织学生、引导学习、建立和谐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目标等行为统称为课堂管理。可以说,只要有课堂,就必然存在管理;没有课堂管理,就没有有效的课堂,有效教学也就无从谈起。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很多科学的课堂管理理念出现了,但当我们把这些新的理念运用到课堂管理之后,我们显然还需要反问自己,是否真正领悟其内涵,还是仅仅停留于运用其新颖的外在形式。在当今的英语课堂中存在着不少伪管理现象,很多课堂管理没有触及课堂的内在和实质。对于课堂管理(小学英语课堂)中常见的一些伪管理现象,笔者进行了整理,并做了深入的分析思考,具体如下。
一、伪管理现象之一
(一)热闹背后的伪收获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指出:“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体验、实践、参与、探究与合作等方式,发现语言规律,逐步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不断调整情感态度,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能力。”部分英语教师还不能全面地认识探究性活动,开展此类教学活动时片面地追求了“动”,认为只要学生动起来就是好课堂。课堂是热闹了,但热闹的背后,往往出现课堂气氛过于活跃、学生思维过于发散的情形,有些学生还会趁机打闹,教室里变得闹哄哄的,课堂一时难以控制。这样热闹的后果往往是教学目标难以达成。
在一节英语课上,某某老师安排了一个“我是小小装饰家”活动,计划让学生在五分钟内设计完成自己的卡通图,然后依次进行介绍,之后由全班学生对作品进行评比。一开始,学生们兴趣十足,课堂气氛很好;可过了一会儿,有的同学便开始不安分起来,左顾右盼,交头接耳;转眼五分钟过去了,教师大声说:“Stop here, please.”可大部分同学还在画着,完成的同学寥寥无几。但课堂时间有限,如果不及时结束这一环节,教师肯定来不及完成其他环节。于是教师让同学们停笔了。在接下来的介绍环节,有的同学因为没能完成设计而不能举手发言,致使这个介绍环节教师只能草草了事,没能达到预期效果。
(二)分析:活动离不开规则的约束
由此可以看出,在以上教学中,教师的管理是伪管理,学生的“动”缺少了必要的约束。在这个活动开始时,教师应给出明确清晰的指令:“Boys and girls,you only have 5 minutes.So everyone,please come on.”在学生们绘画的过程中,教师还要不断巡视,观察学生进度,及时提醒学生注意时间。时间到了,只需轻轻地对学生说:“Time is up. Stop,please! One,two,three.”并及时表扬那些先安静下来的同学,就能使这一活动环节结束,轻而易举地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下一个活动中。
因此,在英语课堂中,为了让学生更配合互动、参与学习活动,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就要明确地向学生提出要求,说明哪些行为是被允许的,而哪些是不能做的。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必须及时全面地了解全体学生的情况,关注他们参与英语学习活动和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必要时向学困生提供适当的指导。当有学生违反课堂纪律时,要及时作出正确的分析与判断,并采取合适的、对应的措施;在活动结束后,必须确保多数学生的探讨成果能够得到充分展示,只有如此,课堂上的探究活动才能真正起到成效,学生也能获得成就感,感受到探究性学习的魅力,才能在热闹纷繁的课堂活动中实实在在有所收获。
二、伪管理现象之二
(一)分组背后的伪合作
新课标指出,学习策略是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学习策略包括多项策略,其中“交际策略是学生为了争取更多的交际机会、维持交际以及提高交际效果而采取的行动”。所以,为提高学生的交际策略,分组学习成为许多英语教师常选择的方式。这种方式固然是很好的,但同时我们也需特别关注另一现象,那就是分组学习中的伪合作。
笔者听过这样的一节课,教师将全班学生以四人一小组进行分组,有些小组中会出现一两个思维相对比较活跃的学生,这些孩子有着较强的表现欲,对教师的提问能够主动思考、踊跃发言,表现可圈可点,值得肯定。授课教师很乐于看到有这样的同学来为其他学生示范,认为这样能够快速达成教学目标。于是,这些同学频频作为小组代表发言,可正因为存在这样的小组“发言人”,小组内其他同学就产生了依赖性、惰性,他们无须担心老师的提问,任何问题都无须主动参与,甚至可以只是呆呆地坐在座位上,做课堂的看客。就这样,课堂成了这几个示范的学生与教师的表演课。
(二)分析:游戏设计要面向全体,关注个体
如果长此以往,课堂就成了少数的思维活跃孩子的天地,最终难免会导致学生们的学习效果两极分化:一方面,少数的小组“发言人”由于思维活跃,学习能力能够得到快速提升;另一方面,更多数孩子由于得不到锻炼而只能原地踏步。研究表明,四人一组的活动效果是最佳的,所以教师们设计活动时最好选择每组人数为四人,最多不要超过六人,这样方便小组成员之间进行合作与探究。小组中应当有班里不同层次的学生,各个小组學生的平均水平应当基本相当,最好每个小组中成绩优秀、中等、落后学生比例均是1∶2∶1,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小组之间的竞争更公平。分好小组后就对学生们进行组内分工安排,选好组长、负责纪律的学生、负责记录的学生等,其中组长最好选择组内一名负责任、成绩优秀、思维敏锐、英语流利并且具备一定协调能力的学生,以便学生们可以在组内解决简单问题,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由组长提交给老师,再进行全班讨论来解决问题。这样做就好像每个组里多了个小老师,平时可以协助老师督促大家学习,了解、处理同学的需求和疑问。教师最好确保每个组员都有事做,这样学生们就都有一份责任要承担。同时教师还要安排好一对一的学习帮扶计划,一般是一个“师傅”帮助一个“徒弟”,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一个人帮助两个“徒弟”,此外,实践证明:成绩中等学生帮助成绩落后学生的效果,要比成绩优秀学生帮助成绩落后学生的效果更佳。教师给学生们分工完后要组织学生自行制作好组牌,定好组规,写好组内的口号或标语,让学生们形成一个个奋发向上的小集体,这样的小组是提高组内学生学习效果的助力。
新课标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由于学生在年龄、个性、认知方式、生活环境等方面存在差异,他们具有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特点。只有最大限度地满足个体需求,才有可能获得最大化的整体教学效益。”所以,在组织小组活动时,教师要注意分组的合理性,减少其他不必要的干扰,增加学生的实际练习时间。与此同时,教师也要深入了解自己的学生,及时关注每一小组的合作情况,适当给予学生指导。在展示环节,教师要让组内学生轮流汇报,确保每个学生都有表达自己的机会。另外,教师也要能够依据课堂实际情况进行调控,控制课堂节奏,了解学生掌握程度,让学生的合作真正展现出集体的智慧,确保活动的设置既能够调动小组“发言人”的积极性,又能够促使全体小组成员共同参与,学生们彼此之间能够取长补短,教师充分发挥课堂管理职能,将小组活动的成果最优化。
三、伪管理现象之三
(一)全面背后的伪高效
众所周知,如今课堂教学需要高效。但是何为高效呢?
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如何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語言运用能力?这一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方面整体发展的基础的”。因此,许多教师在安排课堂内容时,会考虑很多因素,以对应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构成,因而导致如今相当一部分英语课堂承载了太多、太杂的内容,有针对学生提升英语知识、锻炼口语能力、丰富情感、强化思维等的训练,也有面向考试的训练,课堂内容林林总总、不一而足。甚至形成了这样一种观念,认为课堂环节越多、容量越大、知识点越全面越好。于是现在的英语教师们,都十分注重课堂内容的丰富、课堂活动的精彩、课堂环节的齐全,生怕每一节课有所缺漏。
(二)分析:课堂要目标明确,突出重难点
这难免会让人怀疑,一门课追求这样全方位的丰收,是否就是真正的高效课堂呢?
事实上,教师在授课时如果眉毛胡子一把抓,那讲解只能是蜻蜓点水,可能会让学生对所学内容不甚了了,这样做得不偿失。另外老师在课堂上也不需要做到面面俱到、把所有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要真正做到“心中有学生”。因此老师在课堂讲授时应观察和思考学生有没有听懂你的课、听懂了又能理解多少,让学生弄明白一个内容再开展其他内容的教学。
故笔者认为,简单的而不是全面的英语课堂才是真正高效的英语课堂。我们追求的应该是引导学生去认识、理解这节课的重点、难点。教师在讲授一节英语课时,就是要围绕教学内容的核心,深入揭示所教授知识的内涵和本质,提纲挈领,一针见血,这样才是高效率的教学方式,教师才不会因错综复杂的教学内容和繁杂琐碎的教学环节而作茧自缚,不会因带领学生走马观花般学习过于丰富的课堂内容而扰乱学生的认知和理解。教师要将教学目标和形式处理清楚,教学形式要服务于教学目标,要设计科学化、合理化、具体化的教学目标,把握好教学容量,引导学生达成学习任务,强化低年级学生的书写能力和高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
因此,一节课的成功、高效,不是取决于教师讲了多少知识点,使用了多少个方法,设计了多少个活动,而在于学生这个学习主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体验、理解、内化,真正收获了多少知识和技能。
四、伪管理现象之四
(一)多媒体背后的伪实用
运用现代化教学设施,能丰富课堂教学情境,开阔学生视野。然而,教师们若一味追求使用多媒体教学,使英语课堂变为媒体放映、课件展示课,反而把多媒体设备用成了伪实用的教学设备。
当今的小学英语教师们所制作的课件,许多在视觉和听觉效果上都是上乘之作。但有些教师的课件制作得过于复杂,简单的内容配上几十页幻灯片,平均一分钟就得切换一次,课件放映时一会儿是音乐声起,一会儿又是动画呈现。一节课的四十分钟教师均忙于点击鼠标和讲解。教师或许自己讲得不亦乐乎,但学生只看到老师忙上忙下地进行人机互动,使本应该由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变成以课件为中心。部分教师甚至直接让课件替代自身“开展教学”,从字词发音到语音操练再到实际运用的示范,都只使用课件展示,教师仅为课件的制作者和操作者。这样上课使师生之间失去了交流和互动,学生只是课件的观看者和跟读者。
(二)分析:遵循“适当,适时,适度”原则使用多媒体
多媒体设备给英语教学带来了许多帮助,教师可以将文字、声音、图像、影像等信息经过计算机处理,汇总成图文声情并茂的教学课件,这样的教学工具拥有可听、可看、可想的特性,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一部分限制,更加符合学生认知和探索的习惯以及思维多向发展的模式。但多媒体设备是把双刃剑,使用其也存在弊端。
因此,教师不能过于依赖多媒体,教学时不应一切按照预先设想的步骤来进行。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考虑,能否与学生的思想进行碰撞与交流。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设备只是教学的辅助工具,不要过分重视多媒体带给学生的视觉效果和感性认识,忽略了学生自身进行想象的思维价值。
结 语
综上,对课堂的管理,不是教师约束学生、学生被教师管理那么简单,而应将其更深层次地理解为师生在相同的时空中共同存在,依靠情感的互相吸引、思维碰撞的启发,使学生通过和教师一起在课堂上运用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探究等一系列方法,习得英语语言知识,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技能,发展思维,最终实现综合发展的行为。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陈静波,杨九诠,李铁安.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案例式解读(小学英语)[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王蔷.小学英语教学法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惠幼莲,洪子锐.小学英语新课程教学法[M].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