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境创设策略分析

2022-03-27黎晓

求知导刊 2022年1期
关键词:情境创设阅读教学教学策略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情境创设;教学策略

作者简介:黎晓(1990.10—),女,江苏省苏州市虎丘区敬恩实验小学,二级教师,本科。

小学阶段的学生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学习习惯,认识的汉字也非常有限,所以学生在语文阅读学习中往往存在畏难情绪,缺乏学习自信。而语言情境的构建,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吸引其对阅读学习的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通过对情境的构建,引导学生有效地获取语文知识,充分发挥情境教学的优势。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的价值

(一)增强学生的阅读参与性

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整体的教学效率有着直接的影响。教师只有让学生始终对课堂教学保持高度的兴趣,并让学生产生内在驱动力,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才能得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而教师通过对教学情境的创设,能够增强教学内容所呈现的趣味性,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魅力,进而增强学生的参与度,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例如,在教授《陀螺》这一课时,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先借助多媒体设备呈现陀螺的相关视频和图片,让学生了解这种游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课堂实践活动,这样就能够通过构建不同的情境,将教材中抽象的理论知识具象化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快速理解教学内容。同时,教师通过创设阅读情境,能够对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拓展,帮助学生建立基础的阅读理解认知,并从中体会到阅读学习的乐趣[1]。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逐渐掌握正确的阅读技巧,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利于其之后的阅读学习。

(二)强化学生对阅读的直观体验

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教学内容,进而让其获得良好的阅读体验,增强学生阅读学习积极性。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学习的主体。如在教授《爬天都峰》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文章内容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进行互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给学生带来良好的阅读体验,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这样的阅读情境教学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不再局限于对文章内容的浅层认识。在情境中学生可以对文章的内涵产生递进式的认知,并通过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深化对文章情感的感受,大大提升了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二、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原则

(一)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结合

要想提升情境教学的效果,必须要遵循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原则。情境教学法是让学生在情境中获得丰富的体验,并陶冶其情操,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其高尚的情操。但如果过于侧重人文性,忽略语文的工具性,将难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语文课也将会变成思想政治课,失去自身的魅力。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在培养人文性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熟练运用语文知识,实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情境教学法的优势[2]。

(二)以学生为本,创设教学情境

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还没有形成独立的抽象思维,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往往基于生活经验,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创设阅读情境时,应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并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才能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在生动形象的情境下,加强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引導学生快速理解文章内容,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具体来说,教师应注意做到以下两个“结合”。

1.生活与想象力的结合

小学阶段的学生知识储备量比较有限,教师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需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着手,创设生活化的阅读教学情境。学生面对比较熟悉的情境,才能更快融入文章内容中,快速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同时,情境的创设要在联系现实生活的基础上,不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通过各种丰富的想象,可以感受到阅读的趣味性。

2.趣味性与真实性的结合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如果情境内容一直是重复的,学生就会逐渐丧失兴趣,难以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当中,导致学习效率降低。因此,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的过程中,要在基于文章内容的同时,增强情境的趣味性,丰富情境创设的形式,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要确保情境的真实性。只有真实的情境才能真正感染学生,让学生将掌握的知识真正应用到生活中。并且,这种较强的真实感,能够使学生更容易进入学习状态,也有利于学生能够有效地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境创设策略

(一)巧用多媒体,创设生动情境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教学工具也在不断创新,数字教学资源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了普遍的应用,进一步创新了教学内容的表达形式,并能够在短时间内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数字资源的合理使用,根据教学内容构建相应的媒体情境,带领学生进入阅读学习当中[3]。例如,在教学《观潮》这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直观地体会到钱塘江潮水的壮观景象,笔者在备课的过程中,搜集整理了相应的数字媒体资源,并将其应用到课堂导入环节当中。笔者通过这样的方式,让钱塘江涨潮时的景象不再只是语言文字内容,而是生动形象的视频内容,有助于学生快速理解文章中所描绘的内容。数字情境的创设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其投入课堂学习当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能增强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准确理解,为接下来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师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能够有效地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动画或者视频的观看上。但教师不能完全依靠多媒体展开教学,因为这样会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大幅度地减弱,脱离了课文阅读教学的本质。因此,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加强与学生的沟通,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设计。这样不仅能够避免教学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能让学生进入情境当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4]。例如,教师在讲授关于风景类的文章时,可以为学生播放相关的视频,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配以生动的语言描述,帮助学生找到重点,缩短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距离。而在讲授情感类的教材内容时,为了让学生融入情境中,教师可以播放相关的音乐,让学生深入体会文章情感。

(二)从文本着手,寻“点”设“境”

1.激发学生对文本的兴趣

在新课导入的过程中,教师导入环节的趣味性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学习效果。生动有趣的开场白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创设相应的阅读情境,可以让学生对文本产生浓厚的兴趣,充分融入阅读内容当中。但具体的途径要根据文章类型来选择。对于童话、寓言类的文章,教师可以通过简笔画的形式展开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5]。例如,在教学《狐狸和乌鸦》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讲述文章内容的同时,将故事情景绘制到黑板上,先画一棵大树,然后再根据乌鸦和狐狸的形象特点,将它们绘制到黑板上,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会对文本内容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进而主动进行阅读学习。对于散文类的文章,教师应着重于美丽情境的构建,通过各种不同的形式,将文章中所描绘的美丽景色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充分投入情境中。例如,《鸟的天堂》这一课描写了多姿多彩的鸟的景象,体现出大自然的美丽。在教授时,教师可以先通过提问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说出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小鸟,并说出原因。在学生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教师介绍课文内容,并播放一段鸟鸣的音乐,让学生带着积极的心态投入文章的阅读当中。对于说明文的教学,因为文章具有较强的严谨性和逻辑性,一般是对事物的解说,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抓住这类文章的特点以及小学生具有强烈好奇心这一心理,借助多媒体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对于诗歌的教学,由于诗歌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学生学习起来具有较大的难度,很容易丧失对阅读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师在展开诗歌教学的过程中,应先为学生介绍创作背景,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这有利于学生理解诗歌情感。根据文章的体裁选择恰当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为学生接下来的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

2.找准文章重难点

在语文阅读学习的过程中,文章重难点往往直接关系着对全文内容的理解,但是学生很难正确理解重难点内容。所以教师要做好重难点的处理,帮助学生准确高效地理解文章内容。例如,《七律·长征》这首诗教学的重难点在于描绘红军精神的诗句,如“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先让学生掌握诗歌大意,然后播放相关的音乐,并通过粉笔画的形式为学生呈现长征的图像,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体会到红军强渡的惊险,理解诗歌中所描绘的内容。因为这首诗歌所描绘的内容年代久远,并且学生对此比较陌生,所以理解起来比較困难。教师在讲授这首诗歌的过程中,先通过音乐让学生初步进入情境,再通过绘画的形式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诗词,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诗歌的情感,并在心中形成红军不怕困难和牺牲、勇往直前的英雄形象。又如《泉城》这篇课文的教学要求是让学生体会文章第二段内容中词语运用的精确性,如“涌”“拎”等。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提前预习文章,接着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用两个动词概括珍珠泉水的特点,学生基本上都能说出“涌”和“拎”这两个词,然后让学生上讲台表演这两个词所描绘的状态,并让他们说出这两个词具体好在哪里。学生在上台表演的过程中,如果能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进行演绎,再次阅读文章时就可以更加真切地感受到泉水的特点[6]。同时,学生表演后再次走进课文,能真正体会到作者用词的精确性。

3.对新旧知识的迁移应用

语文课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不仅要掌握相应的知识点,还要能够对其灵活地运用。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将旧知识进行迁移应用具有重要作用,这能将学生之前掌握的知识融入新的阅读情境当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提升其阅读水平,实现语言知识的迁移应用,对学生的后续学习有着积极的影响。在完成一篇课文的学习后,学生能够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并能够用其解决新的问题,这样才代表学生真正掌握了语文知识[7]。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学会新旧知识之间的迁移,促进其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为接下来的语文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在教授《黄山奇松》这一课时,教师先为学生展示不同形态的奇松,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在看过黄山奇松后,你们想不想看看黄山上面各种形状的石头呢?”教师通过这样的方式,实现教学迁移,并为学生展示黄山奇石的图片,引导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应用。又如,《麻雀》这篇课文主要表达的情感是歌颂母爱的伟大。为了帮助学生深刻体会文章的情感,教师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与母亲相关的事情,也可以讲述关于自己看到的动物身上体现出的伟大的母爱之情的经历。学生之间的分享可以充分唤起他们的情感经验,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深化对文章所表达的情感的理解。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在创设阅读教学情境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并结合教学内容,合理展开情境教学,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进而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提升学生阅读素养,进一步促进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谢素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策略分析[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20(07):32.

王菊霞.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的艺术性与实效性分析[J].新课程,2020(38):119.

汪成建.创设情境 有效生成——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名师在线,2019(14):14-15.

王红瑜.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境创设策略研究[J].新课程(上),2018(11):164.

李玉玲.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境创设策略[J].学周刊,2018(19):132-133.

李富泽.创设情境 注重训练 有效提升——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新课程,2021(26):120.

谢周颖.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教学法的应用策略[J].考试周刊,2020(86):41-42.

猜你喜欢

情境创设阅读教学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情境打动孩子心灵,提高阅读感悟效果
幼儿在体育游戏时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