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融入学生生活
2022-03-27徐生铜
徐生铜
摘 要:在新课改政策逐步落实的推动下,我国教育领域愈发关注教学方式的有效革新。数学是小学阶段的重要科目,通过学习数学知识内容,可以提升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应当重视数学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之间的有效融合,立足于核心素养教育理念,逐步提升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的水准。本文针对核心素养理念指导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工作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提出了一些具体措施。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生活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11-0072-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11.024
现阶段,采取具有科学性、高效性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教育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各个科目教师所面临的新挑战。生活是数学产生的源头,而学习数学、研究数学也正是为了造福人民的生活。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对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联有清晰、准确的认知,在数学课堂上向学生渗透此种理念,促使学生更加用心地学习数学知识。教师要在数学课程教学过程当中更多地融入生活化元素,逐步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热情,增强数学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为学生之后的学习与发展打下基础。
一、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简述
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在适应社会变化、自身成长的过程中所需要具备的个人能力以及思想道德品质。小学数学教师想要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需要在教授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知识内容时,重点关注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方面的培育工作,激发学生勇于质疑的思想意识,提升学生的数学问题分析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使学生能够将课上所学的数学知识付诸实践。采取具有科学性、高效性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有助于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使其能够主动探索并掌握正确、高效的数学学习技巧以及解题方法,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概念以及问题的理解,使其能够在不知不觉中提升自身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灵活转换思维方法,为学生日后的学习以及发展提供良好的助益效果。
二、小学数学教学现存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一些教师存在教学观念落后的问题
小学时期是学生系统学习数学知识的初期阶段,学生的学习状况直接关系到其日后的发展。然而,纵观我国小学数学教学实际情况,许多教师都存在教学思想传统、落后的情况。在教学期间,教师过度关注学生的测验成绩,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个性的保留采取忽视的态度,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二)教学内容存在局限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当中,许多教师都将教材作为唯一的教学材料,在数学课堂上照本宣读,并未联系常见的生活实例,也很少从网络上下载素材为数学课堂增光添彩,最终导致学生的知识面无法获得延伸,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有着十分不利的影响。
(三)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不强烈
与其他科目相比,数学课程的知识具有抽象性特点,学生常常难以转换思路,无法理解教师讲解的内容,导致许多学生都会认为数学是一门极难学习的学科,对数学学习产生畏难情绪,在数学学习方面的积极意识严重缺失。另外,即便一些教师在数学课堂上采用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但是依然有许多学生难以紧跟教师讲解的步伐,此时如果教师并未采取有效的引导方式,便会加重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困惑。
(四)小学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脱节
传统数学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脱节,缺乏生活气息,导致课堂缺乏活力,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有些教师在讲解“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内容时,向学生提出的题目是这样的:“小李6个小时写了53个字,那么一个小时写了多少字?”这个问题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并不紧密,也不符合正常的生活逻辑。这种问题的提出都是因为教师平日里只关心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对于实际生活与数学知识的结合并不在意,最终导致教学内容脱离现实。
三、让数学融入生活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策略探索
(一)设立具有生活化特点的教学情境
数学这门学科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的许多事物、情境都与数学有着密切的关联。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方式为学生设立具有生活化因素的问题情境,不仅能够将一些难以解决的数学问题通过简单、易于理解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对数学知识内容进行形象化处理,还可以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存在的意义以及对生活所能起到的帮助作用。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针对“长方形”“正方形”方面的数学知识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可以有效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经常可以见到的长方形、正方形,比如板擦、地磚、门窗等,让学生观察并分析这些物品的特征,使学生能够对长方形、正方形有系统的认识。之后,教师可以向学生进行提问:“除了老师向大家展示的事物以外,生活中还有什么事物是长方形或者正方形的呢?”之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勇敢地举手回答问题。这种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教学方式可以增强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专注力,提升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使学生能够意识到数学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二)促使学生使用生活化经验解决数学问题
要想使学生充分意识到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学会使用生活经验来解决数学问题,教师就要在教学方案中合理地融入具有生活化特色的内容,并且突出课程中的重点以及难点内容,使学生对数学知识内容有更加清晰、直观的认识,深化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例如,在讲解“两位数乘两位数”这部分知识内容时,要想有效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开展一次角色扮演游戏,将课堂假设为小卖部,将学生进行两两分组,组内的两个学生一个扮演售货员,一个扮演顾客,让学生将自己的物品假设为商品,两个人互相进行交易,并且要求货品的价格和数量必须是两位数,让学生意识到生活实践经验对解决数学问题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除此以外,小学数学教师还要及时地与家长沟通和交流,使其能够在购物等家庭活动当中更多地鼓励学生进行数学计算,使学生在生活当中尝试着解决数学问题,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观察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数学计算能力,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对数学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合理改动,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想要使学生对数学课程内容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有充分的理解,增强学生对数学这门科目的亲切感,最主要的方式就是对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具体内容进行合理的调整。如教师可以对教材中的例题进行改动,使其能够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更加密切的联系。小学数学教材中有许多的例题已经十分贴近生活,但是其中有一些例题涉及的区域地点、具体物品等是小学生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因此教师可以对其进行适当的改动,将例题中所涉及的地区名字改为学生所在地区的某个地名,将一些学生不了解的物体改成学生常见的物体,通过这种方式强化学生在阅读并解决数学问题过程中的亲切感,增强学生参与数学课堂的主动性、积极性。
當前使用最为广泛的例题改动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其一,将例题中所涉及的生活事件改为学生普遍了解,或者最近刚刚发生的事件,为学生设立具有趣味性的生活情境。其二,对例题中所提到的地点名称进行改动,改成学生平时常常会路过或者常去的地点,使学生在阅读题目、解决问题时快速融入问题情境中。其三,对例题中所提到的人物名字进行改动,将其中所涉及的人物名字全部改为班级学生的名字,从而有效增强学生对问题的兴趣,激发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欲望,提升学生的专注力。对课程当中的例题进行改动,能够有效增强学生对数学课堂的认同感,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问题解决与探讨的课堂环节当中,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四)为学生创造舒适、轻松、和谐的生活化数学学习环境
小学数学教师要想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要为学生创设舒适、和谐的数学学习环境。在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下,许多学校为了提高本校学生的成绩,更加重视学生对数学知识内容的记忆程度,将提高学生的数学测试分数作为最主要的教学方向,完全背离了素质教育理念落实的初衷,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工作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要想有效改善这一状况,小学数学教师要逐步转换自身教学理念,在课堂上充分尊重学生的核心地位,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深入落实到教学工作当中,使学生能够始终处于轻松、自由、活跃的数学课堂氛围当中。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讲解“三角形”这部分数学知识时,可以在多媒体设备上向学生展示一些动画人物图片,并在旁边附上一个对话框,其中写着“三角形,都是三,三条边,三个角,三顶点,三条高”等类似的顺口溜内容。教师可以通过此种方法进行课程导入,在课程开展初期为学生创造出愉悦、轻松、舒适的课堂氛围,进而逐渐增强学生探究此部分知识内容的积极性以及主观能动性,最终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五)利用生活中的实物设计课堂教学实践活动
在小学数学教材当中,许多数学理论知识都是经由反复验证、多次实践总结出来的,然而小学生在学习时并未经历验证、实践的过程,导致他们依然认为数学理论知识是抽象难懂的,难以对其进行深度理解。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必须组织对应的教学实践活动,令学生利用实践的方式来充分了解理论知识是怎样得来的,提高学生对理论内容本质的认知,从而全面学习数学知识,并深层理解知识。要想达成上述目标,教师可以利用实际生活中的物体来规划与设计教学实践活动,使得学生可以从自己熟悉的事物入手,理解数学理论知识,并主动地进行探究,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印象。例如,在讲解关于“表面积”方面的理论概念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提前准备纸张、剪刀、胶水等物品,在课堂上为学生布置制作立体模型的任务,此后利用直观形象的方式为学生讲解相关理论知识,并为学生展示制作几何模型的流程以及具体操作,令学生模仿教师的做法进行操作,再将立体模型进行裁剪,制作成为平面图,并探究如何计算物体的表面积,进而将得出的公式进行简易化处理,最后得出与教材内容相同的数学公式。再比如,在讲解关于“平均分”方面的数学知识时,教师可以拿出8块糖果,平均分给4个学生,令学生能够在具体的实践当中领悟数学知识及概念的内涵,理解除法知识的使用原理,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促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理解数学知识内涵,掌握对应的学习方法,进而完善学生的实践思维能力,逐渐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六)师生互换,提升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的高效性
小学数学教师想要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采取师生转换的教学方式,有效提升数学生活化课堂开展的有效性。在使用师生互换的方式开展教学工作时,小学数学教师要采取合适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其能够意识到自身在数学课堂上的“主人翁”地位,激发学生在多个方面的个人潜力,实现数学知识内容与生活元素之间的有机融合,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高效性。例如,在讲解“小数乘法”这节数学课程内容时,教师可以对这一部分内容进行细致的分析与探究,并为班级学生布置相应的预习任务,将学生依照合适的方法进行分组,让每组的学生自行利用课下时间查阅相关文献以及网页,共同做成一份具有生活化特点的教案,并选出一名学生在下节课课堂上扮演教师,为班级学生以及教师讲解关于小数乘法的数学知识内容并配上具有生活化特点的例题。此种方式可以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也使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增强学生的理解以及探究能力,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有着积极的意义。
四、结语
综上所述,数学这门科目与学生的生活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如果学生能够对此有清晰的认知,那么会对学生的日后学习与发展形成良好的助益效果。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要在课堂上渗透生活元素,采取科学的方式为学生设立具有生活化特点的数学教学情境,向学生提出具有生活特点的数学问题;小学数学教师要鼓励学生使用生活中的经验解决数学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诸多问题,并且将教材中的内容进行生活化改动,重视数学教学环境的有效创设,从而有效强化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的生活化意识,使其能够科学地将学过的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当中,增强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思维能力,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谢仁存.抓数学核心素养要素进行小学数学教学实践[J].花炮科技与市场,2020(3).
[2] 杨旭.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C]//2019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年会论文集.2019.
[3] 潘秋英.数学之美: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研究[J].教育观察,2019(8).
[4] 冯萍英.让数学融入学生生活——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J].新课程(小学),2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