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荣”的香雪
2022-03-27李蕊
李蕊
摘要:在教育部组织编写的《普通高中教科书 语文 必修 上册》中,《哦,香雪》被选入第一单元,意在引导学生从“青春的价值”角度思考作品的意蕴,从而追寻理想,拥抱未来。香雪是美好的,她预示闭塞落后的大山定会走向现代文明,只是这个过程中,香雪的脆弱和虚荣,又展现出文明化进程中的冲突。
关键词:香雪 美好 虚荣
在聊城地区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题中,现代文阅读节选了部分《哦,香雪》片段,其中“小说写香雪爬上火车换取铅笔盒的新奇情节,既展示了封闭环境中的香雪淳朴中也有虚荣,又突出了她追求现代文明的自尊、执着和勇敢的性格”这一选项设为错误选项,错误点在于“虚荣”。这引发笔者思考,香雪这一人物形象不具备虚荣性吗?本文将从三个角度论述香雪人物形象,探究香雪人物形象的虚荣性。
一、初遇美好的香雪
小说中有多处笔墨对香雪直接赞美,“它那撼天动地的轰鸣也叫她感到恐惧。在它跟前,她简直像一棵没根的小草”[3],这是香雪初次进入读者视野时的描写,“没根的小草”愈发形象的诠释香雪此刻的弱小,这里的香雪和“总是第一个出门”的香雪似乎有些出入,但正是这种微妙的冲突,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富饱满,一位贫瘠山区的小姑娘形象跃然纸上。也恰恰是“双手紧紧捂着耳朵”的胆小,展现出香雪的纯净。城里人司空见惯的火车对于她来说,是庞大的钢筋铁骨怪兽。香雪所表现的恐惧非但不会令人嘲笑她的幼稚和无知,反而令人心生怜悯。而这怜悯和同情里,读者的理解油然而生。我们理解香雪的羞怯,理解香雪的恐惧,也更理解闭塞带给香雪的憧憬与向往。
文中对香雪做买卖的描述让我们进一步肯定香雪的美好,“……那么信任地瞧着你,那洁如水晶的眼睛……”[3],连爱计较的人在香雪面前也会变得慷慨大度,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完美结合,宛如白莲花一样纯洁无瑕的香雪,使我们内心升起一种美好的感情。就像温克尔曼对古希腊艺术所论及的那样:“在这个意义上说,美颇有些像从泉中汲出来的最纯净的水,它愈是无味,愈是有益于健康,因为这意味着它排除了任何杂质。”[1]这样的香雪是令读者心疼的,即使小说的情节发展平淡如水,“没有大起大落,大开大阖,没有强烈的戏剧性,没有高峰,没有悬念,只是平平静静,慢慢地向前流着。”[2]我们也愿意再多花一些时间,去拨开香雪神秘的面纱,去延伸香雪的故事。
二、贫穷意识觉醒的香雪
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曾说,“物”能象征人类最深的焦虑和渴望,物是个体与社会经济结构的重要关联。铅笔盒作为极其关键的物象,在小说中多次出现。“……打听能自动开关的铅笔盒,还问到它的价钱……”[3],这里解读为香雪对外界充满期待固然不错,在教学中学生也能理解到此刻香雪对铅笔盒的渴望折射出她对知识渴望这层内涵,但笔者认为这里已初见香雪意识形态的贫瘠性。香雪渴望铅笔盒并非始于女同学的言语讽刺,在追火车这一情节中,香雪内心希冀的种子已悄然发芽,自动铅笔盒这种全新的存在,对于香雪来说,代表着先进、高级和未知。香雪渴望拥有本不属于大山的神秘。
作为台儿沟唯一考上初中的人,视野的开阔及眼界的提高,与香雪一出场就与众不同的关注点(皮书包)相照应。而香雪在一遍又一遍回答一天吃几顿饭的时候,作者用了两个极细腻的词“认真”“友好”,此刻的香雪更加迎合了读者内心的神圣期待,如此不谙世事的单纯,也许只能在大山深处的皱褶里才能挖掘,所以愈发弥足珍贵。而铅笔盒的出现打破了某种平衡,尽管香雪的小木盒特意制作、独一无二,但和同桌的铅笔盒一比,显得那样笨拙、陈旧。“它在一阵嗒嗒声中有几分羞涩地畏缩在桌角上”[3],此刻,“畏缩”的不仅仅是香雪的小木盒,更是香雪那本就敏感的自尊心。小木盒是香雪内心嬗变的生动演绎。香雪的贫穷意识觉醒了,她在明白台儿沟是多么贫穷的同时,也第一次意识到这是不光彩的。
“不光彩”是香雪内心深处渴望摆脱现状的呐喊,是激发香雪开启新追求的疾呼。此刻她已不自觉地在内心勾画蓝图:用多少鸡蛋能换来那诱人的嗒嗒声。这也为她接下来用四十个鸡蛋换铅笔盒的举动做了充分铺垫。香雪的贫穷意识被彻底唤醒,结合改革开放这一特殊时期,她的渴望正是中国广袤的大地上身处穷乡僻壤的山民想要摆脱贫困和封闭状态的缩影。
三、香雪的“虚荣心”
香雪最终换到了她梦寐以求的铅笔盒,用四十个鸡蛋。“台儿沟再穷,她也从没白拿过别人的东西。就在火车停顿前发出的几秒钟的震颤里,香雪还是猛然把篮子塞到女学生的座位下面,迅速离开了”[3]。这里的香雪像一只灵活的小兔子,机敏、果敢。从不白拿别人的东西,让我们内心又升腾起一股难以言喻的美好,贫穷没有泯灭她品质里的高贵。三十里夜路,我们为香雪的委屈而感到委屈,从香雪的害怕中心生恐惧,仿佛那黑幽幽的大山,也横亘在我们面前,稍不留神就会将我们吞噬。
但很快,香雪加快了脚步,她柔软的内心变得坚定,铅笔盒带给她莫大的勇气。“她多么盼望她们会再三盘问她啊”[3],这盼望里,是拥有同样铅笔盒后的平等感,从她在对台儿沟的畅想中,我们也体会到以香雪为代表的山里人迫切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只是,细想想,自动铅笔盒真的是改变命运的途径吗?如果女同学第二天拿出一支自动铅笔,香雪的铅笔盒里只有几只短小的木头铅笔,会不会再次上演四十个鸡蛋和三十里路的故事?
意识到四十个鸡蛋的分量,香雪决定說谎,告诉娘换来的是宝盒子。“娘会相信的,因为香雪从来不骗人”[3],可是从来不骗人的香雪要骗人了,在这看似合理的冲突里,是不可调解的矛盾。香雪为什么要说谎呢?直接告诉母亲实情不好吗?由此可见,香雪是有一定的性格弱点的,她的虚荣心使她不得不找寻糖衣将苦涩的事实包裹,也正是肯定香雪的虚荣性,才能使落后大山的代表这一形象更加真实可感。大山有其严峻又温厚的一面,香雪也兼备善良和虚荣,而这些,都不足以阻挡精神日益充实的香雪成长,大山的未来必将一片明亮。
“《哦,香雪》,仿佛一幅优美的国画,以抒情写意笔法描绘山村姑娘在月台上向往文明的‘一分钟’,点染了时代的进程。”[4]在这幅美丽的画卷里,我们结识香雪,也更相信,香雪连同所在的大山,都会在时代巨变中,大踏步地走向未来。
参考文献:
[1]温克尔曼.希腊人的艺术【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汪曾祺.小说的散文化.汪曾祺全集(第四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78.
[3]铁凝.哦,香雪【J】青年文学,1982(05):37.
[4]中国作家协会编.一九八二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评选获奖作品集[M].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