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探究性学习策略

2022-03-27贺国富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高中地理教学

贺国富

摘要:高中地理新课标高度重视探究性学习。高中地理探究性学习要精选内容,重视问题设计,提倡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从而提升高中地理探究性学习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指在学习过程中,运用类似科学探究的方法和途径,通过主动的探究、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提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增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学习方法。新课标高度重视探究性学习。《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 》要求:“创新培育地理核心素养的学习方式。根据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培育和形成过程的要求与特点,科学设计地理教学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在自然、社会、生活等情境中开展丰富多样的地理实践活动。”“具备一定的运用实验、考察、调查等方式进行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地理实践力)。”“要设计多种课内外的学习活动,可以设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还可以适当设计户外考察活动,突出地理实践性强的特色,使学生在自然和社会的大课堂中学习地理。”笔者现就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探究性学习策略予以探讨。

一、精选适合地理探究性学习的内容

在地理教学中要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探究性学习活动,需要考虑很多因素,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要用探究的方式来解决。有些知识内容,用探究的方式效率太低,效果反而不好。从现代认知心理学知识来说,有些知识单靠教师的讲解很难为学生掌握,只能通过学习者亲身的参与、探究或实践才能逐渐被体验或内化。如“月相变化的规律”,通过学生的观察记录获得亲身体验才能为学生所掌握。这种从实践中获得的地理知识,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并更容易被运用到实践当中。因此,这类地理知识更适合通过探究性学习这种方式来学习。适合地理探究性学习的问题类型有如下特点:(1)强调师生在交互过程中共同建构地理课程内容,完成学习内容的选择、组织和编排;(2)课程的主要目的不是简单了解前人的理论,而是让学生主动探索,只有获得亲身体验才能为学生所掌握。

二、重视探究性学习中的问题设计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 》要求:“问题的呈现,要利于学生发现未知,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利于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学生探究问题之前,教师应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给学生创设一个适合的问题情境。一个好的情境,能引起学生的情绪高涨,有利于学生学习动机的增强与知识的强化,将情感非智力因素转化为智力因素。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的感性认识出发,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保证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的自主发展奠定基础。例如,洋流这部分内容是高中地理的重点和难点,而从洋流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考查来看,主要可以从“洋流成因、洋流分布、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这三部分来着手进行。当教师让学生分析洋流成因、分布时,学生常常无从下手,这就需要教师设计一些有思维价值和探究价值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积极性。例如,案例1:二战中,地中海的盟军舰只屡屡遭到德军的潜艇袭击,损失惨重。当时盟军的声纳设备已非常先进,可是却不能探测出德军潜艇的行踪,以致于盟军还以为德国人搞出了新型潜艇。这是怎么回事呢?再如,案例2:日军偷袭珍珠港,为什么要走北纬40°路线?这些问题既不太难,也不太易,多数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水平,通过独立思考或与同学的探讨解决。这样通过有一定思考价值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和参与思考的兴趣,激起学生内心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的自主创新性,进而将新的知识转化为自身的认识。

三、提倡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小组合作的探究性学习中,学生可根据其选定的“问题”“案例”或“项目”要求,自行选择或指定小组学习的方式、学习的内容和学习时间,可以利用各种可行的学习资源进行有目的的学习。学习的形式包括查阅文献、自学、调查统计、请教专家等。合作探究既能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还能促进学生思想情感的交流,实现优势互补,培养团结协作精神,构建民主和谐气氛,形成良好个性品质。例如:在讲到“农业地域类型”时,分析季风水田农业要从地理位置、主要农作物、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劳动力、交通、机械、政策等)、存在问题、解决对策等角度来分析。依据农业地域类型的分析方法,分组探究“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在探究过程中,小组同学分工合作,查阅参考书、上网查资料、记录、写报告等。在合作探究中扩大了学生的参与面,能有效地促进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使学生之间互帮互学,共同提高,体现了地理新课程中“学会运用基本的地理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的理念。

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关键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地理的能力。因而,教师在教学中更应关注学生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积累知识和方法的质量。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关键。新高中地理教材中许多研究性课题,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这就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要使学生有能力解决这些课题,在新教材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善于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而且要加强对主要创造性思维方法的训练,如:归纳、类比、联想、从特殊到一般、从一般到特殊等思维方法的训练。高中地理新教材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的基本模式可总结为:创设情景—→激发生疑—→启发思路—→鼓勵组合—→解决问题。例如在《海洋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教学中教师可联系实际,讲述近年来,神奇的厄尔尼诺现象对世界气候产生巨大的影响,创设海洋表温及运动对地理环境影响的情景,让学生展开联想,联系海洋与大气水、热平衡的关系,进行归因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海洋大气异常变化的原因,然后进行综合分析,从中探究得出问题的结果。

参考文献:

[1]杨涛.新课改形势下高中地理教学模式的创新尝试[J].科学教育家,2007,09:75.

[2]陈佩仪.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地学习[J].中国当代思想教育宝库,2008(3).

猜你喜欢

探究性学习高中地理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高中生物教学中探究性学习常态化的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探究策略的培养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