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高质量发展内涵界定的若干研究观点综述
2022-03-27王瑞芬
摘 要:我国经济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后,国内专家学者围绕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做了大量的探索研究和创新。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和观点的汇总梳理发现:不同专家学者解读的视角不同,归纳起来主要有三方面的侧重点。一是从“质量”的经济学理论角度出发,侧重解读高质量发展的本质;二是从发展理念和发展目标角度出发,侧重解释高质量发展的终极目标和落脚点;三是从高质量发展的特征表现出发,侧重说明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同时,通过文献数量分析发现,目前学术界对高质量发展内涵的研究观点开始出现收敛趋势,但尚未形成统一的界定。因此,未来关于高质量发展内涵的研究重点不在于横向扩展研究视角,而应该对已有观点进行高度凝练,尽快形成统一的被学术界普通认可的精准界定。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内涵界定;政治经济学;发展理念;美好生活
本文索引:王瑞芬.<变量 2>[J].中国商论,2022(06):-019.
中图分类号:F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2)03(b)--03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入发展,我国的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条件的同时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国内专家学者围绕这一新时代重大命题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2018年以来,如何正确认识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成为专家学者的高频研究内容,对高质量发展理論体系的构建和实证研究有重要意义。同时,在凝聚高质量发展的社会共识和宣传新发展理念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但至今关于高质量发展内涵的界定仍未形成统一的观点。本文对十九大以来关于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界定若干重要观点进行汇总、梳理和述评。
目前学术界围绕高质量发展的研究集中在以下五方面:如何理解和认识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从哪些层面选择系列指标构建高质量发展衡量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分析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探索实现路径,以及实施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支持和保障体系等。其中,对内涵的理解和界定是高质量发展研究的理论起点,直接影响后面四方面内容的研究方向和结果。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发现,现有专家学者主要从经济学理论、发展理念和发展目标,以及高质量发展的特征表现三个角度对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进行分析解读。
1 从经济学理论角度对高质量发展内涵的分析和解读
对高质量发展相关问题进行系统研究,首先应该明确其理论逻辑。任保平(2018)最早是从“质量”的经济学本质出发,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视角来解读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逻辑。其中,微观层面分别从劳动质量、价值量及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与产品质量的关系入手分析并阐释高质量发展逻辑;宏观层面分别从质量循环再生产、生产力质量、经济增长质量及对外贸易的质量四方面分析并阐释高质量发展逻辑[1]。
金碚(2018)首先从“质量”的经济学概念出发阐释经济发展的本真性,以追求一定经济质态条件下的更高质量目标为动机,认为“经济发展是否能够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是高质量发展的判断标准,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其次又对比了高速增长与高质增长在动力机制层面的不同之处,以此为依据提出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新动力机制,即以创新为新动力引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推动更高质量的需求,这与高速增长阶段相比更具本真价值理性[2]。
张俊山(2019)从政治经济学角度阐述了经济的“基本质”这一概念,认为“向人民提供物质生活资料的活动过程”即经济的“基本质”,而经济发展的质量就是实现这一“基本质”的程度,并指出新时代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从夯实技术基础、强化国家和政府作用、振兴农业基础及转变消费方式等多方面做出努力[3]。
周文、李思思(2019)从生产资料与生产方式的关系入手,认为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随之发生转变,高质量发展是顺应这一转变的必然要求。同时提出解决生产力内部要素的矛盾和深化改革调整生产关系的要求[4]。
丘艳娟(2020)从“质量”的政治经济学入手,基于数量分析视角认为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更高的质量和效益。在不否定经济数量分析的前提下,通过量和质的统一来揭示生产关系,并进一步分析指出高质量发展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5]。
总体来说,从经济学理论视角解释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是从认识“质量”的经济学本质入手,主张高质量发展是生产力发展与生产关系变革的统一,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方式。
2 从发展理念和发展目标角度对高质量发展内涵的分析和解读
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发展思路、方向和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有机统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发展目标,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有力指导了我国高质量发展实践。中央财经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认为,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高度聚合[6]。
田秋生(2018)指出,高质量发展本质和内涵是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是能够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给人民带来更大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能够产生更大福利效应的发展[7]。
高培勇(2019)将高质量发展比喻为“一个专业性极强的精细活儿”,他指出高质量发展是能够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并就每个层面提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路径,如改善供给结构、提升供给质量、深化改革行动等[8]。
总体来说,从发展理念和目标出发,高质量发展就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为动力、协调为内生特点、绿色为形态、开放为路径、共享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也是能够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
3 从高质量发展的特征表现对高质量发展内涵的分析和解读
对我国高质量发展内涵的解读中,还有一部分学者从发展的具体表现角度进行解读。师博、张冰瑶(2018)从新动能和新经济角度进行解析,认为高质量发展是具有稳定的增长速度、合理的经济结构、对生态环境和社会友好的发展[9]。
林兆木(2018)从要素投入少、资源配置效率高、资源环境成本低、经济社会效益好等方面认识高质量发展[10]。
张立群(2017)在接受人民网强国论坛采访时表示,高质量发展强调的是质量和效益,是解决“好不好”的问题,既包括物质生产方面又包括服务业提供的服务质量,同时也涉及制度的成熟化,联系着整个经济活动的规范性和有序性[11]。
胡敏(2018)在中国经济时报中表明经济领域的高质量发展要与现代化经济体系相匹配,微观层面体现为提升企业活力、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中观层面体现为产业结构高端化、技术结构升级化、资源能耗使用递减性;宏观层面体现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协同性、整体性、包容性和开放性;综合层面体现为形成实体经济、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构建政府、市场、企业主体之间的善治关系[12]。
马晓河(2018)从窄口径和宽口径两个角度解读经济高质量发展,窄口径层面表现为资源要素的高效利用、供给效益提高和产出的品质提升;宽口径层面还需要考虑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方面的影响,表现为产品创新、城乡协调发展、环境资源利用可持续、经济发展的对外开放性和成果共享[13]。
任保平(2020)从发展目标、内涵、价值判断和发展要求四方面对高质增长和高速增长进行了区分,在此基础上,将高质量发展界定为经济总量和规模增长到一定阶段后,经济结构优化、新旧动能转换、经济社会协同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结果[14]。
4 现有研究的总结性述评和未来研究方向
4.1 至今还未形成统一的观点
综上所述,不同学者对高质量发展内涵的认识和解读侧重点不同,有的学者从经济学理论角度出发,侧重研究高质量发展的本质,即解读高质量发展“是什么”的问题;有的学者从发展理念和发展目标角度出发,侧重研究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即解释“为什么”要进行高质量发展的问题;有的学者从高质量发展的特征表现出发,侧重研究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即强调“怎么样”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问题。
4.2 学术界的研究观点趋于集中
十九大以来,我国专家学者对高质量发展内涵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文献数量大幅增加,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从2018—2020年快速增加,2020年至今则基本呈现平稳状态。从中国知网的文献数量看,以“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作为主题词检索,2018—2021年文献数量的环比增速分别为76.3%、47.5%和21.4%[数据来源及计算说明:中国知网,采集的是2021年8月7日22时的时点数据计算,2018年325篇,2019年573篇,2020年845篇,2021年(预测值)1026篇]。说明关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研究可拓展面已经很小,而且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学术界的研究观点趋于集中,开始出现收敛趋势。
4.3 未来急需形成统一的被普通认可的精准界定
未来需要学者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进行高度凝练,尽快形成一个可以被学术界普通认可的对高质量发展内涵的精准界定。为进一步制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统计体系、考核体系等评判体系,以及深入研究高质量发展的制约因素和实现路径奠定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任保平.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政治经济学理论逻辑及其现实性[J].人文杂志, 2018(2):26-34.
金碚.關于“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学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 2018(4):5-18.
张俊山.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解析[J].经济纵横, 2019(1):36-44.
周文,李思思.高质量发展的政治经济学阐释[J].政治经济学评论, 2019,10(4):43-60.
丘艳娟.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政治经济学解读[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51(5):57-63.
杨伟民.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推动高质量发展[J].宏观经济管理, 2018(2):13-17.
田秋生.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内涵和实践要求[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6):01-08.
高培勇.理解、把握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J].经济学动态,2019(8):3-9.
师博,张冰瑶.新时代、新动能、新经济:当前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解析[J].上海经济研究,2018(5):25-33.
林兆木.关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几点认识[N].人民日报,2018-01-17(7).
张立群.经济发展转向高质量阶段是划时代的变化[EB/OL]. http://www.people.com.cn/n1/2017/1020/c32306-29599391.html,2017-10-20.
胡敏.高质量发展要有高质量考评[N].中国经济时报, 2018-01-18(5).
马晓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关键[N].经济参考报, 2018-07-11(5).
任保平.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Literature Review of Research Viewpoints on the Definition of the Connotation of China’s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Hetao College
Bayannur Inner Mongolia 015000
WANG Ruifen
Abstract: After the conclusion that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entered a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stage, domestic experts and scholars have done a lot of explorations, studies and innovations in terms of the connotation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By summarizing and sorting out the existing research results and viewpoints, it is found that different experts and scholars have different interpretations, and there are three main points of focus. Firs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economics theory of “quality”, it focuses on interpreting the essence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second, start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evelopment concepts and goals, it puts an emphasis on explaining the ultimate goal and foothold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third, in view of the characteristic and representations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t stresses the direction of promoting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At the same time, through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literature, it is found that the current academic research views on the connotation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have begun to be mild, but a unified definition has not yet been formed. Therefore, the focus of future research on the connotation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s not to expand the research perspective horizontally, but to highly condense the existing viewpoints and form a unified and precise definition that is generally recognized by the academic community as soon as possible.
Keywords: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definition of the connotation; political economics; development philosophy; a promising 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