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如何借助于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2022-03-27胡谢芳

数学教学通讯·高中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创造能力教学情境思维能力

胡谢芳

[摘  要] 良好的教学情境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为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为学生搭建一个积极向上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经历质疑、探究、合作等学习过程,进而实现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 教学情境;思维能力;创造能力

教学情境的创设在发掘学生潜能、优化学习方法、激发学习兴趣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教学情境是教师结合学生学情,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为学生精心搭建的特殊的教学环境. 在此教学环境下可以将学生的学习状态调整至最佳,使学生学习更加主动,思维更加活跃,有利于知识生成,有利于教学效率提升. 然部分教师对高中数学情境教学存在不同的意见,他们认为情境教学虽然有其优势,但在备课阶段、教学阶段会花费较多的时间,这样學生在课上练习和巩固的时间就会大大缩减,不利于知识的内化,可见教师的教学观念依然比较保守,依然习惯用大量的练习来完成知识的巩固和内化. 不可否认,该方法在短时间内是高效的,因为学生只要简单地模仿和套用例习题的解题思路就可以顺利解题. 然这样简单地模仿和套用显然缺少探究的过程,使学生学习的深度不够,致使学生在面对多变的高考题目时就会显得力不从心. 为此,在教学中应合理地引入教学情境,以此提高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促进学生长远发展.

为了引起师生对教学情境的重视,笔者以具体教学案例为例谈谈一些粗浅认识,仅供参考.

巧设悬疑激发探究欲

“疑”是思维的起点,是创造的基石,是探究的动力源,可见“疑”在学习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那么如何让学生质疑呢?笔者认为,在教学中,教师可用教学目标为出发点,人为地创设认知冲突,使教学内容与学生认知产生“不和谐”的情形,进而诱发学生质疑,激发学生去分析、去探究、去释疑,进而活化思维,促进学习能力提升.

变式1改变了点F的位置,求解的是两定点的距离之差,那么点P的轨迹是否为双曲线呢?以变式引导学生继续探究点P的轨迹,进而寻找解题的切入点. 变式2改变了点G的位置,故条件和结论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同样,变式3在变式2的基础上又更改了点F的位置,通过动点位置的不断变化,引导学生探究发现. 变式的结论是否存在取决于点P的轨迹方程,因此,无论图形、条件、结论发生什么变化,解题时都需要先根据动点的位置得到点P的轨迹方程. 这样通过变式引导,既能拓展学生的视野,又能让学生发现解题的规律,有利于知识网络的形成,促进学生解题能力、应变能力的提升.

高考题目是千变万化的,若想让学生更好地适应高考,需要日常教学中引入变式情境,进而让学生拥有透过现象掌握问题本质的能力,从问题的本质出发去寻找解题思路往往会收获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多解”和“变式”等教学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在变化中发现解题的乐趣,进而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最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猜你喜欢

创造能力教学情境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音乐教育对于幼儿创造能力的有效培养
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席成金
数学建模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信息技术下的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探究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课堂情境教学模式刍议
小议初中英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