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发展和变革趋势
2022-03-27刘海涛
刘海涛
[摘 要] 随着课堂教学的研究,教学模式从古至今一直在进行着变化,人们对各个阶段教学模式的缺点进行了修补和突破,形成了多种新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这为新的教学模式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或理论基础. 那么目前多种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它们会有什么发展和变革趋势呢?文章以其现状分析为基础,对目前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发展和变革进行了前瞻性思考,有了一些粗略见解,期望以此抛砖引玉.
[关键词] 教学模式;高中数学;发展和变革;前瞻性思考
从古代教学的传授式教学模式(其基本结构是“讲—听—读—记—练”),到17世纪夸美纽斯提出的以“感知—记忆—理解—判断”为程序结构的教学模式,再到19世纪赫尔巴特提出的“四段论”(其基本结构是“明了—联合—系统—方法”)教学模式,其都是各时间段教学模式的代表和理论主导. 虽然它们各自主导的时间段不同,但是它们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对学生主体性的忽略,片面地强调灌输方式,在不同程度上压抑和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它们都被定为“传统的教学模式”. 后面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了理论变革的挑战,以杜威为代表的实用主义教学理论得到了人们的推崇,为现代教学模式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因此可以说,以杜威为代表的实用主义教学理论是传统教学模式和现代教学模式的“分明理论”. 如今,以多种教学理论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已经发展到了几十种之多,随着科学技术的继续发展,目前正在使用的一些教学模式也必将面临新的科技革命的挑战,促进人们利用新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去研究教学问题,产生新的教学模式. 笔者以为,作为一线高中数学教师,首先要理清目前高中数学学科正在使用的主要的教学模式,分析其现状,然后在此基础上对相应教学模式的发展和变革极目前瞻,这应该是教师加强自身学习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途径.
目前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之主要类别
尽管目前教育界各处对教学模式的分类不同,也没有统一的定义——有以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分类的,有以目的和内容分类的,有以手段和方法分类的,等等——但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仍是主要的分类标准,因为教学模式是以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为基础的,外化为各种具体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它可以说是理论的现象化. 李秉德教授在其主编的《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中就将典型的教学模式归结为七种,分别为讲解接受模式、自学辅导模式、问题教学模式、“探究—发现”模式、掌握学习模式、开放课堂教学模式、合作教学模式. 如今,笔者以李秉德教授提出的这七种教学模式为基础,以高中数学学科为准,将目前课堂使用范围广、研究多、影响大的数学教学模式归结为以下几种:
(1)讲解接受教学模式. 该教学模式是教师通过系统讲解使得学生获得大量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它是传授式教学模式逐渐演化而来的,其结构主要是“组织教学—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相对于传授式教学模式,多了“观察和理解”等环节;但其内部因素并没有质的改变,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 讲解接受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课堂实施,最典型的现象就是对概念、公式、定理的机械记忆和模仿反复训练等.
(2)掌握学习教学模式. 该教学模式是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布卢姆(B. S. Bloom)提出的. 他认为,只要有足够有效的时间,95%以上的学生都能掌握课程需要他们掌握的全部内容. 其基本结构是“定向—单元掌握—形成性测验—终结性测验”,呈现的中心任务是“教师帮助学生定向,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使多数学生能掌握每一项学习任务,并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笔者认为,其既有“传统”特征又有“现代”特征,如“定向”环节,明确的教学目标和评价手段,师生能获得信息反馈,可以有效地控制教学;但教师帮助学生定向,容易造成“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的个性发展不被重视. 目前,它在课外知识补充的过程中应用得较多. 从客观评价来说,掌握学习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课堂时间紧迫和学习效率较低的问题,能够大面积、多数量地提高学习质量.
(3)探究型教学模式. 该教学模式是以杜威提出的“学生为中心”“做中学”为基础的实用主义教学模式,其基本程序是“创设情境—确定问题—占有资料—提出假设—检验假设”. 这种教学模式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活动教学,促进学生的发现探索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附有开放课堂教学模式、合作教学模式的部分优点,因此目前受到了不少教师的推崇,相关的研究探讨也比较多.
可以说以上三种教学模式在诸多教学模式中是目前高中数学课堂最常见、最常使用和讨论的几种教学模式,笔者认为,无论教师在实践中选用怎样的教学模式,始终无法缺少一点,即对使用中的教学模式的反思和前瞻. 只有这样,才是真正对相应教学模式思想或理论的深入理解. 但是在反思和前瞻的过程中,我们仍然不能忘记一点,那就是理论和实践的联系.
对目前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反思
传统教学模式和现代教学模式的区别,以教学主体来说,就是“以教师为中心”和“以学生為中心”的区别,它们在教学形态上的体现分别是学生的被动学习和主动学习. 以笔者的教学经验和目前的教学条件来说,一些教学模式是无法区分传统教学模式还是现代教学模式的——比如前文的掌握学习教学模式,但这并不影响教学模式的发展、突破和变革. 或者换一个角度来说,即教学模式的发展、突破和变革不能以传统教学模式和现代教学模式的区分作为指向.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作为判断传统教学模式和现代教学模式的主要标准——被动学习和主动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占比的高低——在不同阶段的占比会时常因为实时的教学活动而发生动态变化,这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很正常的现象,毕竟教师、学生、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评价等教学因素的变化都会对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对被动学习和主动学习的占比高低是很难控制的. 所以笔者认为,一些所谓的传统教学模式仍然广泛存在,是有其客观、理性的原因的. 当然,这并非笔者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推崇,而是认为要认清教学模式的发展、突破和变革所面临的现状和条件,这是一条长久而持续的变革道路.
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发展、突破和变革趋势的分析
笔者认为,教学模式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它既有“以教师为中心”也有“以学生为中心”的环节;不仅如此,教学模式也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包括教师、学生、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评价、教学思想或理论等. 每个环节的不同使得教学因素有所差异,体现的是不同教学模式的具体内容,无论这些教学模式有何不同,它们的发展、突破和变革始终是为了让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 笔者通过一定时间的研究和教学经验,对前文提到的三种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的发展、突破和变革趋势有所见解:
(1)由单一教学模式向多样化教学模式发展. 教学模式作为课堂教学的操作范式,单一的教学模式久而久之容易形成一种教学定式,这不仅会束缚学生的主动学习,而且会约束教师设计教学模式的指向性思维. 因此,由单一教学模式向多样化教学模式发展是教育智慧进步和发挥的必然结果. 此处需要添加一点,即单一向多样化的发展,说明了两方面:其一,这是一种教学模式多样化的表现,属于微观层次的模式研究,以具体形式为要义;其二,这是一种教学模式向多种教学模式的发展,属于宏观或中观层次的模式研究,以理论为要义. 这两方面并非是对立的,而是在发展过程中相辅相成的.
(2)由归纳型教学模式向演绎型教学模式发展. 归纳型教学模式更加倾向于“以教师为中心”进行知识传输,而演绎型教学模式则侧重于“以学生为中心”的合作教学. 在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Edgar Dale)提出的“学习金字塔”(Cone of Learning)理论中就提到,学生的主动学习主要体现在“讨论(Discussion)”“实践(Practice Doing)”“传授给他人(Teach Others)”这几个环节中,学生通过多个角色的演绎能够更加深刻地吸收大面积和多数量的知识,因此演绎型教学模式是组织学生热爱主动学习,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优良模式.
(3)由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发展. 虽说多种现代教学模式倾向于“以学生为中心”,但是在具体实施模式的过程中,总是容易伴随着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子,如“教师一教,学生一学”. 这种“懒惰”的教学形态正是取决于“教得过重了”. 因此,教师需要将过于的“勤劳”交还给学生.
(4)教学模式的日益现代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变革,人们吸收的知识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广,这为教学模式的日益现代化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工具基础,如计算机網络的引入使得高中数学教学模式“教学一体化”的研究更加火热.
在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化的趋势中,笔者认为要避免转化方法过重,如过分注重“学”而忽视“教”的重要性,过分注重学生的活动而忽视课堂教学,过分注重学生的实际经验而忽视知识的传授,过分注重“以学生为中心”而忽视教师在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等等. 只有科学、合理地随着趋势发展,教学模式的研究才不会止步或走错路.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路上,我们所有的教学主体正在牵手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