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农人”培育问题研究

2022-03-27李婧婧

民族文汇 2022年3期
关键词:培育乡村振兴

李婧婧

摘 要:乡村振兴战略是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需要。要实现乡村振兴蓝图,关键在人才,人才是支撑乡村振兴战略的“台柱子”。本文以台州市三门县为例,通过调查当地新农人队伍培育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总结出与目前当地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培育方式,促进新农人素质全面提升,从而为“三农”问题解决提供理论指导,助力乡村振兴和经济社会事业发展。

关键词:乡村振兴;新农人;培育;三门县

一、引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抓手。紧紧围绕“产业兴旺 、生态宜居 、乡风文明 、治理有效 、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用新理念破解“三农”难题,都需要新农人的力量与支持。事靠人做,业由人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农业人才瓶颈制约,推动农业农村发展最主要还是靠人。 新农人作为农民中的优秀代表,是农民的“新群体”、农村的“新细胞”,并带来农业“新业态”的一类群体。他们对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等具有主要的作用。因此,开展“新农人“培育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

二、文献综述

(一)新农人

新农人与传统的农民不同,他们是顺应现代农业发展,是一群具有科学文化素质、掌握农业生产技能、具有一定经营管理能力、有知识、眼光、技能、追求的一群人。新农人这一概念的提出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专家及学者们对它的界定各抒己见。陈亮认为,新农人是伴随互联网而生的群体,利用互联网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人。谢艳华认为,新农人是天然“亲互联网”的群体,具有新思维、新载体、新现象、新群体、新示范的特点。张宏宇认为,新农人对推进农产品营销、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扩大农民就业空间、带动农民增收、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具有积极的作用 。

(二)新农人培育

新农人培育就是对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农民开展一系列的教育课程,对他们进行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从而全面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使他们不仅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提升农業生产能力,也可以掌握一定的经营手段和方式来增加经济效益。邹京晋等认为,培育新农人是推动和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选项,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王健骏等认为,新农人作为引导新农民、发展新农村、支持现代化新农业的生力军,新农人培训须从互联网思维下进行,在制度、内容、形式等方面有所创新,并在培训实践中不断总结做法及经验。

三、三门县新农人培育现状

(一)三门县农业发展概括

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但随着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中,大量农村劳动力纷纷向城市涌动,从而造成农村的“空心化”、“内卷化”。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90199万人,占63.89%;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50979万人,占36.11%。与2010年相比,城镇人口增加23642万人,乡村人口减少16436万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4.21个百分点。农业从业人员越来越少,其中劳动力年龄偏高,文化程度较低,受过职业技能培训的农民更是少之又少。

三门县位于温台沿海地区,是浙江省东南沿海的新兴城市,辖3个街道,6个镇,1个乡。三门县素有“三门湾,金银滩”之美誉,资源得天独厚,富有“山海”特色。境内拥有八大溪流、五大港湾、19万亩耕地、10万亩果园、82万亩山林。目前,三门县形成以蔬菜瓜果、水果、水产品、畜禽、茶叶、花卉苗木等为主的主导产业,其中水产业、蔬菜瓜果业、水果业在浙江省内均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和鲜明的区域特色。拥有“三门湾”牌锯缘青蟹、“旗海”牌三门青蟹、“太狮峰”牌绿豪茶叶等一批较高知名度的农产品品牌。

(二)三门县新农人培育现状

当前,三门县新农人培育主要依托“千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不断提高经营主体生产管理水平。通过农合联等平台,着重拓展生产、供销、金融等服务,提升农业经济主体专业化技能水平。成立乡村振兴学院,“三农”人才的培训基地、数字乡村建设的集训中心、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中心等,提升对农民的素质培及就业服务,做好农民、渔民、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培训。近年来,三门县政府在推动新型农民培育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四、三门县新农人培育存在的问题

(一)新农人的政策宣传效果不佳、政策支持力度不足

政策宣传效果不佳。政策的执行离不开政策的宣传,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有助于促进学员政策的遵从度和参与度,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舆论环境。但在调查中发现,人们对新农人培育工作比较了解的占比只有30.5%。

政策支持力度不够。新农人作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是推动农村现代化发展、产业升级等的中流砥柱,当前现有的政策对资金较为雄厚、规模较大的农户支持力度较多,对新农人经营的小微企业扶持相对较少。同时,新农人作为区别于新型农民、新型职业农民的人群,对其针对性培育不足,没有根据其自身特点制定相应的政策、建立相应平台。大多数新农人大多为农业跨界人群和大学生群体,他们不善于同农民打交道,导致与上下游联系不紧密、信息获取渠道有限等问题,促使产学研合作不紧密。

(二)新农人的综合素质偏低

首先,新农人的文化素质不足。在此次调查中,受教育程度为初中的占比达到41.2%,文化素质作为新农人的基本要求,要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需促进三次产业的融合,实现三次产业的发展就需要更多有文化、懂经营的人才带领。

其次,当下新农人大多为农业跨界人群和大学生群体,他们对农业农村不是特别了解,也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有时候当他们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遇到问题时,他们的首要选择不是去寻求专家们的帮助,而是求助于身边的亲朋好友。

最后,新农人缺乏互联网思维。新型农业的发展离不开高新技术的支持与应用,在本次调查中发现,当前大部分人都是跟着周边人学习相关知识经验,利用互联网平台获取资源情况较少,并且大部分人也不懂运用互联网思维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三)新农人的培育模式单一、内容缺乏针对性

目前,课堂讲授、参观、专题讲座是新农人培训的主要模式,培育的重点更是重理论轻实践。长此以往,枯燥无味的理论学习难以吸引农民学习的兴趣,降低他们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新农人的热情,导致部分新农人对培训感到厌烦,不利于新农人培育工作的开展。

其次,根据此次调查显示,新农人培育内容政策文件解读居多,再是各类农业技术指导,比如水产养殖技巧、农药化肥的选择等,这些培训内容与普通农民的培训并无区别。新农人是伴随互联网背景下出现的群体,调查发现,他们对培训的需求更希望是以农产品电商营销、品牌建设管理、农产品生产加工技术、服务等专题内容。

五、新农人培育的创新路径

(一)加强政策宣传及政策支持力度

做好基层舆论工作,对凝聚乡村振兴合力至关重要,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增强对新农人政策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新农人队伍中。通过丰富宣传途径和宣传手段,保证村镇干部、宣传橱窗等线下宣传方式,也要寻找其它更喜闻乐见、广泛传阅的手段进行宣传,如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短视频等,提升宣传效果。展现新时代乡村新风貌和乡村振兴战略新机遇,改变“乡村缺少发展机会”“回农村没出息”等陈旧落伍的思想观念,及“农村缺乏政策、发展缓慢、难以施展拳脚”的刻板印象。

其次,应制定落实新农人扶持政策。将新农人列入相关扶持范围,享受当地优惠政策,降低新农人创业门槛,提高参与度。同时,帮助新农人搭建协作平台。比如成立新农人协会、新农人创业产业孵化园等,促进新农人间的相互交流,形成良好的产业氛围,促进产学研协同发展。此外,还要完善配套设施。一方面应该积极改善农村教育、医疗等基础公共服务,让新农人不再有“后顾之忧”;另一方面要加强农业信息网络、农村物流体系的建设,构建农产品互联网交易平台,为新农人提供完善的配套设施。

(二)鼓励新农人进行自我提升

第一是,提升自身的文化素质。伴随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农业生产经营体制也在不断更新,农业科技进步改变了传统农业种植模式,因此,更需要不断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要主动学习文化知识、掌握科学技术、培养信息获取思维和物联网意识,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做个学习型、可持续发展型的新农人。

第二,保持热情,增强主体意识。新农人作为培育的重点对象,要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积极参与新农人培育工作。同时也要充分利用各类资源进行自我创新,自我培育,及时跟进乡村农业转型升级的新理念和新方法,努力成为“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领头雁。

(三)大力提升培育水平

首先,因地制宜,完善培育体系。根据当地农村实际情况及农业生产活动规律,采取理论实践并举的培育方式,根据培育对象的需求,因时因地、分期分段、分门别类安排课程,形成以乡村振兴学院为主体,其它养殖基地、乡村合作社、农业园等作为实训基地,多层次、多形式、广覆盖的县、镇、村三级高素质农民培育体系。其次,丰富创新了培训模式。“把课桌搬到田间地头,改变传统灌输教学模式,以农民为主角,以田间为课堂,让优秀农民走上讲台,培养农民讲师现身说法,农民讲师边教学边演示,手把手、面对面、零距离进行讲授,通过现场讲解、示范、操作、解答,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全过程对接,打通农民培训“最后一公里”。最后,加强师资力量建设。适时引进农业科技领军人才,鼓励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农业科研人员到农村建立实践基地或联系工作站,积极挖掘和培育“土专家”“田秀才”“农教授”在田间作业。

六、结语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高素质的农民是农业农村的未来。

从“乡土社会”到“离土社会”,城镇化过程中乡村社会迅速失落。要破除这一困境,就需要大力培养新农人,加快乡村振兴,城乡一体化发展,带领更多农民进行涉农创业,实现共同富裕。

参考文献:

[1]项雪凯.乡村振兴战略下村庄建设的自我提升方式探索——以韶关市仁化县新龙村为例[M].2019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2019.

[2]谢艳华.湖南省新农人培育问题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9.

[3]王丽萍,曾祥龙,方婧.智慧农业视野下新农人培训需求分析——基于五省两地调研数据[J].农业科学研究,2020.

[4]李磊.”互联网+”新业态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研究--以河南省高新农业科技园为例[J].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应用研讨会论文集,2016.

[项目来源:2021年台州市乡村振兴课题(课题編号:TXZA2110)]

猜你喜欢

培育乡村振兴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虫虫攻略之“枯叶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