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校教工党支部先进性建设的实践探索

2022-03-27朱陆叶

大学·研究与管理 2022年2期
关键词:党支部民办高校

朱陆叶

关键词:民办高校;党支部;马克思主义学院

中图分类号:D26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2)04-0023-04

民办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部会同中央组织部等部门指导各地党委持续推动民办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2016年会同中央组织部起草并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民办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部署和加强民办学校党建工作,巩固党组织在办学治校中的重要地位;2020年,中央组织部、教育部、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民办学校党建工作重点任务》,提出了10个方面重点任务,进一步加强对民办学校党的建设的指导。教工党支部是党在民办高校的最基层组织之一,是联系民办高校师生群众的前沿阵地,是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战斗堡垒,因此,切实提升民办高校教工党支部建设质量和水平,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1-2]。

无锡太湖学院是江苏省首所由独立学院规范转设的民办本科高校,办学19年来,学校坚持党建引领,建立健全党委参与学校重大决策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党组织的作用,狠抓教师党员队伍和学生党员队伍,强化党的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以及作风建设,将学校党建延伸到学生社团、学生宿舍、实习基地和网络阵地。无锡太湖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成立于2017年11月,现有正式党员18人,实现马克思主义学院自有专任教师党员占比100%。在校党委的领导下,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以铸魂育才、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通过实施“1+1+4+2+5”党建工程,不断强化自身先进性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先后荣获无锡市先进基层党组织、2021年无锡市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示范点等多项荣誉。

一、民办高校教工党支部的角色定位和内涵

民办高校教工党支部在优化高校运行机制的过程中,要准确定位自身,找准工作的切入点。民办高校教工党支部是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引领者,是党联系和服务师生群众的桥梁纽带,要以教书育人为根本任務,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抓好思想观念创新、科学指导组织生活创新等各项工作,增强教工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更好地发挥新时代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教师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一)民办高校教工党支部以教书育人为根本任务

民办高校教工党支部直接处于教学工作的第一线,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正确的育人导向,课上课下都要大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提高大学生的爱国心和使命感[3]。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的主体力量,坚守思政教育主阵地,强化思政教育主课堂,努力提供有理论高度、有思想深度、有实践意义且入脑入心的思政课程,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评选出30多门示范课程,在全校构建了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大格局。

(二)民办高校教工党支部是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引领者

教学和科研是推动民办高校发展的“两驾马车”。民办高校教工党支部要充分发挥模范作用,大力推进科技与教育协同育人,努力培养高素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近两年来,无锡太湖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认真研究申报相关党建课题,以研促学,主持省市级科研成果14项,2021年5月,新立项主持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项目2项,新立项无锡市科协重点立项1项,教师党员发表高质量论文24篇,出版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SMOOC教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项目化教学实训教程》。

(三)民办高校教工党支部是党联系和服务师生群众的桥梁纽带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而基层党组织是党执政大厦的根基,处在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前沿,要充分发挥党紧密联系群众的优势,通过党员的先锋引领,激发全体师生的主动性、创造性[4-6]。无锡太湖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开展的党员激励关怀帮扶工作务实管用、常态长效,通过开展组织生活和各类服务活动,用真情实感凝聚教师,第一时间反映教师的愿望和诉求,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赢得了教师的一致好评;建立老带青帮扶机制,通过一对一指导,帮助青年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效果显著,三位教师先后成长为教师骨干、学科带头人。

二、加强和改进民办高校教工党支部先进性建设的实践探索

无锡太湖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在多年的党建工作实践中,实施“1+1+4+2+5”党建工程,第一个“1”即以立德树人、铸魂育才为目标,创建示范党支部;第二个“1”即狠抓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这一主线,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走深走实;“4”即把准“四个维度”,完善党支部考核奖惩机制;“2”即实现“两转变”,构建“党建+课程思政育人”模式;“5”即开展“五个一”活动,促进党建品牌建设水平提升,全面提升了党支部的工作成效,促进全院中心工作的推进。

(一)以立德树人、铸魂育才为目标,创建示范党支部

马克思主义学院是传播党的理论、方针、路线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渠道[7]。无锡太湖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以立德树人、铸魂育才为目标,坚持“围绕业务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思路,突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全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明显提升,志愿者注册率、公益活动参与率、参军入伍率等全面提升;课堂活跃度、学生抬头率、点头率明显增加。近5年来,学生考研率增长155%;到西部地区支教116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217项,获专利182项,发表论文128篇。学校涌现出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的“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郭长鑫、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马贝、江苏省创业标兵刘楠等一批典型。第三方调查显示,92.6%的学生认为通过在校学习提升了奉献和服务意识,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多次召开“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专题组织生活会,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中的讲话精神,《从红船精神到中国力量》荣获江苏省微课大赛三等奖;改革课程评价体系,坚持思政要素考核和专业知识技能考核并行;学生评价坚持成人与成才并举;教师评价坚持思想政治素质与专业素质并重。

(二)狠抓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这一主线,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走深走实

无锡太湖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对标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狠抓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这一主线,系统梳理和有序整合党内重要法规制度所明确的党支部职责任务,不断提高党支部建设质量。党支部不断优化组织设置,确保党建工作人员、场地、经费“三到位”。党支部深入探索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充分发挥党支部书记领头雁作用。党支部强化委员会自身建设,进一步提高党支部班子队伍开展党务工作的能力水平。党支部不仅细化组织生活会、“三会一课”、谈心谈话、民主评议党员、主题党日等活动,还不断创新组织生活方式和活动载体,通过腾讯会议、专题报告、深度访谈、实地调研等,增强党支部组织生活的时代感、吸引力和针对性,充实党支部建设的活动力。党支部优化党员结构,引导中青年骨干教师、新进教师向党组织靠拢,目前,马克思主义学院自有专任教师党员占比100%。

(三)把准“四个维度”,完善党支部考核奖惩机制

完善考核獎惩机制,就是透过精细化管理,对党员服务意识和水平进行检验[8]。无锡太湖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坚持强化能力导向、民意导向,把准“理论测评、能力考核、作风考察、过程评测”“四个维度”,着力构建多层次、多视角、立体式的考核评价体系,增加考核评价的公正性。学院注重“理论测评”与“能力考核”相结合,实现分析评价从重视理论向理论与能力并重转变。在“理论测评”层面,开展思政课说课比赛,明确“优秀”等次比例不超过1/3,以赛促学、以赛促改,推进全院思政课堂教学改革;在“能力考核”层面,重视党建科研成果,并在年度考核结果中赋予一定的分值权重,使评价由“软评价”变成“硬指标”,切实进入党支部考核“成绩单”。学院注重“作风考察”与“过程评测”相结合,实现评价方式由单一的纵向向纵横交错式转变。在“作风考察”层面,开展党支部民主测评;在“过程评测”层面,对党员服务意识和水平进行检验,对其党务工作过程及教学工作过程进行总体量化评价,全面了解党支部年度工作成效。党支部注重考核评价结果的使用,根据考核奖惩机制,对成绩优秀的党支部干部及成员进行奖励,对得分较低的党员干部进行问责,并将奖惩结果与党支部成员师德师风考核、职称评聘、个人评优相结合,促进全院教师的业务能力与思想修养同步提高[9-10]。

(四)实现“两转变”,构建“党建+课程思政育人”模式

教师党员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在授课过程中必然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与转变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无锡太湖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党委宣传部、教务处牵头,推进全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实现由“典型示范”向“全员引领”转变,由“党建育人”向“协同育人”转变,形成各类各门课程协同育人格局。在党支部会上,全院教师学文件、谈体会、相互学习,深入研究课程思政内涵。党支部会后,按照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导向相统一的理念,指导其他学院教师将思想政治教育及职业道德等内容融入专业课程大纲、课堂教学目标、课后教学评价等各个教学工作环节。

马克思主义学院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树立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理念,思政课程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帮助学生武装头脑、塑造灵魂,打好人生底色;课程思政将思政元素春风化雨地融入六大专业群和专业课程教学,引导全体教师树立协同育人意识,增强学生“四认同”(政治、思想、理论、情感)。全校遴选出30多门充满思政元素、能很好地发挥思政功能的示范课程,从整体上提高了育人效果[11-13]。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构建了校内思政工作“小循环”与校外思政资源的“大循环”相互促进的体系,打造校内外、政行企协同育人载体。在校内,党支部打造“红色资源挖掘+红色物品展示+红色经典阅读+红色文化传承”新模式,建立了校内三大育人基地(国政馆、校史馆、云门);在校外,联合蛟龙号设计单位船舶重工等249家国内知名企业打造协同育人基地,打造“行走的思政课”。

(五)开展“五个一”活动,促进党建品牌建设水平提升

无锡太湖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结合支部育人工作和专业建设的实际,创新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形式,通过开展“五个一”活动,打造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色党建品牌,提升支部党建工作水平。

1. 上好一次党员示范课

无锡太湖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开展“每周党员示范课”活动,充分发挥党员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引领广大党员教师立足岗位,规范教学程序,探索学法教法,提升教学质量,教师作品《以国家安全为基石,筑牢国家安全的铜墙铁壁》获得校级微课大赛二等奖。

2. 开好一次党史学习教育专题讲座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强化培育新时代马院人的使命责任担当,依托学科和专业优势,组建了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团,每月面向全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专题讲座,引领和带动广大党员干部和师生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

3. 担任一次国政馆讲解员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服务广大师生作为根本取向,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员教师结合专业特点,牺牲休息时间,在学校国政馆为全校师生生动讲解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引导学生党员坚定对党的初心、明确入党目的、筑牢思想根基。

4. 参加一次红色基地实践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定期学习理论,通过将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提高支部党员的思想修养,把稳思想之舵。党支部赴无锡市第一支部党建基地,开展“传承红色基因 开启奋进征程”党史学习教育体验教学活动,带领支部党员重温了入党誓词,感悟初心使命,锤炼党性修养,汲取精神力量。

5. 组织一次主题教育活动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与党委宣传部联合开展“众志成城,共同战‘疫’”主题作品征集活动,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爱国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遴选反映疫情防控期间学校师生服务奉献精神和责任担当风貌的精品案例,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师生的责任担当[14-15]。

三、结语

民办高校的教工党支部是党在高校的基层组织,在学校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党支部建设必须根据新形势发展不断加强建设。本文探索了无锡太湖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在多年的党建工作實践中,实施“1+1+4+2+5”党建工程的实践探索,以期通过完善和加强民办高校教工党支部建设,进一步提高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推进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秀华,赵丹. 新形势下高校基层党支部规范化建设路径研究——以沈阳工业大学辽阳分校为例[J]. 世纪桥,2019(02):46- 47.

[2] 李震,李华,林丽莹. 民办高校基层教工党支部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以闽南理工学院实践教学中心党支部为例[J]. 鄂州大学学报,2013,20(05):19-21.

[3] 肖辉,黄鹏宇. 在强化政治功能中提升民办高校基层党支部的组织力[J]. 科教文汇,2019(08):30-31.

[4] 罗永忠. 新时代高校教师党支部规范化建设研究[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21):44 - 46.

[5] 李奕萍. “四互”、“一建”民办高职教师党支部创新建设探究[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7(11):84-85.

[6] 贾寒,吕开河. “党建+”理念下高校教工党支部工作新模式探究[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04):49-51.

[7] 史国敏. 新形势下高校基层党组织职责任务和工作方式研究——以北京市属高校为例[J].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7,25(03): 67-72.

[8] 胡荣山,刘菊,唐盛利,等. 高校学生党组织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调查研究——以广西高校为例[J]. 教育教学论坛,2011(23):69-72.

[9] 张冬梅,苏日娜. 关于创新高校学生党支部工作的几点思考——以重庆邮电大学光电工程学院学生党支部为例[J]. 科技风,2013(10):194.

[10] 中国工商银行长春金融研修学院课题组,刘德奇. 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基层党支部建设工作研究[J]. 金融言行: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2018(09):50-52.

[11] 李文红. “互联网+”模式下加强高校教工党支部凝聚力建设研究——基于民办高校党建工作视角[J].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6(04):97-102.

[12] 张逸阳,叶定剑,徐洲. 学科平台视角下的高校教工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及对策[J]. 党史文苑(学术版),2012(08):48-50.

[13] 陈忠,宋小兰,杨小红. 以十八大精神为引领推进民办高校党支部建设研究——以南昌工学院为例[J]. 科教文汇,2013(36):165-166.

[14] 尚东玲. 民办高校教工党支部建设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以广东省民办高校的调查研究为例[J]. 世纪桥,2012(09):16 -17.

[15] 李玉蓉. 新时期高校教工党支部设置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以山东大学医学院教工党支部建设为例[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9):19-20.

(荐稿人:郑斌,无锡太湖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罗欣)

猜你喜欢

党支部民办高校
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研究
可持续竞争优势理论下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
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创新方向思考
民办高校教师权益现状调查
民办高校内部审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石油企业建设学习型党支部的实践与思考应用
企业工会与党支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结合探析
关于做好离退休党总支部建设的思考
民办高校职业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