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穗高产小麦新品种菏麦28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2022-03-26郭凤芝葛振勇任自超王应党田顺顺李思同

农业科技通讯 2022年3期
关键词:父本母本区域试验

郭凤芝 王 冲 葛振勇 林 坤 任自超 王应党 田顺顺 李思同

(菏泽市农业科学院 山东菏泽 274000)

小麦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是我国第三大粮食作物,小麦的高产稳产和有效供给,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我国一半以上的人口以小麦为主食。小麦的种植面积由1990年代的4.4亿亩左右,下降至目前的3.5亿亩左右,由于人口的不断增加对小麦的需求也不断上升,迫切需要提高小麦总产。小麦总产的增加,主要靠单产的提高,在提高小麦单产的因素中,选育和推广高产小麦新品种是主要因素。

1 品种选育过程

1.1 亲本选择

母本为漯9908,是漯河农科院以周麦13X为母本,以百农64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具有矮秆、高产、中大穗、高抗倒伏等优点,2008年通过河南省和国家黄淮南片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2008009、国审麦2008007)。

父本为潍麦8号,是潍坊市农业科学院以88-3149为母本,以Aus621108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具有高产大穗、高抗倒伏、抗病性好等优点,2003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定编号:鲁农审字(2003)028 号]。

1.2 育种目标

母本漯9908(审定名漯麦9号),为中多穗型小麦品种,2008年通过黄淮南片和河南省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08007、豫审麦2008009)。父本潍麦8号,为大穗型小麦品种,2003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鲁农审字(2003)028号],两品种有性杂交,目的是降低潍麦8号的株高、增强分蘖力,希望从后代材料中选出具有分蘖力强的中大穗品种。

1.3 选育过程

菏麦28是2008年以漯9908为母本、潍麦8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杂交后代材料在2009年(F1)混收混脱,当年秋种单粒点播1 000粒,2010年收获单株38株,经室内考种,淘汰不良单株12株,从中选出26个单株,秋种时单株分别编号为08139-1至08139-26,每个单株播种300粒,此后一直按系谱法进行单株选择,于2013年(F5)育成稳定品系,命名为菏育麦08139-9。2013-2014年进行品系鉴定试验,2014-2016年进行品比试验,2016-2017年参加山东省预备试验,2017-2019年参加山东省小麦品种高产组区域试验,2019-2020年参加山东省小麦品种高产组生产试验,2020年11月5日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鲁审麦20200004)。

2 特征特性

2.1 植物学特性

该品种半冬性,幼苗半匍匐,株型松散,叶色绿,叶片上冲,抗倒性好,熟相一般。2年区域试验平均结果:生育期233 d,比对照济麦22晚熟1 d,株高76.0 cm,亩最大分蘖数94.1万,亩有效穗40.1万穗,分蘖成穗率43.8%;麦穗长方形,穗粒数39.9粒,千粒重44.2 g,容重 783.7 g/L;长芒,白壳,白粒,籽粒硬质。

2.2 品质分析

2017-2019年区域试验统一取样经农业农村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泰安)测试,籽粒蛋白质含量14.2%,湿面筋含量37.1%,沉淀值31.0 mL,每100 g吸水率65.4 mL,稳定时间2.9 min,面粉白度75.4。

2.3 抗性

2019年经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接种鉴定,慢条锈病,中感叶锈病、白粉病、纹枯病,高感赤霉病。越冬抗寒性好。

3 产量表现

2017-2018年参加山东省小麦品种高产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69.2 kg,比对照济麦22增产4.8%。2018-2019年参加山东省第2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58.4 kg,比对照种济麦22号增产5.3%,2年平均亩产613.8 kg,比对照济麦22增产5.0%。2019-2020年参加山东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79.2 kg,比对照种济麦22增产4.8%(附表)。

附表 菏麦28在山东省小麦高产组不同试验阶段中的产量

4 栽培技术要点

该品种适宜在山东省高肥水地块种植。其栽培要点如下。

4.1 施足底肥

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一般底肥施用量为有机肥 1 000~2 000 kg/亩、尿素 20 kg/亩、磷酸二铵25 kg/亩、硫酸钾15 kg/亩、硫酸锌1 kg/亩和硼肥0.5 kg/亩。

4.2 精细整地

为了保证一播全苗,达到苗匀、苗齐,播种前应精细整地。否则极易造成缺苗断垄,或者因播种深浅不一致而导致出苗不齐。特别是前茬为玉米的地块,应犁、旋、耙、平相结合,可先将玉米秸秆粉碎成长度小于2 cm的小段,然后深翻30 cm,再旋耕2~3遍,之后耙透整平土壤,为播种打好基础。

4.3 适期播种

适宜播种期为10月5~15日,最佳播期为10月8~12日,基本苗18万/亩左右,播前要进行药剂拌种,以防止地下害虫为害,足墒播种,保证一播全苗。

4.4 种子处理

根据常年病虫害发生情况选用高效低毒的专用种衣剂包衣。没有包衣的种子播种前采用硅噻菌胺+毒死蜱药剂拌种,拌种后置于阴凉处闷种4~8 h,晾干后播种。在全蚀病、纹枯病发病的地块,应加用全蚀净或敌委丹拌种。

4.5 肥水管理

适时浇好越冬水、拔节水,防旱、防冻,提高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采用氮肥后移技术,追肥宜在拔节期进行,随浇水追施尿素225~300 kg/hm2。

4.6 病虫草害防治

4.6.1 草害防治 禾本科杂草可用6.9%骠马乳油120~150 mL/hm2兑水 750~900 kg/hm2喷雾防治;阔叶杂草可于拔节前用10%苯磺隆150 g/hm2兑水450~600 kg/hm2喷雾防治。

4.6.2 地下害虫防治 地下害虫发生严重的地块,每亩用40%辛硫磷乳油或50%二嗪磷乳油0.3 kg,兑水1~2 kg,拌细土25 kg制成毒土,耕地前均匀撒施于地面,随耕地翻入土中。

4.6.3 春季病害防治 纹枯病、茎基腐病是春季麦田的常发病害,防治小麦纹枯病可亩用250 g/L丙环唑乳油30~40 mL或300 g/L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乳油20~30 mL或240 g/L噻呋酰胺悬浮剂20 mL对水喷小麦茎基部,间隔10~15 d再喷一次;防治小麦茎基腐病,可亩用18.7%丙环·嘧菌酯悬乳剂30~60 mL或80%戊唑醇水分散粒剂10~12 g或200 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50~65 mL,喷淋小麦茎基部。

4.6.4 生育后期做好“一喷三防” 白粉病、赤霉病、锈病、蚜虫等是小麦后期常发生的病虫害,在小麦开花至灌浆期间,选用杀虫剂(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或25%噻虫嗪悬浮剂或50%氟啶虫胺腈或50%氟啶虫胺腈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杀菌剂(25%氰烯菌酯悬乳剂或45%咪鲜胺或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或15%三唑酮+叶面肥或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均匀喷施,防虫、防病、防早衰。

4.7 收获

蜡熟末期至完熟早期收获,即植株茎秆全部黄色,叶片枯黄,茎秆尚有弹性,籽粒颜色接近本品种固有光泽、较为坚硬时及时收获。

猜你喜欢

父本母本区域试验
云南省稻品种审定标准(2022年修订)*
传统《元宵歌》本的复现、消失与走向
杂交粳稻常优2号母本机插制种技术
鹰嘴豆新品种区域适应性试验评价
父本在杂交谷子化学成分分布中的评价作用
鹦鹉鱼品系对不同亲本和繁殖技术的响应
玉米杂交制种中父本的管理技术
2008年襄樊市中稻品种区域试验
甜(辣)椒杂交制种育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