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紫砂“莲馨壶”的技艺风格与意蕴

2022-03-26苗淑芬

江苏陶瓷 2022年1期
关键词:壶盖紫砂壶紫砂

苗淑芬

(宜兴 214221)

紫砂壶艺既是一种传统技艺,也是一种具体的艺术形式,它反映并服务于传统文化的发展,是茶文化与陶文化融合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紫砂壶艺的独特性在于:其一泥料,紫砂泥特殊的矿物结构使其具有优异的可塑性及双气孔材质特性;其二成型工艺,泥片拍打、镶接成型可以塑造出丰富多彩的器型类型,光素器、花器及筋纹器共同架构了紫砂壶艺的器型体系;其三人文底蕴,文人雅士对紫砂创作的参与,提升了紫砂器的人文质性,使其兼具了文化价值。

紫砂筋纹壶器在紫砂中是一个独特的存在,把流畅挺拔的纹线引入作品表观架构当中,总有一种能打动人心的律动之美。它是主观创作的,但又是以自然物象瓜棱、花瓣为原型的,是艺术提炼的结果。从明朝时大彬的“瓜棱壶”、清朝陈鸣远的“南瓜壶”,到近代王寅春的“半菊壶”,都是以艺术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更有典型性,体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紫砂“莲馨壶”(见图1)以自然界物象元素“莲花”为题材,通过紫砂筋纹器的表现形式构建作品形态,刻画细腻、做工精致、托物言志,表达了安宁莲馨、吉祥如意的情感寄托。

图1 莲馨壶

1 紫砂“莲馨壶”的技艺风格

紫砂“莲馨壶”借鉴传统壶型创新设计而成,壶体上阔下敛,挺拔中不失俊逸。整个壶身被八条筋纹纵向均匀分割成八块花瓣,筋纹突起,线条流畅,表现出纹线特有的纵深感,自壶口一泻而下,直达壶底。错落起伏的每一个交接都呈现出特有的力道,具有强烈的节奏韵律和秩序之美。其中两瓣分别于壶体二侧遥相胥出修长的壶流和气势挺峭的圈把,二弯嘴出水爽利干净,而壶把上下点缀二小飞,使其钢骨中又多了几分妩媚。

壶盖面穹起,一粒莲珠钮落于中央顶部,提升了作品的气势。壶盖轻压壶口,严丝合缝、通转自如。八条纹线自莲珠状壶钮向下均匀发散,纹理清晰、深浅自如,自然地把盖面分割成八块,并向壶身自然延伸,衔接自如。身盖齐同、纹理相称、通体连贯、一气呵成,恰到好处地塑造出莲芯的生物形态。远远看去,作品整体跌宕起伏,在光线照射下明暗的切换自然委婉,律动感跃然眼前;若由上方俯视鸟瞰,阳纹由中心向外辐射,线条勾勒出磅礴张力,形态语言更显丰富,这是其它器型无法比拟的。

筋纹器一般制作较为复杂,对制作技能有很高的要求,明暗过渡要到位,线面交替要落实;壶盖与壶体的筋纹要上下对应、贯通,口盖要能在任意方向吻合自如;筋纹高低要均匀,特别是筋纹作阳线演绎时,需要相当高超的技艺功力才能完成。可喜的是紫砂“莲馨壶”在这些方面都做了很好的处理,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作品以朱泥为材料,制作过程中很好地解决了收缩大筋纹线条易走形的致命缺陷。作品精巧细致,线条舒展优雅,上下贯通、连成一气,富有内在张力,整壶柔中有度、气流舒畅、精光外逸、优雅写意,观之具有祥瑞之气。

2 紫砂“莲馨壶”的意蕴表达

莲花总是令人遐想,美纶美焕,一种莲馨总是在清美中开放,一种诗情总是在清新中荡漾,江南的烟雨总是那么唯美,将青山绿水美得痴醉,更何况是莲的美。喜欢莲,更喜欢一池的馨色……人们对莲有着独特的偏爱。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具有特定的内涵,莲在中国文人心目中已经成为一种独特人格的象征,我国理学的开山祖周敦颐在《爱莲说》中不吝用“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等词来赞美之,把莲花美好的品格提升到了神圣的高度。莲在佛教之中也有着特殊的地位,观音菩萨坐的就是莲台,在寺庙建筑中,莲花的形态和抽象的演绎也随处可见,莲花带给我们一种安静祥和、静谧自然的感觉。

紫砂“莲馨壶”通过引入自然物象“莲”这一元素,以紫砂筋纹器的艺术语言架构了作品艺术形象,寄托了安宁莲馨、吉祥如意的美好情感。

3 结语

宜兴紫砂造型千变万化、多姿多彩,大多可归入光素器、花器及筋纹器三大类。紫砂每一种造型都有着各自的渊源,其衍变就如同中国的文字和绘画,有着各自的布局与架构。紫砂壶壶韵的塑造一定程度上来源于作者内心情感或精神追求的流露,让人能够从中领略到独特的艺术之美。筋纹壶的创作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最早可上溯至明代紫砂鼻祖供春创作的“六瓣圆瓤壶”,此后优秀作品更是层出不穷,紫砂“莲馨壶”也是这样的一件作品。

紫砂“莲馨壶”通过塑造莲的形态架构作品,链接起人与壶的共鸣,筋纹手法炉火纯青,让我们感受到了紫砂艺术的无穷魅力。壶之道,初为合用,上为艺术,终为人生。这样的艺术作品用来喝茶品茗,可以使我们的心情很快地安静下来,感受到中国茶文化与紫砂文化的迷人韵味。

猜你喜欢

壶盖紫砂壶紫砂
伪造的情书
养护紫砂壶,坚持最重要
乐在紫砂壶
浅谈宜兴紫砂艺术创作
泡壶
购买紫砂壶4忌
《读壶记》
紫砂壶估值的再发现
制怒
一头扎进醋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