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法与紫砂陶刻

2022-11-01杨海峰

江苏陶瓷 2022年1期
关键词:铭刻紫砂陶陶刻

杨海峰

(宜兴214221)

纵观紫砂发展的历史,从有确切实物记载的明代至今不过几百年,而在紫砂器上带有文字镌刻内容的是从明代晚期开始的,紫砂真正进入文人壶概念的阶段是从清代陈曼生开始的,世称“曼生壶”。

从当代的紫砂现象来看,目前从事紫砂陶刻的人员很多,而真正懂得书法并且能将书法运用到紫砂器上来的人员却并不多,原因是大多数从业人员书法底子薄弱或者根本不懂书法,徒有刀法,有些甚至借助于电脑直接摹印到紫砂坯体表面,然后再进行刻绘,这样的紫砂作品其价值可想而知。紫砂壶是多维立体的,是可以放在手上把玩的,壶在使用过程中会以不同的姿态展现在茶人面前,所以持壶人会对壶上铭刻的内容格外关注,因此铭刻的好坏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书法就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好的铭刻能让一把普通的壶上升到艺术高度,为壶锦上添花,而差的铭刻则会令一把好的壶无端被糟蹋,反而画蛇添足。一流的壶刻应该是格调高雅、章法适度、趣味深厚、耐人寻味的,透过刀锋看笔锋,书法的线条和质感通过壶体能充分地展现出来,书刻合一、浑然天成。

中国书法有五千年的历史,从最早的殷商甲骨文到秦汉金文、大篆、小篆,再到魏晋二王行草一脉,至唐代颜柳欧楷书诸家,形成诸多书体,脉络清晰。因而在紫砂壶的各种器型上能表现的书体很多,什么样的壶型适合铭刻什么样的书法字体,而不能随意为之。前提是要具备一定的书法基础,也就是系统地学习传统书法艺术。有一位书法家朋友来作客时说,丁山的陶刻作品他看了很多,丁山的目前状况是不乏好的刀法,缺乏好的书法,换言之,绝大部分从事陶刻的都是书法功底不行的,刻绘出的作品缺少书法韵味,多了一分匠气。对此,我深有感触,要在陶刻领域有一番作为还得从书法上多下功夫。紫砂文化到清嘉道年间陈曼生将诗、书、文、印系统地运用到由他设计的紫砂壶形上时,便迎来了真正意义上的紫砂文人壶时代。在他之后的瞿应绍(字子冶)更是继承和发扬了文人壶的精神,将紫砂陶刻上的书法语言向前推进了一大步,由他创作了“石瓢壶”(也称“子冶石瓢壶”),他在紫砂壶上的铭刻、绘画或者刀法都是飘逸老辣的,尤其是他刻绘的竹子更是飘逸洒脱、栩栩如生,世称“瞿壶”,把文人壶带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撇开陶刻,陈曼生和瞿应绍在当时都是赫赫有名的书画大家,除了二人,擅长书法的陶刻名家还有大名鼎鼎的任伯年、胡公寿、王东石等人。而紫砂陶刻到了民国和近现代,也出现了大量的书法高手参与其中,如邵云儒、任淦庭等等,他们也无一例外地精通书法,而且他们都各自有着自己的书法个性,特点鲜明,作品中透露出鲜明的个人风格与特征,为世人所称道,人们一看就知道是谁铭刻的。正因为有他们这样一批文人的存在和参与,使陶刻艺术加重了紫砂文化的厚度与高度,把紫砂工艺推到了紫砂艺术的高度。

如果不学习书法,没有深厚的书法基础,只是随便找个师傅学了一些刻字的刀法就贸然在紫砂壶上进行铭刻,刻出来的作品欠缺的必然是对书法的理解,字形呆板生滞,不符合书法的规律,没有书法线条的美感,章法也会让人看了很不舒服,让人觉得壶被刻坏了,刻不如不刻,因此一流的陶刻家一定是个深谙书法艺术的人。刀法固然重要,没有书法作为基础,充其量只能算是个刻手,而不能成为陶刻名家。正如著名陶刻名家陈师曾所言:文人画的标准其一是人品,其二是学问,其三是修养,其四是功力,唯如此才能成为一流的陶刻家。

紫砂壶有方器、圆器、花器、筋纹器等等,“方匪一式,圆不一相”,不一而足,千姿百态。如何在有限的面上进行书法创作,又涉及到一个章法的问题。书法艺术不只是讲究书写还讲究章法,在壶上写得很好,可经营的位置不对也会让人看得不舒服,所以章法也很考验陶刻人的功力。比如清代的瞿子冶以他的书画题写紫砂壶,除了内容切壶之外,他会不受壶的面积影响,大胆尝试在茶壶上横着书写,甚至连盖子和盖墙上都进行镌刻,开创了文人紫砂器刻绘的新局面。

连近代书画大家唐云先生也受瞿应绍的影响颇多,所以后人认为瞿应绍是陈曼生之后的第一人,是站在紫砂刻绘顶点的人物。所以,在壶上把文字的内容合理进行布局,巧妙地安排,然后选择合适的书体书写,再提刀镌刻,这样创作出的紫砂作品无疑是令人赏心悦目的。

认真学习书法艺术,提高自己的书写水平,然后再去进行紫砂陶刻创作,以刀代笔,透过刀锋看笔锋,这样刻出的字带有毛笔的书写韵味,如此下刀才会有“大家”之气。陶刻的好坏在于书画的功力与修养,只有这样创作出的作品才能称得上“文人壶”。

综上所述,想要在紫砂陶刻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必须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认真学习书法,只有植根于中华民族伟大的汉字传统书写方法中去,才能创造出经典和富有生命力的紫砂作品,刻绘出的作品才能有其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才能很好地传承和发扬下去,为后世所珍藏,否则终将是过眼烟云,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之中。认真学好书法艺术,然后去从事陶刻创作是每个陶刻人的必经之路,只有这样,创作出的紫砂作品才能有其文化内涵与文化价值。

猜你喜欢

铭刻紫砂陶陶刻
铭刻
姜立新
追 忆
漫谈紫砂艺术的传统与创新
紫砂陶的艺术之我见
浅析宜兴紫砂陶
现代紫砂陶刻
浅谈紫砂陶刻艺术
浅谈紫砂陶刻
浅谈紫砂陶刻艺术的历史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