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经典诗文诵读与高中语文融合研究

2022-03-26林建锋

考试与评价 2022年2期
关键词:诗文古诗文中华

林建锋

中华经典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的文人志士留下来很多经典的古诗文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具有艺术欣赏价值,对于今日的教育也具有诸多启示。中华经典诗文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是古代智慧的汇聚。在中小学的语文教学当中,中华经典古诗文也属于教学内容的一部分。不同时期的古代文学作品,具有不同的鉴赏价值;同时,人们通过阅读古代的经典文学作品,能够收获诸多知识和道理。实际上,中华经典诗文具有多方面的传承价值。很多研究文学、历史等学科的学者,通过中华经典诗文,研究古代各个时期的社会文化以及历史背景。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华经典诗文已经出现在中小学的语文教材当中。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当中,对于古代文化经典的传承逐渐受到了教育界的重视。

一、高中语文教学与中华经典诗文朗读整合的必要性

高中学生处于青少年时期,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较强,很多学生心智发展不成熟,对不同的文化的质量和健康程度缺乏识别的能力,喜欢盲目追求新鲜刺激的外来文化;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展,外来文化逐渐流入我国,对于青少年的影响逐步加大,很多青少年盲目地喜欢外来腐朽的文化,相对而言,对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逐渐下降,这容易导致我国的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受到严重的影响。

1. 高中语文教学中,中华经典诗文教学的必要性

中华经典诗文凝聚着古代诸多学者的智慧,是我国灿烂的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经典诗文内容逐渐在中小学的教科书中出现,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对传统文化具有认同感,并且在不断的教学过程当中,继承和发扬在我国传统文化当中的精髓。但在我国传统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教师在讲解教材时,主要以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为主,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考试当中得到相应的分数,并未考虑中华经典诗文的继承、发扬等内容,对于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和传统文化继承的内容考虑相对较少。甚至部分教师为了让学生获得较高的考试分数,在讲课当中,着重讲解考试当中获得分数的技巧,对于中华经典诗文中涉及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社会背景以及文化精髓的部分,较少进行讲解。这也导致学生在学习当中,仅能够背诵和应试,对于古诗文的主要精彩部分、历史典故等内容了解较少,学生难以从学习当中感受到中华经典诗文的美感和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因为应试教育比较枯燥乏味,加上考试分数是教师评价学生的主要参考内容,多数学生认为,中华经典诗文的学习是一种负担,仅仅用于考试得分。经典诗文与高中语文课堂进行整合,有助于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学生在学习中的感受,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有积极作用。同时,良好的语文教学质量也有助于使中华经典诗文的继承和发展获得更多新的途径。

2. 中华经典诗文教学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一定的作用

语文虽然是一门工具性的学科,主要内容就是各种课文、表达方法的讲解等,但是实际上,语文也是一门突出人文素养提升的学科。通过语文的学习,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塑造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中华经典诗文的诵读及学习,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古代文化的重要性,能够更好地让学生体会到我国经典文化中的精髓,从而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引导学生将更多的精力用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学习方面,而不是一味地崇拜外来的腐朽文化。很多中华经典诗文的内容不仅具有韵律美、句型美和景物描写的美,很多文学作品都有寓意深远、意境深邃的特点,给人一种耐人寻味的感觉。很多文学作品的学习过程都是具有趣味性的,人们可以从很多作品当中找到精神依托。信息时代背景下,高中阶段学生接触的知识和信息都比较复杂,很多学生在课余时间盲目追星,甚至很多学生由于沉迷于网络游戏而荒废学业。如果在语文教学中,将中华经典诗文与语文教学工作进行整合,有助于提升语文课堂的趣味性,能够对学生的思想起到引导的作用。当前,综合素质培养已经成为了教学当中的重要目标,因此,教师不仅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还需要关注学生的语文作品鉴赏能力、审美观念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经典的文学作品,提升精神层次,同时可以为语文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

二、中华经典诗文诵读与高中语文课程整合的策略

作为一门语言性学科——语文,在教学当中,很容易涉及到我国经典的古诗文的教学;同时,如果将传统文化当中的优秀文学作品加入到语文的课堂教学内容当中,既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又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为我国的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做出贡献。

1. 合理选择中华经典诗文,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中华经典诗文的数量较多,但是在与高中语文课程进行融合的过程中,也需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进行有针对性地筛选。高中年龄段的学生已经初步形成了三观,但是实际上在心理学上认为,此时人的心理发展尚未成熟,因此,认为高中阶段学生的三观仍然具有一定的可塑性。教师为了提升教学效果,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中华经典诗文的学习氛围,需要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兴趣以及接受程度对中华经典诗文进行适当筛选。高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已经发展相对完善,在经典诗文作品的选择中,可以适当考虑部分具有一定难度的作品,同时,制定阅读计划,并且在教室的板报、学习园地等位置可以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公示。例如:笔者所在学校就在教学楼的楼道里悬挂中国经典诗文的作者,并且介绍主要的事迹、人物精神、贡献以及经典诗文作品等,供学生阅览。既可以起到环境装饰的作用,又对学生进行精神教育。学生通过阅读先进事迹、人物生平以及经典作品等信息,也可能产生阅读经典古诗文的兴趣,可谓是一举多得。

2. 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来实现二者的融合

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是通过必修课与选修教材进行结合来开展的,主要以必修教材为主。为了进一步改善中华经典诗文阅读教学的质量,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方式组织阅读活动。如在《短歌行》这首诗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反复诵读,体会其中的诗词意境和主体情感;然后进行分解诵读,认真品味其中的语言、找出其中主要的写作手法,并以问题导入的方式让学生找到诗词当中关于“忧”的情感描写;最后,通过分析阅读,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尝试与作者产生共情体验,理解其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学生在观看视频、听音频的过程中,仿佛回到了当时诗文创作的大环境中,学生们更加愿意参与到阅读经典诗文的行列中。此外,现在是信息发达的时代,学生当中,多数都有电子产品,为了进一步发挥电子产品对学习的帮助作用,笔者让学生在课余时间使用手机、电脑等,根据自己的喜好查找经典古诗文,进行阅读和欣赏,记录自己的阅读感受和心得。同时,也可以运用多种形式下载相关的音频和视频,与同学共享,在上课时,笔者鼓励学生进行好书推荐、精品鉴赏、集体探讨。很多学生在参与上述活动的过程中,逐渐体会到了传统经典文化的美感,提升了阅读兴趣。同时,笔者针对语文早自习比较多的特点,让学生利用早读时间鼓励学生开口、大声地阅读经典古诗文,并且鼓励学生自由结组进行朗诵比赛。笔者在课堂当中,还运用了比赛的形式锻炼学生阅读经典诗文,例如:小组诗句接龙、填字游戏以及组间挑战赛等,对于胜出小组的学生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上述比赛的形式不仅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够提升学生的组织能力以及合作能力,對于提升学生的集体意识也具有实际的价值。

3. 重视教学生活化,鼓励学生查找与教学内容对应的诗文

语文与生活和人们的精神层面均具有密切的联系,语文很多课文的内容的讲解,都需要包括精神层面的讲解。例如:很多文章描写人的精神品质,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的精神教育内容,查找与之相对应的经典诗文,让学生以伟人为榜样。笔者通过让学生自行查找相应的古诗文,锻炼学生的查找文献能力,也能够让学生阅读多个经典作品更加的體会到古人的精神境界。在语文教学当中,会涉及到珍惜时间、诚信等多种精神品质,学生可以通过查阅古诗文的过程,阅读到更多的描述精神品质的作品内容,学生也可以从阅读过程中学会更多的品质,养成良好的习惯。

4. 探索课堂诵读教的基本模式

课堂上诵读经典作品能够使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大大增加,在课堂组织经典古诗文阅读时,教师也需要掌握课堂导入的技巧。例如:根据课本上的古诗文的内容进行拓展,让学生对新的古诗文产生兴趣,并且运用多媒体教学、小组朗诵比赛等多种教学模式,让学生逐渐感受到古诗文的独特魅力。笔者在进行经典诗文阅读教学时,先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给学生播放相应的视频,配上朗诵的音乐,先让学生跟背景音乐和朗读的录音进行朗诵。当学生基本体会了诗文中的意境时,让学生自己结组或者进行单人的朗诵比赛,让学生不断感受古诗文的精彩之处。学生在高中时代,创作能力、审美能力都已经基本具备,笔者给予了学生审美空间和自由创作的空间,让学生运用情景剧、乐器等多种方式进行诗文的诵读,学生在具有趣味性的课堂当中,学习积极性大大提升,很多学生都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如在学习《梦游天姥吟留别》和《登高》等诗词时,教师可以将不同时期的“李杜”的代表作品呈现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来对比李白和杜甫的诗词特点,从而加深学生对浪漫主义诗歌以及批判现实主义诗歌的区分和理解。

总结

中华经典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语文教学中,与中华经典诗文内容进行融合的方式较多。如果科学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合经典诗文,不仅能够增加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还能够让学生切身体会到传统文化的艺术气息和精神内涵。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实际,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选择经典诗文的融合方法,进而收获满意的教学效果。

*本文系大田县2020年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TKTZ-2056)《中学语文经典诗词文诵读的实践与研究》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诗文古诗文中华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
高中教育如何从古诗文中感受中华文化之美
走遍万水千山
强化古诗文教学中的“素读”
极相思·检翻旧日诗文
叶诗文:成功的5个关键词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