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民族音乐艺术,绽放音乐课堂魅力”
2022-03-26张伟荣
张伟荣
摘要:小学中高年级中的音乐教学一直以来通过乐器的演奏辅助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表达音乐艺术美感和情感,并提高学生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和文化理解能力。通过民族直笛进入课堂教学,可以更大程度的服务于学生,辅助于教师课堂教学,使我们的课堂形式多样化,课堂内容丰富化。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提升教师的音乐素养。也是对我们器乐进课堂的补充和提升,更是对民族音乐艺术的继承与发展。
关键词:器乐进课堂;民族直笛;课堂教学
在2011版音乐新课程标准指出:“器乐演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创造力有着重要作用”。因此,从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和文化理解能力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美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心理学家詹姆士·莫塞尔曾经说过:“器乐教学可以说是可以更好体验音乐的桥梁!”我们所研究的直笛是由我们民族乐器竹笛改造而成,结合了竖笛吹奏方式和竹笛的演奏技巧和独特的音色,我们称为民族直笛。
一、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民族直笛是最适合我们课堂教学的小乐器,它音域宽广,音色优美,价格便宜,简单易学,便于携带,养护方便于一身的乐器,深受家长和学生的欢迎。在新课标里明确指出:“易于学习、易于演奏,便于集体教学的乐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更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音乐基础知识和音乐演奏技能,提升音乐素养有着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一)提高识谱能力
从事音乐教育的人都非常清楚,乐谱是记载音乐的最基本方式,是学习音乐最基本的工具,因此具备识谱能力是学生参与音乐活动必不可少前提。通过课堂中进行民族直笛的吹奏活动中去学习识谱知识。与此同时,通过教师的范奏、范唱樂谱,引导学生反复的练习、不断积累,能够非常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
(二)提高节奏能力
音乐节奏是音乐的基础,是音乐进行的基石。在课堂教学中,节奏练习是必不可少的,也要通过民族直笛的练习中,融入节奏的练习,对节奏进行巩固。我们通过教师的民族直笛范奏,学生拍打节拍,再进行角色互换,学生吹奏,老师拍打节奏,这样不断地练习和巩固,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节奏能力。
(三)提高视唱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进行识谱和节奏的练习,最终会达到一个最终目标,视唱能力的提高。在民族直笛吹奏练习中,教师通过民族直笛的音高,更好的纠正学生视唱中的音准,从而使学生的视唱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二、丰富音乐课堂教学
通过民族直笛的教学极大地丰富我们的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和音乐技能。众所周知,学具乐器竖笛是我们人音版音乐课本中要求学习的乐器,民族直笛音域宽广,音色优美,价格便宜,简单易学,便于携带,养护方便于一身的乐器,更是由我们民族乐器竹笛改造而成,结合了竖笛吹奏方式和竹笛的演奏技巧和独特的音色,深受家长和学生的欢迎。民族直笛进课堂教学,更是是对我们器乐进课堂竖笛教学的补充和提升。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民族直笛可以辅助歌曲教学快速的熟悉歌曲,比如,在课堂上,经常使用民族直笛演奏旋律,师生合作,让学生跟唱旋律,辅助学生把握歌唱音准。除了教师进行范奏、展示,我们经常会鼓励学生自己进行展示。比如让学生独奏、小组合奏、男 女分组、分声部演奏等音乐实践活动,更好的活跃的课堂学习氛围课堂,让课堂变动生动、活泼、有趣。
同时,通过民族直笛进课堂教学,我们不断地进行拓展和延伸,开设兴趣小组、第二课堂等课外音乐实践活动,更加丰富了学生的音乐需求,提升学生的音乐技能学习。积极的推动器乐进课堂民族直笛教学的发展,打造成特色品牌,形成学校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三、传承民族音乐艺术
民族直笛是在我国民族乐器竹笛的基础上改造而成,音色与竹笛一样清脆、优美、动听,富有民族艺术性,但相对于竹笛,民族直笛更加简单易学,易于吹奏,富有表现力和艺术性,民族直笛教学更是对我们传承民族艺术文化有重要意义。
总之,通过小学民族直笛进课堂的研究,让学生主动地学习音乐基础知识和提高音乐演奏技能,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音乐素养,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长,为今后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能够更好地整合课堂教学资源,使我们的课堂形式多样化,课堂内容丰富化,更好地服务学生,辅助教师课堂教学。
通过民族直笛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和文化理解能力,提升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也是对我们器乐进课堂的补充和提升,更是对民族乐器的继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周佳欣.浅谈竖笛进课堂的音乐教学[J].黄河之声,20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