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浸润下绿色化工创新创业设计与实践课程设计与实践

2022-03-26王安东陈龙罗丹

高教学刊 2022年5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课程改革课程思政

王安东 陈龙 罗丹

摘  要: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文章以绿色化工创新创业设计与实践课程为主体,打通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使三个课堂有机融合,在不同的课程环节中设计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和创新创业育人的协同效应,为大力培养爱国爱疆、担当奉献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共同奋斗。

关键词:课程思政;创新创业;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05-0041-04

Abstract: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fers to a kind of comprehensive education idea which takes "moral cultivation" as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education by constructing the whole staff, the whole process and the whole curriculum education pattern, and makes all kinds of courses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go together in the same direction, forming a synergistic effect. In this paper, taking the course of "Green Chemical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Design and Practice" as the main body, the first classroom, the second classroom and the third classroom opened, and the three classes are organically integrated. Differ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lements are designed in different course links, such as salt penetration and water following the shape, so as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synergistic effec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and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so as to vigorously cultivate patriotism, love Xinjiang and bear the burden. They are the successors of socialism.

Key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ies teaching in all cour;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curriculum reform

一、国内外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研究现状

在国外,美国以法律的形式明文规定各级各类学校都必须开设通识课程,大学生也要必修美国历史课。因此,美国各大高校普遍开设通识课程,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间接教育。通过历史、人文等通识课程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和价值观的教育。而就课程思政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方面,国外的资料相对较少。国外在创新创业教育中贯穿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对学生个人素质的评估、训练与开发,使学生比较全面、客观地了解自己,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导向,确立自己在创新创业活动中的位置。其次在教学方法中以案例教学为主,用大量的知名企业家案例启发学生,用企业家精神教育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兴趣,引导学生依据个人情况对待创新创业问题,鼓励抓住商机、解决困难和问题。最后是模块化、分层次的课程结构,让学生可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专长,选学有针对性的内容,通过实践动手环节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在我国,自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以来,大量学者教师开始探究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的融合,并涌现出大量的学术成果。特别是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未来将会进入高峰期。赵娟、何舒卉等从课程改革方案、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方式转变和案例教學等方面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进行了探索。陈薇研究报道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践行思政理念的路径为强化价值观引导、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采用混合式教学和重视反馈调整。王江丽的研究则更注重思政与体验式“双创”相结合,在教育内容上强化“思政体验”,在教学中强化“学习体验”和“文化体验”。

由于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起步比较晚,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体系还不够成熟,将思想政治教育融于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本文探索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绿色化工创新创业设计与实践课程中思想政治元素的设计与实践,充分发挥两者的协同育人效应。

二、在绿色化工创新创业设计与实践课程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结合,推进课程思政,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本课程将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一方面通过专业学科带头人学术讲座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树立求真、善思的科学品质,营造诚实守信的学术道德规范。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兵团领域“卡脖子”的技术要点,学会运用创新思想和创新工具,运用专业知识去解决兵团化工领域“痛点”问题,教育学生将“小我融入大我”,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困扰兵团的痛点和难点,将学术论文写在兵团大地上,进一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二)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战略导向,促进新时期创新型人才、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实施创新人才发展战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实际就是创新人才驱动发展战略。本课程旨在通过课程与实践的锻炼,进一步培养本科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新时期创新型人才。伴随着新工科建设的发展,对新工科人才的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本课程拟采用课程+实践的形式,通过学科竞赛活动,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组织沟通、表达和逻辑思维等能力,进一步促进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三、绿色化工创新创业设计与实践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主要途径

以绿色化工创新创业设计与实践课程为主体,以OBE理念为核心,以“三个课堂”为抓手,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有機地设计融入到课程教学的三个课堂中,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浸润作用,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协同育人模式。

(一)改革第一课堂,把握认知规律,增进思想政治教育认识

依托绿色化工创新创业设计与实践课程,根据创新创业教育的规律,将课程设计为“创意、创新、创业”3个模块;达成产生新想法、设计新产品、开办新企业的课程目标;提升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领导的能力;教会学生使用商业画布、精益创业和创业复盘3种创业工具,打造课程教学的“3+3+3+3”模式。在此基础上,在不同的课程专题中结合专题特点有机地融入科学家精神、学术精神、兵团精神、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等思想政治元素要点,见表1,利用思想政治教育为创新创业教育课堂把握方向,通过大量科学家、企业家、先进人物的典型案例和影像资料,在媒体促进下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提升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中思想政治元素的认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在创新创业中的认知水平。

在课程设计模块,组织课程组成员修改绿色化工创新创业设计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围绕思政主题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课程考核和教学评价等内容进行设计。在授课过程中邀请多位教师参与教学,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和PBL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注重将社会热点与课程设计的思政要点融合,做到言传身教。在课外,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主线开展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环节。在课程评价中,采用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学生个人评价、小组互评以及座谈交流的方式,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通过课程评价再次完善教学设计,进一步优化课程设计。

(二)活跃第二课堂,加强情感体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素养

在第一课堂的基础上,活跃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补充,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第二课堂中,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开展实施,一是主题团日(班会)活动,二是依托学院“一系一品”学科竞赛活动,服务学生的成长成才。

主题团日(班会)活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为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本课程通过第二课堂的每月一主题的团日(班会)活动,进一步对融入第一课堂的科学家精神、学术精神、兵团精神、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开展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了解相关精神要素背后的故事,进一步发掘在创新创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引导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与此同时,可以结合时事热点新闻要素,开展诸如化学与生活、化工与抗疫等主题的团日(班会)活动,教育引导学生将小我融入大我,加强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事半功倍的作用。

学科竞赛作为“第二课堂”的有效载体,是创新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和形式。在学科竞赛中,本课程从学术讲座与培训、课程书撰写与实验研究、课程路演与结题答辩三个环节出发,形成一个闭环结构,培养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组织沟通、表达、课程解决和工程创新等素养,促进学生达成毕业达成度,进一步服务学生的成长成才,夯实学院专业认证基础工作。通过学术报告讲座和培训,让学生了解当前化工领域的重点、难点和发展前景,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增强学生专业学习的自豪感。通过讲述化工领域的“卡脖子”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关注国家科技,积极投身于国家重点科研计划课程中,为实现美丽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以创新创业学分认定和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为契机,以学院梳理的“一系一品”的系列学科竞赛,见表2,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活动。在学科竞赛培训、初赛、复赛和决赛四个流程环节中,授予学生方法,提升学生沟通能力、执行能力、管理能力、自学能力、创新工程实践能力、团队意识和职业素养等;培养学生源动力。

(三)延伸第三课堂,引导外在的行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活力

社会实践活动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抓手,是当代青年大学生运用知识,施展才华,实践成才的好课堂,已经逐渐成为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有效途径。本课程社会实践在社会调研和暑期社会实践两个方面开展研究,通过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的外在行动,加深第一课堂的理论知识理解,延伸第二课堂,进一步在行为上引导学生,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力。

社会调查:在第一课堂教学中,课程设置社会调查环节,让学生结合自己所学的课程知识组建团队,确定创新创业课程主题,围绕主题在石河子周边开展社会调查。通过社会实践调查,一方面了解自己课程涉及的行业市场,同时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在经济、社会和文化等领域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进一步感受祖国的伟大飞跃,进一步坚定学生的“四个自信”。

社会实践:课程通过暑期社会实践环节,在班级中组建三支暑期社会实践队伍,分别围绕化工企业行、化工校友寻访、追寻塔里木油田精神三个主题组建暑期社会实践队伍,见表3。通过走访化工企业,了解当前化工企业的发展现状,感悟化工魅力;通过拜访化工领域的劳动模范,号召学生向劳模学习,发扬工匠精神;通过兵团化工企业校友寻访,了解兵团当前化工领域的难点和痛点,以期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深造,考研读博来研究困扰兵团化工领域发展的瓶颈,引导学生将论文写在兵团大地上。希望广大学生以校友为榜样,毕业以后留在新疆,扎根兵团,建设兵团,为兵团的新型工业化贡献一己之力。最后通过走访参观塔里木油田,进一步了解塔里木油田的开发史,了解胡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发扬胡杨精神、兵团精神,培养爱国爱疆、担当奉献的新时代毕业生。

四、课程思政浸润下绿色化工创新创业设计与实践课程设计与实践取得成效

(一)焕发思想政治教育活力,引导学生扎根边疆成长成才

通过第一课堂授课教学、第二课堂主题团日与学科竞赛实践、第三课堂社会实践三个层次让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有机地融合在创新创业教育的三个课堂中。在学科竞赛中,进一步引导学生立足兵团实际,启发学生发现当前兵团化工行业的痛点问题,鼓励学生运用学院科研课程和创新创业思维去发掘创新创业课程,使得创新创业课程更接“地气”。通过社会实践课程,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兵团,認识兵团,进而让学生留在兵团,扎根兵团。更重要的是,根据创新创业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规律,教育引导学生在认知、情感和行为方面发生显著变化,让思想政治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结合,形成创新创业教育微生态

以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为突破口,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能力和水平,有助于一流人才培养,加快我校的“双一流”建设。同时,有助于正向引导大学生克服消极择业的情绪,消除迷茫就业的思想,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观念,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斗志,提升勇于创新创业的勇气,从而树立正确、科学的择业观、就业观和创业观,提高大学生群体的核心竞争力。更重要的是,通过三个课堂的有机衔接,以创新创业行为和理念信仰相结合的方式,使当代大学生内化理论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同时具备基本的创新创业基本能力,这样不仅可以大幅提升思政工作的实效性,还创新了思政工作的方式,更好地满足了学生的就业与发展要求,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性,形成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微生态,努力营造了全员育人的良好氛围。

五、结束语

将思想政治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中,遵循认知、情感和行动的教育学规律,将创新创业行为与理想信念相结合,进一步满足学生就业与选择的机会,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发挥思想政治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协同作用,通过主题团日活动和学科竞赛活动,培养和锻炼学生团队协作、组织协调、表达沟通的能力,引导大学生克服消极择业的情绪,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观念,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斗志,从而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和创业观,提高大学生群体的核心竞争力。

高等教育的时代性强调高等教育要与时代“同频共振”。本课程依托三个课堂,特别是学科竞赛和暑期社会实践课程的开展,让学生了解兵团精神,将小我融入大我,引导毕业生扎根兵团,建设兵团,将学术论文写在兵团大地,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进而达到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需要的目的,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人才保证,进一步提升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能力和水平,助力一流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陈薇,潘英.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践行课程思政理念的关键问题与解决路径[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0,38(2):185-188.

[2]王江丽.基于“课程思政”视角的体验式“双创”教育模式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20,5(7):245-246.

[3]李克伟,卢伯年.课程思政视域的创新创业教育新发展[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9):102.

[4]李太军.思政教育对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作用初探[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4):182-183.

[5]张明进,李晓东.课程思政视域下应用型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路径探索[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24):87-89.

基金项目:2018年兵团科技局(知识产权局)“兵团工业转型升级形势下化工类创新人才培养基地”(2018CB001);2020年度石河子大

学教育教学改革课程“课程思政浸润下《绿色化工创新创业设计与实践》课程设计与实践”(JGY2020-5);2020年石河子大学通识教育选修课课程“绿色化工创新创业设计与实践”(TXKZC2020-1);2019年石河子大学教育教学改革课程“新工科背景下化工类专业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模式探索”(ZG00760401);2019年石河子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程“新工科专业科研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SHYL-SZ201906);2019年石河子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育教学改革课程“基于‘竞赛+课程’的大学生主动实践能力的培养”(JG-201907)

作者简介:王安东(1990-),男,汉族,山东泰安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创新创业。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课程改革课程思政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