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意义与策略
2022-03-25辛苗
辛苗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沙子口小学(山东省青岛市 266100)
在小学阶段中,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师必须思考的话题,阅读也是小学生必备技能。通过整本阅读方式,能够帮助学生领略作者整体写作思路、感受作者的真情实感,同时也是提升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作文写作能力以及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具体教学实施中,教师必须通过有效的方式引导,帮助学生选择恰当的书籍,保证阅读难度适中。同时优化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方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改变传统阅读模式,让学生喜欢上阅读。基于此,加强对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相关研究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1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
早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叶圣陶先生就提出了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概念,即“整本书为主、单篇为辅”。但由于历史局限性等原因,语文教材中主要是收录单篇短章文本,整本书阅读仅在附录部分出现。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帮助其扩大阅读面,增加学生阅读量及阅读品味,提倡学生多读书、读整本书。在小学阶段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1.1 有利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在优秀的文学作品当中,往往蕴含了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独特的语言魅力。为了进一步培养小学生的语文能力,需要发挥阅读教学的效果,从而挖掘学生的语言潜能,为今后学生阅读、写作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通过整本书阅读,可以培养学生整体写作思维,让学生初步了解阅读的思路,为学生形成自己的写作思维奠定基础。在向学生布置写作任务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描述眼前看到的、生活中遇到的场景,并利用自己熟悉的文字写出来。通过整本书阅读教学,能够切实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开展整本书阅读,让学生了解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让其领略书籍中作者的真情实感,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1.2 有利于学生树立整体观念
开展整本书阅读过程中,要求学生不仅注重文本局部,更需要能够从全局角度探讨书籍主题思想、写作风格以及创作手法,具有很强的整体性特点。小学生年龄尚小,与成年人相比其语言功底相对较差,语言表达能力弱,在学习中接触最多的阅读材料就是教材文本。现如今,语文教材中收录的文章,多是长篇文章中节选、短篇文本,如果仅仅按照教材内容片面阅读,很难对文章有全面认识,不能对书籍中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准确把握。而通过整本书阅读,可以联系整本书的写作背景,了解作者所处时代、文学创造风格、身份、写作目的等,还可以了解这本书在文学领域的重要地位。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整体观念,这对于学生今后阅读学习具有很大帮助。
1.3 可以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十分精炼,都是经过千挑万选挑选出来的阅读文本,但对于小学生而言,很多知识就如凭空出现的一样。通过整本书阅读教学,引导学生阅读整本,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将整本书内容与语文教材中知识点连接起来,实现学生日常学习和阅读文本之间的融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工作习惯。课堂学习中,通过整本书阅读习惯,迅速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从对整本书中局部内容感兴趣,逐渐上升到对整本书内容的兴趣。此外,整本书阅读能够弥补传统阅读教学的弊端,能够拓展阅读空间,为学生形成良好阅读习惯打好基础。
2 当前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存在不足及原因
2.1 当前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存在的不足
整本书阅读教学具有较高的新颖性,能够培养学生整体意识,现在已经成为语文阅读教学中重要的理念,受到教育领域的推崇。各个中小学语文教师也是纷纷响应,并开展了相应教学实践。但整本书阅读教学大面积推广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不仅是由于当前教学理论研究不够深入,面对差异化教学环境,无法为其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同时,由于小学生课外阅读量偏低,没有进行系统性的学习。而一些语文教师固守传统教学理念,忽视了实践学习的重要性,影响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推行。通过调查发现,当前小学整本书阅读中还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对整本书阅读不够重视。尽管根据新课程改革要求,小学语文教师纷纷开始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但由于课外阅读数量较少,很多教师仅要求学生每周写一次周记,而学生在写周记、写读后感中,都是进行简单的摘抄,往往都是应付差事,没有真正的进行阅读交流,更谈不上阅读感受。从侧面上也反映出学生阅读具有浅显化特点,教师也缺乏相应引导;第二,很多家长希望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阅读机会,给学生购买了较多的课外书,但这些课外读物价值往往不足,甚至很多是“网络小说”,导致学生价值观念发生偏差,不利于学生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第三,深入阅读条件相对较差,在科学技术发展中,人们进入到数字化时代背景下,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快餐式”阅读更加受欢迎,小学生陷于作业、碎片化阅读中,导致整本书阅读环境受到影响。
2.2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存在不足的原因
语文新课标中,对义务阶段学生课外阅读量规定不应该少于400 万字,提升学生的阅读量不仅是教育工作者、学校的要求,也是学生家长的期盼。受到以往应试教育的相关影响,成绩成为衡量学生好坏的重要标准,唯分数论的思想依然存在。尽管在减负增效政策下,小学教育有了很大的去功利性效果,但依旧存在一定的功利化思想,学生为了取得好成绩,会耗费大量时间研究教材,课外书选择中也往往以教参书为主。尤其是五年级、六年级学生,其需要面对小升初的学习压力,学生往往将学习的重心放在和提高成绩的内容上,尽管课外读物十分精彩,但在提升学生成绩方面不能立竿见影,起效较慢。对于参考书、教材的阅读来说,学生只需要熟读教材,准确了解书本中的知识,在考试中就能够取得不错的成绩,无论是学校、老师、学生,还是家长都是这样认为的。一味的将阅读教学重点放在课本知识当中,忽视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导致学生阅读兴趣逐渐降低,反而会导致学生语文成绩下降。
这种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容易出现浅显化、碎片化的现象,这牵扯到教师教学方法,必须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采用有效的评价方式,推行整本书阅读,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阅读量。
3 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3.1 对整本书阅读课程标准进行有效把控
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来说,整本书阅读可以看作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其教学目标与单篇阅读一致,都是为了帮助小学生掌握基本的字词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同时增强学生基本判断力,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知识素材。但与单篇阅读相比,整本书阅读提倡阅读的连贯性,能够从整体方面把控阅读文本,了解书中的情感,更能满足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很多中高年级小学生已经具备基础识字、写字的能力,也迫切希望获得更多的文化知识,对于新颖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语文是一门人文类学科,在育人方面具有重要的优势,需要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念,为树立学生意志品质奠定基础。
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中,能够选择恰当的书目尤为关键,之前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开展整本书阅读中,应该选择古今中外经典书目,且必须能够满足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实际上,语文教师在选择整本阅读书目中,应该选择容易推广的书目,能够吸引小学生的兴趣,能够让学生联系课本中内容进行反思、讨论,深化学生的理解,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积极的价值观念。正是开展整本书教学之前,必须根据新课标的内容,分析阅读书目内容,能够针对不同题材的书目,选择针对性的教学方式,保证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效果。
3.2 实施课前提趣,激发学生整本书阅读兴趣
在小学阶段中,整本书阅读文本的体裁包括小说、童话、散文、诗歌等,也包括一些科技作品。在某一本书籍阅读教学前,教师需要对学生认知情况进行考察,并根据文本体裁等将该书分为不同教学模块,在实际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调整,但必须保证整本书阅读学习的连贯性。但由于小学语文教学课时有限,在实施整本书阅读教学中,一定要充分利用好课余时间,实现课上课下教学联动,调动学生阅读学习的兴趣。安排课前提趣环节,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重要手段,教师可以根据书中某一个人物,或某一个情节为出发点,讲一讲作者在写作中的创作背景,还可以讲一讲作者的人文轶事等。有条件情况下,可以通过网络搜集相关资料,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相关影像资料,善于抓住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例如,在阅读《水浒传》整本书过程中,老师可以利用影视资料,提前制作出一些剪辑视频,以此激发学生对这本书的兴趣,然后让学生带着兴趣进入阅读。
完成课前指导后,可以采用小组阅读学习方式,选择小组长,对同组学生阅读学习情况进行监督。还可以采用亲子共读的方式,能够积极营造出良好的家庭阅读条件,语文教师还需要指导家长,通过示范教学,帮助家长掌握亲子共读的要点,便于家长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与传统阅读教学相同,生字词依旧是学习重点,可以要求在阅读中将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记录下来,并鼓励学生通过自己查字典的方式解决,课堂中进行小组内部讨论,最后将不理解的字词反馈给老师,由老师在课堂中进行统一讲解。
3.3 进一步深化整本书阅读课堂教学环节
教学前需要通过提问默写的方式,让学生巩固前一节课中的生字词。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还需要学习整本书中写作方式、修辞手法、成语,能够对文本中中心思想进行总结,为学生讲解该段阅读文本中基础知识点,在课堂中带领学生再一次阅读重点段落,鼓励学生通过摘抄、背诵方式加深印象。在优秀的阅读文本中包含了众多优美的语句,学生养成摘抄模仿习惯,有利于学生积累更多写作素材,从而提升学生写作水平。在知识点讲解前,可以通过学生领读方式,或采用伴奏阅读、角色扮演朗读等方式;也可以向学生讲解相关类似的文本知识,让学生进行横向、纵向的对比,从而激发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对于很多整本童话小说,其中包含了丰富的对话环节,还包含了丰富的拟人手法、比喻手法,引导学生通过精读、泛读等不同阅读方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基础知识部分完成后,语文教师需要认真收集学生提出的疑问,根据文本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结合文本的内容进行分组讨论,并将小组内讨论成果记录下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交流协调能力等。小组讨论学习后,可以让每一个小组选派一名学生在课堂中汇报成果,汇报过程中别的小组可以提问,组内其他学生可以进行补充。由于所提问的问题具有开放性特点,且整本书阅读存在师生共读的特点,老师与学生资料对等,通过天马行空的问题,培养学生认知能力、探究能力,这些都是新时代语文核心素养的体现。
3.4 开展整本阅读课后复习及评价
通过课堂及课后自我阅读学习,让学生对文本内容有了深刻认识,教师设置合理的课后作业,帮助学生进行巩固提高。对于整本书阅读教学来说,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感悟记录下来,通过书面或口头的方式向家长、同学以及老师分享,通过分享能够增强学生阅读后的自豪感。相对于传统教学中以课后练习题为主的作业,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搜集并制作课后作业,而教师针对学生作业情况做好差异化评价。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写作文、日记、周记等方式,对整本书阅读中的问题进行拓展。
整本书阅读评价摆脱了试卷定量评价的局限性,以教学日常评价为主。采用教师点评、学生互评以及学生自我评价结合的方式。其中,对于生字词、段落背诵、写作手法等语文基础素养方面,可以通过定量互评的方式;对于作文表现、课堂表现等,可以通过教师定性评价方式。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实现课上课下的联动,培养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通过调查,采用恰当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方式后,帮助学生掌握整本书阅读方式,能够大大激发学生兴趣,改善班级阅读氛围,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家长之间有了更多谈论的话题,书中所蕴含的精神对学生良好价值观念的形成也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4 总结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与传统单篇阅读教学相比,整本书阅读能够引导学生从整体思考问题,更有利于学生把握文本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关系等,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整本书阅读周期较长,要求学生具有足够的耐心。小学语文教师、学生都应该加大对整本书阅读的重视,并未学生选择合适的整本书阅读书目,优化阅读形式,开展以听读为主、自读为辅的方式,在班级中、家庭中形成良好读书氛围,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