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
2022-03-25孙金学
孙金学
贵州省遵义市第四十二中学(贵州省遵义市 563000)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育应当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应当积极搭建教学与学生生活之间紧密联系的桥梁,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模式。那么,对于历史学科而言,其研究的对象具有“过去性与不可复现性”的特点,历史教师该如何搭建历史教育与现实生活之间的桥梁呢?新闻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与应用,是教师构建生活化的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立足学生现实生活的新闻资源,不仅能够减轻学生对年代久远的历史知识的隔阂感,更有助于帮助学生更为直观地理解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思维。本文中,笔者将立足自身的教学实践,探索新闻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的价值、现状及对策。
1 新闻资源的内涵、分类、特点及价值
探索新闻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我们首先需要充分解读新闻资源的内涵、分类,有什么样的特点以及应用价值。
1.1 新闻资源的内涵及分类
新闻是就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本文中所指的新闻资源,特指与历史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紧密相连的、就近发生的事实报道。
新闻资源有不同的类型,涵盖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首先,从新闻内容的角度来讲,可以应用于初中历史的新闻资源有很多,如政法新闻、经济新闻、社会新闻等;从新闻发生的地域来讲,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抑或是地方本土新闻,都是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的资源类型。其次,从新闻形式的角度分类。新闻的形式是多样的,我们可以将其分为载体形式和文体形式。就载体形式来将,报纸、广播、电视以及互联网等,都是新闻传播的重要载体;而从新闻的文体形式来讲,声音、文字、图像、视频等,都具有较强的传播效果。
1.2 新闻的特点及价值
新闻是对已经发生的具体事实的报道,因此具有真实性;新闻是就近发生的事实报道,因此具有时效性;新闻在传播的过程中,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是多元的,因此新闻具有多样性,如同一个新闻,可以采取视频的形式传播,也可以通过文字表述的形式传播。
在初中历史的教学中渗透和应用新闻资源具有独特的价值:
首先,拓展和延伸历史教学的内容。不断开发和拓展课程资源,是近年来教育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以初中历史学科的教育为例,2011 年制定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也强调:积极开发补充历史课程资源,是历史教学有序进行的基础。纵观初中历史教材,编写精简是其主要的特点。例如,九年级历史《联合国与世界贸易组织》关于“经济全球化”的解释仅有一句话: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仅仅依靠这一句话,学生要想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内涵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针对上述教学内容,教师巧妙地融入一些与之相关的新闻资源,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内涵具有重要的意义。由此可见,新闻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拓展和延伸历史教学内容。
其次,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的极为关键的元素。我们知道:浓厚的学习兴趣有助于让学生孜孜不倦地探索和学习知识,能够让学生保持长久的注意力。同时,兴趣也是推动学生终身学习的主要动力。在初中历史的教学中,教师巧妙地将新闻资源与课堂教学有机整合起来,这一贴合学生生活的、精彩的新闻事件,如同化学实验中的“催化剂”一般,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例如,初中历史教师在给学生讲解《科技文化成就》的过程中,将有关袁隆平、屠呦呦的科技成就呈现在课堂中,贴合学生实际生活的教学方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
第三,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拥有强大的祖国,我们才会有美好的家园。初中历史的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也是历史教育的重中之重。因此,教师在历史的教学中,应当培养学生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和使命感,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很多新闻素材都蕴含着丰富的家国情怀教育素材,初中历史教师科学将蕴含着家国情怀素材的新闻资源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意识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例如,在《钢铁长城》一课的教学中,初中历史教师巧妙地融入了新中国成立70 周年大阅兵的视频片段,立足习近平总书记10 月1 日签署的嘉奖令,给学生直观地展示了我国新时代军队建设的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坚定祖国青少年一代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
2 初中历史教学中新闻资源渗透的现状
2.1 教师教学意识层面:重视不足
从教学意识层面来讲,当前初中历史教师对新闻资源渗透重视不足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方面,多数初中历史教师缺乏渗透新闻资源的意识。这一点,与历史知识的“过去性与不可复现性”相关。因为历史教师认为:历史讲解的都是“过去”的事,因此很难与“现在”相关联;另一方面,初中历史教师难以把握新闻资源渗透的“点”,即教师们在开展历史教学实践的过程中,难以找到历史知识与新闻资源之间的契合点,从而导致初中历史教学中新闻资源的渗透缺失。
从教育研究层面来讲,当前国内相关研究中,以“新闻资源”为切入点探索初中历史教学的研究较少。以“中国知网”的检索结果为例,笔者以“初中历史新闻资源”为关键词进入中国知网检索,截止2022 年2 月,相关的研究文献仅有1 篇。由此可见,在国内教育研究领域,探索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新闻资源的研究几乎空白。这也是笔者开展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新闻资源教学研究的主要原因。
2.2 教师教学行为层面:不懂得如何渗透
从教学行为层面来讲,初中历史教师不懂得渗透新闻资源的现象普遍存在。一方面,在新闻资源的搜集方面,很多教师轻视了新闻资源的时效性、真实性与精准度。例如,一些教师在渗透新闻资源时,由于轻视其时效性,导致“新闻”变“旧闻”。尤其是一些发生在过去的小事件,多数学生并不了解,从而使得相关的新闻事件脱离了学生的日常生活;此外,部分教师在搜集相关事件的过程中,难以把握其真实性;另一方面,在渗透环节方面,教师们不知道在哪一个教学环节渗透新闻资源,新闻资源渗透的方式较为单一,以文字资源为主,教师缺乏必要的改革创新,轻视视频化教育资源的应用,进而影响了初中历史教学中新闻资源渗透的效果。
2.3 学生学习层面:关注新闻的频率较低
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关注新闻,对培养学生的时政觉悟和敏感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有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也许有人会觉得:指导学生关注时政新闻是政治教师的职责。其实不然,关注热点新闻事件,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时政学习能力,对学生的历史学习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指导中,应当培养学生关注时政新闻的意识和能力。例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下载“学习强国”APP,引导学生在APP 上看热点新闻和大事件,看时政点评,培养学生的政治敏感性,促使学生综合素养提升。而实际的教学现状时:初中学生面临较重的中考压力,学习时间紧、任务重是学生的真实写照,大部分学生的课余时间在与考试有关的习题训练上,学生很难抽出时间关注热点话题。此外,即便是关注了新闻热点话题,多数学生也是将其与政治学科关联起来,鲜有学生将对新闻事件的关注联系上历史学科。
3 初中历史教学中新闻资源渗透的对策
基于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基于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需要,初中历史教师应当落实“生活化”的教育思想,科学将新闻资源渗透到初中历史的教学中,以全面提高教学的时效性。
3.1 科学把握新闻资源渗透的基本原则
历史学科具有特殊性,其研究的对象具有“过去性”。在在初中历史的教学中渗透新闻资源,教师应当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
首先,联系性原则。新闻资源应用于初中历史的教学课堂,其主要目的是为优化历史教学课堂,促进教学生成。因此,教师在渗透新闻资源的过程中务必把握联系性原则,即教师所渗透的新闻资源应当紧密联系历史教学的内容,联系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唯有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把握历史教学与新闻资源之间的契合点,为优化新闻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的效果奠定基础。例如,在初中历史《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这堂课的教学中,教师引入的新闻事件为:“沈阳市举行“勿忘九一八”撞钟鸣警仪式”的新闻视频,该新闻视频在省新闻30 分播出,教师截取了新闻片段视频,将其在课堂上播放。看完新闻视频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沈阳市举行“勿忘九一八”撞钟鸣警仪式?为什么“9.18”日当天,很多城市都要发起鸣笛警报?带着这些问题引入新课的学习,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更有助于搭建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桥梁,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懂得“勿忘国耻,警钟长鸣”的真正内涵。
其次,真实性原则。既然是“新闻资源”,那么,真实性便是教师应当把握的基本原则之一。可以说: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线。在初中历史的教学中,教师渗透的新闻资源也应当遵循着很是性的原则。如教师选用的新闻资源应当来自于权威的新闻媒体,规避有争议的新闻资源。例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解《抗美援朝》的教学中,选取的新闻资源视角为:《第七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在沈阳安葬》。当然,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教师也可以巧妙地融入影视资源《长津湖》片段,以达到优化历史教学课堂的目的。
第三,适度性原则。在初中历史的教学中渗透新闻资源,并非越多越好,也不是越长越好,而是适度就好。因此,把握适度性原则,对帮助教师优化新闻资源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初中历史教师在新闻资源的数量、长度方面应当有严格的控制,不能选择太多,也不能选择太长,应当明确新闻资源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辅助性地位;另一方面,历史课时有限,教学紧张,初中历史教师在渗透新闻资源时,不仅因为过度使用新闻资源而出现“喧宾夺主”的教学现象。
3.2 科学搜集新闻素材,明确把握渗透环节
首先,初中历史教师要科学利用教学准备时间搜集新闻素材。教学准备,俗称备课,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关键环节。就新闻资源的应用而言,初中历史教师应当在教学准备的环节搜集、整理新闻素材,并将其融入到教学课件中,为更好地应有新闻资源优化历史教学课堂奠定基础。笔者在历史教学准备过程中,常常借助一些权威的媒体搜集新闻素材,如《人民日报》、《环球时报》、《光明日报》、《新闻直播间》、《焦点访谈》等,相关的新闻素材有视频资源,也有文字资源。例如,在《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笔者通过CCTV 节目官网搜集了2020 年9 月3 日上午国家重要领导人向抗日烈士敬献花篮仪式的视频,为丰富历史教学素材奠定基础。
其次,准备把握新闻资源渗透的环节。上述笔者提到:新闻资源应用于初中历史的教学课堂,并非越多越好,而是适度就好。新闻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只能处于辅助性的地位。笔者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新闻资源,主要体现在两个环节,一是导入环节应用新闻资源;二是重要知识点讲解环节应用新闻资源。多数情况下,笔者仅在课堂导入环节应用新闻资源,其主要目的是帮助教师顺利导入新课,搭建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以《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为例,笔者引入的教学视频就用在了课堂导入环节,视频播放结束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国家要举行向烈士敬献花篮的仪式?又如,在《对外开放》的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笔者引入了人民日报的评论员文章《持续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作为导读材料,在学生阅读素材之后引导其思考:为什么中国要持续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3.3 培养学生关注新闻事件的意识和习惯
初中学生应当养成关注新闻事件的意识和习惯,这不仅是为历史学科,于学生每一门学科的学习而言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知道: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如今的中考已经不再是应试化的考核方式,而是考核学生的知识面、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因此,于当代的初中生而言,树立与时俱进的学习思想,积极关注新闻热点事件,对培养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在初中历史的教学中,时常引导学生积极关注新闻热点事件,养成搜集、分析和整理新闻热点的习惯。此外,在教学中,笔者常常开展实践活动,以提高学生的现实意识。如在初中历史《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教学中,笔者开展了一个与时俱进的讨论活动:网络安全问题及预防。学生需要利用课余时间搜集近几年有关的网络安全问题,并搜集对策建议,当然也可以小组合作思考预防措施。类似的实践活动,对培养学生的新闻意识、分析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