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伟大建党精神:新时代建设党内政治文化的根基

2022-03-25张若瑜

廉政文化研究 2022年3期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精神

蔡 娟,张若瑜

(南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通 226019)

伟大建党精神,即“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1]。这是一个内涵极其丰富、政治意蕴和文化意蕴相互交织、相互融合的集成表述,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特质和优势。党内政治文化伴随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发展而形成,并在党的各个历史阶段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其灵魂是马克思主义,基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头是革命文化,主体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党内政治文化是一种充分彰显中国共产党性质的文化,与伟大建党精神有着内在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伟大建党精神集中体现了党内政治文化的精髓。伟大建党精神是新时代建设党内政治文化的重要根基和动力之源,是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理论支撑。

一、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思想基础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内容,其深刻蕴含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坚守共产主义理想,其精神实质是对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理想信念、价值追求的集中展示,也是对新时代建设积极健康党内政治文化的指引和激励。在新的赶考征程上,“全党必须铭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常怀远虑、居安思危,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2]73。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抓手,建设党内政治文化从本质上说就是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更好地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个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的“魂”以及根本遵循。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必须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和实践性、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和时代性的深刻理解和总体把握的基础之上。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党的百年奋斗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2]63。新时代,我们党坚持和追求真理、坚守理想,就是始终将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信仰,这是党内政治文化最根本的政治底色和理论指向。建设以信仰、信念为内核的党内政治文化,就是要始终如一把马克思主义信仰当作一面旗帜,一以贯之跟着真理走。

(一)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性,永葆党内政治文化的先进性

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是经过历史和实践检验的真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1]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先进的思想文化,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先进思想武器,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理想追求。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的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也是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基础。我们党自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之日起,就面临与封建腐朽文化、资产阶级利己主义文化的挑战和斗争。今天,中国共产党遭遇市场经济交换原则对党内政治生活的消极影响,其对党的健康肌体的侵蚀,使党内政治文化受到了污染。因此,必须将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建设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仰,补足精神之钙、固培思想之元,保持全党在理想信念追求上的政治定力。用真理的坚守、信仰的坚定来建设党内政治文化,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二)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永葆党内政治文化的纯洁性

马克思主义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科学的思想理论体系,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共产主义的崇高性。“不能因为反动派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在中国必然得到光辉的胜利”,“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李大钊、夏明翰等先烈慷慨就义时的铮铮誓言,绽放出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真理的璀璨光辉,激励一代代共产党人涵养充满正气的党内政治文化,把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真理性转化为不可撼动的理想信念,用理想信念之光照亮前行之路,用科学真理力量开创美好未来。

(三)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创新性,永葆党内政治文化的生命力

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赋予党内政治文化活的灵魂。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坚持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要历史经验。”“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在一次次求索、一次次挫折、一次次开拓中完成中国其他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根本在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2]66-67百年党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创造史,毛泽东思想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新时期新的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关系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邃思考与科学判断,提出了许多原创性的观点,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新时代新的飞跃。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我们党注重及时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这一共产党人的看家本领,形成和发展了党的理论优势,增强了党的理论自信。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源头活水就是马克思主义,新时代建设党内政治文化,就是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不断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政治定力、思想觉悟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保持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目标的清醒认知、执着追求,以创新理论的真理伟力彰显党内积极健康政治文化的魅力和我们党持久的生命力。

(四)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永葆党内政治文化的战斗力

马克思主义是从实践中孕育的理论,是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论,是与脱离实际的花拳绣腿、遇到问题绕道走的消极思想文化格格不入的。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 周年大会上指出:“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为了改变人民历史命运而创立的,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形成的,也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的,为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3]424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也是党内政治文化的重要特点。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体现出富有时代特点、使命要求的精神力量,熠熠生辉的党内政治文化引领中国共产党由小变大,推动中国由弱到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浴血奋战、百折不挠,汇聚开天辟地的磅礴力量;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为建设新中国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挺起改天换地的精神脊梁;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呈现翻天覆地的崭新气象;新时代我们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彰显经天纬地的巨大力量。百年来,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实践,逐渐凝聚为革命精神、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成为独具特色的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党内政治文化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并为党内政治实践提供文化支持与文化指引。百年大党领导中国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越,彰显了党内政治文化强大的号召力和战斗力。

二、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价值支持

党内政治文化是党内政治实践在党员干部思想观念及心理上的反映,不仅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发展以及在功能实现中积淀下来的精神之物,而且在自主自觉的活动中体现出自觉自为的价值追求。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内容,也是党内政治文化的本质体现。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初心、担当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使命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习近平总书记的精辟话语,揭示了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价值蕴涵和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的价值实现。党内政治文化是一种客观存在,反映着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在新的赶考征程中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更好地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建设好党内政治文化意义重大。

(一)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就是要坚持江山就是人民的党内政治文化价值追求

党的初心和使命是党的性质宗旨、理论信念、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一是坚持“人心向背”的政治文化价值追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心向背、力量对比是决定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是最大的政治。”[4]践行初心,为民造福,就是致力于解决政治上的“人心”问题。“人心”是力量之源,也是发挥正能量和凝聚向心力的根本保证。百年党史已经证明,“人心向背是政治合法性的根本标准。合道德性、合公众利益性比合程序性更重要”[5]。全党的“齐心协力”离不开广大党员干部有着共同的政治认知和价值追求。只有“齐心”,才能“协力”,“齐心”的实现必须依赖于党内政治文化对全体党员的长期熏陶与感召,从而获得党员的政治认同与情感认同。二是坚持“载舟覆舟”的政治文化价值追求。人民是力量之源、生命之源。“载舟覆舟”的忧患意识,警示广大党员干部如果脱离群众就有生死存亡的危险。“‘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个道理我们必须牢记,任何时候都不能忘却。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忘记了人民,脱离了人民,我们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一事无成。”[6]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进步的根本动力,满腔热忱维护群众利益是共产党人应有的根本立场。始终践行初心,不仅是我们党的立身之本,更是从政之基,是党内政治文化的价值取向。三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政治文化价值追求。中国共产党来自于人民、根植于人民,任何时候都必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必须始终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一百年来,无论是风雨如晦的战争年代,还是风和日丽的和平岁月,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始终如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最大的政治优势,也是最鲜明的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早在1934 年,毛泽东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中就提出:“领导农民的土地斗争,分土地给农民……解决群众的穿衣问题,吃饭问题,住房问题,柴米油盐问题,疾病卫生问题,婚姻问题。总之,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7]共产党打土豪、分田地,实现耕者有其田,自然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1938 年,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一文中又指出:“共产党员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应以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应以个人利益服从于民族的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因此,自私自利,消极怠工,贪污腐化,风头主义等等,是最可鄙的;而大公无私,积极努力,克己奉公,埋头苦干的精神,才是可尊敬的。”[8]在这里,毛泽东就将党内最腐朽的政治文化和健康的政治文化清晰地表达了出来,体现出为人民服务的政治文化价值追求。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认为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把群众的安危冷暖记在心上,把自己的一腔热血洒在了兰考大地上,体现了为人民服务的真挚情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邓小平强调:“党的组织、党员和党的干部,必须同群众打成一片,绝对不能同群众相对立。”[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3]429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数百万扶贫干部奋战在扶贫工作一线,急贫困群众所急,帮贫困群众所难,赢得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中国共产党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类减贫奇迹,体现了善政善治、为民造福的政治文化追求,以伟大的社会革命书写了弘扬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的新篇章。

(二)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就是要坚持人民就是江山的党内政治文化价值实现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矢志不移、顽强奋斗的梦想。但中华民族谋复兴不是一蹴而就的,中国共产党从独立建党到自主兴党强党,从独立救国建国到自主兴国富国再到合力强国,并实现自主强党与合力强国的融通,走出了一条后发大国实现现代化的新路。践行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一是坚持革命文化的价值追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英勇奋战、视死如归,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在这腥风血雨的战争岁月,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三大作风,培育了包括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丰富厚重的革命文化,夯实了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思想基础,明确了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价值追求,铸造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金刚利器,成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活力源泉。二是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价值追求。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奋斗,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开拓创新中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揽“四个伟大”,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辉煌成就,使“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10]12。与此同时,相应形成了内涵丰富多彩、政治底蕴深厚、形式活泼生动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党内政治文化的主体,规定着党内政治文化的性质和方向。当前,我们党要突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体性和导向性功能,把跨越时空的思想理念、红色基因、价值标准转化为党员干部的精神追求和行为习惯,增强党内政治文化的引领力和生命力。

回望中国共产党坚定的历史步伐,无不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历史足迹。伟大建党精神滋养着中国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之源和智慧力量,是党内政治文化的源头活水。在新的赶考征程中,我们宣传伟大建党精神,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必将一如既往地坚持与人民群众休戚与共、生死相依,这是充盈党内积极健康的政治文化的根本保证。

三、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精神内核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指中国共产党直面千难万险,团结带领人民以“为有牺牲多壮志”的大无畏气概,应对各种困境挑战,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体现出履职尽责、甘于奉献,不畏艰险、勇于牺牲,不屈不挠、一往无前的政治品格,展示了我们党健康纯洁的政治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上没有哪个党像我们这样,遭遇过如此多的艰难险阻,经历过如此多的生死考验,付出过如此多的惨烈牺牲。一百年来,在应对各种困难挑战中,我们党锤炼了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风骨和品质。这是我们党最鲜明的特质和特点。”[11]这种中国共产党独特的精神标识呈现出的就是党内积极健康的政治文化。新时代发扬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精神,主要在于:

(一)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就是要坚守崇尚英雄的政治文化

中国共产党在波澜壮阔的历程中,之所以能坚持不懈勇于斗争,在战斗中遭遇失败,重整旗鼓,前赴后继、英勇奋战、直至胜利,就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人对党内政治文化充满自信。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不久就因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而受挫,陈延年、陈乔年等优秀中华儿女倒在了血泊之中。但中国共产党人并没有被吓倒,而是擦干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继续战斗。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英勇抗击国民党反动派的疯狂屠杀;抗日战争时期迎头痛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铁蹄;解放战争时期以摧枯拉朽之势消灭了蒋家王朝;面对美帝国主义对新中国的威胁,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的抗美援朝,坚决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安全;在和平年代,我们党带领人民为各种抢险救灾而顽强拼搏,誓死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每一位视死如归的革命先烈、大义凛然的英雄模范、向死而生的仁人志士都代表着我们党走过的艰难历程,奠定了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鲜红底色,这是党内政治文化之源。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传承共产党人的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就要尊重英雄,从思想领域、内心深处认同英雄的崇高品行;要学习英雄,在工作中有力践行英雄的优秀品质;要弘扬英雄,大力宣传英雄的光辉事迹,营造崇尚英雄的良好风尚,从而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始终保持一股不认输、不怕失败的干劲、热情和拼搏精神,勇做干事创业的奋斗者、改革创新的推动者。今天,尤其在新冠肺炎常态化疫情防控这个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上,要有挺身而出的锐气和敢于作战的志气。在群众遭受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侵袭时,要有冲锋陷阵的勇气、战胜困难的霸气,展现出中国共产党人的朝气,进一步提升党内政治文化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就是要坚守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政治文化

意识形态是党内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内政治文化是意识形态健康发展的依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越是接近民族复兴越不会一帆风顺,越充满风险挑战乃至惊涛骇浪。”[10]542当前,我们面临的风险是多方面的,其中意识形态的风险是无形的。意识形态既是执政党自身本质的体现,又是党执政的重要理论武器。应对西方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挑战,就是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实现要靠党在思想理论阵地的主导地位,要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党史观、文化观,建设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增强党对思想理论的创新驾驭力和对广大人民群众的说服力,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对那些恣意抹黑英雄人物、歪曲历史的言行,要保持高度警觉,进行坚决批驳。对历史虚无主义要敢于亮剑、针锋相对、坚决批判,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维护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

(三)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就是要坚守敢于和善于斗争的政治文化

中国共产党在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历史关头,擎起了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斗争大旗,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井冈山斗争的烽火燃遍中国,直到以将革命进行到底的万丈豪情驱散了解放战争的硝烟,从此,打碎了一个旧世界,建立起一个新世界,凝聚了中国革命精神。在如火如荼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在轰轰烈烈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敢闯敢试,不仅敢于与贫穷落后作斗争,与自然灾害作斗争,与腐蚀党员干部的一切腐败现象作斗争,而且善于与人类未知的科学禁区作斗争,谱写出伟大的航天精神、脱贫攻坚精神、抗疫精神,锻造了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直面矛盾和困难,永葆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攻坚克难、勇夺胜利的政治本色,闪耀着党内政治文化的光辉。在新的赶考征程中,弘扬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就是要发扬革命战争年代能征善战、勇于奉献的牺牲精神,防止得“软骨病”、患“恐惧症”。每一个党员都要做敢于斗争的勇士,不做爱惜羽毛的绅士,在大风大浪中敢于劈波斩浪、在大是大非面前鲜明亮剑、在生死考验时刻挺身而出、在急难风险关头临危不惧,始终以昂扬的精神状态和顽强的斗争精神应对来自各方面的严峻挑战,在斗争中增强意志、提升本领,以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涵养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和政治品格,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在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夺取新的胜利。

四、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伦理遵循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中国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和鲜明的政治本色。对党忠诚不是空洞抽象的,而是生动具体的,主要表现在忠诚党的事业,忠于党的组织和党的信仰,忠实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始终同党中央在政治上、思想上和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这是不负人民的前提。不负人民就是要始终把造福人民作为最根本的职责,这是对党忠诚的体现。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地坚守对党的赤胆忠心,秉承对人民的无限深情,在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中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建立了无愧于党和人民的卓越功勋,锤炼出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形成了对党无限忠诚、对人民无比热爱的党内政治文化。

(一)遵循组织伦理规范,增强政治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崇尚对党忠诚的大德,广大党员、干部永远不能忘记入党时所作的对党忠诚、永不叛党的誓言,做到始终忠于党、忠于党的事业,做到铁心跟党走、九死而不悔。”[12]在新的赶考征程中弘扬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精神,体现组织伦理规范的遵循:一是坚持尊崇党章的文化追求。《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的党员第一条义务就是“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对党忠诚老实,言行一致”。“对党忠诚”既是党员入党宣誓的誓言,也是党章对党员的根本政治要求,是党员干部的行为准则,是党的性质与宗旨的内在之义,也是党的事业顺利发展的坚强政治保证。党员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骨干,必须经常学习党章,重温自己的入党誓言,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经常拿党章党规“扫描”自己,锤炼出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二是坚持组织至上的文化追求。对党忠诚是组织要求,对党忠诚的誓言铸就于民不聊生、山河破碎的幽暗年代,淬炼于风雨如磐、苦难辉煌的峥嵘岁月。百年大党一路走来,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靠的就是千千万万党员的忠心耿耿。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从50 多人的小党发展壮大为9500 多万人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是因为忠诚守护了党生命的底线,书写了党的荣光。在呕心沥血的革命、建设、改革中,无数共产党人把党的声誉看得重于生命,把“共产党员”的称号看得高于生命,无怨无悔为党的事业奉献一切,绝对忠诚于组织,认真种好党组织交给的“责任田”。“在理论自觉和价值认同基础上忠诚于党,在政治上依靠组织、工作上服从组织、感情上信赖组织,产生对党组织的归属感、荣誉感、责任感。”[13]新时代,对党忠诚就是要牢牢把握“两个确立”这一重大政治判断所蕴涵的党内政治文化以及所揭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和建设规律,切实做到为党分忧、为国尽责,彰显对党忠诚这一党内政治文化之本。

(二)加强个人道德修养,锤炼政治品格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就是要求广大党员干部既崇尚造福人民的公德,把始终同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勇于担当、造福人民作为最根本的职责,又崇尚严于律己的品德,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切实加强个人道德修养,陶冶道德情操,锤炼道德意志,坚守道德底线,提升道德境界,体现出坚守党性、注重品行、当好表率的政治特质。一是坚持自省自律的政治文化追求。对党忠诚,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表里如一、知行合一,必须不移其志、不毁其节。衡量党员干部是否对党忠诚,关键要看其是否自省自律。党员干部对党忠诚,必须坚持用党性原则修身律己,共产党人的坚强党性是党内政治文化的底色。要毫不松懈提高党性修养,抵制各种诱惑,勇于自我解剖、自我革命,光明正大做事、堂堂正正做人。要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自觉接受组织安排和纪律约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坚守政治理想、站稳政治立场、把握政治方向、坚持政治原则、坚定政治道路等方面,发自内心、坚定不移地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保持党内政治文化的整体性;要加强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以实际行动站稳人民立场,牢记“国之大者”,诠释对党忠诚的价值真谛。二是坚持人民至上的政治文化追求。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我们党安身立命的精神追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1]中国共产党创立的初心就是救广大民众于水深火热之中,对人民饱含深情,不负人民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基因。百年党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1]。因为人民蒙难,早期的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兴起救亡运动,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生政权,使得人民翻身解放、当家作主。为实现人民幸福,党带领人民奋力脱贫致富,着力改善生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14 亿中国人民温饱无虑,并在高质量发展中向着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迈进。在新的赶考征程中不负人民,就是要坚持人民至上,深刻把握“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义是最强的力量”[2]66的价值蕴含,热心解百姓急难愁盼问题,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坚持不懈地为人民过上美好生活而奋斗,让人民群众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负人民信任,不负人民支持,不负人民期待,自觉践行共产党人的价值观,巩固党内政治文化的深层结构。党内政治文化是评价政党形象的尺度,中国共产党的党内政治文化,与一切贪图私利的利己行为、与一切无所作为的慵懒作风是格格不入的。在新的赶考征程中弘扬伟大的建党精神,坚持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就是要积极培育和认同党内积极健康的政治文化,清除圈子文化、官僚文化、拜金文化、享乐文化、厚黑文化等党内消极政治文化,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努力践行忠诚老实、光明磊落、清正廉洁等中国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以党员干部的修身慎行、怀德自重、忠诚干净引领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不断培厚良好政治生态的土壤,确保党的肌体健康。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之源,蕴涵深沉的、持久的精神特质,是建设党内政治文化的根基。从伟大建党精神中汲取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营养,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增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之魂魄;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夯实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之基础;不怕牺牲、英勇斗争,铸造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之利器;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保障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之实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强调:“在建党百年之际,我们要居安思危,时刻警惕我们这个百年大党会不会变得老态龙钟、疾病缠身。”[14]以伟大建党精神滋养党内政治文化,不断赓续革命精神谱系,以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优化党内政治生态,增强长期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推进自我革命的内生动力,永葆党旺盛的生机和蓬勃的朝气,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猜你喜欢

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精神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虎虎生威见精神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