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动提高不同类型失能老年人功能水平的研究进展

2022-03-25杨丽君郑雪芹何享波陈庆果

四川体育科学 2022年2期
关键词:功能障碍老年人康复

杨丽君,郑雪芹,何享波,陈庆果

运动提高不同类型失能老年人功能水平的研究进展

杨丽君,郑雪芹,何享波,陈庆果

四川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四川 成都,610101。

为探讨运动干预对不同类型失能老年人功能水平的影响。通过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归纳总结等研究方法进行梳理运动提高不同类型失能老年人功能水平的研究进展。与运动干预可作为失能老年人药物干预的替代性康复手段;运动干预是提高不同类型失能老年人功能水平的最经济性的措施之一;对不同类型的失能老年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认知障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脑卒、老化步态不稳定四大方面;在特定条件下,可以有效的提高老年人的记忆力、肢体控制能力、缓解疼痛感、改善关节活动稳定性,此外还能提高老年人的运动能力、增强肌肉力量、平衡能力、减少摔倒。展望:后期研究可进一步明确不同运动方式、运动强度的大小、运动时间的长短如何整合去改善老年人的功能障碍,为进一步推动康复领域的实践应用提供借鉴。

失能老年人;运动干预;认知障碍;骨性关节炎;脑卒;步态稳定性

1965年,Nagi[1]首次提出“失能”的概念,将日常生活能力受损定义为失能。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国际健康功能与身心障碍分类》标准中提出,失能是指任一项或多项身体结构或功能有着显著的损伤或障碍,影响个体活动和参与的表现[2]。失能老年人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一般为6个月以上)因衰老、疾病或身心障碍而导致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老年人[3]。按照ADL(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标准将其失能程度可划分为轻度失能、中度失能和重度失能三大类,是测量个体健康的重要指标。轻度失能、中度失能的老人均为半失能老人。

2006年全国老龄研究中心调查数据显示(见图1),我国老年人中失能老人占6.4%,其中轻度失能老人占全国老年人的5.4%,中度失能老人占全国老年人的0.3%,重度失能老年人占全国老年人的0.7%,且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已达到1.78 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3.26%,在其中失能老年人数量高达3300万人,占全国老年人口的6.43%[4],并且预计到2020年,我国失能老年人将高达4600万[5]。如此庞大的失能老年人群体,需要借助巨大的外部护理来弥补自身失去的生理机能,消耗大量的社会资源[2]。

图1 我国老年人健康与失能构成状况

(引自张恺悌[6],2011)

目前,针对我国失能老年人的康复手段的研究呈现迅速上升趋势且受到了重点关注。在失能老人领域的相关研究中,康复问题是研究的热点。因此,有必要系统地梳理针对功能障碍老年人的常用康复手段,从而寻找出利于失能老年人功能障碍恢复的最优化手段。

1 我国的失能老年人的康复手段

药物干预和非药物干预是促使我国失能老年人康复的两种主要手段。药物干预主要是通过医学手段使用药物对失能老年群体进行干预治疗,以达到改善功能障碍的目的。药物干预中,国内的相关研究焦点(如图3所示)集中在长期生活照料、护理服务(养老机构)及医养结合等领域。但事与愿违,目前许多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上述所提及的康复手段存在严峻的挑战。如有研究预测,我国老年护理费用总额将2020年的5703(5089~6318)亿元增长到2050的54668(47894~61442)亿元,呈现加速增长的趋势;轻度失能老人的总护理费用最高(2050年为3040亿元),其次是重度失能老人(2050年为16820亿元),中度失能老人总护理费用(2050年为7449亿元)最低[7]。也有研究表明,失能老年人群体的病情具有周期性、长久性的特征[8],若在医院及其他医疗机构进行康复则会消耗大量资金且具有改善过程漫长等局限性,故这种措施的成本性、有效性且有待考量。由此可见,若采用药物干预对失能老年人群体进行康复,这将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挑战。

运动作为一种非药物手段,有益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运动干预是指有目的、有计划、重复性的身体活动干预[9]。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运动干预是失能老年人康复手段的一种,也是促进其功能障碍走向正向发展的表现。根据现有研究报道,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失能老年人在我国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现今亟待解决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大量学者发现,科学的运动康复不仅可以预防、延缓衰老,甚至可以逆转老年人的生理性衰退,使失能老年人丧失的肢体功能得到恢复[10]。一项研究表明,运动干预不仅能够预防衰老性失能,还可降低医疗社会资源的消耗[11]。此外,运动干预不仅能够改善认知障碍老年人的整体认知能力,还对其心肺耐力及平衡、运动能力有改善作用[12]。

图2 失能老人领域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

(引自王宇潇[13],2018)

基于上述事实,我国在对失能老年人的康复干预上主要是药物干预(如长期生活照料、护理服务以及医养结合)和非药物干预(如运动干预)两种。但目前,国内研究的结果表明,长期生活照料、护理服务以及医养结合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财力,能否有效的改善失能老年人的功能障碍也存在困惑,这种康复措施的采取有待斟酌。值得关注的是,运动干预旨在维持或改善身体功能的一个或多个部分[14]。运动干预且有着成本低、能调动积极性的优势,在健康、预防和康复医学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并且具有可及性、经济性及高效性等特点。然从目前的文献报道来看,国内对失能老年人的运动干预研究相对较少,国外对该领域研究较多。近年来,相关领域的发文量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可见国内有关失能老人的研究正处于上升阶段,开始受到广大学者的广泛关注,有很大的发展空间[5]。许多迹象表明长期运动干预对功能障碍的改善具有一定作用,这种趋势在未来将会长期持续,但具体改善效用如何,且有待研究。

2 长期运动干预对不同类型功能障碍老年人的改善效用

近年来备受关注的运动干预,能否为改善失能老年人的功能障碍提供新的研究思路?有必要系统地进行梳理,探索和构建出符合失能老年人的运动干预模式,并为国内此领域的研究提供一种新思路,这也是本研究的目的和出发点。基于目前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就运动干预手段而言,总结出国内外运动干预的热点集中在对不同类型功能障碍老年人的运动干预研究,主要包括认知障碍老年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老年人、脑卒老年人、老化类步态不稳定老年人的研究。本文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探讨运动干预对不同类型失能老年人的影响,为我国的失能老年人的运动干预提供理论依据和实用性参考,旨在为进一步推动康复领域的实践应用提供借鉴。

2.1 运动干预对认知障碍失能老年人的影响

近年来,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以下简称MCI)成为认知障碍领域的研究焦点。MCI的概念最早是由REISBERG在1982年首次提出[15]。MCI被定义为“病人出现的记忆力减退及轻度认知损害,是发生阿尔茨海默病的高危因素”[16]。MCI是正常衰老和痴呆症认知变化之间的中间阶段,其特征是记忆力和/或其他认知过程减少[17]。有研究得出,运动可增加大脑容量,增进大脑重塑,可改善MCI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延缓MCI向痴呆进展[18]。Tanigawa等[19]证明,MCI老年人的体育活动量与其记忆能力、行走速度具有强烈的相关性。另一项研究表明,运动本身对老年人的注意力的集中和分配、记忆力及执行能力、手足协调性、平衡能力均有一定的维持和促进作用,因而可以延缓认知功能下降[20]。对此,学界展开了系统的研究。

首先,研究集中在对MCI老年人的干预方式上。Mavros等人[21]研究得出高强度进行性阻力训练(PRT)可明显改善MCI老年人的认知功能、肌肉力量和有氧运动能力。为期12周的带弹力带进行阻力运动可有效延迟认知下降[22]。Zheng,Guohua等人[9]用随机对照试验,将受试者以1:1:1的分配比例分为三个平行组(八段锦运动干预组、快步行走干预组、常规体育锻炼对照组),进行为期24周的干预,证实八段锦有助于延缓老年MCI认知功能下降,提高其运动执行力。这一项研究,受试者的分组具有分配隐藏性,评定小组的评估具有客观性等特点。Yu等人[23]的一项研究提出,有氧运动可提高脑部对其产生的适应性,进而改善大脑的结构和功能,认知训练则可明显改善选择性的脑功能。指出有氧运动和认知训练相结合,通过互补能够增强不同的神经功能对认知产生的协同作用。但是,很少有研究测试这种联合干预措施的效果,这主要是因干预措施的剂量和形式的不同所导致。另一项[8]研究结果表明,有氧运动操运动、有氧体操运动可以改善MCI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延缓老年痴呆的发生。这一项研究具有简单易行、不受器械和场地限制的特点。一项[24]研究表明,周惯性哑铃练习对MCI老年人的下肢运动控制能力(如移动能力、本体感觉)产生一定影响。但也同时说明了该运动方式干预对患者的运动能力改善程度较小,建议采用双任务测试方法制定针对性运动方案。Nagamatsu等人[25,26]为期6个月的研究中,通过分组比较(抗阻训练组、有氧运动组、拉伸训练组)每周进行两次锻炼,3个组的MCI老年女性认知功能的不同影响。其结果显示训练组的MCI患者的执行功能改善显著,与之相反,有氧运动组和拉伸训练组的受试者只表现为认知水平未下降,而无进一步改善作用。同时说明抗阻量偏小,后期需大样本进一步探讨干预作用的持续效果。因此,抗阻训练对MCI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影响有别于有氧运动的认知功能影响,不仅减缓MCI老年人认知功能的进一步恶化,还可能具有潜在的治疗作用。虽然相关研究表明运动干预可改善MCI老年人的认知功能水平,但仍然存在以下问题:(1)相关研究样本量较小;(2)相关研究缺乏继续的随访,没有评估长期影响;(3)干预效果评估的单一性、准确性等。

据国内外相关研究可知,对于MCI老年人的干预主要目的是为提高失能老年人的认知障碍水平。干预的区别在于运动方式、运动强度、运动时间方面。就运动方式而言,一方面是通过有氧运动进行干预,其包括运动操、体操、舞蹈、八段锦、太极拳等;另一类则是通过抗阻训练进行干预,例如惯性哑铃练习等等。运动时间则是短到几个月长至一两年。应该发现在该领域中的研究还存在混合训练以及多模式运动方案的局限,就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而言,存在运动强度的把控以及对其干预长期影响的评价。研究需要基于理论的大型多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多维度进行运动干预,更好的促进MCI老年人认知水平的提高及发展。

2.2 运动干预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类失能老年人的影响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以下简称KOA)是关节炎的最常见形式,通常与严重的残疾和生活质量受损有关。当今世界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KOA的发生率逐年上升,其病症严重影响到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27]。美国有12%的人群有KOA问题,KOA在我国的发病率约为4%,65岁老人中有80%出现KOA的临床症状。KOA作为导致老年人功能障碍的第二大危险因素,给老年人的生活带来极大影响[28]。例如,关节无力、僵硬、疼痛、肿胀等等。有一项研究指出,KOA所导致的慢性疼痛和运动障碍会导致心理疾病,也增加了患肥胖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从而影响人的寿命[29]。因此,近年来学界对此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

首先,KOA的发病率在我国呈现上升趋势,针对KOA的具体康复手段较少。Lange等人[30]通过进行随机对照试验得出,力量训练可以增加KOA老年人的下肢肌肉力量,改善其平衡性、疼痛症状及增强身体功能指标。但同时也说明存在实际训练强度与规定训练强度不一致的局限。陈洪波等人[31]评估了以家庭为基础的运动干预(HBEI),得出运动干预可减少KOA症状、具有改善失能老年人身体机能的有效性。Oida等人[32]选取了88名社区独立性膝关节炎患者,分为干预组(n = 44)和对照组(n = 44),将干预组的受试者在3个月内进行8次运动干预,每次运动干预维持90分钟。采用的锻炼计划包括柔韧性锻炼(伸展膝盖和踝关节),抵抗运动(加强股四头肌、用松紧带伸展和弯曲膝关节),并进行运动锻炼(翻身、站起来和躺下去)。研究结果表明,老年人膝关节炎的锻炼计划,不仅缓解了KOA患者的主观疼痛感而且还改善了身体机能。另一项[33]研究表明,在没有其他类型的治疗性锻炼的情况下,进行各种强化锻炼计划通常可在6个月内有效改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并明确指出在缓解疼痛、身体机能和生活质量方面都有显著改善。Fransen等[34]、Brosseau等[35]的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而在运动康复方面,主要是笼统介绍训练大致方向(增强下肢肌肉力量),而对于具体训练计划缺乏探讨。Paul等人[36]的研究说明,股四头肌的离心收缩具有维持膝盖(缓冲)的弯曲、关节活动稳定的作用。另一项[37]单纯的等速离心、向心训练对KOA老年人影响效果的比较研究中,结果显示等速肌力训练的效果较好,更能够改善平衡和步行功能。

综上所述,KOA老年人需要解决的问题焦点主要聚集在缓解疼痛、改善身体机能方面,身体机能的改善又包括关节活动稳定、改善平衡及步行等功能。研究表明,力量训练、阻力训练及柔韧性训练等都能够缓解KOA老年人的疼痛感,促进关节稳定。而无论是对MCI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干预还是对KOA老年人的康复应用干预,在研究中往往均能得出好的结果。但在实践中的具体效果以及长期影响还需要更多的研究,对于具体的干预方式还得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因此可以认为,在对KOA老年人的康复训练中需要更多地从实际功能的发挥条件出发,寻求最佳的干预方案,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2.3 运动干预对脑卒类失能老年人的影响

脑卒[38]是一种常见的临床脑血管疾病,其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很高,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有研究[39]表明,脑卒中是世界上导致死亡和长期残疾的主要原因,同时说明训练可改变脑卒老年人的肌肉形态,大多数人依靠康复治疗来恢复日常生活的运动能力。据报道,约83%的脑卒老年人患有平衡障碍[40],平衡障碍的特征是支撑时间短,身体两侧具有稳定差异以及行走速度慢,这可能会增加跌倒的风险。

首先,对脑卒老年人进行干预的热点集中在增强平衡能力、预防跌倒方面。Lee[41]、Shin[42]等均指出双侧上肢运动对躯干控制、维持平衡以及预防跌倒有效。Lee等人[43]的研究表明,VR(虚拟现实的独木舟划水训练)是一种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法,可以改善卒中老年人的姿势平衡和上肢功能。有一项[44]研究表明,爬山运动改善了脑卒老年人的下肢肌肉力量以及步长。Kim等人[45]、Hahn等人[46]研究表明,固定式自行车训练、踏步运动、蹦床训练等锻炼均可以有效地治疗中风和动态平衡不足的脑卒老年人。另一项[47]研究结果表明,将16名卒中老年人,随机分为两组:核心稳定运动组及对照组各8名。两组受试者每周接受五次常规训练,核心稳定运动组的受试者除常规训练外,还进行了额外的核心稳定训练。干预后结果显示,核心运动组的动态平衡(TUG)发生了显著变化,步态参数(速度、节奏)显著提高。因此,显而易见的是核心稳定训练对脑卒老年人的可行性和适用性。但同时也存在样本量小以及干预效果的有效性等问题。也有研究得出不同的结论,步行锻炼结合踝足矫形器(AFO)能够改善中风后有平衡障碍老年人的步态和平衡[48]。

增强平衡能力、预防跌倒是卒中老年人亟待解决的问题。许多迹象表明,固定式自行车训练、踏步运动、蹦床训练以及核心稳定性训练等运动均能提高卒中老年人的步态稳定性、改善平衡障碍及身体机能。可以发现在该领域中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解决平衡障碍,而这类失能老年人也存在部分吞咽障碍、肢体偏瘫等障碍问题。对于除平衡障碍的其他障碍的运动干预鲜有研究,因此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还不够完善,需进一步做出更加系统的研究。

2.4 运动干预对老化类步态不稳老年人的影响

国内外研究证明,运动干预对不同功能障碍老年人,如MCI老年人、KOA老年人以及脑卒老年人功能障碍的改善均有良好的效果。除此之外,该研究还发现国外对因老化而导致的具有步态功能障碍的老年人也进行了一系列运动干预。

一项研究[49]采用全身振动平台(WBV加运动)进行平衡、力量训练,施加在振动平台上的频率为30-35 Hz,振幅为2-4 mm(每周3节,为期6周)。结果显示,能够提高步态不稳老年人的身体平衡能力、站立行走能力和肌肉力量,提高其步态稳定性。但需要对较大样本进行更长的研究才能评估其稳定性。另一项研究表明[50],定期运动方案,例如有氧运动、阻力运动或综合运动训练,可提高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步态功能和姿势稳定性。并得出结论,年龄和改善效果呈现正相关关系,并指出女性老年人比男性老年人获得更多的阳性结果。专门针对平衡功能障碍的运动疗法是改善帕金森病(PD)老年人姿势稳定性的重要治疗选择。Sakaki等人[51]的研究表明,通过以家庭步行模式机器人为辅助工具,对因不完全脊髓损伤(以下简称SCI)而不能执行步行运动但能够站立的老年人,提供轻度运动训练,指出改善了SCI老年人的步行功能障碍。此项研究的机器适用于家庭使用,老年人可以在不经过任何操作培训的情况下使用,并具有轻巧、低成本和安全性等特点。

通过这些研究结果可以发现,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对我国的康复领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建议借鉴国外最新的研究成果,挖掘运动干预对不同类型功能障碍老年人的改善效用。

3 总结及展望

3.1 总 结

因此,近年来运动干预对于失能老年人功能障碍的影响成为运动科学、护理学和老年医学等学科的热门研究领域之一。综合研究认为,国内外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取得了不少的研究成果,总结如下:

(1)运动干预具有可及性、经济性及高效性等特点和优势,成为提高失能老年人功能水平、改善功能障碍的重要途径。运动干预可作为失能老年人药物干预的替代性康复手段,是提高不同类型失能老年人功能水平的最经济性的措施之一。

(2)运动干预对不同类型的失能老年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认知障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脑卒、老化步态不稳定四大方面;可以有效的提高认知障碍老年人的记忆力、肢体控制能力,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老年人可明显缓解疼痛、改善关节活动稳定,此外还能显著增强脑卒老年人平衡能力、减少摔倒。

(3)运动干预对老化类步态不稳定的老年人具有提高运动能力、增强肌肉力量的作用。但相关研究也存在局限性,如帕金森病(PD)老年人、SCI老年人、心衰合并肌少症老年人等等,如何进行运动干预尚不清晰。

(4)但可以肯定的是,失能老年人能够通过某些运动干预,不仅可以提高肌肉力量和运动能力,还能够降低医疗成本,进而达到改善功能障碍的目的。对于失能老年人的运动干预均呈现阳性效用,但由于受到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差异等影响,其效果如何衡量还未形成统一论断,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3.2 展 望

前期大量研究已证明,运动干预能够提高失能老年人的功能水平,并明确运动对不同类型的功能障碍老年人的干预效用。但迄今为止,相关领域的研究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1)后期研究可进一步明确不同运动方式、运动强度的大小、运动时间的长短如何整合去改善功能障碍,换句话说,就是哪种强度和类型能够更加有效改善老年人的哪一类功能障碍。(2)需要进行大样本量的随机对照试验来归纳整理出改善不同类型功能障碍的推荐值,探索相关研究如何继续的随访以衡量长期效用。(3)运动干预在老年人健康领域研究应用前景广泛,制定有针对性的解决不同类型老年人功能障碍的运动方案,将是未来研究的一个方向。

[1] Harris, Frances. Conceptual issues in the measurement of participation among wheeled mobility device users[J]. Disability and Rehabilitation: Assistive Technology, 2007, 2(03): 137~148.

[2] Wood P H N. Appreciating the consequences of disease: th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impairments, disabilities, and handicaps[J]. Who Chronicle, 1980, 34(10): 376~380.

[3] 李 强,岳书铭,毕红霞.农村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山东省农村失能老年人的问卷调查[J].农业经济问题,2015,36(05):30~41+110.

[4] 景跃军,李 元.中国失能老年人构成及长期护理需求分析[J].人口学刊,2014,36(02):55~63.

[5] 张小宁,陈 爽.中国老年人失能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OL].中国全科医学:1-4 [2019-10-17].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3.1222.R.20190805.2004.004.html.

[6]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课题组,张恺悌,孙陆军,牟新渝,等.全国城乡失能老年人状况研究[J].残疾人研究,2011(02):11~16.

[7] 朱大伟,于保荣.基于蒙特卡洛模拟的我国老年人长期照护需求测算[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57(08):82~88.

[8] 严运楼,杨 毅,章 萍.失能老人机构照护标准化建设研究[J].卫生经济研究,2018(09):59~62.

[9] Hui K H, Rubenstein L Z . Promoting Physical Activity and Exercise in Older Adults[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Directors Association, 2006, 7(05): 310~314.

[10] 胡精超,赵 斌.我国失能老年人运动健康服务现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30(01):62~64.

[11] 郗 昕,胡景萍,陈红艳,等.养老院老年人的身体功能状态与运动干预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7,32(01):59~63.

[12] 王 彤,朱 奕.运动干预对认知障碍患者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9,34(04):369~370.

[13] 王宇潇,杨 林,贺 鹭,等.中国失能老人领域的研究现状及热点[J].现代预防医学,2018,45(23):4366~4368+4376.

[14] Liu C, Chang W P, Araujo de Carvalho I, et al. Effects of physical exercise in older adults with reduced physical capacity: meta-analysis of resistance exercise and multimodal exercis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Research, 2017, 40(04): 303~314.

[15] Erik V R, Ramon D, Luc D W , et al. Interventions to prevent disability in frail community-dwelling elderly: a systematic review[J]. BMC Health Services Research, 2008, 8(01): 278~278.

[16] 宋艳丽,刘 伟.有氧运动操对养老机构轻度认知障碍老人的干预[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39(13):3176~3178.

[17] Zheng G , Huang M , Li S , et al. Effect of Baduanjin exercise on cognitive function in older adults with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study protocol for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J]. BMJ Open, 2016, 6(04):e010602.

[18] 周香莲,周媛媛,王丽娜,等.老年性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运动干预策略的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8,21(12):1408~1412.

[19] Tanigawa T , Takechi H , Arai H , et al. Effect of physical activity on memory function in older adults with mild Alzheimer"s disease and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J]. Geriatrics & Gerontology International, 2014, 14(04): 758~762.

[20] 严 飞,陈 阳,杨 蓉,等.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社区干预措施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8,21(12):1402~1407.

[21] Mavros Y, Gates N, Wilson G C, et al. Mediation of cognitive function improvements by strength gains after resistance training in older adults with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outcomes of the study of mental and resistance training[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Geriatrics Society, 2017, 65(03): 550~559.

[22] Hong S G, Kim J H, Jun T W. Effects of 12-week resistance exercise on electroencephalogram patterns and cognitive function in the elderly with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Clinical Journal of Sport Medicine, 2018, 28(06): 500~508.

[23] Yu F, Lin F V, Salisbury D L, et al. Efficacy and mechanisms of combined aerobic exercise and cognitive training in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study protocol of the ACT trial[J]. Trials, 2018, 19(01): 1~13.

[24] 吕娇娇,刘 宇.惯性哑铃练习对轻度认知损害老年人运动控制能力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9,34(05):544~550.

[25] Nagamatsu LS, Chan A, Davis JC, et al. Physical activity improves verbal and spatial memory in older adults with probable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a 6-month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J Aging Res, 2013, 7(01): 1~10.

[26] Nagamatsu LS, Handy TC, Hsu CL, et al. Resistance training promotes cognitive and functional brain plasticity in seniors with probable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J]. Arch Intern Med, 2012, 172(08): 666~668.

[27] ThorpLE,SumnerDR,WimmerMA,etal.Relationship between pain and medial knee joint loading in mild radiographic knee osteoar- thritis[ J] .ArthritisRheum, 2007, 57(07): 1254~1260.

[28] Mikesky A E , Mazzuca S A , Brandt K D , et al. Effects of strength training on the incidence and progression of knee osteoarthritis[J]. Arthritis & Rheumatism, 2006, 55(05): 690~699.

[29] 侯世伦,张 新,王安利,等.老年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运动康复:机制、方法与进展[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8,44(01):110~115.

[30] Lange A K, Vanwanseele B, Fiatarone singh M A. Strength training for treatment of osteoarthritis of the knee: a systematic review[J]. Arthritis Care & Research: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 2008, 59(10): 1488~1494.

[31] Chen H, Zheng X, Huang H, et al. The effects of a home-based exercise intervention on elderly patients with knee osteoarthritis: a quasi-experimental study[J]. BMC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 2019, 20(01): 1~11.

[32] Oida Y, Morozumi K, Nakamura N, et al. Effectiveness of a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program using exercise intervention for elderly people with osteoarthritis of the knee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Nihon Koshu Eisei Zasshi] Japanese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2008, 55(04): 228~237.

[33] BROSSEAU L, TAKI J, DESJARDINS B, et al. The Ottawa pan- el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knee osteoar- thritis[J]. Clin Rehabil, 2017, 31(05): 582~595.

[34] Fransen M, McConnell S, Bell M M B. Exercise for osteoarthritis of the hip or knee[J].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2003, 89(09): 516~517.

[35] Brosseau L, MacLeay L, Welch V, et al. Intensity of exercise for the treatment of osteoarthritis[J].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2003, 2(02):1~16.

[36] Paul C, LaStayo, John M, Woolf, Michael D, Lewek, Lynn, Snyder-Mackler, Trude, Reich, Stan L, Lindstedt. Eccentric muscle contractions: their contribution to injury, prevention, rehabilitation, and sport[J].The Journal of orthopaedic and sports physical therapy, 2003, 33(10): 557~71.

[37] 何 柳,胡 龙,余 航.等速离心运动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平衡与步行能力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6,37(21):3248~3250.

[38] Li J , Zhong D , Ye J , et al. Rehabilitation for balance impairment in patients after stroke: a protocol of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network meta-analysis[J]. BMJ Open, 2019, 9(07): 1~6.

[39] Pan B, Sun Y, Huang Z, et al. Muscle Synergistic Pattern and Kinematic Sensor Data Analysis During Upper-Limb Reaching in Stroke Patients[M]//Advances in Body Area Networks I. Springer, Cham, 2019(01): 435~446.

[40] Forster A , Young J . Incidence and Consequences of Falls Due to Stroke: A Systematic Inquiry[J]. BMJ Clinical Research, 1995, 311(6997): 83~86.

[41] Lee D H , Park S H, Han J W . Effect of bilateral upper extremity exercise on trunk performance in patients with stroke[J]. Journal of Physical Therapy Science, 2017, 29(04): 625~628.

[42] Shin J W , Don Kim K . The effect of enhanced trunk control on balance and falls through bilateral upper extremity exercises among chronic stroke patients in a standing position[J]. Journal of Physical Therapy Science, 2016, 28(01):194~197.

[43] Mo L M , Jin L K , Ho S C . Game-Based Virtual Reality Canoe Paddling Training to Improve Postural Balance and Upper Extremity Function: A Preliminary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 of 30 Patients with Subacute Stroke[J]. Medical Science Monitor, 2018, 24: 2590~2598.

[44] Park K H , Kim D Y , Kim T H . The effect of step climbing exercise on balance and step length in chronic stroke patients[J]. Journal of Physical Therapy Science, 2015, 27(11): 3515~3518.

[45] Kim S J , Cho H Y , Kim Y L , et al. Effects of stationary cycling exercise on the balance and gait abilities of chronic stroke patients[J]. Journal of Physical Therapy Science, 2015, 27(11): 3529~3531.

[46] Hahn J , Shin S , Lee W . The effect of modified trampoline training on balance, gait, and falls efficacy of stroke patients[J]. Journal of Physical Therapy Science, 2015, 27(11): 3351~3354.

[47] Chung E J , Kim J H , Lee B H . The Effects of Core Stabilization Exercise on Dynamic Balance and Gait Function in Stroke Patients[J]. Journal of Physical Therapy Science, 2013, 25(07): 803~806.

[48] Shin Y J , Lee D H , Kim M K . The effect of newly designed multi joint ankle foot orthosis on the gait and, dynamic balance of stroke patients with foot drop[J]. Journal of Physical Therapy Science, 2017, 29(11): 1899~1902.

[49] SitjàRabert, Mercè, MartínezZapata, Ma José, Fort Vanmeerhaeghe A , et al. Effects of a Whole body vibration(WBV)exercise intervention for institutionalized older people[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Directors Association, 2015, 16(02): 125~131.

[50] Chen M S , Lin T C , Jiang B C . Aerobic and resistance exercise training program intervention for enhancing gait function in elderly and chronically ill Taiwanese patients.[J]. Public Health, 2015, 129(08): 1114~1124.

[51] Sakaki T , Shimokawa T , Ushimi N , et al. Rehabilitation Robot in Primary Walking Pattern Training for SCI Patient at Home[M]// Converging Clinical and Engineering Research on Neurorehabilitation II. Spr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2017.

Advances in Studies on the Improvement of Functional Level in Different Types of Disabled Elderly by Exercise

YANG Lijun, ZHENG Xueqin, HE Xiangbo, et al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101, China.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exercise intervention on functional level of disabled elderly.through literature, logical analysis, induction and summary,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improving the functional level of the elderly with different types of disability was reviewed.andsports intervention can be used as an alternative rehabilitation method for the disabled elderly. Exercise intervention is one of the most economical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functional level of disabled elderly. The effects on the elderly with different types of disability are mainly manifested in four aspects: cognitive impairment, knee osteoarthritis, brain pawns, and gait instability in aging.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i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memory, limb control, pain relief, improve the stability of joint movement, in addition to the elderly can also improve the ability to exercise, enhance muscle strength, balance, reduce falls. Prospect: later research can further clarify how different exercise modes, exercise intensity and exercise duration can be integrated to improve the dysfunction of the elderly,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further promoting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in the field of rehabilitation.

Disabled elderly; Exercise intervention; MIC; KOA; Brain death; Gait stability

1007―6891(2022)02―0063―06

10.13932/j.cnki.sctykx.2022.02.14

2020-03-30

2021-05-13

陈庆果(1981-),男,四川泸州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体力活动测量与评价,E-mail:bsuqgchen@163.com。

G804.3

A

猜你喜欢

功能障碍老年人康复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认识老年人跌倒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机制研究进展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勃起功能障碍四大误区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