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2.9级高强度耐候螺栓钢的抗氢致延迟断裂性能

2022-03-25张欢欢朱思远王青峰顾晓勇杨照军

上海金属 2022年2期
关键词:板条扩散系数淬火

张欢欢 朱思远 王 倩 王青峰 顾晓勇 张 瑞 杨照军

(1.燕山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北秦皇岛 066004;2.中铁山桥集团,河北秦皇岛 066205;3.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南京 210035;4.安徽长江紧固件有限责任公司,安徽六安 237000)

高强度螺栓作为基础零部件,被广泛应用于桥梁、建筑及汽车等钢结构,且由于具有承载力高、施工简便等优点,已成为工程连接中的主要手段。近年来,随着建筑、桥梁等强度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螺栓的强度及服役条件也越来越高[1-3]。螺栓强度等级提高带来高承载效益的同时,氢致延迟断裂的风险也随之增大,尤其是当抗拉强度超过1 200 MPa时,材料的氢敏感性尤为突出[4-6]。

氢致延迟断裂现象的产生是由于材料内部的氢向应力集中位置扩散、聚集,材料在静载下经过一定时间后突然脆性破坏。这种现象是材料、环境、应力相互作用而发生的一种环境脆化,是氢导致材质恶化的一种形态[7-8]。延迟断裂现象是妨碍机械制造用钢高强度化的一个主要因素。

目前大部分钢结构用高强度螺栓都采用回火处理,以实现更好的强韧性匹配,同时降低钢的氢致开裂敏感性;并通过调整含碳量和合金元素的种类及含量,以及调整热处理工艺,以获得高强度抗氢致延迟断裂耐候螺栓。然而,氢致延迟断裂问题依然突出。惠卫军等[9-11]在42CrMo钢的基础上添加Ti、V等微合金元素并改善热处理工艺以提高材料的抗氢致延迟断裂性能。刘昌奎等[12]研究发现,30CrMnSiA螺栓在其材质氢含量仅1×10-6条件下就发生了氢致脆性断裂,断裂原因并非由于氢含量过高,而主要是由于螺栓存在一定程度的回火脆化。

因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自主研发的12.9级高强度螺栓钢进行氢渗透及恒载荷延迟断裂试验,以探究回火温度对其氢扩散及抗氢致延迟断裂性能的影响。

1 试验材料及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材料为自行设计、研制的12.9级高强度耐候螺栓钢。由中铁山桥集团高强度紧固器材有限公司提供试制M30螺栓钢热轧棒材,其化学成分如表1所示。

表1 12.9级耐候螺栓钢的化学成分(质量分数)Table 1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12.9 grade weathering bolt steel(mass fraction) %

1.2 热处理

对试棒进行淬火、回火处理。淬火温度为900℃,保温时间为40 min,为防止淬火变形开裂,冷却介质采用植物油。回火温度分别为500、550、600 ℃,保温时间为90 min,空冷。

1.3 氢渗透试验

从热处理后的试棒上切取氢渗透试样,尺寸为60 mm ×30 mm ×0.8 mm,表面粗糙度为0.8。参照ASTM G148—1997《用电子化学技术对金属中氢摄取、渗透和传递率评定规程》,采用Devanathan-Stachurski双电解池电化学氢渗透法进行扩散氢/渗透氢试验。根据测得的氢渗透曲线确定氢扩散系数D0及可扩散氢浓度C0。将D0及C0作为表征氢脆倾向的参量,分析热处理工艺对螺栓实物氢脆倾向的影响。

氢扩散系数D0计算公式为:

式中:D0为氢扩散系数,cm2/s;L为试样厚度,cm;tL为滞后时间,定义为阳极瞬时电流密度达到稳态电流密度的0.63倍时所对应的时间,s。

可扩散氢浓度C0计算公式为:

式中:C0为可扩散氢浓度,mol/cm3;i∞为稳态阳极电流密度,mA/cm2;L为试样厚度,cm;F 为法拉第常数,96 485 C/mol;D0为氢扩散系数,cm2/s。

1.4 恒载荷延迟断裂试验

从不同淬、回火态的棒材上切取恒载荷缺口拉伸试样,尺寸如图1所示。参照ISO/FDIS 16573:2014(E)《高强钢抗氢致延迟断裂性能试验评价方法》,在RDL-YF(50 kN)型恒载荷应力腐蚀试验机上进行拉伸试验,拉伸速率为0.005 mm/min,加载至0.8倍缺口拉伸强度,采用试样断裂时间表征其抗氢致延迟断裂性能。拉伸试验条件如表2所示。

表2 恒载荷缺口拉伸试验条件Table 2 Constant-load notched tensile test conditions

图1 恒载荷缺口拉伸试样Fig.1 Constant-load notched tensile specimen

1.5 显微组织观察

取回火态试样经研磨抛光后,用体积分数4%的硝酸酒精溶液腐蚀,在日立S-3400N型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上进行观察。用盐酸+六次甲基四胺缓蚀剂对恒载荷延迟断裂试样进行酸洗除锈,采用SEM观察其断口形貌。薄膜试样经机械预减薄后再双喷电解减薄,在JEM-2100F型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上进行观察。

2 试验结果

2.1 力学性能

表3为试验钢经900℃淬火和不同温度回火后的力学性能,都满足12.9级螺栓材料的力学性能要求。此外,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钢的强度逐渐下降,且温度每提高50℃,强度下降30~40 MPa。

表3 试验钢经900℃淬火和不同温度回火后的力学性能Table 3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tested steel quenched from 900℃ and tempered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2.2 显微组织

图2为试验钢经900℃淬火和不同温度回火后的显微组织,均为回火马氏体,其板条形态清晰可见,组织无明显差异;晶内存在不同取向的马氏体Packet结构,部分Packet结构随回火温度升高逐渐融合消减。

图2 试验钢经900℃淬火和不同温度回火后的显微组织Fig.2 Microstructures of the tested steel quenched from 900 ℃ and tempered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2.3 抗延迟断裂性能

表4为在不同温度回火的试验钢的缺口抗拉强度及断裂时间。由表4可知,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试验钢的缺口抗拉强度逐渐降低,断裂时间显著延长且均大于100 h,说明抗氢致延迟断裂性能明显提高。

表4 在不同温度回火的试验钢的缺口抗拉强度及延迟断裂时间Table 4 Notch tensile strength and delayed fracture time of the tested steel tempered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2.4 氢渗透行为

图3为在不同温度回火的试验钢的氢渗透曲线。表5为根据氢渗透曲线计算的氢扩散系数D0和可扩散氢浓度C0。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试验钢的氢扩散系数D0增大,可扩散氢浓度C0略微增加。

表5 不同温度回火的试验钢的氢扩散系数和可扩散氢浓度Table 5 Hydrogen diffusion coefficients and diffusible hydrogen concentration of the tested steel tempered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图3 不同温度回火的试验钢的氢渗透曲线Fig.3 Hydrogen permeability curves of the tested steel tempered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一般认为,氢扩散系数越大,表明氢原子在试样中扩散越容易,氢原子不易在试样内部聚集,试样的氢致开裂敏感性越小;氢扩散系数小,表明氢原子在试样中扩散困难,氢原子容易在试样内部缺陷处聚集,当氢原子聚集到一定浓度时,产生足够大的氢压,发生开裂。

2.5 断口形貌

图4为在不同温度回火的试验钢的延迟断裂断口SEM形貌。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起裂区比例显著减小;裂纹扩展区均呈现出解理与韧窝混合断裂特征,且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解理部分明显减少,600℃回火的钢几乎为韧窝断裂,即回火温度的升高能够降低试验钢的氢致开裂敏感性。

图4 不同温度回火的试验钢的延迟断裂断口SEM形貌Fig.4 SEM micrographs of the delayed fracture of the tested steel tempered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2.6 碳化物

图5为在不同温度回火的试验钢的TEM形貌,均为马氏体板条结构,且板条边界析出了大量片状碳化物,板条内存在球状碳化物;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马氏体板条边界逐渐模糊,析出相尺寸及数量显著增加。析出相能消除第二回火脆性,使试验钢获得良好的强韧性,同时还可作为氢陷阱捕获可扩散氢,降低氢的危害。

图5 不同温度回火的试验钢的TEM形貌Fig.5 TEM micrographs of the tested steel tempered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3 结论

(1)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氢扩散系数D0增大,可扩散氢浓度C0略微增加。

(2)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抗氢致延迟断裂性能明显提高,起裂区比例明显减小,600℃回火的钢几乎为韧窝形态。

(3)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马氏体板条边界逐渐模糊,析出相的数量明显增加,析出相可作为氢的强陷阱捕获可扩散氢。

猜你喜欢

板条扩散系数淬火
Mn-Cr-Mo系贝氏体轨钢连续冷却转变的原位观察
青藏工程走廊冻融土热扩散系数特性与预测模型研究
淬火介质浓度对45钢淬硬层深度及组织性能的影响
时变因素影响下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计算方法
实战“淬火”
基于DeForm的板条冲压扭曲成形数值模拟
磁共振体素内不相干运动在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效能及肺癌化疗疗效评估的应用
自动化激光淬火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定位于材料基因组计划的镍基高温合金互扩散系数矩阵的高通量测定
新型高频淬火及表面强化技术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