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乙肝患者血清白介素-33、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的表达及意义*

2022-03-25婧,方

黑龙江医药 2022年4期
关键词:白介素乙型肝炎细胞因子

蒋 婧,方 向

固始县中医院检验科,河南 固始 465200

慢性乙型肝炎(CHB)是患者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后未给予积极干预而形成的慢性肝脏损伤,随着病情发展可导致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威胁。目前,临床在抗HBV治疗中无法彻底清除HBV,仅可抑制HBV复制及增殖,且HBV感染患者疾病的转归与机体免疫功能间存在密切联系[1-2]。细胞因子是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HBV感染中具有重要的免疫作用。白介素-33(IL-33)是孤儿受体ST2的特异性配体,也是作用较强的Th2细胞诱导剂,在脑、肺、胃、皮肤组织及肝脏中均存在大量的IL-33表达[3]。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为多功能蛋白质的一种,属抗炎因子,可影响机体内多种细胞的生长、分化及凋亡,具有较强的免疫调节作用,并认为TGF-β1水平与肝硬化间联系密切[4]。鉴于此,本研究分析慢性乙肝患者血清IL-33、TGF-β1水平表达及意义,以为临床评估CHB病情提供参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5月—2020年2月固始县中医院收治的100例CHB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6例,女44例,年龄23~68岁,平均年龄(45.59±3.67)岁。依据患者病情分为CHB轻度组(36例)、CHB中度组(34例)、CHB重度组(30例),并依据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阴阳性分为HBeAg阴性组71例,HBeAg阳性组29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版)》[5]中疾病相关诊断标准,病例资料完整。参与本研究前未行抗病毒及免疫调节治疗,且6个月内未行保肝治疗。自愿参与,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原发性肝癌、自身免疫性肝炎、药物性肝炎等其他肝部疾病。伴有其他系统严重感染。依从性差,无法完成本次研究者。另选取同期于医院行健康体检的32例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男19例,女13例,年龄22~69岁,平均年龄(45.40±3.82)岁。本研究获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采集5 mL清晨空腹肘静脉血置于EDTA试管中,将其置于离心机内以3 000 r/min速度,离心半径为10 cm,离心处理15 min后留取上层血清,对其进行编号后置于-72℃低温冰箱中保存待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HBV血清标志物,另采用德国罗氏公司生产的MODULARP 8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包括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红素(TBIL)水平,采用ELISA检测血清IL-33及TGF-β1水平。检测所使用的试剂均由武汉伊莱瑞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所有操作均严格遵循试剂盒要求进行。

1.3 观察指标

比较对照组及各病情程度下CHB患者IL-33及TGF-β1水平。另比较HBeAg阴性组及HBeAg阳性组患者IL-33及TGF-β1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四组患者IL-33及TGF-β1水平

相比于对照组,CHB重度、中度、轻度组IL-33及TGF-β1水平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四组患者IL-33及TGF-β1水平(±s) ng/L

表1 四组患者IL-33及TGF-β1水平(±s) ng/L

a表示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CHB轻度组(n=36)CHB中度组(n=34)CHB重度组(n=30)对照组(n=32)IL-33 11.78±6.52a 12.03±6.11a 16.58±9.67a 5.13±1.02 TGF-β1 395.20±39.86a 482.71±69.79a 886.29±25.94a 293.46±25.81

2.2 两组患者IL-33及TGF-β1水平

两组患者IL-33及TGF-β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IL-33及TGF-β1水平(±s) ng/L

表2 两组患者IL-33及TGF-β1水平(±s) ng/L

组别HBeAg阳性组(n=29)HBeAg阴性组(n=71)t值P值IL-33 16.08±1.33 15.57±0.94 1.880 0.063 TGF-β1 590.08±294.46 538.49±173.85 0.881 0.380

3 讨论

目前,临床对于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暂无明确定义。HBV感染不会直接对肝细胞造成损伤,而是经诱导机体T细胞介导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在清除HBV的同时引发的肝细胞损害,实验室检查可见血清中ALT及TBIL等指标明显上升。正常情况下Th1/Th2型免疫反应处于动态平衡,若Th1/Th2及Th17/Treg类细胞因子发生失衡时,可对患者临床转归造成严重影响[6-7]。

本研究结果显示,相比于对照组,CHB重度、中度、轻度组IL-33及TGF-β1水平均较高,HBeAg阳性及阴性组IL-33及TGF-β1水平比较有可比性,表明IL-33及TGF-β1水平与CHB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病情越重,IL-33及TGF-β1水平越高,且二者在肝纤维化进程及肝组织炎症活动中具有较好的协同作用。IL-33是IL-1家族成员中的一种可直接作用于Th2细胞,从而促进白介素-4(IL-4)、白介素-5(IL-5)、白介素-13(IL-13)等Th2型细胞因子分泌,并通过自然杀伤细胞(NK)及自然杀伤性T细胞(NKT)而增强Th1型细胞因子的表达。此外,IL-33的特异性受体为ST2,分为sST2及跨模性ST2(ST2L)两种,其中ST2L可选择性表达于Th2型细胞表面,当机体发生病毒感染时,IL-33可作为前炎症细胞因子释放至细胞外与靶细胞表面的ST2L相结合,并激活下游信号转导分子,影响IL-4、IL-5、IL-13等细胞因子生成及分泌,使得Th1/Th2免疫应答发生失衡,若向Th2倾斜,则可促进炎性反应发生,导致感染呈现慢性化改变[8]。TGF-β1生物学效应较为广泛,不同培养条件及细胞种类下,TGF-β1呈现出抑制与刺激的双重作用。TGF-β1还可作为一种关闭免疫应答及炎性反应的型号,因其具有抑制促炎细胞因子的功能,可在一定程度上拮抗淋巴细胞反应。研究显示[9-10],TGF-β1为公认的纤维化关键介导因子,是促进器官纤维化的细胞因子,由于TGF-β1可活化肝星状细胞,促进纤维细胞生成,加快胶原基因表达。

综上所述,CHB患者血清IL-33、TGF-β1水平随着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增加而上升,在CHB疾病发展过程中,血清IL-33、TGF-β1起到重要作用,二者相互影响、相互调节及制约,为病情判断及预后评估提供有利依据。

猜你喜欢

白介素乙型肝炎细胞因子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氟尿嘧啶联合白介素II局封治疗多发性跖疣疗效观察
成人HPS临床特征及多种细胞因子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
外周血6种白介素对脓毒症相关血小板减少的诊断价值
抗GD2抗体联合细胞因子在高危NB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相关性
观察重组人白介素11对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的治疗效果
全面化心理行为干预在妊娠合并乙型肝炎患者围生期中的应用观察
二至丸对慢性乙型肝炎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牙龈癌患者血清白介素—6和白介素—8的水平改变与其临床病理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