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州市洞头区老城上街现状研究与活态博物馆更新策划

2022-03-25越李孝成周颖余发谷

华中建筑 2022年3期
关键词:洞头活态上街

吴 越李孝成周 颖余发谷

1 背景

1.1 问题提出

长三角一体化时代的来临,为温州梳理发展格局提供了难得的战略窗口期①。洞头正处于温州市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关键位置之上,迎来崭新的发展机遇(图1)。洞头区是温州市四大主城区之一,地处浙东南沿海边缘和长三角区域的最南翼,同时也是闽南语与瓯语交汇地区,有丰厚的闽南文化和“两岸同心”文化。因此,洞头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文化特质,决定了其在温州投射闽、台战略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桥头堡区位优势。

图1 温州在长三角区位分析图

2019年我们受邀编制《温州市洞头区全域旅游产业规划》,对洞头提出了“百岛洞头,海上花园”的全域旅游战略定位和新的发展思路,即要改变过去为“你(游客)”造一座城的发展思路,将洞头的全域旅游与城市的综合建设相结合,城市功能和旅游功能有机融合,为“我们(原住民、新市民、游客)”共同造一座城。其中老城修补与激活作为全域旅游产业18大重点项目之一,是展现洞头特质文化的重要载体,规划也对洞头老城功能修补与激活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及措施。

规划中对老城修补与激活更新的思路得到了洞头区政府与居民的高度认可,老城的修补与激活是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和重建城市文化身份的必然需要。一方面,居民对老城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他们习惯老城慢节奏的生活,依赖亲近的邻里关系,但又受困于老城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不足等问题;另一方面,老城是洞头城市变迁的见证者和文明更替的记录者,具有特殊的文化价值。然而,由于发展空间不足,近年来洞头的发展重心逐渐转移至新城及其他相对外围的地区,作为传统商业中心的老城开始出现人口流失、商业氛围消沉等问题。因此,老城的修补与激活迫在眉睫。

在认可相关规划成果和老城发展理念的基础上,区政府再次委托我们进行老城修补与激活的设计,项目包含对中心街、上街、后街3条传统老街的有机更新,本文将着重阐述上街的现状与具体策划。

1.2 研究方法

洞头老城上街相关的线上文献资料极度稀缺,因此针对老城上街的研究以线下实地调研方法为主。我们历经3年共去洞头进行了7次实地调研,前期对洞头整体情况进行基本调研,考察洞头各岛,采集影像资料;中期主要针对洞头老城进行多次三维图像数据采集,对各街巷走访记录;最后,针对上街的调研,除了对其传统风貌建筑进行测绘外,还进行了入户问卷调查,针对性访谈,拜访当地的民间学者,收集了解洞头地方史志、民间故事汇本、建筑摄影集等珍贵的地方文献资料等,尝试通过多手段的实地调研了解上街情况。对于调研而得的各类统计数据和问卷访谈结果,通过表格、图表等直观方式分析得出具有确定性或指向性的判断。

2 老城上街现状分析

上街因位于原北岙镇上部而得名,其北起镇前路,南至岭背路,呈西北-东南走向,全长308m,宽约3. 6m,是洞头老城岭背社区现存保留较好的传统老街之一,其被烈士路分成南北2个街段,文章的研究范围主要为南侧街段(图2)。

图2 老城核心区在洞头区位图

2.1 上街区位概况与发展历史

上街位于老城核心区东南角,街区面积约0. 6hm2。 在上街半径200m范围内,包含了图书馆、烈士陵园、太阴宫等多种公共服务设施(图3)。上街两端高差约18m,地势北低南高,通过坡路和72台阶连接街道两头。上街两侧建筑依势而建,门前与道路间多有台阶克服高差,72台阶两侧建筑多座于石块堆砌而成的台地之上,整体建筑高低错落,远望房屋如叠。

图3 上街在洞头老城内区位图

在古代,老城是洞头岛上主要的集市贸易场所。民国时期人气兴旺,商业繁荣;解放后洞头置县,集镇规模不断拓展,老城成为全县商业中心。如今随着城市扩大和中心转移,老城衰落,商业气氛和传统市井风貌逐渐消沉,安静的上街已看不见当年热闹的影子(图4)。

图4 上街周边道路交通现状图

2.2 上街物质空间形态特质提炼

基于对上街物质空间形态的全面调研,从道路系统、空间格局、建筑特征和景观要素四方面提炼其空间形态的特质要素。

(1)“尽端式”的道路结构特点

虽然上街因72台阶的存在,不能通车,车行可达性较差,但对城市路网的交通功能影响较小。自1989年烈士路东口至岭背的水泥路面建成以来,随着90年代私家车的普及,老城核心区通往城南和东屏的主街道便变成上街西侧的岭背路,以步行为主的上街人流逐渐变少。老城核心区现有的路网中人民路和连城大道是连接新城和老城的主要道路,岭背路是连接城中和城南的主要道路,烈士路、中心街是老城内部主要联系的道路(图5)。

图5 上街道路界面图

(2)延续历史形态的空间格局

上街街道空间格局是历史沉淀的结果,空间肌理延续了过去的形态,受城市现代化建设影响较小。随着现代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的普及,同时在城市沿海发展战略政策指引下,因老城的交通条件落后、建设用地紧张,洞头区政府采取了在北侧1km处发展新城的做法,而老城开发重建的力度较小,城市布局和核心路网大部分延用至今。在过去洞头交通示意图和北岙镇街巷图中依然能清晰地看出今天的城市格局(图6~7)。

图6 70年代洞头交通示意图

图7 90年代北岙街巷图

(3)带有时代烙印的建筑特征(图8~9)

图8 建筑使用情况分布图

图9 上街建筑结构分布图

街区内建筑特征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上街建筑业态特点不够突出,缺少自身的特质产业,建筑使用价值有待激活。上街现有家庭73户,商铺较少,只有部分建筑一层为零售业态,是个典型居住型街区,现有房屋使用情况较复杂,房屋空置率较高。

另一方面,上街不同年代的历史建筑较集中,最早可追溯到民国时期,部分至今保存完整,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相融,是一座天然的民居博物馆。上街两侧现存共36栋建筑,其中约40%建于民国和解放初时期,56%建于20世纪80年代前后,这些建筑拥有不同时代的历史文化烙印。上街中保存较完整的历史建筑有6栋,包含1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陈森民居,这些建筑多为石木结构,建筑构造上有民国及解放初时期鲜明的特点(图10,表1)。

表1 上街代表性历史建筑统计表

图10 上街遗存代表性历史建筑分布图

(4)独具地形特色的景观要素

72台阶是上街的特色名片,其宽约4.2m,两端高差约8.2m。据当地居民描述,现在水泥石板铺设的72台阶下,仍有80年代前的青石板台阶,后因年久湿滑,不便行走,重新在上头铺上了水泥石板沿用至今。上街内建有一处休闲广场,由于上街常住人口不多,来往人流较少,且广场上无健身设施,利用率不高,少有人在该处休闲活动(图11)。

图11 上街72台阶现状图

2.3 上街发展需求与特质文化分析

通过对上街的社会人文调查,从街区的社会经济、居民意愿和文化故事三方面总结街区的发展需求和特质文化。在街道与社区的工作人员帮助下,对街区各户调查获取整体社会经济情况,通过入户访谈和问卷调查收集居民的意愿,询问街区年长的原住民、查阅族谱文献等收集居民的文化故事。

(1)居民家庭社会经济概况

上街街区内现有家庭共73户,根据户主姓氏统计含18个姓氏,其中姓陈、曾、叶、洪的人数较多,登记在册户籍人口约188人,但常住人口仅84人,常住人口中60周岁以上老人有39位,约占46%。上街居民家庭有提高经济水平的需求,街区73户家庭户均年经济收入约为13.14万元,按户籍人口的人均年经济收入约为4.2万元,户均年经济收入较低,人均年经济收入不及温州城镇居民人均收入水平②(表2)。

表2 上街街区人口经济数据统计表

(2)基于问卷访谈的居民意愿(图12)

图12 居民对举行保护老街活动参与意愿度

历经一周的居民走访,通过对上街居民问卷调查及针对性访谈,居民意愿情况总结如下:居民有改善生活环境的需求,受访居民全部支持对街区的更新改造,建议更换新街道各类老旧设施,部分居民表达了对居住在新城的向往;居民对当地有文化认同感,大部分居民表示愿意参与老街保护的相关活动,并认为政府对上街的历史建筑保护力度不够;居民缺少参与文化保护传承的渠道,许多居民仍坚持家族的手工艺,但他们的后辈大多放弃继承,在访谈中他们也表达了对这类情况的遗憾,大部分受访者都十分支持修建博物馆来保护地方文化。

(3)代表洞头老城特质的地域文化

上街代表的洞头老城文化主要体现在移民文化、宗亲文化和手工艺文化三方面。洞头是典型的移民城市,上街居民祖上大多也有移民记录,72%的户主祖籍源自福建,另17%的温州祖籍中也有部分祖上源自福建,街区每个家族背后都有丰富精彩的移民故事。上街杂姓聚居,有陈、叶、曾、洪等众多姓氏,他们祖先从外地迁来洞头后历经世代,各自形成了庞大宗族,每逢特定节日宗亲后辈们会汇集祠堂共同参与宗祠活动,上街多数户主之间是亲兄弟或隔代近亲,近代以来他们共同生活成长在上街。街区内有许多手工艺世家,数代人继承同一手工艺,木匠世家彭振木,其祖辈彭赞根是洞头民间历史上顶尖的木匠,另有扎纸世家林根数、油漆世家陈白林、棺材世家洪春生、纸灯笼世家泮荣红、染布世家叶毕灵等。

3 老城上街活态博物馆策划(图13,表3)

表3 建筑分类更新措施表

图13 保护老街文化的有效措施比例

3.1 延续老城修补与激活思路的策划理念

上街的更新保护延续了老城修补与激活的发展思路。在洞头全域旅游新发展理念指引下,老城修补与激活的发展思路具体表现在三方面,即生活形态重塑、新业态植入和活力社区的营造。在生活形态重塑方面,加快实施72台阶复原、历史建筑修缮等工程;新业态植入方面,植入各类城市生活业态,包含公共文化类、旅游消费类等,提高老城业态档次;在活力社区营造方面,强调街道的多样性、社区功能混合和居民参与等,将老城打造成可持续的,充满活力的有机社区。

上街活态博物馆策划是街区更新保护实施的具体方式。活态博物馆是一种城市历史街区保护与发展的新博物馆学理论,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在Eco-museum概念的基础上发展形成,更加强调对城市街区当下的文化现象和生活场景传承延续,即这些未来可能成为文化遗产的当下“活的文化”。在老城发展思路基础上,本文借鉴活态博物馆的基本理念,结合街区自身的空间特质和发展需求,提出将整个街区打造成一个活态博物馆的整体思路,并在策划理念中强调社区的整体性,保护的原真性,居民为主的参与性和文化传承的活态性。

3.2 基于对上街更新保护的策划路径

在对上街空间特质和发展需求综合理解之上,结合活态博物馆策划的理念,上街活态博物馆的策划路径,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建筑分类保护改造

上街活态博物馆涉及对建筑的分类更新措施,根据上街现有建筑质量及风貌综合分析评价,提出了针对不同建筑相应的规划设计策略。

(2)建筑产权适宜调整

街区中建筑的产权结构相对统一,除广场用地已被政府征收外,其余用地都为居民私有产权,对于活态博物馆策划中涉及新建民俗博物馆的项目,将涉及对应土地的征收。对于保护修复历史建筑,主要涉及房屋回购,其余建筑清洁维护不涉及产权问题(图14~15)。

图14 建筑分类改造策略图

图15 建筑产权拟回购等策略图

(3)文化旅游综合开发

老城作为特质文化产业的重要载体,将在旅游产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展现洞头文化的厚度。上街活态博物馆的文化集中展示,将提升老城文化旅游的丰富度,从参观式向沉浸式的文化体验转变。

3.3 上街活态博物馆活态传承策划内容

为更好地发展与保护街区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通过上街活态博物馆策划为洞头老城文化旅游服务提供思路,具体策划内容将从业态策划、流线策划和展品策划三方面重点阐述:

(1)文旅业态植入为主的业态策划

上街活态博物馆的业态策划主要分为两类,文化旅游业态的新植入和原有业态的活态传承,从文化体验、旅游服务、休闲景观、便民生活4个角度展开。文化体验类业态植入主要体现在新建民俗博物馆,活态传承染布坊和布画店的历史业态,以染布博物馆和书画店活化现有空置的传统民居,民俗博物馆的新业态植入不仅是基于公众的意愿的,也是由老城公共文化类设施较少、文化保护传承不足等现实问题所决定的。旅游服务类业态主要体现在新建礼品店,在原有洪求阳民居中植入特色小吃店。礼品店是民俗博物馆功能的一部分,它和特色小吃店都将为文化旅游参观提供商业配套服务。咖啡吧策划和休闲广场更新是休闲景观类业态的主要体现,而便民生活类业态策划主要为新增特色中药堂(图16)。

图16 上街活态博物馆业态策划

(2)打造步行立体文化走廊的流线策划

在交通流线上,延续街区整体街巷格局和路网结构,保持步行街不变,将上街作为主街道串联起民俗博物馆、小吃店、染布博物馆、中药堂、书画店、广场、72台阶等,打造街区参观的立体步行走廊。在流线节点上,重点策划以民俗博物馆牵头其他配套的文化展示节点,以及休闲广场咖啡吧营造的休闲体验节点(图17)。

图17 上街活态博物馆流线策划

(3)活态展示老城特质文化的展品策划(图18)

图18 上街活态博物馆整体策划示意图

上街活态博物馆的展品分为三类:第一类,把街区中的传统民居建筑、72台阶等历史建筑构筑物,作为遗存实物展品。由于现存的6栋历史建筑中,大多年久失修,且陈森民居、叶毕灵民居和郭茂荣民居处于空置状态,因此,首先对这些传统民居展开保护修缮,以呈现更完好的建筑风貌。第二类,是民俗博物馆和染布博物馆内的工艺文化展品,上街的手工艺世家种类繁多,如染布世家、木匠世家、扎纸世家等,这些家族的工艺文化作品可以作为博物馆展示内容,既能体现对地方文化的尊重与保护,也能丰富博物馆展品的种类形式。第三类,把街区内居民的生活形态和方式作为活态博物馆的场景类展品,延续居民在上街的生活场景。

结语

综上所述,上街活态博物馆策划是基于街区的空间特质和发展需求而来,策划一方面保留了街区的原真性,尊重地方文脉,延续生活文化;另一方面,将民俗博物馆等新项目、新业态融入其中,活化传统历史建筑,激活旅游经济价值,并保持居民参与,提高文化认同。

老街活态博物馆构建重点强调一个“活”字。老街的活态博物馆关注人的活力、功能的活力和产业的活力。在上街活态博物馆中,通过活化历史建筑、历史景观风貌等物质要素与手工艺文化等非物质文化,传承地方文脉,激发建筑功能活力;通过注入文化旅游业态,活化街区产业发展,强化产业活力;坚持居民为街区主人,保持公众参与,提升居民活力。老街活态博物馆正是强调这样的活态文化,才能在城市发展与文化传承中保持动态一致性。

资料来源:

图6~7:洞头区档案馆,原图基础上改绘;

文中其余图表均为研究团队自绘。

注释

① 中共中央、国务院.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2019-12. http://www.gov.cn/home/2019-12/01/content_5459043.htm。

② 每日财经网.2018中国中间群体收入划分标准.网络资料.2018。

猜你喜欢

洞头活态上街
名医名家活态传承的现状及研究思路
鄂伦春族民间舞蹈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活态传承
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现状与活态传承的策略
洞头:三无村变身“桃花源”
有个小孩叫小杜
ALittleBettyBlueR.L.Stevenson
温州洞头发出“干部召回令”
“意外”的插曲撞击出数学思维“火花”
福州喜娘 活态传承的闽都婚嫁习俗
上街走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