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课后练习的思考与实践
2022-03-25徐琪
文 / 徐琪
1 开展体育作业的背景与意义
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实施不断深化发展,诸多体育政策性文件均强调各学校需开展体育作业设计与实施的工作任务,体育作业成为了热点话题,越来越受到体育教师和家长们的重视。2016年《关于加强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意见》指出学生应积极参与课外体育锻炼,中小学校合理安排家庭,家长支持学生参与,社区创造有力条件,形成家庭、学校与社会的联动。2020年《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也提到可以通过以赛代练的方式完成体育作业。2021年《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更是重点强调了把课业负担减下去,把体育作业加上来的明确任务要求;作业是教学五环节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有其独特的价值,一份好的作业设计、实施、布置与完成不仅可以检验学生所学知识技能的学习效果,还能达到巩固所学内容的目的。对于体育学科来说,体育作业更是连接体育课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重要纽带,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还能丰富学生课外生活,有助于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为学生建立终生体育意识奠定基础,但长期以来诸多因素导致体育作业处于“空窗期”的尴尬状态,给予学生留下了体育课是不存在作业的刻板印象,从而研究如何开展体育作业的课题兼有理论与实践意义。
2 开展体能作业的具体做法
2.1 对作业类型的思考
根据图1所示:初中体育作业类型主要分为六大类,分别为课堂教学类、身体素质类、体育中考类、技能应用类、体育知识类以及社会实践与游戏娱乐类。第一、课堂教学类作业是指体育教师根据实际的课程进度所安排的作业内容,如教授完排球正面双手垫球内容后,教师通过学生实际情况设计作业,如自垫球练习、对墙垫球练习来巩固课堂所学技能。第二、身体素质类作业是指根据学生身体素质实际情况状况所展开具的针对性体能练习,主要包括耐力素质、速度素质、力量素质、灵敏素质以及柔韧素质五大基本身体素质范畴。第三、体育中考类是指围绕体育中考项目所展开的体育作业设计,目的在于提高学生最终的体育中考成绩。第四、技能应用类是指根据学生所学的运动技能而设计的相关体育作业,如足球、篮球、排球等,目的在于提高各项运动技能,培养学生运动兴趣。第四、体育知识类同文化课作业类似,主要通过设计试卷的形式进行,如人体运动系统知识、如何通过心率来监控疲劳、分析体育比赛中的现象与问题等知识点均可以归纳为此类作业。第五、社会实践与游戏娱乐类是指通过实践与游戏等形式的作业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与对体育运动项目的兴趣,如踢毽子、跳皮筋、呼啦圈等游戏;又如做家务、体育运动品牌商标的实践活动等均属于此类体育作业。本文主要以身体素质类作业为案例进行具体分析。
图1 体育作业类型分类
2.2 分析与设计思路
根据图2可知:为了更好的对上海市敬业初级中学体能作业案例进行分析,笔者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研究思路对案例进行了框架梳理,首先,在执教过程中我校教师普遍发现学生的一般身体素质能力整体偏弱的问题,一般身体素质又是开展各运动项目教学的基础,因此经我校体育教研组探讨后决定将体能类作业设定为首要实践探索的目标。其次,为了细化研究学生的一般身体素质能力,通过体测数据进行具体的量化分析,旨在探讨学生在速度素质,力量素质,耐力素质,柔韧素质,灵敏素质五大基本素质中的具体不足之处,从而更具有针对性的开展体能作业设计。最后,以体能作业作为变量进行干预,通过匹配样本T检验分析讨论本次体能作业案例的实施效果。
图2 体能作业案例分析思路
根据图3可知:通过学生体测数据量化分析后,笔者认为体能作业需经历设计、布置与实施以及完成的三大阶段。第一、设计阶段,应具有合理性,参与对象为体育教师,在设计过程中应包括对作业量的设计、作业内容的设计、评价方式的设计、反馈方式的设计、监管方式的设计以及作业形式的探讨。第二、布置与实施阶段,应具有有效性,参与对象为体育教师,学生以及家长,在布置环节体育教师起到主导作用,如对所布置的体能作业提出相应要求,又如教授作业内容中具体的动作,负荷监控方法以及心率测算方法等,学生为实施阶段的主体,家长则更多扮演协助者的角色参与到作业的实施中去。第三、完成阶段,应具评价性和反馈性,教师给予评价反馈,学生不断改进提高。
图3 体能作业案例设计思路
2.3 量化分析
根据图4可知上海市敬业初级中学初三学生一般身体素质整体水平:男生50米快速跑平均分81分,坐位体前屈71分,立定跳远62分,引体向上38分,1000米耐力跑80分;女生50米快速跑平均分77分,坐位体前屈71分,立定跳远77分,仰卧起坐83分,800米耐力跑83分。国家体测标准50米代表速度素质,坐位体前屈代表柔韧素质,立定跳远代表下肢力量与协调灵敏素质,引体向上/仰卧起坐代表上肢力量与核心素质,1000米/800米代表耐力素质。综上分析发现:我校初三学生一般身体素质水平达到中上,男生速度素质>耐力素质>柔韧素质>下肢力量与协调灵敏素质>上肢力量素质,上肢力量素质存在明显短板情况,因此在体能作业设计时男生应着重对上肢力量素质进行相应练习;女生核心力量素质≈耐力素质>速度素质>上肢力量与协调灵敏素质>柔韧素质,速度素质,柔韧素质以及下肢力量与协调灵敏素质相关测试项目未达80分良好标准,可优先针对较弱项体能进行练习。
图4 上海市敬业初级中学初三学生体测数据分析
2.4 设计与布置实施的构建
表1实施具体要求解释如下:第一、作业内容。上海市敬业初级中学五大基本身体素质体能作业内容总库,A类代表柔韧,B类代表力量,C类代表速度,D类代表耐力,E类代表灵敏,其中力量类中又细分了上肢力量素质,下肢力量素质以及核心力量素质内容,作业内容总库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更新完善。第二、作业量。频率为每周3次,学生可根据学业压力情况机动选择完成时间节点,每次需达到规定运动强度,学生通过脉搏测试法测算心率,估算运动强度=(220-年龄)*60%~80%进行判断并记录。第三、作业布置与实施要求。首先,体育教师通过企业微信中的班级群进行体育作业布置并上传作业规定动作视频供学生学习参考,并在体育课中讲解每周作业的相关动作要求与如何测试脉搏与计算运动强度。其次,男生每周上肢力量素质练习为必选项,女生则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考虑到柔韧素质类作业不具备一定运动强度,因此要求每位学生A类柔韧素质每次作业必须完成,旨在运动后的肌肉拉伸与放松。第四、作业形式。本文主要围绕体能类作业进行案例分析,故作业形式为学生个人形式独立完成。第五,建立抽查与监管制度确保作业完成质量,包括①定期上传作业视频②完成体育作业记录手册与家长签字③课堂抽查相关作业动作。
表1 上 海市敬业初级中学体能作业数据库
2.5 评价与反馈系统的构建
根据图5可知:体能类作业评价系统主要由学生自评、家长评价以及教师评价维度构建,如果每周进行一次评价不仅增加了学生和家长的负担,还间接的增加了体育教师的工作量。经我校教研组讨论决定:一个学期进行两次作业评价最为适宜,期中与期末各一次。学生评价与家长评价通过问卷星软件进行问卷设计,问卷内容应包括学生姓名、班级、自我与家长评价打分(优秀/一般/需努力)以及自我评语与家长评语等问卷内容。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快捷有效且方便统计。随后体育教师依据:①定期上传的作业视频②阶段性体测数据③抽查结果对每位学生进行反馈,反馈包括定性反馈、定量反馈以及其他反馈形式,定性反馈指的是体能作业完成的动作技评;定量反馈是指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的定期体测结果是否较之前有所增长;其他反馈是指学生对作业的完成态度与积极性等额外情况的评价反馈。
图5 评价与反馈系统思维导图
3 结果与分析
通过一个学期16周体能作业干预对数据前后进行匹配样本T检验,本次数据样本为初三年级94名学生,其中男生49名,女生45名,根据表2可知:干预前学生50米跑平均成绩为8.51秒,标准差为0.99,干预后平均成绩为8.43秒,标准差为0.96,T值为2.52,P值=0.013<0.05,故干预前后学生速度素质存在显著差异;干预前学生坐位体前屈平均成绩为10.92厘米,标准差为5.99,干预后平均成绩为11.32厘米,标准差为5.87,T值为-2.64,P值=0.011<0.05,故干预前后学生柔韧素质存在显著差异;干预前学生立定跳远平均成绩为185.42,标准差为31.57,干预后平均成绩为200.29,标准差为31.45,T值为-1.06,P值=0.289>0.05,故干预前后学生下肢力量素质不存在显著差异;干预前男生引体向上平均成绩为4.48个,标准差为4.21,干预后平均成绩为4.87个,标准差为3.71,T值为-2.35,P值=0.023<0.05,故干预前后男生上肢力量素质存在显著差异;干预前女生仰卧起坐平均成绩为43.62个,标准差为5.91,干预后平均成绩为46.84个,标准差为5.41,T值为-4.83,P值=0.000<0.05,故干预前后女生核心力量素质存在显著差异;干预前男生1000米跑平均成绩为249.77秒,标准差为39.78秒,干预后平均成绩为247.73秒,标准差为38.41秒,T值为-0.97,P值=0.337>0.05,故干预前后男生耐力素质不存在显著差异;干预前女生800米跑平均成绩为229.11秒,标准差为3.27秒,干预后平均成绩为228.8秒,标准差为3.21秒,T值为0.46,P值=0.644>0.05,故干预前后女生耐力素质不存在显著差异。
表2 体测数据匹配样本结果
表2 体测数据匹配样本结果
注:*代表具有显著差异
测试内容 干预前 干预后 T值 P值50米跑 8.51±0.99 8.43±0.96 2.52 *0.013坐位体前屈 10.92±5.99 11.32±5.87 -2.64 *0.011立定跳远 185.42±31.57 200.29±31.45 -1.06 0.289引体向上(男) 4.48±4.21 4.87±3.71 -2.35 *0.023仰卧起坐(女) 43.62±5.91 46.84±5.41 -4.83 *0.000 1000米(男) 249.77±39.78 247.73±38.41 -0.97 0.337 800米(女) 229.11±3.27 228.8±3.21 0.46 0.644
4 结论与建议
我校体能类作业方案设计与实施能够有效提升我校初三年级学生的速度素质、柔韧素质、男生上肢力量素质与女生核心素质能力,但耐力素质与下肢力量素质能力的提升上不具有显著效果。针对该问题:①建议进一步丰富我校体能作业内容,设计出更具有合理性的练习动作②加强完善作业检查与监督制度,提高学生作业完成质量③对体能类作业评价反馈系统构建逐步加强完善。
5 反思与展望
体育作业的设计不能仅限于对学生体能的思考,更应该基于体育学科核心素质以及课程目标进行多维度思考,每个学校应具有各自校本特色的体育作业内容,体育作业设计与实施是一项大工程,也需要各学校每一位体育教师进行参与,才能推动体育作业设计与实施课题的发展。目前,“双减”政策的颁布与实施也可谓是开启了各学科教师对作业设计话题的实践探索,对于体育学科而言,学生所增加的潜在时间如何利用至体育作业的设计中去是每一位体育教师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笔者也希望从增量时间上进一步进行实践探索,愿体育与健身课程早日形成属于本学科的作业体系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