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娩镇痛配合体位护理对产妇镇痛效果及产程的影响分析
2022-03-25刘萍
刘 萍
(辽宁省大连市中心医院,辽宁 大连 116001)
产后出血和剧烈产痛是分娩的常见症状。分娩疼痛可导致产程延长,造成产妇不良情绪加剧,不利于分娩结局的改善,而产后出血量过多不仅会引起各种并发症,还会影响分娩产妇的康复,甚至导致孕产妇死亡,而产痛增加分娩产妇的不良情绪,且影响产程进展,这一点需受到高度重视。为了降低自然分娩的产后出血率,促使产程顺利进展和提高分娩产妇舒适度,分娩镇痛配合体位护理无痛分娩是一种理想方法[1]。本研究将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的80例分娩产妇进行随机分组研究,分析分娩镇痛配合体位护理对产妇镇痛效果及产程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的80例分娩产妇随机分组,观察组年龄26~36岁,平均年龄(30±2.35)岁。初产妇21例,经产妇19例。常规组年龄26~36岁,平均年龄(30.57±2.77)岁。初产妇22例,经产妇18例。两组资料可比,P>0.05。
1.2 方法 常规组给予常规分娩护理,观察组进行分娩镇痛配合体位护理。①心理安抚。产前安抚分娩产妇,介绍分娩时可能发生的分娩产妇情况,为分娩产妇做好心理准备,引导分娩产妇缓解疼痛,鼓励分娩产妇以积极态度迎接分娩,提高分娩产妇的顺产成功率。分娩过程帮助分娩产妇采取适当姿势,听胎心音等情况,在助产士指导下,适当在宫缩间歇期补充能量,如分娩产妇在0.5 h内无分娩迹象,需准备外科助产。观察分娩产妇会阴破裂情况,是否有必要进行会阴助产治疗,胎儿分娩后应减轻分娩产妇的心理压力。第二,产程体位和分娩镇痛护理。产妇处于分娩的第一阶段(潜伏期),助产士引导产妇站立姿势,坐姿,引导产妇使用分娩球,通知产妇保持上半身挺直。当产妇子宫颈打开2~3 cm时,将产妇更换至左侧卧位,麻醉师进行连续硬膜外麻醉,选择L3~4进行硬脑膜穿刺。成功后引入3 cm导管注射罗哌卡因和0.5%芬太尼混合物0.5 h后,注入约6 mL混合物,保持每1 h输注5~6 mL。并行常规产妇心电监护及胎心监护。密切观察产妇分娩体位:根据胎方位调整体位。当第二产程时,床应升高约45°,产妇采取半卧位和膀胱截石体位。产妇双腿平坦,略微分开,当胎头显露时产妇采取膀胱截石位;如果产妇骨盆倾斜较大,或耻骨联合过低或不适当应用,帮助产妇采取双侧髋关节和膝关节的屈曲和外展体位。两组在活动期间卧床胎心监测,为加强子宫收缩增加催产素。待打开子宫颈后,护理人员协助并指导产妇应用引导的分娩凳。第三产程是分娩产妇产后出血的高峰期,助产士应密切观察分娩产妇的情况,产后出血量,血压测量,引导分娩产妇正确进行母乳喂养,做好生活等方面的护理,减少第四产程出血的发生。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产妇对分娩的满意情况;产程的平均时间、产后24 h平均出血量、分娩过程的疼痛评分;产后出血发生率;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包括新生儿窒息和宫内窘迫两项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SPSS25.0软件,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分别使用t、χ2检验,并分别应用(±s)、%进行描述,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产妇对分娩的满意情况 观察组的产妇对分娩的满意情况更高,P<0.05。观察组满意度是100.00%,常规组满意度是75.00%。
2.2 两组产程的平均时间、产后24 h平均出血量、分娩过程的疼痛评分比较 观察组产程的平均时间、产后24 h平均出血量、分娩过程的疼痛评分更具优势,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程的平均时间、产后24 h平均出血量、分娩过程的疼痛评分比较(±s)
表1 两组产程的平均时间、产后24 h平均出血量、分娩过程的疼痛评分比较(±s)
2.3 产后出血发生率 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有3例,常规组产后出血发生11例,P<0.05。
2.4 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经研究结果显示,常规镇痛护理的新生儿出现新生儿窒息的例数(2例)与联用体位护理的观察组出现例数(1例)相近,组间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对比结果无明显差异性(χ2=0.346;P>0.05);但常规组出现宫内窘迫的新生儿例数(7例)明显多于观察组(1例),组间宫内窘迫发生率对比结果有明显差异性(χ2=5.037;P<0.05)。
3 讨论
产妇分娩的痛苦非常严重。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和分娩管理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产妇需要分娩镇痛[1]。临床上硬膜外麻醉镇痛和分娩的镇痛效果显著,且一直在应用。分娩镇痛不仅可以减轻分娩时产妇的痛苦,还可以使产妇与助产士合作,以更好地分娩状态完成分娩。分娩是一种自然的生理过程,但分娩时的疼痛也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在分娩过程中子宫收缩,子宫颈扩张引起疼痛,阻碍分娩进展,增加难产风险,对母婴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随着围生医学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何减少产妇分娩时的疼痛,减少剖宫产和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所有产科医务人员都需要不断探索问题。研究资料表明,分娩镇痛可有效减轻产妇疼痛,提高母婴安全性,降低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
通过采取舒适的体位和给予分娩镇痛护理,可减轻分娩疼痛,确保产程顺利进行,降低剖宫产率。而导乐镇痛的实施可达到无痛分娩目的,减轻分娩痛苦,提高分娩产妇的舒适度[2]。在阴道分娩期间,产妇子宫收缩,子宫颈扩张。因此,产妇在分娩时会有不同程度的疼痛,甚至可能经历严重疼痛。持续疼痛会导致一系列不健康的心理情绪,如紧张和恐惧,这些情绪会导致神经和体液的变化,酸碱失衡和子宫血液灌注减少。身体变化容易导致子宫内氧气和血液供应不足。反过来发生宫内窘迫,增加了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3]。体位护理可根据胎位调整产妇体位,在产妇的镇痛和分娩过程中对于产道、生产力和胎儿均有积极影响。胎儿的异常体位可得到及时纠正,促使胎儿沿着生产轴传递,从而减少新生儿窒息和宫内窘迫的发生。另外,因为在分娩的第一和第二阶段使用体位护理,产妇可在心理和生理上相对放松,放松腹部也可以放松子宫张力,从而缩短分娩过程。在分娩的第三阶段,通过调整产妇的体位,抬起头部并沿着生产轴在骨盆中旋转是有益的,这可以加快分娩过程并缩短分娩时间[4-5]。
通过分娩镇痛和分娩护理,分娩时间明显缩短,镇痛效果明显改善,产后出血、剖宫产率,感染率和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降低。这表明镇痛和分娩护理的结合可以帮助缓解疼痛和放松产妇情绪[6-7]。在分娩过程中,在镇痛分娩期间减轻产妇疼痛,保持精神状态放松,根据胎位调整产妇体位对生产力、产道和胎儿均有益,可及时纠正胎位异常,通过调整体位,可以使骨盆出口的前后径适当增大,从而减少骨盆的倾斜度,有利于成功从后三角传送胎儿,缩短产程[8-10]。
本研究中,将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的80例分娩产妇随机分组,常规组给予常规分娩护理,观察组进行分娩镇痛配合体位护理。比较两组产妇对分娩的满意情况、产程的平均时间、产后24 h平均出血量、分娩过程的疼痛评分;产后出血发生率。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妇对分娩的满意情况、产程的平均时间、产后24 h平均出血量、分娩过程的疼痛评分、产后出血发生率对比常规组有优势,P<0.05。观察组产程的平均时间、产后24 h平均出血量、分娩过程的疼痛评分更具优势,P<0.05,观察组产程的平均时间、产后24 h平均出血量、分娩过程的疼痛评分分别是(10.21±2.21)h及(215.21±12.46)mL、(2.58±0.21)分。常规组产程的平均时间、产后24 h平均出血量、分娩过程的疼痛评分分别是(12.21±2.21)h及(325.45±23.21)mL、(7.12±1.55)分。同时,本项研究还对两组入组患者经不同分娩护理后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进行了统计和对比,结果显示常规镇痛护理的常规新生儿出现新生儿窒息的例数(2例)与联用体位护理的观察组出现例数(1例)相近,组间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对比结果无明显差异性(P>0.05);但常规组出现宫内窘迫的新生儿例数(7例)明显多于观察组(1例),且组间宫内窘迫发生率对比结果有明显差异性(P<0.05)。
江丽娜[11]研究结果显示,联合药物镇痛和体位护理小组成员分娩后新生儿出现窒息的概率与常规药物镇痛小组成员发生率之间差异较小(P>0.05),而发生宫内窘迫的概率较常规药物镇痛小组的发生率要低一些,组间对比差异较大(P<0.05)。在产程方面,联合施护小组的各产程耗费时间明显较单一镇痛施护小组更短一些,组间相关指标的对比结果有较大差异性(P<0.05)。该项研究中相关指标对比结果与本项研究相关观察指标对比获取结果一致。
对本项研究及他人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可知,出现上述结果主要是因为产妇在进行分娩的过程中,通过镇痛护理能够有效缓解患者分娩时的疼痛感,使得其分娩舒适度得到提升,更利于其顺产,避免分娩过程中因过度疼痛引发的不良反应[12]。同时,助产士在产妇进行分娩的过程中予以全程陪伴,对产妇进行精心、细致的照顾,也能够促使产妇的心理和生理方面得到充分满足,为产妇顺利分娩奠定了基础,大大降低了产妇分娩期间各类并发症(如大出血等)的出现[13]。最终,针对新生儿分娩后各类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采用联合施护小组出现宫内窘迫的例数更少一些,这与体位调整有很大关系,通过对产妇进行适当的体位调整,能够使得异位胎位问题得到有效纠正,进而能够促使胎儿更顺利地分娩出来,大大降低了新生儿并发症出现的概率。
综上所述,在产妇分娩的过程中,在对其实施分娩镇痛护理的基础上配合体位护理措施相较单一镇痛护理效果更佳,可提高分娩舒适度,减轻产痛,促使患者顺利分娩,以此缩短产程,减少出血等并发症的出现,同时也能够避免新生儿娩出后出现各类并发症,利于提高产妇以及家属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