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心理干预在支气管哮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2022-03-25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7期
关键词:例数支气管哮喘

刘 畅

(辽阳市第四人民医院,辽宁 辽阳 111000)

支气管哮喘是常见的慢性气道过敏性疾病,是以喘息为主要表现的气道疾病,发病率在近年不断上升[1]。支气管哮喘临床表征主要有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2-3]。受大环境污染的影响,患有支气管哮喘疾病的患者越来越多,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2]。抗生素治疗是临床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主要方法,但是抗生素治疗安全性很难得到保障,易导致患者口腔真菌感染、紧张焦虑不良心理等相关并发症发生。所以加强口腔护理非常重要[3]。支气管哮喘一般呈现发作性的气道痉挛,从而导致患者出现发作性的咳嗽、胸闷、喘息,甚至是呼吸困难的症状,对患者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均造成严重的威胁。目前,针对哮喘的治疗药物已经发展得很快,经过规范治疗的哮喘患者可以得到一个很好的治疗效果。由于疾病发生存在突然起病、病情发展迅速、经有效处理后可迅速缓解的特点,患者极易出现各种负性情绪,如烦躁、焦虑、抑郁、悲观等,从而影响治疗效果。有研究表明[4],将综合心理干预措施运用到患者的护理工作之中,可改善支气管哮喘患者自身的身心健康,帮助患者减少受到支气管哮喘问题的影响。为此,参与此次研究的研究对象为支气管哮喘患者,均在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入本院治疗,共60例,通过对比数据,探讨综合心理干预在支气管哮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以验证此项护理模式的有效性、安全性。研究结果详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参与此次研究的研究对象为支气管哮喘患者,均在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入本院治疗,共60例,采取数字表法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其中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施行综合心理。对照组男14例,女16例;平均年龄在(71.15±3.12)岁;病因:呼吸道感染11例、皮屑或毛发刺激10例、粉尘刺激8例、其他刺激1例。观察组男女各15例;平均年龄在(70.16±3.09)岁;病因:呼吸道感染12例、皮屑或毛发刺激11例、粉尘刺激5例、其他刺激2例。上述两组研究对象基础资料对比差异较小,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①患者经诊断后符合临床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②经心电、X线、胸片检查均无显著改变。③患者及家属对本次研究目的知情,且自愿参与到此次研究中。由医务人员指导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对本研究药物过敏或相关药物禁忌证。②伴有重大疾病者。③意识不清。智力及沟通能力障碍者。④临床资料不齐者。

1.2 方法 对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采取综合心理干预,护理详情见下文:

①“以患者为中心”护理理念,对护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强化其服务意识以及操作流程,并提高其沟通能力。要求护理人员始终做好个人的工作职责,尊重患者个人隐私[5]。②在患者首次来院就诊的时候,护理人员应该以积极热情的态度面对患者,降低患者的恐惧、紧张情绪,并为患者简单的介绍医院的相关制度、生活环境等情况,以缓解患者的陌生感[6-7]。在患者入院后,要详细地为患者讲解需要进行的各项检查、治疗方案以及护理操作的方案等,协助患者进行气血分析、呼吸功能的检查。还需为患者进行健康宣教,由于患者对疾病知识掌握性比较差,护理人员需要全面的为患者讲解支气管哮喘疾病的相关知识,包括支气管哮喘疾病的诱发因素、病情原因以及病情症状等,也可以将疾病的相关知识做成健康手册或海报类的,分发给患者以及患者的家属,也可以对患者进行讲座的形式为患者进行宣教。同时,护理人员需要积极耐心与患者沟通,详细了解患者心中的疑惑,并积极为患者解答。以提高患者的治疗配合度。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生理、心理状态进行评价,对患者的心态变化予以观察,探寻其负面情绪产生的原因,采取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可选择视频、图片、健康手册等方式,加强患者对不良情绪的了解和认识,从而给予适当的心理干预,尽最大程度改善患者负性情绪,取得患者信任和理解,提高临床依从性[8-9]。③哮喘疾病发作的时候,患者往往会出现很多负性情绪,如恐惧、焦虑、烦躁、紧张等。护理人员应该耐心给予患者心理安慰,详细为患者解释哮喘疾病的相关医学知识,同时给予患者战胜疾病的自信心。积极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纠正患者对疾病的错误认识,保障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告知患者按医嘱用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避免患者自行增减药物[13],从而影响临床治疗效果[10]。④为患者创造舒适、安静的住院环境。做好病房的清洁以及消毒工作,避免花草、羽毛等诱发患者发生支气管哮喘,嘱患者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避免引起交叉感染。指导患者进行呼吸放松训练,最大限度促使患者身心放松,使得其可以积极、乐观的接受治疗。保证患者拥有足够的休息时间,以此进一步减轻或消除患者负情绪[11-12]。⑤若患者产生缺氧,护理人员应按照医师的指导给予其氧疗,在氧疗过程中,对患者的呼吸情况进行观察,及时的对氧流量进行调整,加强巡视,给予患者排痰护理,确保其呼吸道通畅,改善其通气功能。同时进行一对一的交流,讲解有关疾病的知识,使患者对疾病和治疗有正确的认知,从而提高配合度,确保治疗和护理工作能顺利进行[13]。⑥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宣教,促使其参与到患者的护理中,给予患者鼓励、关心以及安慰,使得患者能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从而提升其治疗依从性[14]。⑦教会患者心理治疗方法,如宣泄疗法、松弛疗法等,让患者能够在心理压力增加时自行应用,增强对治疗的信心。如松弛疗法:取舒适的体位,闭目,完全放松全身肌肉,用鼻子呼吸,默诵“一、二”,“一”时呼气,“二”时吸气,持续5 min后,睁眼,静坐数分钟,可根据自己的节奏进行调整[15]。⑧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告知患者保持健康积极的情绪;嘱患者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同时还需要告知患者不可剧烈运动,禁止食用刺激性食物,如浓茶、咖啡等,避免患者在夜间发作时加重病情,睡前可以泡脚、阅读,以便缓解疲劳,减少复发[16]。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采用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HAMA、HAMD)对患者护理前和护理后焦虑、抑郁程度进行评价,HAMA评分标准:大于29分为严重焦虑,24~29分为明显焦虑,14~23分为焦虑,7~13为可能焦虑,小于7分为无焦虑。HAMD评分标准:大于24分为严重抑郁,17~24分为明显抑郁,7~17分为可能抑郁,小于7分为正常。采用哮喘控制测试量表(ACT)评分,总分25分,得分越高表明哮喘控制效果越好。制定满意度问卷调查表来评价患者对本次干预的满意度,满意等级为非常满意、满意以及不满意,其中非常满意分值在85~100分、满意分值在61~84分,不满意分值在0~60分。计算方法为非常满意+满意之和与总例数的比值乘以100%。自制治疗依从性评价量表来评估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等级为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以及不依从。计算方法为完全依从加上部分依从之和与总例数的比值乘以100%。对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采取SF-36量表进行评估,所获得分值越高,则表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较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版本)进行数据分析,对本研究中所得的HAMA评分、HAMD评分、ACT评分等计量资料(t)及满意度等计数资料(χ2)分别进行对比,用(±s)、%分别表示,若P<0.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HAMA、HAMD评分比较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两组HAMA、HAMD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HAMA、HAMD评分情况(±s)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HAMA、HAMD评分情况(±s)

2.2 两组患者护理后ACT评分比较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ACT评分为(23.56±2.34)分,对照组ACT评分为(18.96±2.35)分。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t=7.597;P=0.001<0.05)。

2.3 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评价比较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非常满意14例、满意15例、不满意1例,满意度为96.67%;对照组非常满意10例、满意12例、不满意8例,满意度为73.33%。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363;P=0.001<0.05)。

2.4 两组患者依从性对比分析 观察组依从性为93.33%(28/30):完全依从例数为17例,占比为56.67%;部分依从例数为11例,占比为36.67%;不依从例数为2例,占比为6.67%。对照组依从性为63.33%(19/30):完全依从例数为12例,占比为40.00%;部分依从例数为7例,占比为23.33%;不依从例数为11例,占比为36.67%。两组经χ2检验值计算:完全依从例数(χ2=1.669,P=0.196);部分依从例数(χ2=1.269,P=0.260);不依从例数(χ2=7.954,P=0.005);依从性(χ2=7.954,P=0.005)。由上述研究结果可见,观察组依从性相比较对照组较高(P<0.05)。

2.4 两组生活质量对比分析 观察组干预前生活质量为(54.35±3.46)分;干预后生活质量为(89.45±3.25)分。对照组干预前生活质量为(54.65±3.75)分;干预后生活质量为(76.54±3.32)分。两组经t检验值计算:干预前生活质量(t=0.322,P=0.748);干预后生活质量(t=15.219,P=0.001)。组内治疗前后对比:观察组(t=40.499,P=0.001);对照组(t=23.938,P=0.001)。由上述研究结果可见,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对比差异较小,不满足统计学意义(P>0.05),经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相比较对照组较高(P<0.05),各组内治疗前与治疗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哮喘是一种经常发作性的疾病。其典型哮喘发作表现为突然发作的呼气性呼吸困难;不典型的可表现为发作性胸闷或顽固性咳嗽[14]。支气管哮喘通常是过敏体质的个体跟后天的环境相互接触、相互作用所引发的。目前以吸入激素及支气管扩张剂为主要治疗方式[15]。由于此疾病易反复发作,患者会对疗效存在一定的质疑,严重时还会影响治疗进展,不利于预后。

本研究发现,在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结合综合心理干预,可对患者的错误观念予以纠正,能够提高其对治疗以及护理的正确认知,进而促使其能够积极的配合相关治疗以及护理,促进其病情改善,提升预后效果。支气管哮喘的发作极易促使患者产生各种不良心理,而本研究通过给予观察组患者综合心理干预后,结果显示,观察组HAMA、HAMD评分明显低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且观察组ACT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充分表明此护理方式不但能改善患者心理状态,还能促使患者病情得到显著的改善。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进一步表明此护理方式对提高患者临床依从性有积极意义。此外,观察组依从性为93.33%,对照组依从性为63.33%,观察组依从性相比较对照组较高(P<0.05)。该研究结果说明了,综合心理干预能够对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予以提高。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对比差异较小,不满足统计学含义(P>0.05),经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相比较对照组较高(P<0.05),各组内治疗前与治疗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研究结果表明了,综合心理干预能够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予以提升。近年来,支气管哮喘儿童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对于哮喘患儿来说,其心理行为问题更严重,但也最容易被忽视。谭君梅等[5]研究认为哮喘患儿比正常儿童更容易出现心理行为问题。所以采取心理干预尤为重要。笔者认为,支气管哮喘患者均会出现不良心理,采取心理干预对保持其稳定情绪,降低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有重要作用。杨涛[10]文献结果报道,对观察组给予心理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增强自我护理与自我保健能力,同时还能明显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对后期康复起到积极作用。这与本研究结果大致相同。此外笔者认为,对支气管哮喘患者治疗期间,还需给予患者专业的护理。要注意相关疾病诱发因素,告知患者尽量避免接触诱发疾病的因素;如支气管哮喘疾病发作的时候,患者发生严重呼吸困难的情况,对于这类患者,护理人员应指导其使用正确的体位,来缓解疾病症状,使回心血量减小[16-18];如出现低氧血症的患者,医护人员可以为其采用氧疗的方式进行治疗,需注意在治疗的过程中,要防止患者发生氧中毒。还应为患者进行饮食指导,告知患者多吃一些含有维生素、蛋白质以及高热量的食品,禁止食用鱼虾蟹类的食物,同时禁止吃刺激性的食品;同时要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自身身体素质,对防止和减少复发,改善肺功能有重要意义;积极排痰,避免其影响通气和换气功能,导致哮喘的发生,并时刻保持呼吸通道顺畅,防止继发感染[18]。

综上所述,综合心理干预在支气管哮喘患者护理中有确切的效果,能有效促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减轻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病情,促进其康复,同时还能显著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应用意义。

猜你喜欢

例数支气管哮喘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对不同细胞类型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临床特征的分析
慢阻肺患者肺功能与HRCT支气管壁厚度的相关性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上)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下)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
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
盆腔灌注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三位一体”建体系 长治久安防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