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柴芍六君子汤联合穴位敷贴对胃痞患者的临床效果研究

2022-03-25李江辉陈桂兰洪嘉辉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7期
关键词:证候君子穴位

李江辉 陈桂兰 洪嘉辉 陈 硕

(南平市人民医院,福建 南平 353000)

近年来,随着消化道内镜的广泛使用,胃痞病检出率达25%~50%[1]。胃痞又称为“痞满”“痞证”,属于消化系统疾病,相当于西医中的慢性胃炎,在临床中非常常见,患者会出现上腹疼痛、胀满及乏力等症状,若治疗效果不理想,极易引发胃出血、癌变等,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2-3]。西医常采用抑酸、抗感染及对症治疗,虽取得一定的效果,但该病极易反复,病情迁延影响治疗效果。近年来,中医疗法在临床治疗中渐渐占据重要地位,中药汤剂和穴位敷贴的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多。中药汤剂疗法有组方灵活、可根据患者的病情及时调整药物使用种类及剂量,而穴位敷贴的适应证较广,二者合用在胃痞的治疗中能够发挥重要的疗效[4]。目前,中医学者对胃痞的病机一致认为是脾胃气虚、寒湿气滞[5]。由此可见,本病的主要治疗原则为健脾益气养胃。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柴芍六君子汤联合穴位敷贴对胃痞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8月1日至2021年6月31日于福建省某医院就诊的胃痞患者120例。纳入标准:①年龄≥18岁。②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中的胃痞病确诊方案纳入胃痞患者[6]。③病情稳定。④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患者存在过敏体质。②严重精神及神经疾病者。③严重多脏器系统损害。④处于妊娠期、哺乳期的妇女。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宣言,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36例)与干预组(n=35例)。对照组年龄(51.36±10.91)岁,男性14例(38.9%)、女性22例(61.1%),病程3~32个月,平均(16.75±6.97)个月;干预组年龄(52.60±12.21)岁,男性14例(40.00%)、女性21例(60.00%),病程5~31个月,平均(16.0±7.29)个月。两组在年龄、性别及疾病病程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抑制胃酸、保护胃黏膜的常规西药或疗效温和的中药进行治疗;对患者进行常规健康宣教,一日三餐规律饮食、禁忌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姜、蒜等。

1.2.2 干预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柴芍六君子汤联合穴位敷贴治疗。①柴芍六君子汤[7]:柴胡10 g、白芍12 g、党参15 g、白术12 g、茯苓10 g、炙甘草6 g、清半夏10 g、陈皮10 g,加减法:口苦者加黄连6 g;痛甚者加郁金10 g、元胡10 g;食积苔腻者加焦三仙各10 g;胃脘灼热者加蒲公英15 g、川楝子10 g。每日1剂,水煎300 mL分早晚2次服用,连服4周。②穴位敷贴:用于贴敷的药物有乳香、芍药以及枳实各15 g;厚朴、木香各10 g、丹参20 g、当归30 g,将上述药物粉碎成末,经过多层细筛后搅拌均匀;在粉末中加入醋调制为糊状物,敷于患者的神阙、中脘、神阀、足三里四个穴位上;采用医用纱布或胶带将糊状物固定于相应穴位上30 min,每日进行1次,连续治疗10 d为1个疗程,间断2 d后继续下1个疗程,共进行3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1.3.1 疗效标准 主要包括治愈、显效和无效。治愈:胃痞的症状完全消失,胃镜检查胃、食管黏膜病变恢复正常;显效:临床症状改善明显,胃镜检查胃、食管黏膜糜烂等炎性病变明显减轻;无效:临床症状及胃镜检查均无明显改变。

1.3.2 中医症状量化分级标准[8]主要包括胃脘痞满、泛酸烧心、纳呆食少、嗳气不爽及口苦口干五项。症状为无、轻、中及重4个等级分别记0、2、4及6分。将各症状得分相加为中医证候积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情况越差。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n/%)进行描述,采用χ2检验。所有P值均为双侧,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前两组患者各症状得分及中医证候积分情况 干预前,干预组患者胃脘痞满、泛酸烧心、纳呆食少、嗳气不爽、口苦口干及中医证候积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干预前两组患者各症状得分及中医证候积分情况

2.2 干预后两组患者各症状得分、中医证候积分及治疗效果情况 干预后两组在在胃脘痞满、泛酸烧心、纳呆食少、嗳气不爽及口苦口干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中医证候积分总分为(10.46±3.7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4.56±4.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疗效方面,干预组治愈胃痞患者15例(42.9%),而对照组仅治愈6例(16.7%)干预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干预后两组患者各症状得分、中医证候积分及治疗效果情况

3 讨论

胃痞指患者感觉胃脘痞塞、满闷不适、纳少、常伴疼痛的疾病。在对胃痞患者治疗时,进行抗感染、抑制胃酸分泌、针对症状进行治疗等是西医通常采用的方式,但效果不理想,同时极易复发。祖国医学认为,胃痞的基本病理机制为脾胃虚弱,关键病机为脾胃气虚、寒湿气滞,因此该病的主要治疗原则为健脾、益气、养胃[9]。

本研究采用柴芍六君子汤联合穴位敷贴治疗胃痞疾病,与常规治疗相比治疗效果较好(P<0.05),且胃脘痞满、泛酸烧心、纳呆食少、嗳气不爽及口苦口干症状明显减轻。柴芍六君子汤方剂主要包括柴胡、白芍、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清半夏及陈皮等药材,对健脾养胃具有非常好的效果。药理学研究表明:柴胡中的粗皂能够显著抑制胃液的分泌,降低蛋白酶活性,从而延缓胃溃疡的严重程度,此外柴胡中的山甙苷对能够缓解胃肠道痉挛,所以柴胡对胃痞的疗效是显而易见的[10];白芍和茯苓具有治疗肝旺脾虚、疏肝健脾、平肝和胃、调理肝脾的作用[7];党参具有调和诸药、养血活血、疏通肝络及健脾养胃的作用;清半夏及陈皮能够调节胃液的分泌,促进胃排空,改善胃肠功能,同时,清半夏能够减少患者胃液中的游离酸及总酸度,抑制患者胃蛋白酶的活性,进而达到保护胃黏膜的功效[11,17]。上述诸药联合使用具有调和脾胃、降逆消痞的功效,有利于胃痞疾病的治疗。廖汉琴[12]的研究表明,柴芍六君子汤可以降低炎性因子的释放,进一步改善胃黏膜功能,在治疗胃痞上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此外,该汤还可以调节胃肠运动、增强胃窦部舒张功能,从而减轻胃黏膜损伤。

近年来,穴位敷贴已被证实具有较好的放大效应和外用敏感性。当人体器官功能出现气血失和导致疾病发生时,通过对相应的穴位进行刺激或敷药,有助于调整阴阳、调和脏腑气血,最终达到祛邪治病的疗效。刘文文等[13]、钟宝珠等[14]的研究表明对神阙、中脘、神阀、足三里等穴位进行刺激,可以改善患者自身临床症状,起到保护胃黏膜的作用,从而减少患者的临床不适、缩短患者疾病康复时间。将乳香、芍药、枳实、厚朴、木香、丹参及当归具有舒筋活络、温中健脾的功效,将其调制为糊状物贴于上述穴位,可以刺激穴位激发经气、促进胃痞患者的血液循环,最终达到疏通胃肠经脉、健脾消痞的效果[15-16]。本研究中,干预组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中柴勺六君子汤联合穴位敷贴对改善胃痞患者的胃肠功能具有优势,各药相辅相成,能够达到标本兼治的功效。

综上所述,对胃痞患者采用柴芍六君子汤联合穴位敷贴治疗,可以极大改善患者不适症状,临床治愈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证候君子穴位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进展
改进贝叶斯统计挖掘名老中医对肺痿的证候分型经验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候研究综述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影响穴位埋线减肥效应的研究进展
玉、水、兰:君子的三种譬喻
穴位埋线法治疗肥胖症的中西医机制研究进展
夏季穴位养心
君子无所争
有君子之道四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