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放墨技术能解决所有色彩问题?听听他们怎么说……
2022-03-25
色彩问题,是绝大多数企业常见的痛。色彩管理,可以说是印刷包装企业的刚需。最近不少朋友咨询,我们上了CIP3连线预放墨技术之后,是不是就万事大吉了?安装相关软硬件之后,只要简单调整出版补偿和放墨曲线,就能确保印刷效果?
那么,连线预放墨技术目前在行业应用如何,又会遇到哪些实际问题?本文来看看两位专家老师如何解答。
苗定宇 科印培训金牌讲师,色彩管理专家
现在的CIP3预放墨技术是随着CTP制版技术配套而来,印刷机具备这个功能已经有年头了,国内大概十年前开始兴起,最近五六年开始大批量应用。随着近两年订单每版印量的降低和环保免冲洗印版的应用,印厂对预放墨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过去传统的做法,机长需要看版面信息,每一色都手工放墨,这样耗时较长,且受机长经验影响很大。预放墨技术就是通过RIP分色软件把版面信息传到印刷机,机长通过选取作业自动调取墨量信息把每个色每个墨键的墨量直接放好,它节省机长按墨键的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调色纸张的损耗。以单张胶印为例,传统放墨追色每版活要调个四五手,用掉两三百纸张。如果预放置做得好的话,开机套准一下,墨键不用动,印刷颜色就OK。
当然预放墨不是万能的,它主要针对颜色固定的四色印刷。要想放墨准确,一定要在做好设备保养和色彩管理的基础上,进行放墨参数的调整和准确应用才行。不然实地放墨下来可能很准,但是网点还原不准,订单照样交不了货。或者用了几天之后放墨就不准了,还需要多次修正并且无法保持稳定。
目前业内应用预放墨的常见问题如下:
1.调整放墨参数之前没有对印刷机进行保养和检查调整。比如墨键零位不平、印张不均匀等,导致放墨准确性差且不稳定。
2.没有控制印版网点补偿的情况下去生产运用,导致放墨下来颜色不准。
3.不同纸张放墨参数不一样,没有单独修正参数或者放墨时选择错误。
4.小墨量放墨有些机型需要单独调整,且受保养状态和设备构造影响大导致准确性差。
5.测试和生产时印刷机温度和速度不一致等原因导致下墨量也不够稳定。
如果做四色印刷,预放墨是一个性价比高的投资,我的客户中就有十多台不同品牌和年份的印刷设备共用一个出版数据,放墨下来调一手跑大货,测控条检测颜色打分,20%订单可以直接符合C9或GMI认证要求。
陈啸谷 科印培训特邀讲师,浙江影天印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最早的印刷机是都没有预放墨功能的。像很早以前的海德堡印刷机,有一个读取笔,机长在每一色印版上,每个区大概估算一下面积,在上面划一下,划出每个墨区的墨量,墨键开度大小。
那么现在呢,印前可以把这个面积系数完全精确的统计出来,整个印刷机一共33个墨区,全面面积统计出来,生成一个PPF文件,这也就是CIP3最基础的放墨数据文件。
这个PPF文件是公用的,是所有印刷厂商都遵循的,那么印刷机就需要一个接口。需要一个服务器,把这个公共的PPF面积系数文件,能转换成工厂的印刷机能接收、读取的墨键开度系数,传送给印刷机。
理论上数据都能传导到印刷机,但实际上影响因素还是很大的。
第一个因素就是印刷机的零位,墨键放在零的时候,计量辊那个墨斗的墨的厚度,是不是零位。零位要平,这是第一个要素,但印刷厂在日常实际应用中,印刷机零位不是那么准确,那么CIP3数据放下来也就不那么准确。
最大的问题是,如果数据只是墨区的面积系数,也还是无法得出印张的总墨量。还需要得到密度,也就是油墨厚度数据,有了面积和厚度数据,才能计算这个印张到底需要多少墨量。这个误差就比较大了,因为每一种油墨的粘度不一样。墨键开度,只是给到开度数值,比如打开50%,但打开50%后,多少墨流下去,这还是跟油墨的黏性有关,跟环境温湿度有关。油墨在25°环境下的流动性,和在30°环境下的流动性,完全不一样。
当然CIP3的好处也是肯定的,每一个墨区之间的关系很精准,每个墨区的面积都算好了,第一个好处就是平,印张从左到右33个墨区,可以印得很平整。
至于颜色的准确性,跟墨区面积有关系,跟油墨厚度也有关系,这是个“体积”问题。开50%的墨键,放下去的油墨是多少克?印刷机能传递多少克油墨到纸面上?这就跟印刷机的状态、油墨的黏性、润版液等等,都有很大关系。光有一个墨区面积系数数据,还是不精准的。
有了CIP3数据,至少可以做到80%~90%的准确性,然后再通过现场测试进一步提高准确性。这个测试,就是结合CIP3数据,再根据你使用的纸张、油墨情况,印刷机橡皮布墨辊状态等,去现场测试估算100%面积的时候,墨牙、墨键开合度应该是多少,从而得出想要的总墨量。
预放墨不是很新的东西,只是过去印刷厂不太会花钱去做这个投入。它需要在印前流程软件、印刷机上选配相应的插件和功能,还要购买服务器,也不便宜。成本的原因,导致很多老板意识不到预放墨技术是个不错的东西,觉得反正颜色就是靠机长去调就行。印刷机长像弹钢琴一样,去放这个墨量,看墨键的大小和开度,更多的凭借经验。
如果投入成本降低,我相信会有越来越多人关注到这个技术,但预放墨技术的准备性,我觉得还是有争议的。因为胶印的印刷原理,决定了油墨的传递不会是一个完美的传递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