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狭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检测的临床价值
2022-03-25李一心范卫兵
李一心,范卫兵,杨 茜
(长沙市第三医院 神经内科,湖南 长沙410015)
缺血性脑卒中又称脑梗死,发病率、复发率及病亡率均较高,目前临床上尚缺乏针对该病的有效治疗措施,有效预防并及时诊治显得尤为重要[1-3]。缺血性卒中发病原因较为复杂,颅外动脉狭窄是重要病因之一,有研究发现,临床上约有20%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颈动脉狭窄所致,且该病的发生率与颈动脉狭窄程度呈明显正相关[4]。近年来有报道指出,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血清炎症指标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5-6]。本研究对2068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且伴有颈动脉狭窄患者Hs-CRP、IL-6、IL-8、TNF-α水平进行分析,探讨其与颈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长沙市第三医院收治的2068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且伴有颈动脉狭窄患者为观察组。根据观察组患者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分为轻度狭窄组(348例)、中度狭窄组(986例)和重度狭窄组(734例),另选取同期于本院体检合格的志愿者1031名为对照组。纳入标准:研究对象均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7]中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年龄≥60岁,经造影证实存在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狭窄,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其他原因导致的颈动脉狭窄,有出血性疾病史、血液系统疾病和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者,合并严重心、肝、肺、肾等脏器功能不全者,免疫缺陷者,精神疾病者。各组患者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表1 各组间基础资料比较
1.2 方法
1.2.1颈动脉狭窄程度评估 选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荷兰皇家飞利浦电子公司,型号iE33 MATRIX,探头频率为9 Hz)和血管分析软件,声束与血流夹角<60°,患者取平卧位,头转至对侧使颈部显露充分,探头轻触皮肤,根据颈根部胸锁乳突肌和气管间颈动脉走行方向从上到下进行横、纵扫描,扫描部位包括颈总动脉近、中、远端和颈动脉分叉处以及颈内、外动脉。参照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试验的标准将颈动脉管腔狭窄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8]。其中,轻度狭窄:动脉收缩期峰速<125 cm/s,管腔直径狭窄<50%;中度狭窄:动脉收缩期峰速125 cm/s-230 cm/s,管腔直径狭窄50%-69%;重度狭窄:动脉收缩期峰速>230 cm/s,管腔直径狭窄≥70%;闭塞:管腔内无血流信号。
1.2.2血清炎症因子测定 入选对象入院后抽取空腹肘静脉血5 ml,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美国贝克曼公司,型号为AU5800)测定患者Hs-CRP、IL-6、IL-8、TNF-α水平。Hs-CRP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试剂盒由美国Dade Behring公司提供;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IL-6、IL-8、TNF-α水平,试剂盒由深圳晶美生物医学公司提供。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观察组Hs-CRP、IL-6、IL-8、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2.2 不同颈动脉狭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随着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加深,患者Hs-CRP、IL-6、IL-8、TNF-α水平均呈上升趋势(P<0.05),见表3,不同狭窄程度超声图像见图1-3。
表3 不同颈动脉狭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图1 轻度狭窄超声图像 图2 中度狭窄超声图像 图3 重度狭窄超声图像
2.3 颈动脉狭窄程度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经相关性分析,颈动脉狭窄程度与Hs-CRP、IL-6、IL-8、TNF-α水平均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颈动脉狭窄程度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缺血性卒中是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脑组织局部缺氧、缺血而导致的一种脑血管病。动脉粥样硬化会导致动脉内膜增厚、斑块形成,甚至引发动脉狭窄,动脉内斑块成分和中膜厚度是预测缺血性卒中发生的有效指标,颈动脉狭窄程度是预测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有研究指出,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发生缺血性卒中的几率为中度狭窄患者的数倍[9-10]。当颈动脉管腔轻度狭窄时,颅脑内血流动力学往往未见明显变化,此时机体可通过自身的调节机制进行代偿性恢复,但当颈动脉管腔中、重度狭窄甚至闭塞时,患者颅脑内血流动力学会处于明显异常状态,血流速度会随着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加深而加快,血流迅速冲刷会引起不稳定斑块表面脱落并出现微栓子,导致病灶局部坏死[11-12]。因此,对于脑卒中患者,临床需及时评估颈动脉狭窄程度并及时进行治疗,以减轻因颈动脉狭窄引起的脑缺血、缺氧损伤。
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Hs-CRP、IL-6、IL-8、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随着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加深,患者Hs-CRP、IL-6、IL-8、TNF-α水平均呈上升趋势。颈动脉狭窄具有增生、渗出、变质等炎症反应的特点,炎症相关因子是颈动脉狭窄斑块重要组成部分,其一方面可通过引起细胞间黏附分子产生、增强内皮细胞功能障碍来促进颈动脉狭窄的发生、发展,另一方面可通过促进巨噬细胞吞噬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促使巨噬细胞向泡沫细胞转化、破裂,释放出更多脂质物质来诱发颈动脉狭窄发生和发展,并通过激活补体系统来扩大斑块[13]。炎症反应还可引起颈动脉血管重构(VR)使血管管腔进一步缩小,VR为管腔狭窄的主要原因,其包括收缩性重构和扩张性重构,炎症反应可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并向合成表型转化来增加细胞外基质成分,还可促进肌成纤维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并从动脉外膜向内中膜转移,引起血管外膜弹性面积增大而弹性纤维成分减少,从而使颈动脉的管腔面积增加,此为扩张性VR,在颈动脉狭窄早期,扩张性VR可代偿性维持颈动脉血流恒定,但当血管无法代偿性扩张,而炎症反应仍持续刺激肌成纤维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并向内中膜转移时,血管管腔面积会出现缩小及收缩性VR,最终引起颈动脉狭窄加重[14-15]。
Hs-CRP是反映机体全身炎症反应急性期的非特异性标志物,可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系统释放氧自由基,产生大量的炎症介质因子,损伤血管内皮,进一步引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和血管内膜增厚,导致血管闭塞、痉挛及脑缺氧缺血发生[16]。Hs-CRP还可通过诱导并激活单核细胞的促凝血活性,来促进动脉内血栓形成和发展,诱导血管内膜中平滑肌细胞凋亡,以此增加动脉粥样斑块不稳定性,加速斑块破裂和栓塞形成[17]。Hs-CRP引起的炎症反应越剧烈,血管痉挛程度越重,动脉狭窄越明显。
IL-6由活化的巨噬细胞、上皮细胞、淋巴细胞产生;IL-8是一种强有力的中性粒细胞活化和趋化因子,可在外源性因子细菌多糖、白介素、TNF-α刺激下由表皮细胞、上皮细胞、单核细胞及T淋巴细胞分泌,具有趋化、激活中性粒细胞并提高其溶酶体酶活性的作用[18]。IL-6、IL-8参与机体炎症反应、免疫调节及防御等多个生理过程,可激活机体血管内皮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改变血管内皮细胞的代谢和功能,并引起黏附分子水平升高,促进中性粒细胞释放多种物质,以此参与机体炎症反应,活化血小板,提高凝血活性,诱发血小板在血管内大量聚集,促使血栓和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引发颈动脉狭窄[19]。TNF-α是临床常见的炎症因子之一,由巨噬细胞产生,不仅可参与机体抗肿瘤和免疫调节过程,介导炎症反应,对凝血和血管内皮损伤也具有重要影响,而且TNF-α还可上调白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上黏附因子的表达水平,使其附着于血管表面,促使血栓形成,堵塞血流通道,促使颈动脉狭窄发生,影响脑组织局部血供[20-21];其还可促使白细胞活化,使其释放大量氧自由基水解酶,增加机体氧化应激反应,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增加血管内皮通透性,促使脑缺血发生,此外,TNF-α还可通过提高中性粒细胞的吞噬作用来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22]。
经相关性分析发现,颈动脉狭窄程度与Hs-CRP、IL-6、IL-8、TNF-α水平均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颈动脉狭窄程度与Hs-CRP、IL-6、IL-8、TNF-α水平具有明显相关性。
综上所述,对于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颈动脉狭窄患者,应密切监测血清炎症因子Hs-CRP、IL-6、IL-8、TNF-α水平,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从而有效抑制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