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迁与融入:新疆塔城达斡尔族乐舞文化“口述史”研究

2022-03-25马苏晨牛欢

海外文摘·艺术 2022年1期
关键词:塔城达斡尔族口述史

□马苏晨 牛欢/文

少数民族“口述史”研究范畴独特且带有一定的区域特色,与搜集整理“原生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的田野调查方法论具有一致性。通过对新疆塔城达斡尔族乐舞“口述史”研究,遵从可持续发展观和自然规律法则,以清代迁往新疆戍边的这一支达斡尔族迁徙、扎根、融入等不同历史时期民俗文化、风土人情、仪式音乐等活态乐舞现象的口述史个案为切入点,记录四位不同年龄段达斡尔族民间传承人对本民族生产生活、文化发展、艺术创作等观点,深刻剖析这一极少数民族在社会发展变迁中的历史轨迹,为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现时代的发展路径研究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

极少数民族乐舞口述史研究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新疆达斡尔族音乐与舞蹈口述史研究被包容于中华文化认同之中,但又对其起着促进作用。民族复兴的根本是文化自觉与自信,而华夏儿女心中坚定的文化自信又是基于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及文化遗产,因此对各民族文化遗产进行有效保护是很有必要的。借由四位活态艺术亲历者口述,深挖新疆达斡尔族乐舞发展历程,对其文化遗产进行,妥善对新疆这一极少数民族乐舞文化开展口述史研究、提取成果并积极推行成果转化,进一步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复兴尽绵薄之力。

1 新疆塔城达斡尔族乐舞文化实存

达斡尔族传统乐舞文化是中国民族民间艺术重要组成部分,其口述艺术作品逐渐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用“口述史”的方法研究记录达斡尔传统乐舞文化却是凤毛麟角,在对极少数民族乐舞文化研究中,力求“口述史”从观念、方法和技术上为文化拓展研究空间,来弥补历史原因造成的现今达斡尔族乐舞文化资料的缺失。笔者有幸能在2022 开年之际对新疆塔城阿西尔乡四位乐舞文化民间传承人进行采访,以求从传承人视角感受这一文化历史发展过程。

四位传承人分别是托汉、敖娜、庆普和郭梅(排序按照年龄先后)。

传承人一: 托汉,男,达斡尔族,出生年月日:1951.03.17,70 岁,学历:大专,达斡尔族学会副会长,热爱唱歌和跳舞,致力于发扬达斡尔族爱唱爱跳的民族精神。

传承人二:敖娜,女,达斡尔族,出生年月日:1962.03.08,60 岁,学历:大专,达斡尔族学会副会长,从小学习达斡尔族乐舞,致力于传授达斡尔语教学、民歌传承等文化抢救工作。

传承人三:庆普,男,达斡尔族,出生年月日:1954.03.15,68 岁,学历:小学,擅长达斡尔语和达斡尔民歌。

传承人四:郭梅,女,达斡尔族,出生年月日:1972.10.24,49 岁,学历:本科,塔城市阿西尔达斡尔族乡文化站站长,新疆著名达斡尔族艺术家甲子的女儿。郭梅老师从小跟随父亲甲子学习达斡尔族传统民歌、舞蹈以及文化习俗,在父亲的影响下,郭梅从小立志像父亲那样,做达斡尔文化艺术的传承人。2019 年,郭梅受邀前往北京参加第二届全国达斡尔民间歌舞比赛,现场演唱其父甲子作词作曲的达斡尔民歌《彩云之乡》,深深打动了在场的专家评委,获得了比赛一等奖。

1.1 人文环境

历史上达斡尔族人长久聚居于东三省、内蒙古等地区,受自然地理环境等影响,其生产生活方式以渔猎为主。而自17 世纪中叶因战乱影响为戍边而西迁至新疆后,达斡尔族便开启了屯垦戍边为主的农业耕种生活。这一轰轰烈烈、保家卫国西迁逐渐养成并造就了达斡尔人骁勇善战、勇猛乐观的性格。在与塔城四位民间原生态达斡尔族乐舞传承人访谈中笔者了解到,早在西迁之前,达斡尔先辈们便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如《巡边记》《美丽的嫩江》以及口述性质居多的说唱音乐、神话传说、猎歌等。

托汉老师说:“我们达斡尔人到新疆戍边以后,开河凿道、勤劳耕作,通过农业为主、现代农牧相结合的生产方式极大程度改善了我们自己的生活水平。还在这个过程中同当地其他民族文化、经济发展相互交流借鉴,广纳他民族先进农业生产技术以及音乐与舞蹈元素。”笔者了解到,在戍边定居新疆后,当地达斡尔族文化种类愈加繁多,特别是形成了独具区域特色、新疆风情的民族乐舞,如题材日渐宽泛的民歌中,部分歌曲开始借鉴融入其他民族音调特点、唱腔特点,加入了西迁戍边、保家卫国的内容,如《纪念碑之歌》《迁徙之歌》等,无不体现着达斡尔族人民独立勇敢、锐意进取等一系列正面形象。

郭文华老师说:“随着我们新疆达斡尔族老一辈艺术家们在最近几年相继离世,作为达斡尔族历史文化研究协会研究者,我们意识到本民族传统文化亟待抢救保护,因此也做出了一些对应措施。近五年来我们有专人带领团队去各地走访,进行达斡尔传统舞种收集,现已完成了达斡尔14 个舞种中一半数量的收集工作。同时一些关于本民族民歌、史诗、语言、传说故事的搜集整理也正在进行中。”在这些实存的达斡尔族艺术作品中,也都积极映射出新疆达斡尔族勇敢坚强的民族观、兼收并蓄的文化观、向善向美的价值观。“自新疆塔城‘沃其贝’节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请成功后,我们当地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还使得塔城旅游收入和城市就业机会飞速上升。在我们地区非遗办的努力下,先后明确了自治区级和市一级达斡尔民歌传承人,群体传承也逐步走向大众视野。”在新疆达斡尔多种民间艺术形式中不难发现其与人文民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正是基于新疆这种多元文化聚集的特殊环境,以及达斡尔族族群内部环境与外界氛围交融合力下,以其族群原生态艺术为主体,创新创作出了当下五彩缤纷的新疆达斡尔族区域乐舞文化。

口述史的个案研究不仅是对新疆达斡尔族音乐与舞蹈艺术的探索,更是对这一极少数民族现如今的文化价值、社会生活以及民族未来存续之路的深入挖掘。新疆达斡尔族区域乐舞文化是特定时代背景下的产物,反映着不同历史时期下达斡尔族人民的审美情趣与融合创新,集中体现了达斡尔人民的勤劳智慧。

1.2 表现形式

新疆塔城达斡尔族乐舞艺术种类丰富多样,通过“口述史”方法研究达斡尔族乐舞形态,以小见大来揭示达斡尔族社会文化发展历史过程,使得达斡尔族乐舞历史内容得到传播和保护。现当代新疆达斡尔族实存乐舞种类繁多,在多元化的新疆也形成了自己鲜明的区域风格特征。如民歌除基本的传统五声调式外,还会少量使用汉族音乐中传统七声调式;节奏多取自日常劳动生活及民族语言发声节律,其中偶有出现维吾尔传统音乐中切分型节奏;旋律走向运用蒙古族大跳音程等。达斡尔族传统乐舞表现形式多以节庆、婚嫁、祭祀为场合,主要有“演唱音乐、说唱音乐、舞蹈音乐、祭祀音乐、民间器乐”这五种体裁,其中的代表形式分别为扎恩达勒(如《想娘家》《思念亲人》)、儿歌与摇篮曲;吟诵调乌钦(如《捕鱼的乌春》)、用熟知旋律演唱的乌钦、由文人或民间佚名作者编曲的乌钦;舞歌(如《农夫打兔》)、呼号、伴舞的器乐曲、毕力多尔舞音乐(如甲子所作《云雀》);雅德根依若(萨满调)、萨满舞乐。

在访谈过程中庆普老师给笔者即兴演唱了一段达斡尔民歌后讲到:“除了逢年过节、亲朋聚会场合以外,我们大家还会在婚宴结婚典礼结束后唱起我们本民族民歌(多以对唱的形式),拉手风琴、弹吉他、跳舞,大家即兴发挥、自由编配。在我们塔城市,达斡尔族音乐与舞蹈非常受广大老百姓的欢迎,喜爱这种艺术的人群也比较广泛。”

1.3 历史语境

受语言文字制约与影响,新疆达斡尔族乐舞传承主要是在特定文化背景下依靠口传心授的方式,在传习原生态乐舞、表达内心情感的同时对音乐与舞蹈艺术内容进行加工再创作,即兴演绎传承艺人回忆里的乐舞表现形式。而语言这一“难题”也深深困扰着当代达斡尔民间传承艺术家们。托汉老师提到:“我们未来发展目标当然还是要继续传承达斡尔族传统乐舞文化,但首当其冲需要先解决语言的传习。现在年轻一辈达斡尔族人在本民族语言习得方面基本都是能听懂、可以简单回复的现状,但稍微复杂一点的交流就无法顺利进行了。所以有些达斡尔民歌年轻人听不懂,不感兴趣,就很难传承,当意识到这一点时,我们作为本民族音乐与舞蹈继承者、传承人,很快采取了相应的举措。”新疆达斡尔族语言由于历史交融的原因,受蒙古语、汉语、满语影响使用了一些借用词。现在达斡尔年轻人会说达斡尔语的已不多,达斡尔族口头文学急需传承保护。敖娜老师说:“如果现存语言困境得以解决,那我们歌舞传承发展也会更加便捷高效。新疆达斡尔族协会从一早成立时就很注重达斡尔族历史文化、语言这部分研究,专门开设了学习班。现在孩子们接受的是国语教学,家里非常支持他们学习,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都使用国语,导致对达斡尔语的淡忘,因此母语学习会有些困难,我们通过开设达斡尔语学习班和微信群达斡尔语教学去传播本民族文化”。庆普老师也说到:“在我们达斡尔协会语言学习班成立伊始,先后给近两百个学生无偿、义务地教授达斡尔语,在这个课程以外还教他们一些本民族风俗习惯,如见到长辈如何行礼、问好,日常中要尊老爱幼等。当前,沐浴在阳光之下的塔城达斡尔民族生活条件大大提升,无论歌曲、舞蹈、语言、文学都有了明显进步。”

达斡尔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因此他们口头文学发展极为丰富,千百年来代代相传并且不断丰富衍变,口头艺术创作更是成为其最具特色的文化遗产。从现存达斡尔乐舞艺术来观察,它表现的大多数是关于达斡尔族人习俗、生活、感情、信仰之类的内容。运用“口述史”方法对达斡尔族乐舞进行研究,音乐语境是不能忽视的重要环节,它是一个具有自己的语境基础并且拥有表演特性的音乐社会活动。从达斡尔族口述乐舞材料中发现,达斡尔族乐舞是有具体语境,类似“扎恩达勒”“乌钦”等这类词条都是对达斡尔音乐的定义,从某一侧面反映对音乐的解释,“扎恩达勒”即歌,“乌钦”即说唱。在音乐历史上,借助具体语境我们才能把握达斡尔族音乐概念的确切意义及其适用范围,进而对达斡尔族音乐有一个总体了解。

由于中国民族民间乐舞文化历史特殊性,在其既往发展过程中只能依靠民间艺人于族群内部口口相传、口传心授地“模糊”勾勒出该民族乐舞史,我们把“口述史”方法引入新疆达斡尔族乐舞传承个案研究,目的在于弄清达斡尔族区域乐舞发展“群体记忆”特点,以求得到大量“在场”经验,通过对新疆达斡尔乐舞“口述史”分析,有望回归民族音乐原生态发展环境最初之原点,即新疆达斡尔文化中“乐舞行为”是一种主观性、群体自发融入的实在行为,对民族音乐已存在的现象做出其之所以“存在”的科学合理解释。

2 塔城达斡尔族乐舞文化与中华文化认同之关系

以文化自信态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迫切需要对极少数民族乐舞艺术进行保护。在与新疆塔城四位达斡尔乐舞文化传承人访谈过程中,笔者感受到,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部分,是本民族文化自信底气的来源,更是民族文化认同扎根土壤及未来发展价值观引领。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认同体系存在着梯度划分,国家级、次国家级、地方级等。”通过国家机器运转掌控、记载文化体系国家级文化认同与由村镇、部落中人们通过口传心授,实现文化传承非国家级文化认同两者之间存在着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具体到新疆塔城达斡尔族乐舞与中华文化认同,它们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需要与促进两个方面。

2.1 中华文化认同需要口述史研究

从甲子老师的女儿郭梅口述中不难发现,达斡尔族乐舞艺术传承人群体理想信念主要体现为:强烈的自我认同感与传承文化的坚定自信。“受父亲影响,我们家包括我自己的家庭一直保留着说达斡尔语这样的语言生活环境,兄弟姐妹们母语都说得特别好,特别是我长大之后父亲所写的《彩云之上》这首歌,就会让我觉着我们本民族音乐怎么这么好听,想要一直传唱下去。从小受到这种熏陶极大程度上植根于我对达斡尔民族文化认同感以及文化自信,始终对传承本民族歌舞艺术抱有坚定信念。”有文化底蕴的浪漫是写意的、流动的,是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如同千百年前诗词歌赋、山水书画,多年后再得翻卷一样会惊叹后人。

中华文化认同不仅是奠定五十六个民族和睦共处、荣辱与共、繁荣稳定的思想前提,更为中国屹立世界民族之林提供坚实的精神支柱。通过口述史访谈研究,可以发现在中华文化认同历史语境和人文情景中,新疆塔城达斡尔族四位乐舞艺术传承人身处不同社会历史时期,发展、传承、创新本民族独具特色的区域文化。笔者如同亲历,感受着其中独特魅力、鲜明特征以及新疆达斡尔这一极少数民族发展兴衰,是完全统一于中华文化认同之下的。“我跟我的父亲一样,未来对我们本民族文化的一个期许就是希望社会各界能多多宣传。作为英雄的后代我们希望新疆达斡尔族能被更多的人了解,我们民族的文化可以受到更广的关注及传承。”

2.2 口述史研究促进中华文化认同

在口述史研究人文关照下,记录新疆塔城达斡尔乐舞艺术传承人口述材料,不仅还原民族传统乐舞话语实践场所,更具巩固民族文化认同初心之效。以区域乐舞文化筑中华文化,对于新疆社会稳定、长治久安有着特殊意义。“民族是文化的维系而文化处在不断进化中,这种进化牵动文化所维系的民族,使之不断发展演化。演化是民族特定环境相一致其生境规约下实现的。”极少数民族乐舞文化在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彰显中华文化魅力、坚定人民文化自信等方面作用越来越大。新疆达斡尔族乐舞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缩影,价值内涵符合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塔城达斡尔协会带领下、在不断学习与传播过程中促进着当地群众对民族乐舞文化的了解,同时加深着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在历史长河一波又一波的洪流涌动中、在艺术旷野一声又一声的呐喊更迭间,中华民族于心底蓄满了能量,敛住锋芒转而温柔平静地面对世界。从前在时代激流中风暴是底色,如今却作微风细雨,要融化每颗心。五千年的文化底蕴,数不尽的诗词歌赋,对祖国强烈的自信还需面对困难绝不放弃的精神,这是中国人刻在骨子里的浪漫,是柔软的也是坚毅的。春风化雨却力透纸背、毫不含糊。挖掘我国极少数民族乐舞发展背后这种强有力的民族认同与文化自信,正如2022 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精准击中每一个中国人民族自豪感一般,向全世界展现中国文化,极大满足着华夏儿女对民族文化的认同。

3 结语

基于口述史研究愈渐倾向扎根“人民化”的趋势与“非遗”传承人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的阶层属性,当下对极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口述史研究导向不再局限于单纯为弥补历史资料、文献档案的不足,反之更迭为向处于社会弱势阶层的“非遗”传承人提供表达生存和文化权益诉求途径的一种媒介,将话语权真正交还“原生态”民间传承人。在对新疆达斡尔这一极少数民族乐舞文化进行专项抢救工程中,不仅是在关注该民族传统文化各种物化遗存姿态,同时着眼于人文关怀,立足于可持续发展视角,唤醒承载着历史记忆和民族记忆的民间艺术传承人。基于特定时代背景下个人创造中华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思想领域佐证基础。■

引用

[1] 张天彤.达斡尔族传统音乐体裁及区域特色[J].中国音乐,2014(2):220-243.

[2] 张立夫.编导视野中的传统舞蹈概念[J].舞蹈,2015(12):58-59.

[3] 罗康隆.文化适应与文化制衡[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

[4] 孟庆延.口述史的社会学中国谱系:理论传统与本土经验[J].求索,2022(1):126-134.

猜你喜欢

塔城达斡尔族口述史
鄂铁柱:达斡尔族老人12年“淘”出一座民俗博物馆
浅谈多重文化视域下的塔城
文化生态学视阈下城镇化对达斡尔族社会生活的冲击
达斡尔族曲棍球学校教育现状调查研究
黄梅香自苦寒来
论口述史研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赣剧口述史为例
关于口述史的若干问题探讨
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研究
灰毛獾的梦想
新疆塔城-额敏地区蒿类荒漠合理放牧强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