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纯外卖店存活率不足40% 未来是否会消失有待观察

2022-03-25郑晓芸

中国食品 2022年6期
关键词:堂食单店红利

郑晓芸

投资小、成本低的纯外卖店,一度让不少创业者尝到“月入七八万”的甜头。然而,伴随着外卖红利的逐渐消失,纯外卖店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甚至有人断言“现在再做纯外卖店就是死路一条”。在外卖大盘高歌猛进的当下,纯外卖店的生意为什么不被看好?未来经营纯外卖店真的只有“死路一条”吗?

外卖市场崛起初期  纯外卖店迎来高光时刻

纯外卖店,顾名思义,就是只做外卖不做堂食的门店,其生意几乎完全依靠外卖平台进行。相比需要承担高昂的租金、人工以及各项成本的堂食门店,纯外卖店主要有三个优势,即门槛低、成本低、投入小。以堂食店头疼的房租成本为例,纯外卖店大多选址在密集商圈的边缘位置或是城中村的深巷里,面积多为十平方米左右,租金成本比很多堂食店低一大截。因为它们没有线下就餐的场景,对店面位置、门店大小、装修、周边环境以及人流等都要求不高,门店偏僻一点、环境差一点对生意并不会有太大影响。租金低、门店小,再加上对人员、设备等要求也不高,总的来看,开一家纯外卖店的投入远远低于开一家堂食店。

基于以上这些优势以及外卖市场崛起的红利,纯外卖店一度遍地开花。据了解,微博曾经出现过一个名为#美团饿了么超一半外卖商户不可堂食#的热议话题,话题显示,有媒体记者随机调查发现,约有三分之一的商家表示自己只有外卖没有堂食,多位骑手也表示在接触过的商家中,做纯外卖的比例过半。

依靠纯外卖店,很多经营者更是趁机捞到了“一大桶金”。一位美食城的负责人曾向媒体直言,“一个月挣三五万元的也有,五六万元、七八万元的也有,就看自己的能力,会干的都赚钱。”

与此同时,不少主打纯外卖模式的品牌也纷纷崛起并迎来了高光时刻。2014年,曾任百度外卖生态链负责人的王亚军推出纯外卖品牌“笨熊造饭”,创造了一天高达1100单、月纯利润17万元的记录,并且接连拿到多轮融资;同样是2014年,起步于上海、以线上外卖为主营业务的曼玲粥,在4年时间开出超过1300家门店,单店最高月销30000单,高峰期还创下单店日销1800单的记录,成为外卖平台粥品类销冠;2015年末成立的纯外卖品牌二十五块半,1年多时间里就在北京开店20余家,平均单店日流水13000元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得益于纯外卖模式的高速发展,共享厨房等新模式也开始崛起。餐饮行业陆续涌现出一批共享厨房品牌,如熊猫星厨、黄小递、星选闪电厨房等,它们为很多纯外卖店提供了更低价的场地,同时也提供了必要的设备和运营服务,一度成为资本的宠儿。

存活率不足40%  纯外卖店生存环境恶化

近年来,外卖市场持续高歌猛进,很多人本以为纯外卖店也能依靠外卖的红利继续攻城略地,可惜好景不长。经过一段时间的高速发展后,纯外卖模式的弊端开始显露,很多门店的经营状况大不如前,有的甚至难以维系。

“3个月开倒一家店,半年亏掉18万元。”“除去人工、食材、房租水电等成本,每单的纯利润竟然不到一块钱。”“我每天都像是在走钢丝,提心吊胆,永远不知道明天是否还可以维持住店铺的正常经营。”纯外卖店的经营者普遍叫苦连天。与此同时,一批在红利期成长起来的纯外卖品牌在红极一时之后,要么萎靡不振,要么偃旗息鼓。比如笨熊造饭,如今我们已经看不到它的名字;被誉为外卖界“教科书”的纯外卖品牌二十五块半,其创始人早已转战其它赛道。

此前,美团外卖相关人士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从数据来看,纯外卖商家的存活率已经不足40%。而实际情况,恐怕只会比这个数字更悲观。

纯外卖店的生存环境为何突然从天堂跌至地狱?笔者梳理发现,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一是盈利模式过于依赖平台。纯外卖店模型的成本结构与传统堂食有很大不同,其各项成本均投注在平臺上,一旦平台提价,门店很容易就沦为平台的“打工仔”。以佣金为例,有媒体爆料,刚开始一些外卖平台的抽成比例只有15%,2018年起这一比例提高到18%左右,而现在外卖平台的抽成比例已经在22%左右,高的甚至能达到26%。佣金的水涨船高,也抬高了纯外卖店的经营成本。而随着流量越来越贵,除了抽佣外,纯外卖店还得花钱买流量、买排名,参加平台的各种满减活动等,否则门店的单量就会肉眼可见地减少。某餐饮老板这样算了一笔账:一份20元的蛋炒饭,商家做活动要花5元,平台也要扣5元左右,剩下的10元刨去食材、人工、房租等成本,商家的利润少之又少。

二是行业内卷严重,价格战几近疯狂。随着外卖用户基数的不断增长,线下传统餐饮品牌纷纷入局。尤其近两年受疫情的影响,很多传统线下餐饮门店也开始入局线上外卖,他们凭借线下累积的口碑,很快就掠夺了一部分市场。在竞争加剧的背景下,纯外卖店的生意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只有外卖这一条腿走路的他们,为了提升单量开始打起了“价格战”,“满30减18”“满25减12”等活动屡见不鲜。同时,为了争取更多的流量曝光机会,他们也不得不疯狂投入竞价推广。一来二去,店铺的利润越摊越薄,常常入不敷出。

三是食安问题频现,透支了消费者的信任。很多纯外卖店藏身于犄角旮旯,再加上缺乏监督管理,已经成为食安问题频发的重灾区。不少媒体都曝光过纯外卖店的乱象,比如使用料理包做菜、食材随意堆放、油污满地等。这些新闻见诸报端后,不少消费者都对纯外卖店产生了“脏乱差”的印象,在点外卖时也会重点避开这类门店。多位消费者接受采访时就表示,他们平时点外卖时一般会优先选择在线下体验过的餐饮品牌;对于没有体验过的品牌,他们一般会通过点击“商家”一栏,查询门店的相关情况,如果看到该店没有门店相关的照片,就不会再点餐了。

四是被快招公司“割了韭菜”。一大批快招公司将自己旗下的门店包装成“万单店”,再利用纯外卖店投资小、收益快的特点,开始迅速招商,很多创业者一时糊涂便中了招。创业者加盟这些快招公司的门店后,很快就会发现门店的生意怎么都做不上去,回头找快招公司,则会被公司用大堆理由搪塞,一点办法都没有。

不过,面对上述问题,不少以纯外卖为主营的餐饮品牌也在悄然作出改变:外卖快餐台资味近期积极开拓堂食业务,致力于将线上和线下打通,以便更好地提升门店的竞争力;曼玲粥店的加盟条件已从可做纯线上外卖变成必须“线上+堂食”,门店面积不能低于50平方米……

那么,随着纯外卖红利的消失,纯外卖店在未来会进入大消亡时代吗?业内人士表示,目前仍然有不少品类做纯外卖模式是存在红利的,包括一些高毛利、高性价比品类,比如炖汤;一些没有在外卖上被深入挖掘的区域特色品类,如新疆大盘鸡、新疆烤馕等。所以,纯外卖店在未来到底会不会消失,目前来看还不好说,它到底会何去何从,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猜你喜欢

堂食单店红利
这个五月,吃货们喜极而泣!
这个五月,吃货们喜极而泣!
恢复堂食
中晚唐时期敦煌寺院的堂食考述
特许经营单店的制胜之道
拉夏贝尔:成长性难题待解
抓住四大趋势红利
发掘人口红利“蓝海”
连锁单店要处理好现金入与出的关系
从需求差异入手 解决单店赢利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