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用支架,让学生的探究过程看得见

2022-03-25江孝燕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类比模仿联系

江孝燕

【摘 要】笔者在课题“小先生制引领下的‘三小’课堂教学研究——小问题、小探究、小展示”的研究中,将支架教学理论引入语文阅读教学中,通过问题、图表、类比、模仿、联系等方法,教给学生探究的策略,让学生的探究思维清晰可见。

【关键词】问题 图表 类比 模仿 联系 探究

支架式教学是基于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构建主义学习理论提出的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法。该教学法为学生一步一步地提供适当的、小步调的线索或支架,让学生通过这些支架一步一步地攀升,逐渐发现并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掌握所学知识,提高问题解决能力,从而成为一个独立的学习者。

笔者在课题“小先生制引领下的三小课堂教学研究——小问题、小探究、小展示”的实践中,尝试将支架理论引入研究,借助支架培养学生的独立及合作探究能力,使学生成为一个会学习、会研究的小主人。接下来,笔者将借助统编版语文教材中部分阅读课文片段加以论述。

一、问题支架推进教与学

问题支架是学习过程中最为常见的支架,也是笔者在研究中运用最多的支架。小学低段的学生处于直觉思维期,逻辑思维能力欠缺,因此,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站在学生的立场,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实施提问策略时,要善于设计提问支架,将学生不可见的思维过程、思考方法和思考路径直观地呈现出来,让其可视化,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会提问,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问题支架的操作案例:二年级上册《风娃娃》第一课时

首先向学生提问:“风娃娃来到哪里,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结果怎样?”学生带着问题朗读课文,梳理课文。紧接着,看着板书,发现风娃娃前两次帮忙时人们都喜欢它,可第三次帮忙时人们不喜欢它。针对这两次结果的不同,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提问:“为什么会有这样不同的结果呢?”这两个问题支架一结合,学生就能理解妈妈的话:做事时光有好的愿望还不行,还要看是不是真的对别人有用。这样,学生的思路清晰了,从而解决了课文的难点,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再借助问题支架“风娃娃还会来到哪里,看到了什么,怎么想的,做了什么,结果怎样”,试着创编故事,学生回答很踊跃,思考路径因为有问题支架的支撑,显得一目了然,根据问题解决问题,提出问题,阅读也走向了深处。

引导学生体会、理解妈妈的话是本课的难点,笔者将难点分解在三次问题中,启发学生想象、思考、感悟,让学生化未知为已知,一步步明白在生活中我们该怎么做。学生思维的变化是循序渐进的,他们最终顿悟,通过拓展课文的想象说话表现出来。因此,问题支架使这一课的教学难点轻松突破,推进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二、图表支架让思维可视化

什么是思维可视化?思维的可视化主要是将学生探究的成果以文字、图示或图示组合的方式,把原本看不见的思维过程、结构规律、思考路径及解题方法多元化地表现出来。由于大脑对“图”非常敏感,所以被可视化后的思维更容易被理解和记忆。图表支架在语文阅读课,尤其是说明性、说理性的文章中是最常见的一种表现方式,但也有例外。

图表支架的操作案例: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一课时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是一篇比较长的文章,学生默读完课文后,笔者让学生尝试填写下表:

“小女孩每次擦燃火柴后看到了什么”是个简单的问题,学生一下子就能回答出,而擦燃火柴后想得到什么和现实是什么就需要学生加以思考和概括,需要学生探究文字中隐藏的内容。教师借助图表能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的探究方向。有学生填写出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看到大火炉,是想要得到温暖,而现实是她非常寒冷,其他学生受到启发纷纷完成了表格。

根据图表让学生探究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在整篇童话故事中归纳出其梗概,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让学生的思维可视化,教给学生探究的方法,学生今后碰到类似条理性很强的文章,就可以试着用列表的方法来探究。

三、类比支架明白写作方法

在解释新的事物或观点时,与熟悉的旧知进行比较、发现差异,可以让学生在比较中了解事物的特点。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了解一切的。在语文阅读学习中,比较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价值也不容忽视。

类比支架的操作案例:四年级下册《猫》和《母鸡》的教学片段

這两篇文章都是老舍先生写的,语言风格是相同的,同时出现在习作单元,都是为了本单元的作文服务。教学时笔者将两篇文章放在一起,让学生从“段落特点”“情感表达”“语言特点”三个方面进行类比,在类比教学中总结习作的方法。提出要求后,学生从这三个方面开展探究活动,先自主探究,再合作探究,最后进行探究结果的汇报。

师:就段落特点来说,两篇文章都运用了总分的段式。

生: 《猫》一文先写“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再具体写它的表现。猫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性格是矛盾的。

生:写母鸡时,先写“我一向讨厌母鸡”,再写它令人生厌的三个方面——发狂炫耀,无病呻吟,欺软怕硬。

师:就情感表达来说,两篇文章在表达情感的方法上有所不同,表现在哪些方面?

生: 《猫》这篇文章表达的是对猫的一种喜爱。

生: 《母鸡》这篇文章一开始作者是讨厌母鸡的,后来变得尊敬母鸡了。

师:就语言特点来说,两篇文章都运用了生活化的语言,文字幽默亲切,还有着浓郁的“京味”,请同学们各举一例。

生:如《猫》一文中“咬下一撮毛来”,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话。

生:如《母鸡》一文中的“听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嘎嘎到前院,没完没了,并没有什么理由,讨厌”。

在这样的类比教学中,学生了解到一篇习作要从结构、情感、语言等三个方面入手进行构思,学生感兴趣,乐探究,教学效果良好。类比教学法对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也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四、模仿支架释放儿童天性

儿童是最擅长模仿的,他们模仿的天赋高于一切。在探究阅读文本时引入模仿支架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模仿支架的操作案例: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学片段

《伯牙鼓琴》是一篇小古文,文中有这样的句子:“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这一句式很有特点,读起来也很有气势,是对伯牙琴技的极高赞誉。笔者问学生:“你们还会怎样赞美伯牙的技艺?模仿文中的句式说一说。”刚开始学生觉得有点难,因为在课堂上直接说出一句古文,他们自己也会觉得不可思议。于是,笔者出示一幅图画——皎洁的月亮。一看到这幅画,就有学生领悟到:善哉乎鼓琴,皎皎乎若明月。如果没有这个学生的引导,笔者也会告知学生,让他们再进行模仿。笔者又向学生出示一组有关大自然的图片,有太阳、青松、沙漠、草原、大海,学生打开了模仿的思路,纷纷答道:“善哉乎鼓琴,高高乎若青松。”“善哉乎鼓琴,亮亮乎若红日。”还有同学说:“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清风。”尽管有些学生的语言还需要打磨,但在这种句式的模仿练习中,课堂生动活泼,充满乐趣,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了训练,对文本也进行了深入探究。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曾经说过:“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小学生的思维是具体而形象的,所以在教学中,笔者十分重视学生对优美语言的积累、对精彩句式的模仿,经常随文而练,进行随堂小练笔的练习,运用模仿支架教给学生探究的方法,释放学生学习的天性。

五、联系支架领悟文章情感

联系支架包括联系学過的有关知识来帮助理解新的课文,可以联系自己熟悉的事物,以利于理解新知识;还可以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以理解新词。联系支架的运用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既有经验,使新的学习更加顺畅。

联系支架的操作案例: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教学片段

师:“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同学们,你们知道“龟裂”的意思吗?

(学生摇摇头。)

师:你们抚摸过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手吗?

生:我奶奶每天都要到菜园种菜,她的手摸起来很粗糙。

生:我爸爸是修汽车的,他的手上有一道道黑色的印子,都洗不掉了。

生:我外婆的手一到冬天就会开裂,但她每天还要做家务。

师:这样的手,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

生:“龟裂”。

师:这种手摸上去感觉怎么样?

生:很粗糙。

师:你摸的时候心里感觉怎么样?

生:很难受,很心疼。

师:真会心疼人,真懂事。我们一起带着感情读一读写母亲的这句话。

“龟裂”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陌生的词语,学生平时不会关注长辈们可能同“母亲”一样龟裂的手,在教学中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再现生活中的情境,激发学生对亲人的感恩之情,学生就能体会到作者彼时彼刻的心情,从而感悟到文章所表达的浓浓情感。

学生总是与周围发生着种种联系,在语文学习中,运用联系支架帮助学生将生活和学习中的经验、体会、感悟联系起来,学生对文章情感的体会就会更加深刻。

我们在课题研究中提出要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那就需要教给学生探究的方法与策略。支架式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探究需要,适时提供必要的帮助,即支架,让学生利用支架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中,笔者经常思考该给学生提供什么样的支架,让其探究学习,是问题、类比还是图表,需要根据文章的特点来定:记叙文、散文类的文章多采用问题、联系等支架,说明性的文章多采用类比、图表等支架。课前做好充分的预设,课堂上才有精彩的生成。

支架原是一种物件,一个建筑学术语,后来被引申为一种学习策略,这不仅仅是一个词义上的变化,更是人类在求知历程中善于把物质财富转化为精神财富的一种智慧体现,也给教与学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笔者在课题研究中将支架理论引入在学生的探究过程,给学生提供探究的方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让学生探究的过程看得见,这与当今“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不谋而合,也体现了“三小”课堂以学生为本的重要思想。学生在一次次阅读训练中养成良好的探究习惯,进而培养了可贵的探究精神。

猜你喜欢

类比模仿联系
紧扣数学本质 丰富学习方式
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初探
智残儿童构音困难教学中的感悟
项目式模仿教学法在单片机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平面图与立体图的思维培养
如何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研究
“类比”一种思维方式的探讨